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建筑的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叫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和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为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同样的必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富于特殊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摘编自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法式是一代又一代的匠师们创造并严格遵守的,这也使中国建筑自成体系。B.中国传统建筑需要遵守多种“文法”,使得建筑的表现力和特色不足,有其拘束性。C.中国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虽然起源于印度,但在艺术创造方面,其水准是超越印度的。D.中国建筑始终表现出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建筑审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均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性。B.艺术创造虽然可以接受新的形式,受到外来思想影响,但是不能够完全脱离传统基础。C.一个国家在建筑上若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则会导致国家文化的衰落,甚至消亡。D.欧美纪念性的建筑有其历史传承,无需效仿,需要我们的建筑师应用自己的艺术遗宝。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表现中国建筑特点的一项是()A.汉明器陶楼的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之间互不相连。B.蓬莱阁的骨干是木质框架,墙壁采用砖块砌筑而成,屋顶用瓦片进行覆盖,建筑中设有大量的旋子彩画。C.南京夫子庙飞虹桥用巨石筑成,两侧桥栏护板上雕有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纹饰,图案精美。D.广州沙面红楼坐北朝南,红砖砌筑,尖顶阁楼;内部悬挂书画,种植花草,配有壁炉,极富浪漫情调。4.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5.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C3.D4.①“文法”指惯例、法式,即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遵循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②“词汇”指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5.①保持中国建筑的“文法”,不片面追求标新立异,不照搬照抄西方建筑。②提炼传统建筑中的中国质素,增加对传统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③建筑师参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使得建筑的表现力和特色不足,有其拘束性”错。原文是说“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C.“其水准是超越印度的”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D.“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建筑审美”错。从材料二原文“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可以看出,中国的建筑要传承自己的传统和趣味,但是也没有提到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建筑审美,只是强调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要创造合适自己的建筑。【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一个国家”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建筑,而不是一个国家。【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中国建筑的特点:间、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是构成一个建筑或一组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D.“配有壁炉,极富浪漫情调”是西式建筑的特点。【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由材料一“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可知,“文法”指惯例、法式,即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遵循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由材料一“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可知,“词汇”是指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中国建筑的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叫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可知,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要保持中国中国建筑的“文法”,不片面追求标新立异,不照搬照抄西方建筑。