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_第1页
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_第2页
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_第3页
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_第4页
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一、AD曲线AD=C+I+G+NX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利率效应财富效应汇率效应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一、AD曲线利率效应从通常的意义上看,价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劳务越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支付的金额就越大。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一、AD曲线财富效应也称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的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一、AD曲线汇率效应价格下降,国内产品相对便宜,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增加总需求。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二、AS曲线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第一节货币与国民收入三、AD-AS模型短期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状态充分就业失业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三个含义:1)总体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价格。2)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某些暂时性的或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不能算通货膨胀。3)应该是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而不是轻微的上涨。通货紧缩: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下降。二、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用物价上涨的幅度来衡量。通货膨胀率即总体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其计算公式为: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优点:及时反映消费品供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公布次数较为频繁(通常每月一次),迅速直接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局限性:范围较窄,不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资本品、中间品的价格变动。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质量的改善,CPI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2)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PriceIndex,WPI)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优点: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缺点: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只计算了商业周期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上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最终销售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在用它判断总共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deflator):该指数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价格变化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将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乘以100。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的优缺点:优点:涵盖范围广,除了居民消费品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因此能够较准确的全面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缺点:数据不易搜集,需要对不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因此难以经常性地统计公布。附:理想指数艾奇安(A.A.Alchian)和克莱因(B.Klein)在《论通货膨胀的正确测量》中,建议采用理想指数。理想指数是一种包括所有资产: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耐用和非耐用资产,消费性和生产性资产,人力和非人力资产在内的指数。由于资产是所有现在与未来消费服务流量的来源,所以在理论上,理想指数最能准确反映通货膨胀对消费的侵蚀程度。附:通货膨胀缺口在经济理论中,除了用物价指数来衡量已经发生的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外,还有一种测量通货膨胀压力大小的方法,即测算“通货膨胀缺口”。通货膨胀缺口与以物价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不同,前者只是用来估计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后者则用于度量现实的通货膨胀。测算通货膨胀缺口的工作最初是由凯恩斯作的,它等于有效总需求与可供私人消费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之间的差额,表现在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过度需求。当这种过度需求的压力加大而又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缓和释放时,通货膨胀就可能现实地发生。三、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部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不统一。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2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2.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有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的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表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为提高,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其前提是在经济中已积累了难以消除的过度需求压力,但由于政府对商品价格和货币工资进行严格控制,过度需求不能通过物价上涨而吸收,商品供不应求的现实通过准价格形式表现出来:如黑市、排队、凭证购买、有价无货以及一些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下降等等。3.按预期划分有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价格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原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一般认为只有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才有真实效应,而预期性通货膨胀没有实在性效果,因为经济主体已采取相应对策抵消其影响了。4.按成本划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型通货膨胀5.其他①按是否推进通货膨胀政策划分有自主性通货膨胀、被动性通货膨胀②按通货膨胀是否由于国际因素传递引起有内生性通货膨胀、外生性通货膨胀③按是否存在战争因素划分有战时通货膨胀、和平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1.定义: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弗里德曼语)2.成因: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来弥补;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3.途径:①经济运行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于是,即使货币供应无异常增长,原有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②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过多是主要因素。4.理论形态:①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②货币学派的数量论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之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就业量随有效需求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存在闲置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产量增加的作用,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分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2)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货币量增加后有效需求增加,但“已无增加产量之作用,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用图表示,在充分就业时的产量Yf点之前,总供给曲线SS具有价格弹性,向上倾斜,表示在价格上升的同时,可以诱导产业的增加。在达到Yf之后,SS曲线变为垂直线,短期内,物价上升已无法刺激产量增加,需求增加只能引起“真正的通货膨胀”。产出量Y物价水平

POSSD4D3D2D1货币学派理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数量说,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使货币量比产量增加更快造成的。货币量的作用为主,产量的作用为辅。许多现象可以使通货膨胀率发生暂时的波动,但只有当它们影响到货币增长率时,才产生持久影响。”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1.定义: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成本的提高时,总供给函数向上移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下图中,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为Yf,在此之前,总供给曲线具有价格弹性。当总需求不变时,由于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PO产出量YSDS3S2S1图中,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为,在此之前,总供给曲线具有价格弹性。当总需求不变时,由于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2.原因:(1)货币工资推进通货膨胀(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3)原料价格上升(4)间接成本推动3.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况面对失业增加,产量下降的现象,政府必然采取扩张性政策,相应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出量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物价则进一步上升。如下图所示,由于成本推动,总供给曲线由S1上移到S2,如果总需求不变,则物价由a上升到b,而产出由Yf减少到Y1。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总需求曲线由D1上移到D2,产出虽恢复到Yf,但物价进一步上升到c。为抵消通货膨胀因素,工人会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厂商提高价格,总供给曲线上升到S3。如此下去,物价循a-b-c-d-e,作螺旋上升。形成“混合性通货膨胀”。在现实中,需求与供给因素往往互相结合,极难将其区分为两种独立的现象。S物价水平P产出量YOS3S2S1三、结构性通货膨胀1959年,舒尔兹(C.L.Schultze)发表《最近美国的通货膨胀》,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需求在部门之间的移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即“需求移动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部门兴盛,一些部门衰落。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物价上升,需求减少的部门,工资、物价上升却未必降。由于短期内需求在部门之间的大规模转移,资源缺乏流动性,以及工资和价格缺乏下降的弹性,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性通货膨胀。

1974年,希克斯(J.R.Hicks)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分析了产生通货膨胀,特别是滞胀的主要原因。扩展部门在经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但在衰退时却降不下来。当扩展部门工资上升时,非扩展部门为求公平,也增工资。1972年,托宾发表《通货膨胀与失业》提出了关于相对工资的理论。与希克斯见解相似。——”希克斯-托宾劳动供给理论”。

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的核心是: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求增加部门,需求减少部门;先进部门,保守部门;扩展部门,非扩展部门;开放部门,非开放部门),由于需求转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一个部门的工资、物价相应上升,但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两个部门工人的工资以同一比例上升,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工资与物价存在向下的刚性,结果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强制储蓄效应2.收入分配效应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4.恶性通货膨胀与社会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促进论2.促退论3.中性论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1.宏观紧缩2.收入政策3.指数化政策4.供给政策5.对外经济政策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定义:2、通货紧缩成因和分类3、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4、通货紧缩的治理政策附1: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RPI6.02.41.91.52.88.86.07.318.517.8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881999RPI2.13.98.613.221.714.86.10.8-2.0-2.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1)1980通胀高峰(6%)财政赤字。1980年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0年为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