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作血涂片 B.a处进气收集H2C.称量NaOH固体 D.除去杂质气体CO2【答案】B【解析】【详解】A、制作血涂片时,推片与载片大约成20°-30°,并与血滴接触,使血滴在玻片边缘散开,迅速将玻片推向左方,错误;B、如图所示,收集氢气时,氢气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因此气体应从a端通入,b端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潮解和腐蚀性,称量时应将氢氧化钠固体装入烧杯进行称量,错误;D、除杂时,为了使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导管应长进短出,图中则相反,错误。故选B。2.某兴趣小组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一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明选取了5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最合理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一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明选取了5个位置取样测量,取样位置均匀分布,测定结果才比较准确,A符合要求。故选A。3.2020年8月,平阳县西晋古墓中发现盉(如图)。盉是古代一种温酒的金属器具。推断该金属具有的性质是()A.熔点低 B.导热性好 C.密度大 D.易腐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盉是古代一种温酒的金属器具,所以可以推断出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B符合题意。故选B4.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答案】B【解析】【详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浆糊”状态,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的性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溶解到水分中,故选B。5.购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若真空安全钮凸起,请勿食用”的字样()A.密封不严,空气大量进入瓶内,食物腐烂变质B.需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食物腐烂变质C.防腐剂加得过多,与食品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气体D.消毒不严,瓶内的厌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气体,食物腐烂变质【答案】D【解析】【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详解】受到微生物侵染的罐头会因发酵作用产生气体,导致安全扭突出。此时食物已经腐坏,不能食用了。此外,罐头密封不严也会使安全扭突出,这时食物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废铜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我国提出废铜回收率要达到70%的目标。小科设计如下的实验回收含铜垃圾。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在上述流程中稀硫酸、铁屑的性质和对应的用途描述都正确的选项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稀硫酸能与一些金属反应将铜转化为可溶的硫酸铜B稀硫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将氧化铜转化为可溶的硫酸铜C铁屑金属活动性比铜弱置换硫酸铜中的铜D铁屑密度比铜小置换硫酸铜中的铜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说法错误;B、稀硫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将氧化铜转化为硫酸铜,故说法正确;C、铁活动性比铜强,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故说法错误;D、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与密度没有关系,故说法错误。故选B。7.下列H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A. B.C. D.【答案】BD【解析】【分析】实验室制备氢气是用块状的锌粒与液体稀硫酸反应。【详解】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与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B、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D、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但不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故选BD。8.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做面点发酵剂C.熟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石灰石可制生石灰,也与钟乳石的主要成份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苛性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苛性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是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苛性钠改良酸性土壤,做食品干燥剂,故说法错误;B、小苏打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做面点发酵剂,使面点疏松多孔,故说法正确;C、熟石灰可以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消石灰显碱性,也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D、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也与钟乳石的主要成分相同,故说法正确。故选A。9.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气泡产生,下列有关金属M、Zn、Cu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M>Zn B.Zn>M C.M>Cu D.Cu>M【答案】C【解析】【详解】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Zn>H>Cu,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氢,大于Cu,该金属可能是锌,无法确定M与锌的活动性强弱。故选C。10.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已知反应的产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或灭)→亮”现象的是()试剂甲试剂乙AMgSO4Ba(OH)2BK2CO3HNO3CHNO3KOHDNaClAgNO3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MgSO4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光熄灭,继续滴加MgSO4溶液,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光再发亮,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正确;B、碳酸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始终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光始终发亮,不会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错误。C、HNO3和KOH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溶液中始终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光始终发亮,不会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错误;D、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始终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灯光始终发亮,不会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错误。故选A。11.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KOH2K2MnO4+H2O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 B.KMnO4中的Mn元素显+7价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②中产生了氢气,说明水中有氢气【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①中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正确;B、KMnO4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n元素显+7价,该选项正确;C、反应②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不正确;D、水中含有氢元素,不含有氢气,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1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将小安的血液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红细胞凝集成团小安一定是A型血B将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滴入某无色液体中出现白色沉淀无色液体中一定有C将某固体溶于水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固体一定是碱D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将小安的血液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红细胞凝集成团,则红细胞可能含有A凝集原,其血型可能是A型或AB型,错误;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将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滴入某无色液体中,出现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氯化银沉淀等,因此无色液体中不一定有,错误;C、将某固体溶于水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固体不一定是碱,还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于水形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使pH试纸变蓝色,错误;D、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中氧气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正确。故选D。13.小义在验证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制出了美丽的“金属树”。其方法为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铝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到“铜树”后的溶液可能是无色的溶液B.实验前需要打磨铝丝是为了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C.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3Ag+Al(NO3)3【答案】C【解析】【详解】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如果铝过量,则得到“铜树”后的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法正确;B、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实验前需要打磨铝丝是因为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说法正确;C、该实验能证明铝最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不能证明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法错误;D、得到“银树”反应的反应是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方程式是:Al+3AgNO3=Al(NO3)3+3Ag,说法正确。故选C。14.小科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答案】A【解析】【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甲能与盐酸反应,乙、丙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乙、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甲>H>乙、丙。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丙不能,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乙>银>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选A。