由材料二原文“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可知,要增加对传统习惯和趣味的认识,提炼传统建筑中的中国质素。由材料二原文“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可知,中国的建筑师参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滴在大地上重逢傅菲雨落在头上,冷冷的。我用手摸摸。密密的圆珠形的雨,从高高的天际落下来,每一滴都很冷。每一滴雨都像破碎的脸孔,无法复原。雨下了好几天,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山路泥泞,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我便坐在雨廊里,看雨怎么落下来。雨从一个巨大的筛子中落下,透亮,一滴粘连一滴,形成绵长的雨线。雨线和雨线并不交织,像垂下的璎珞。雨线银白色,密布在我的视线里。两只家燕斜斜地飞,一会儿落在翻耕的田里,一会儿落在电线上。家燕三月初就来了。短短几天,田野里有了许多家燕,三五只一群,在衔湿泥,在觅食。我家的走廊里,燕子筑了窝。两个,并列,倒葫芦形。燕子去年三月筑窝时,我刚到山里生活。它在上面筑窝,我在下面看书。它们唧唧地叫,把灰黑色的污物拉在我书页上。窝筑了拳头大,杂工老张看见了,扛一根竹杈,说,燕子屎拉在头上,头会变瘌痢。他打算捅窝。我说,窝就是家,它的窝干你什么事了?老张讪讪地笑。它们孵育雏鸟,我也每天看,看它们喂食,看雏鸟试飞。我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上二十多里路,去小镇苗木市场转几圈。这是每天早上出门干的第一件事。即使不买,我也去。苗木市场在一条旧街道里,冷冷清清,从三月到五月,每天上午都有人卖苗木。无论晴雨,我都带上一件雨披。种苗木是山区人营生之一。雨天,适合种苗木,不用浇水。我种的树苗,都是小苗。乡人便取乐我,说,等这些苗长大了,都不知道要哪一年,要种就要种有年份的苗,长得快,成活率也高。我说,假如有那个福分,我愿意看着一棵苗长大,一年比一年粗壮,一季比一季挺拔,这个过程比什么都有意思。有一段时间,我特别专注于一个乡人种田。他翻耕,我去看。他耖田,我去看。他撒谷种,我也去看。我还跑到他家,看他育种。那块田,在山坳中间,有一亩多。我站在窗户边上,可以看见田里有没有人。他灌水,我去看;他放水,我也去看。下雨了,我也去看田。秧苗浮在水里,雨打在苗叶上,苗叶卷曲一下,又弹回来。乡人几次问我:“你到底在看什么呢?你真是一个少见的人。”又问:“你是不是想学种田呢。”我说,我想看一粒稻谷是怎样变成一束稻穗的,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让我入迷。屋前荒地有一块低洼地,绵绵的雨水使得低洼地积了比脚踝还深的水。一次,我在荒地找鸟窝,看见水洼里有很多竹签细的小蝌蚪。我又每天去看小蝌蚪。过了半个月,蝌蚪变成褐黄色,身体呈纺锤形,像发芽的南瓜子,吸附在杂草四周。又过了十来天,蝌蚪成了麻黑色,长出短短细细的幼足,嘴巴扁扁。鸟站在水洼边,吃蝌蚪。又过了半个月,蝌蚪不见了,成了癞皮蛤蟆。小时候,我捞过蝌蚪喂鸭子。用一个竹编的抄网,抄进田沟,把蝌蚪捞到铁桶里,捞了半桶,拎回家,倒在石槽里,给鸭子吃。想想,我当年真是个残忍的人。一个下午过去了。一天过去了。雨还没过去。路面漫上水,漂着腐烂的树叶。雨在下,已经第八天了。我戴了一顶宽斗笠出门,在四处荒山野道走走。斗笠越戴越重,我在一棵树下,把斗笠解下来,甩了又甩,水甩出弧线,抛洒出去。雨滴在我头上,冰凉。斗笠轻了,我再戴上头。雨细长如丝,绵密,随风飘忽。走了一圈,有些失望,我什么也没发现。雨水过多,加速了落叶的腐烂。也因为积水,有几棵去年冬种的含笑树,也死了。野草的葱茏,显得厚颜无耻。鸟,我一只也没看到。家燕躲在巢里,做起了居家夫妻。倒是看到一只野兔惊慌失措地跑,撅起屁股,毛发全湿。春天,并不完全意味着新生,也有死亡和腐烂。死亡的,腐烂的,一并入土。生长的,继续生长。在坍塌的斜坡上,为了保持水土,我种了泡桐和七节芒。这两种都是疯狂生长的植物。泡桐还是光溜溜的,树叶还没发出来,紫白的花缀满了枝丫。大雨来一次,花瓣落一地。太阳开一天,地上的花瓣枯黄几分。一个雨季结束,泡桐将长出了肥厚宽大的叶,花却一朵也不剩。任何一棵树,都是这样的:死亡一部分,生长一部分。或者说,一边死亡,一边生长。生命的成长伴随着严苛的死亡,这是节律,谁也无法逃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在《春晓》里这样写道。年少时读,觉得那么唯美动人,现在读来,有了别样的况味。中年人的况味,茫茫尘世的况味,时间碾压万物的况味。似乎一切都那么无可奈何。一个敏感万物生死的人,惋惜心远远多于惊喜心。每一场雨的到来,既是对大地的馈赠,也是对大地的清洗。雨落在地上,既是润物,也是劫难。雨在天空编织着优美的雨线,婀娜,雨声响亮,把人惊醒,把斑蝥惊醒,把草木惊醒。我们看到的每一场雨,都十分盛大。当雨落下来,其实每一滴雨,都是极其孤独的。但大地的繁荣,都是雨的馈赠。雨滴和雨滴在大地重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即便燕子排泄在“我”的书上,“我”也不愿让杂工老张捅燕子窝,因为“我”不相信老张的迷信说法。B.在种苗木一事上,乡人们的“取乐”并不能改变“我”的想法,反而表现出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C.“一个下午过去了,一天过去了”这一对时间的描写突出了“我”因雨下不停而不便出门的烦躁心理。D.“我”戴着一顶宽斗笠冒雨出门,却感到“有些失望”因为“我”没有在荒山野道中感受到太多的生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着重写景,描写了雨的触感、形状、颜色,画面感强,段尾写雨中家燕斜飞,与后文接紧密。B.文章将腐烂的落叶、死亡的含笑树与茂盛的野草进行了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无限悲凉之感。C.文章最后引用孟浩然的诗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的感悟,又引出下文作者对雨的复杂感受。D.