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适应性模拟(三)历史第Ⅰ卷选择题1.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并对其形成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A.早期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 B.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C.农耕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远古传说的丰富历史信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骨笛、陶埙、陶鼓”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如磨制石器、骨耜等,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建造房屋等居住条件,排除C项;题干的文物是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的,不是传说,排除D项。故选B项。2.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禅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是时代精神的表象,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轨迹。材料旨在说明()A.青铜器高超的铸造技术 B.青铜器重要的文化内涵C.青铜器是重要书写载体 D.青铜器功能以祭祀为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禅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是时代精神的表象,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轨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重要的文化内涵,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比如,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排除A项;“青铜器是重要书写载体”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3.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材料中的轻徭薄赋等就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尊崇儒术是在武帝时期在思想上的措施,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4.《汉书·景帝纪》记载:“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景帝的这一政策最有利于()A.减轻人民负担 B.促进经济发展C.扭转社会风气 D.削弱地方豪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B项正确;减轻人民负担与题干中“劝农桑”不符,排除A项;扭转社会风气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材料仅强调了以农为本,注重农业发展,排除C项;削弱地方豪强主要是汉武帝时期措施,通过刺史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与材料体现的汉景帝措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据史书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这一变化说明()A.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不断汉化 B.北方民族交融进一步加深C.中原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 D.该史书是北朝畜牧业专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据史书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时期到北魏时期的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进一步融合,B项正确;饮食奶酪是游牧民族的习俗,题干没有提及游牧民族饮食习惯汉化,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奶酪的习惯,未提及畜牧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奶酪的习惯,仅从饮食习惯变化无法得出该史书的类型,排除D项。故选B项。6.从下列三幅图片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A.书写材料变化 B.农业发展 C.古代商业繁荣 D.中华医学深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甲骨上刻有文、图二的竹简上有文字、图三的纸上有文字和书写材料密切相关,即反映了书写材料变化,A项正确;题干图片信息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商业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与医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乾隆皇帝曾在奏疏中批示道:“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还曾说道“朕中外一视,念其人皆吾赤子,覆育生成,原无区别”。乾隆皇帝的这些举措()A.加强清朝对南部边疆的直接管辖B.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C.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D.蕴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和“朕中外一视,念其人皆吾赤子,覆育生成,原无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的这些举措蕴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加强清朝对南部边疆的直接管辖和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排除AC项;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说法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8.明清小说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A.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B.市民阶层开始兴起C.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清小说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和戏剧备受人们的欢迎,A项正确;市民阶层开始兴起与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是分不开的,与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百姓学识逐渐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材高雅不落俗套,与明清小说的内容不符,明清小说反映的题材不一定是高雅的,排除D项。故选A项。9.林则徐纪念馆中有一副楹联写道:“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与这一楹联相关的史实是()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收复新疆是维护主权,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均与禁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0.李华同学以“近代中国的战争与条约”为线索绘制了如下示意图(部分)。据此可知,以下线索中各事件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战争 B.都在条约中设置割地赔款内容C.都使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 D.都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帮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近代中国的战争与条约”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以上战争及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的危机日渐加深,C项正确;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尚未出现,排除A项;《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并未涉及割地内容,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人说:“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他所说的这个“句号”是指()A.反抗外来侵略 B.改变了封建社会性质C.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句号”是指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涉及反抗外来侵略,排除A项;辛亥革命最终结果失败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12.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量,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向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20年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B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3.许多台湾有识之士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材料“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和所学可知,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强调交流的久远,且没有涉及很久之前的海峡两岸交流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获得了广泛认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许多台湾有识之士”,未提及“海峡两岸的民众”,因此,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C项。14.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材料所述的“制度”()A.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 B.让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C.有利于农民集体劳作 D.使得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可得出,材料所述的“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是归集体所有,排除A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排除C项。故选B项。15.下面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1980年、2017年GDP总值的统计表(单位:亿元)。四个城市GDP总值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980年139.10311.8957552.702017年29883.0032925.0019871.6723280.27A.地理位置的优越 B.改革开放的深化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国际环境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可知,1980年和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有关,B项正确;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四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经济特区只与深圳相符,排除C项;国际关系稳定是四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下面选项与他们的项目主题最贴近的是()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社会生活变迁 D.文学艺术成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邓稼先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研制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所以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A项正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研制成功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不属于国防领域,排除B项;四位人物都是在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与社会生活无关,比如衣食住行等变迁,排除C项;题干人物成就与文学无关,比如莫言和文学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所有希腊人,都会到奥林匹亚体育场证明他们在长跑、掷铁饼、标枪、摔跤、赛车等方面的能力。在那里获胜,算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得到的最大荣誉。尽管奖品是一个简单的橄榄枝,但是优胜者会获得极高的敬重。这表明希腊人()A.培养民主意识 B.推崇竞技体育C.重视法治建设 D.追求思想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所有希腊人,都会到奥林匹亚体育场证明他们在长跑、掷铁饼、标枪、摔跤、赛车等方面的能力。在那里获胜,算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得到的最大荣誉。