15.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B.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C.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D.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故说法不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故说法正确;C、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说法正确;D、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能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故说法正确。故选A。16.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比较块状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10mL稀盐酸与固体充分接触()A.m=lB.图中d点溶液中溶质为CaCl2C.对比a、c点或b、d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反应更快D.t秒内,粉末状碳酸钙反应产生的CO2更多【答案】B【解析】【详解】A、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则m=1,故选项说法正确;B、d点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还没有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d点溶液中溶质为CaCl2、HCl,故选项说法错误;C、对比分析a、c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a所需的时间短;b、d点可知,粉末状的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粉末状碳酸钙反应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D、t秒时粉末状的容器内气压大,说明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共28分)17.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现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和有关金属,实验讨程如下:请回答:(1)金属B是______。(2)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①铜②.Mg+H2SO4=MgSO4+H2↑【解析】【分析】【详解】用磁铁吸引金属镁、铁、铜的粉末时,铁被吸引出来,剩余两种金属为镁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氢前,铜在氢后,所以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铜不和硫酸反应,因此加入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所得金属B是铜,溶液是硫酸镁溶液,蒸发结晶后的硫酸镁晶体。18.九年级在进行《从自然界中的铜到纪念币中的铜》项目化学习。探究课上,同学们进行了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两种方案,如下:方案一:湿法炼铜。原理:(1)上述步骤2中,实际操作时,将粗铁棒锻打成薄铁片____________。(2)若步骤2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_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方案二:火法冶炼如图所示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甲中锥形瓶内装有锌粒,分液漏斗里装有稀硫酸,丙中试管底部黑色固体为氧化铜。(3)开始反应时,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A.先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B.先点燃丙处的酒精灯(4)不能用丙图的装置进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②.Fe2+③.A④.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解析】【详解】(1)上述步骤2中,实际操作时,将粗铁棒锻打成薄铁片,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增加的离子是亚铁离子,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的是Fe2+;(3)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所以开始反应时,应先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用产生的氢气先排净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故选A;(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图示丙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因此不能用丙图的装置进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9.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____________。(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____________(填“没有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3)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____________质量的测定。【答案】①.氢氧化铜##Cu(OH)2②.部分变质③.二氧化碳##CO2【解析】【详解】(1)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氯化钠,则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氢氧化铜[Cu(OH)2];(2)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样品加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固体,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滤液中加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滤液中有氢氧化钠;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3)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用样品质量减去碳酸钠质量就可以得到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三、探究题(共26分)20.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小科查得以下资料:I.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II.无水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因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他开展如图实验进行探究。数日后第①组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第②、③组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并没有出现黑色物质。(1)对照第①、②两组实验,可以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_________有关”结论。(2)对照第___________两组实验,可以得出镁条变黑还需要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参与。(3)小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镁条表面变黑,实质是镁与空气中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还应该补做第④组实验,且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才能得出结论,则第④组实验“?”处应填写__________。【答案】①.水蒸气②.①③③.二氧化碳##【解析】【详解】(1)对比第①、②两组实验,变量是水蒸气,数日后第①组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第②组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并没有出现黑色物质,可以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蒸气”的结论;(2)对比第①、③两组实验,数日后第①组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第③组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并没有出现黑色物质。由题意,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潮湿的氧气中不含水蒸气,可得出镁条变黑还需要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参与;(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应说明镁条在潮湿的二氧化碳中表面无明显变化,则第④组实验“?”处应填写二氧化碳。21.氢化镁(化学式为MgH2)是一种常用的焰火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图1装置制备。查阅资料:(1)氢化镁可用氢气与纳米级镁粉加热制得。氢化镁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2)常温下镁不与水反应,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实验步骤】①先连接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中通入氢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停止通入氢气。(1)A中用分液漏斗添加稀硫酸的优点是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除防止氢气遇到热的空气引起爆炸外,还有防止____________的作用。(3)实验结束利用图2装置检测得到的氢化镁的纯度。如果测量的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A.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B.Y形管左侧的水倒入右侧排出部分气体C.实验前Y形管里有空气D.导管伸入量筒太长,未将导管拿出就读数【答案】①.能够控制反应速率②.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AD##DA【解析】【详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A中用分液漏斗添加稀硫酸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除防止氢气遇到热的空气引起爆炸外,还有防止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作用;(3)A、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导致计算的氢气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B、Y形管左侧的水倒入右侧排出部分气体,排出的气体体积等于生成氢气体积,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C、实验前Y形管里有空气,排出的气体体积等于生成氢气体积,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D、导管伸入量筒太长,未将导管拿出就读数,导致计算的氢气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故选AD。22.小科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他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1)小科猜想:是不是久置的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变质了?他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2)小科又想是不是氯化铁的问题呢?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了氯化铁久置后会转化成氢氧化铁。因此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总会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以防出现氢氧化铁沉淀。为了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小科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方案二: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小明觉得其中一个方案不可行,请指出该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3)经过实验验证,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为了得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若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