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且意蕴丰富,能够引导读者在情景中展开理性思考。8.从文章标题“雨滴在大地上重逢”来看,本文的写作对象应该是“雨”,但文章第2至5段并没有将“雨”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对此你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9.本文是一篇自然文学作品,作者傅菲在自然文学的创作实践中,试图去解密自然文明,他说“自然文明的高级之处,在于指导我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于自然,指导我们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请简要分析本文表现出的自然文明。〖答案〗6.D7.B8.①第2至5段所写的燕子筑窝、“我”去苗木市场、看乡人种田、看蝌蚪都发生在雨季,都与“雨”有关;②第2至5段写“我”想要看燕子、苗木、稻谷、蝌蚪慢慢生长,表现了雨中大地的繁荣;③第2至5段不直接写“雨”而写与“雨”有关的其他事物,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9.①春天,生命是无时无刻不在生长的;②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③生长与死亡都是自然的生命现象;④生命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死亡,这是自然规律;⑤雨水,能够滋润生命,也会毁坏生命。〖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因为‘我’不相信老张的迷信说法’错误。“我”对燕子窝的维护是出于对小动物的保护,“我”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B.“反而表现出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错误。原文第3段只是叙述了“我”和乡人们种苗木的关注点不同,“我”享受的是种树的过程,乡人们关注的是种树的成活率,这不能体现出乡人们“急功近利”。C.“突出了‘我’因雨下不停而不便出门的烦躁心理”错误。这一对时间的描写说明雨下了很久,从前后文来看,“我”并没有感到烦躁,而是感到伤感。【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凸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无限悲凉之感”错误。此处的对比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惋惜,但并未达到无限悲凉的程度。【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家燕三月初就来了。短短几天,田野里有了许多家燕,三五只一群,在衔湿泥,在觅食。我家的走廊里,燕子筑了窝”“我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上二十多里路,去小镇苗木市场转几圈……从三月到五月,每天上午都有人卖苗木。无论晴雨,我都带上一件雨披”“有一段时间,我特别专注于一个乡人种田。他翻耕……”“屋前荒地有一块低洼地,绵绵的雨水使得低洼地积了比脚踝还深的水。一次,我在荒地找鸟窝,看见水洼里有很多竹签细的小蝌蚪。我又每天去看小蝌蚪……”可知,第2至5段所写的燕子筑窝、“我”去苗木市场、看乡人种田、看蝌蚪都发生在雨季,都与“雨”有关;从“它们孵育雏鸟,我也每天看,看它们喂食,看雏鸟试飞”“我说,假如有那个福分,我愿意看着一棵苗长大,一年比一年粗壮,一季比一季挺拔,这个过程比什么都有意思”“我说,我想看一粒稻谷是怎样变成一束稻穗的,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让我入迷”“我又每天去看小蝌蚪。过了半个月,蝌蚪变成褐黄色……”可知,第2至5段写“我”想要看燕子、苗木、稻谷、蝌蚪慢慢生长,表现了雨中大地的繁荣;从“家燕三月初就来了。短短几天,田野里有了许多家燕,三五只一群,在衔湿泥,在觅食……”“从三月到五月,每天上午都有人卖苗木。无论晴雨,我都带上一件雨披”“下雨了,我也去看田。秧苗浮在水里,雨打在苗叶上……”“屋前荒地有一块低洼地,绵绵的雨水使得低洼地积了比脚踝还深的水。一次,我在荒地找鸟窝,看见水洼里有很多竹签细的小蝌蚪”可知,第2至5段不直接写“雨”而写与“雨”有关的其他事物,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这几段都体现了“我”对生命成长的关注,体现了“大地的繁荣,都是雨的馈赠”。【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作者通过叙述燕子、苗木、稻谷、蝌蚪的慢慢生长和感慨“大地的繁荣,都是雨的馈赠”,表现了春天,生命是无时无刻不在生长的;从“他打算捅窝。我说,窝就是家,它的窝干你什么事了?老张讪讪地笑。它们孵育雏鸟,我也每天看,看它们喂食,看雏鸟试飞”“小时候,我捞过蝌蚪喂鸭子。用一个竹编的抄网,抄进田沟,把蝌蚪捞到铁桶里,捞了半桶,拎回家,倒在石槽里,给鸭子吃。想想,我当年真是个残忍的人”可知,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从“春天,并不完全意味着新生,也有死亡和腐烂。死亡的,腐烂的,一并入土。生长的,继续生长”可知,生长与死亡都是自然的生命现象;从“生命的成长伴随着严苛的死亡,这是节律,谁也无法逃脱”可知,生命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从“雨落在地上,既是润物,也是劫难”可知,雨水,能够滋润生命,也会毁坏生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文本二: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节选自《隋书·循吏传》)〖备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A去B官C吏D人E无F少G长H号I泣J于K路L将M送N数O百P里Q不R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奉法循理之吏”与“奉事循公姥”(《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循”字含义不同。