尽管奖品是一个简单的橄榄枝,但是优胜者会获得极高的敬重”可得出古希腊运动项目多,推崇竞技体育,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古希腊运动项目与“培养民主意识、追求思想自由”无关,排除AD项;古罗马重视法治建设,排除C项。故选B项。18.《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后来,1787年美国宪法又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人口总数。这表明美国()A.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民主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C.出现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D.建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后来,1787年美国宪法又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人口总数”可知具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说明美国民主建设仍有不足,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国民主建设,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A项;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大的缺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分权制衡的关系,与题干主旨民主制度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小王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北约、华约。经互会”等信息可知涉及的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冷战,未涉及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80年代,这一趋势的萌发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以及美苏两大阵营内国家独立自主倾向的增强有关,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为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从1933年的事件可以看出()A背景相同导致结果相同 B.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C.应对措施取决各国国情 D.经济危机加深国家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德国和美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因此应对措施取决于各国国情,C项正确;美国和德国有着经济大危机这样相同的背景,但是结果不同,德国走向了战争,美国通过改革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与题意不符,希特勒是罪恶的法西斯分子,排除B项;经济危机加深了各国矛盾本身正确,但是与材料所给德国和美国采取不同措施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程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苏联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程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大致意思是苏联制度是把苏联送上工业化道路,虽有缺陷,但是达到了目标。由此可知该学者是对苏联制度的肯定,强调它的积极作用。C正确;D排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工业化无关,A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标是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排除;故选C。22.英语词典每年都会收录一些新词汇,如近些年收录了“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应链)等一些新词汇。材料中这些新词汇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世界文化观念渐趋统一C.多极化趋势的不断深化 D.国际局势较为和平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应链)”都有利于相关国家发展经济,有利于全球的合作,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A项正确;世界文化并不统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政治多极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合作,并不能体现国际局势,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23.太原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古代典籍中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项目主题】古代典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目标】通过收集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并摘录经典名言,写推荐理由,制作读书卡片,从中感受典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展示的中国魅力,传承的中国精神。【任务驱动】任务一:第一组同学收集了典籍中的名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1)这些名言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思想内涵?任务二:第二组同学准备推荐大家阅读下面两部巨著。(2)请你写出推荐这两部著作的理由。任务三:第三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作品一:《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二:《史记》(《陈涉世家》节选)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3)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上面读书卡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活动感悟】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支持。【答案】(1)思想内涵,世间的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以民为本,勤政爱民,关注民生。(2)理由,《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医药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科技著作,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作品一的体裁,七言律诗。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崇高的民族气节。作品二的体裁:纪传体通史。历史价值: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成为后世通史的典范。【解析】【小问1详解】思想内涵:根据任务一第一组同学收集了典籍中的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得出思想内涵是蕴含了世间的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根据根据任务一第一组同学收集了典籍中的名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得出思想内涵是以民为本,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小问2详解】理由:根据任务二第二组同学准备推荐大家阅读两部巨著图一《本草纲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其贡献以及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医药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图二《天工开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其贡献以及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科技著作,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小问3详解】作品一的体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思想感情: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诗表现了作者舍身取义、崇高的民族气节;作品二的体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历史价值: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成为后世通史的典范。24.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根据下面文物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下面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请阅读文物简介,为其写出推荐理由。时期:宋代名称:“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青铜版中间图案为店家商标: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为防伪商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为广告词内容: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文物所反映的重大史事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简述这些文物承载的共同精神内涵。①南昌起义纪念馆馆藏:朱德的手枪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②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的半截皮带,背面烙着“长征记”。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杨靖宇印章,为杨靖宇在革命工作中发布通知、命令、文件时使用。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淮海战役中农民唐和恩使用的竹竿。竹竿上刻有他在淮海战役期间,走过3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行程约5000余里。【答案】(1)推荐理由:宋代,商业空前发达,为招揽生意,有的店铺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说明宋代手工业一些部门已经有了商标、广告意识,该文物可研究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术。(2)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②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③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④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新中国迈进,实现了国家政权更替的历史性转变。共同精神内涵: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推荐理由:根据材料“广告青铜版”“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广告形式、内容和印刷术等分析可知宋代,商业空前发达,为招揽生意,有的店铺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说明宋代手工业一些部门已经有了商标、广告意识,该文物可研究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小问2详解】影响:①根据材料“南昌起义纪念馆馆藏:朱德的手枪”可知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②根据材料“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的半截皮带,背面烙着‘长征记’”可知为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③根据材料“杨靖宇印章,为杨靖宇在革命工作中发布通知、命令、文件时使用”可知为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④根据材料“淮海战役中农民唐和恩使用的竹竿。竹竿上刻有他在淮海战役期间,走过3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行程约5000余里”可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新中国迈进,实现了国家政权更替的历史性转变。共同精神内涵:结合材料中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精神可知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5.国家治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西方国家是运用宪法资源实现国家治理的先行者。1689年《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实现了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濒临毁灭的邦联政府已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政治共同体,在1787年宪法设置的治理框架下,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这两个国家的宪法都促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与本国的国家治理相得益彰。