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单选题1.在汤普森所述的“古代社会”中,如果向英国人询问时间,得到的答案通常非常模糊。而据抽样调查,到18世纪晚期,英国人报时的准确度在半小时以内的比例已经接近70%,有60%多的人会精确到15分钟,还有1%的人精确到了分钟。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C.钟表制造业的进步 D.人文主义观念的传播2.读下表: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此可以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3.1926年,英国《礼仪之书》对茶桌礼仪有如下记述:“女主人可能在众人的椅子旁边放一个小茶几或凳子……有时候需要提供小块茶布,如果有果酱的话,则需要提供切点心用的茶刀(银质或镀银的小刀)。”由此可知,英国茶文化(

)A.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风靡于英国上层社会C.体现了妇女地位提高 D.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旗袍”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阶层流动的加剧 B.中西合璧的服饰被普遍接受C.近代中国服饰的交流与创新 D.西方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加剧5.如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这可用于研究(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对北美生活的影响C.19世纪英国在美洲殖民探险的成就 D.“三角贸易”促进了美洲经济增长6.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汉语借词涵义创造者chinoiserie中国风格法国人sharawaggi中国的“造园艺术”英国外交官nankeen中国出口的土布—.“南京布”欧洲商人kaolin产于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法国传教士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7.1902年11月11日,天津《大公报》撰文指出“诚能多编戏曲以代演说,不但民智可开,而且民隐上达”,故所谓“开化之术”唯有“编戏曲”。这表明《大公报》(

)A.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 B.呼吁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反对激进的革命思想 D.倡导京剧实行内容革新8.14世纪中叶,中国青瓷、青白瓷等成为出口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市场的主要瓷器种类。16世纪晚期,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跨太平洋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青花瓷在陶瓷贸易中成为主导商品,并广泛地分布于全球各地。材料主题是(

)A.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地理大发现 B.中国航海技术落后于西方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与瓷器发展 D.技术进步推动欧洲近代化9.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十八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见下图)。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学东渐进程开始②“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③西方完成工业革命④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10.1685年之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因宗教冲突而避居英国,他们带去了新技术,钟表制造商向英国人传授了钟和表的制造工艺,玻璃制造商在英国创立了窗户玻璃制造业。据此可知(

)A.英国与法国综合实力差距巨大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英国工业发展依赖于外国技术 D.宗教改革助推了英国经济发展11.十八世纪后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同时,中国人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机械钟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钟表,下图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表明(

)广州铜镀金寿星葫芦式钟A.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标准 B.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C.政策调整促进观念转变 D.科技创新丰富日常生活12.1610年,荷兰开始直接从中国贩运茶叶,转销欧洲。最初,茶叶在荷兰仅仅局限于宫廷和豪门世家享用,随着进口茶叶的增加和饮茶风气的普及,饮茶逐渐从上层社会转入普通家庭。到18世纪,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这可以用来论证(

)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13.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下列关于茶叶的史实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美地区B.《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上流社会饮茶场面C.中日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D.荷兰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了“下午茶”文化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A.汉城奥运会宣传海报 B.故宫博物院 C.泰姬陵 D.圆明园15.近代欧洲某一时期社会流行“中国风”,仰慕中国文明。当时,欧洲的画家绘有两幅画作(如下图),题名为“中国皇帝春耕”(下左图)和“中国皇后采桑”(下右图)。这两幅画的艺术风格是(

)A.表现理性与均衡的新古典主义 B.捕捉光影与色彩变幻的印象主义C.直面社会弊病的批判现实主义 D.充满奇幻与梦境的浪漫主义16.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也传入亚、非、欧等地。读《“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cha发音传播路线出现的时间早于tea发音传播路线B.茶叶沿两大路线传播中均推动沿线国家文明的转型C.不同传播路线主要受传播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D.“茶”字不同发音的传播主要由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材料二