B.“莫不改操”与“偭规矩而改错”(《离骚》)两句中的“改”字含义相同。C.“上优诏听之”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D.“每以诚恕应物”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物”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损失之后才离开。B.公孙景茂先后在多地任职。等到其去世时,前来奔丧的官吏和百姓有数千人,一些没有赶上葬礼的就望坟哭泣,随地祭祀后离开。C.敬肃在担任颍川郡丞时得罪了宇文述,所以宇文述对其怀恨在心。后隋炀帝多次准备提拔敬肃担任太守,宇文述总是诋毁敬肃。D.监狱都长满了杂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在刘旷的治理下,平乡的社会风气发生了良好的变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2)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14.较之司马迁,《隋书·循吏传》的作者为循吏增加了那些内涵?〖答案〗10.CHL11.A12.A13.(1)(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2)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14.(1)为官重在教化疏导,(2)为官心系百姓疾苦,(3)为官深受百姓爱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去官”中省略主语“刘旷”,“官”是“去”的宾语,与“去”结合在一起,作句外状语,要在“官”后断开,即C处;“吏人”一起作“无少长”的主语,结构完整,在“长”后断开,即H处;“号泣于路”与“将送数百里不绝”说的是两个方面,中间应该断开;“于路”是“号泣”的后置状语,“于路”后要断开,即L处。【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循’字含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循”字含义相同,都是依照,遵守的意思。句意: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B.正确。“改”:改变。句意: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改”:改变。句意: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C.正确。“听”:听从,答应。句意: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听”:听从,答应。句意: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D.正确。“物”:别人。句意: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物”: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句意:羡幕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错误。由原文“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可知,在夜间行走的是赵轨,是赵轨手下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悉”,全部;“秩俸”,俸禄;“散”,分给。(2)“宾客有放纵者”,定语后置,“有放纵宾客”;“绳”,制裁;“宽贷”,宽恕。【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可知,为官重在教化疏导;由“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可知,为官心系百姓疾苦;由“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可知,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参考译文:材料一: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不自夸功劳自称贤能,百姓没有什么称誉,也没有什么错误行为。写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材料二:赵轨,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赵肃,担任魏国的廷尉卿。周蔡王请他做记室,升任卫州治中。高祖登基,赵轨改任齐州别驾,有能干的名声。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第一,朝廷征赵轨入朝。当时卫王杨爽担任原州总管,皇上嫌他年轻,因为赵轨的政声很好,就授其为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赵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稻田中,踩坏了农民的禾苗。赵轨停下马等到天亮,寻找禾苗的主人按其值赔偿而去。原州的官吏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改变节操的。公孙景茂字元蔚,是河间阜城人。开皇初年,下诏征召公孙景茂入朝,授汝南太守。汝南郡被废弃,公孙景茂改任曹州司马。不久升任息州刺史,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开皇十六年,改任道州刺史。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公孙景茂喜欢一个人骑着马巡察民情,到了百姓门口就进入家中,看看百姓的家产。有持家很好的,在集会时就表扬称赞。如有过错,就当即教诲,但不宣扬。因此人人谦让,互通有无,男子相互帮忙耕种,妇女一起纺丝绩麻。大村几百户,像是一家人。