——喻中《论中国法的精神》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萌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完善于建设与改革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制定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是认识这个伟大政党的密码,也是解开中国何以能从近代遭外强欺凌、积贫积弱的边缘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一把钥匙。——摘编自罗峰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据此归纳影响国家治理的共同因素。(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美两国的法律如何促成了本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事例加以说明。【答案】(1)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等。因素:政治制度的完善;有效的地方管辖:统治者的重视等。(2)过程: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它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形成了议会主权、法律主治的国家治理结构,推动了英国国家治理的民主化以及民主法制进程;面对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的现实,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3)宝贵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立足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等。革命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设实践:改革开放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解析】【小问1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创三省六部制、实现行省制、设伊犁将军”等不同时期涉及的一系列措施可知,这些的措施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等。因素:根据材料一“确立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实行行省制”可得出,因素是政治制度的完善;根据材料一“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实行行省制、设伊犁将军”等可得出,因素是有效的地方管辖:根据材料一四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可得出,因素是统治者的重视等。【小问2详解】过程: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是运用宪法资源实现国家治理的先行者。1689年《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实现了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可得出,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它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形成了议会主权、法律主治的国家治理结构,推动了英国国家治理的民主化以及民主法制进程;根据材料二“濒临毁灭的邦联政府已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政治共同体,在1787年宪法设置的治理框架下,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这两个国家的宪法都促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与本国的国家治理相得益彰”可得出,面对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的现实,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小问3详解】宝贵经验: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可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可得出立足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根据材料三“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可得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根据材料三“萌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完善于建设与改革时期”可得出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等。革命实践: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可得出,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设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事件进行分析即可,例如改革开放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26.书信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敛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戒绝。——编选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书信材料二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摘编自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2010年)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勿需多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全国“523”团队对于国家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一精神力量,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摘编自屠呦呦写给新华社记者的一封信(2017年)材料三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营旅舍、烤炉、磨坊、捕捞金枪鱼的器材、渔场,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在一个国家里也只应该有一种司法制度。一切私设的法庭都是僭越的,违反国家权益的,我已经把它们摧毁掉了。——《告伊比利亚半岛居民》(西班牙马德里,1808年12月4日)《拿破仑书信文件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请你对林则徐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简述上面两位时代楷模的历史功绩;归纳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在西班牙采取的措施;并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的影响。【答案】(1)时代背景: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鸦片泛滥的危害引起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的重视。评价: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体现了其敢于反抗、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2)功绩: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3)措施:废除封建权利;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影响:用法律形式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整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成为很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在欧洲推行后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漏卮不塞,足以贫民”“痼癖不除,足以弱种”“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禁烟章程具奏”可得出,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鸦片泛滥的危害引起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的重视。评价:根据材料一“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可得出,林则徐是个忧国忧民的人,根据“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敛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戒绝”可得出,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故对林则徐的评价为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忧国忧民,上书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体现了其敢于反抗、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小问2详解】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二“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精神品质: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责任与担当”“奋斗与奉献”“团结与协作”“创新与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在一个国家里也只应该有一种司法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在西班牙采取的措施有废除封建权利;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影响:根据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用法律形式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整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成为很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在欧洲推行后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27.道路自信源自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李老师以“道路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见证救亡之路】(1)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进行了抗争道路的艰辛探索。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简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于是开始学制度,学制度又有问题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一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摘编自袁腾飞《袁腾飞讲历史》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任务二【呈现历史图片-见证兴国之路】(2)重大史实影响历史发展进程。分别概括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图一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受阅炮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图二三大改造任务三【阐述历史事件-彰显强国之路】(3)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家实力逐步提高;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强国历程”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辽宁舰”航母中国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1)特点: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原因: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导员在学生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喉癌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现代雕刻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辅导员考试的技巧分享及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校辅导员考试的备战攻略试题及答案
- 农业资源的保护及其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考试的重要性与职位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考试科学研究能力题目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海藻强力补水保湿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花艺师的考试内容详细概述试题及答案
-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
- 优秀初中语文说课课件
- A06442《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 (填写样例)
- 2022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空间组合论
- 特种工作作业人员体格检查表
- 清远市城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
- 广州国际文化中心详细勘察报告正文-171229end
- 警察礼仪(PPT53页)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