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双向交流。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9.世界各地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究一】早期文明的扩展交流材料一(1)请为材料一中的图命制一个合适的名称,并指出命制的理由。【探究二】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材料二(2)材料二是某试题命制团队绘制的“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探究三】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材料三(3)材料三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论证“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这一主题而搜集的部分资料。为了使本研究的论据更充分,你觉得该小组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19世纪茶及茶文化在英国的传播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到18世纪晚期,英国人报时的准确度在半小时以内的比例已经接近70%,有60%多的人会精确到15分钟,还有1%的人精确到了分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厂制度的建立,工厂的规范化管理推定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们的文化素质,排除B项;材料未介绍钟表制造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C【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土布产量大幅增长,对洋纱的消用量大增,即中国土布大量采用国际市场上的洋纱作为原材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只涉及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勃兴”,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土布使用的原材料的变化,没有反映小农经济遭受冲击的状况,故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故排除。【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作答。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后在世界各地传播,英国的“茶桌礼仪”体现了中华茶文化与英国礼仪文化的结合,即英国茶文化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英国“茶桌礼仪”形成的时间,因此无法得出其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茶文化在上层社会盛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茶桌礼仪的出现并不代表英国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可知,近代中国服饰中山装和旗袍出现,在与西方服饰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创新与发展,C项正确;题干体现服饰的创新,A项的“阶层流动”和D项“西方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加剧”与材料无关,排除A、D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山装”被学生喜欢,“旗袍”被一部分妇女接受,不能说明其“被普遍接受”,排除B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北美农作物分布、小麦、水稻、苹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的部分农作物物种传入北美洲,进而影响了北美洲人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材料显示的时间信息应该是18世纪中期及其以前,排除A、C项;三角贸易的内容之一是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与“农作物传播”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据表格17—18世纪,西方的艺术、外交、商业、宗教等领域人士向汉语借词丰富他们的用语描述中国文化和产品,反映出当时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D正确;材料“汉语借词”说明西方语言不是以汉文为基础,排除A项;材料的创造者都是外国人不是中国政府,排除B项;材料“西方英语出现很多汉语借词”恰好说明中国产品中西的结合,排除C项。7.A【详解】依据材料“诚能多编戏曲以代演说,不但民智可开,而且民隐上达”,可以看出《大公报》认为多编戏曲可以开启民智,而且人民的隐情可以上达朝廷,可见其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对革命思想的反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戏曲内容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4-16世纪世界。据材料“16世纪晚期……全球贸易网络……形成,青花瓷……成为主导商品,并广泛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可知材料反映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对瓷器贸易的影响,C项正确;据材料“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跨太平洋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可知材料反映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而非地理大发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方航海技术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提及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影响瓷器贸易,而非推动欧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②正确;材料“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可知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是在明中叶,①错误,AD选项排除。西方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40年代,③错误,C选项排除。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法国新教徒因宗教冲突移居通过“宗教改革”建立新教的英国,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技术的改进,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英法两国的综合实力对比,无法判断其综合实力差距,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宗教问题导致的技术转移,而非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英国工业发展依赖于外国技术,“依赖于”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中国由进口钟表到自己制作钟表,反映了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审美观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策调整的信息,排除C项;中国学习西方制作钟表,不属于科技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0年(荷兰、中国、英国、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世界物种交流的加快,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美地区,A项正确;《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主要描绘了法国社会民间一处旅店的情况,与“上流社会饮茶场面”无关,排除B项;“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与日本无关,排除C项;英国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了“下午茶”文化,而不是荷兰,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依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宣传海报是以韩国传统舞蹈扇子舞为基础设计的,五个扇子象征奥运的五环,圆形象征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A项正确;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排除B项;泰姬陵修建于二战之前,排除C项;圆明园是清朝的建筑,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根据“社会流行“中国风”,仰慕中国文明”可知这是启蒙运动时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推崇,试图寻找到欧洲反封建的理论,而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是崇尚理性,故作品表现理性、明晰、均衡的新古典主义,A项正确;印象派是20世纪的,排除B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行于十九世纪,排除C项;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叛,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材料及所学可知,“cha发音”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而“tea发音”是沿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交通线传播的,因此cha发音传播路线出现的时间早于tea发音传播路线,A项正确;材料中“cha发音”传播中并未促使所有国家文明转型,排除B项;传播路线的差异与传播对象经济发展水平无必然关系,与谁是路线的主要主导者有关,排除C项;“茶”字不同发音的传播不是由中国对外政策决定的,排除D项。故选A项。17.(1)原因:①茶树种植范围扩大;②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③儒、佛、道思想的影响。影响: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或扩大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大量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2)趋势: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内销增长缓慢(或变化不大)。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的信息得出茶树种植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中“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的信息得出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者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的信息得出商业城市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一中“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的信息可知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根据材料一中“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的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的信息可知有利于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一中“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信息可知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2)趋势:结合表格中产量、内销、外销三个要素相应数据变化的走向可得出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内销增长缓慢、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原因:要充分调用所学知识归纳,可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联系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国际上如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国内如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影响、自然经济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概括。具体而言,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8.(1)原因: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有相通之处;儒家思想蕴含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欧洲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的推动;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2)影响:对中国: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促使中国学术界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欧洲: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认识和了解;影响18世纪欧洲启蒙思潮。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6世纪末至18世纪……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可知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根据材料“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可知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具有相通之处;根据材料“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可知儒家思想蕴含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的推动;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2)影响:从对中国和对欧洲两方面分析,对中国:根据材料“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可知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根据材料“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可知促使中国学术界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根据材料“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可知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欧洲:根据材料“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可知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认识和了解;根据材料“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可知影响18世纪欧洲启蒙思潮。原因:根据材料“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双向交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结合当时欧洲的社会特征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根据材料“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可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19.(1)名称: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理由:图中的东汉和罗马帝国可以用来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