随后景茂请求辞官,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大业初年死于官任。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官吏百姓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敬肃字弘俭,是河东蒲坂人。从小因方正耿介闻名,初仕州主簿。隋炀帝继位,升任颍川郡丞。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执政当权,他的封邑在颍川,经常有书信嘱咐敬肃。敬肃不曾开封,就命令使者拿回去。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因此宇文述怀恨在心。八年,在涿郡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年事已高,而且为政有好名声,多次准备提升为太守,总是受宇文述诽谤,没有成功。刘旷,不知是什么地方人。生性谨慎笃厚,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开皇初年,任平乡令,一个人骑着马上任。百姓中有诉讼的,就再三晓以大义,不施行惩罚,这些人各自悔过而去。刘旷所领取的俸禄,都救济布施给穷困的人。百姓被他的德化感动,互相劝勉说:“有这样的县令,哪能胡作非为呢?”在任七年,风气大变,牢狱中没有囚犯,诉讼争斗绝迹,监狱都长满了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雀。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①辛弃疾倘来轩冕②,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备注〗①此词是辛弃疾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古时指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可用来指代官员的官位极爵或功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诗歌开篇发问,表现了对宦途功名的困惑和思考。B.“重城愁万里”,化虚为实写愁,这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法相似。C.本词善于用典,如借司马相如与妻卓氏当垆卖酒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D.“可惜蒙头雪”用明喻手法写白发丛生,这与苏东坡“可怜白发生”写法不同。16.有人评价本词“无处不悲”,但这一评语并不合理,请结合诗歌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原因。〖答案〗15.D16.①浩歌一曲、豪杰相伴,并不悲凉,反而宽慰了词人的失意之心;

②虽菊花凋零,但梅花犯寒而开,诗人不但不悲,反而情绪大振,表现孤高、坚韧的品质;

③醉里揩眼西望,诗人不仅不悲,反而壮心犹存,表达了诗人不变的爱国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用明喻手法”错误。“可惜蒙头雪”是借喻,不是明喻。【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浩歌”二句写歌曲抒发愁怀,并以张良、韩信、萧何“三杰“(《史记·高祖纪》)比自己与座中的友人,词情于是振起,宽慰了词人的失意之心。“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通过黄菊凋零与红梅争发,表明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是紧承“坐中三杰”而领以“休叹”二字,尤觉振奋。这是与友人共勉,诗人不但不悲,反而情绪大振,表现孤高、坚韧的品质。“醉里重揩西望眼”,这句以空间的意象正面表达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西望”特有所指,作者词中屡屡以“西北”代指沦陷的北方。这里的“西望”,应是“西北望”之省写,即遥望中原地区。醉中尚揩眼西北而望,这就表明自比寒梅的作者之所以壮志不衰,自我磨厉,其原因在于他意识到危难中的祖国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去解救,故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北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3)“颜”的意思非常丰富,指两眉之间,亦指额头或脸面,后引申为面容、面色。“颜”字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①,与西班牙的一个传说有关: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圣乔治节”,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之定为“世界读书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呼吁人们走进阅读。当然,阅读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②,我们应该每一天都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在中国,嗜书早已成为一种传统,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③,凭借这种执着,我们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愿每一个人都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请你写一段推介文字,体现《乡土中国》或《红楼梦》的经典价值。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案〗18.①这一节日的由来②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③他们对读书都很执着19.示例1:《乡土中国》是衡量中国基层社会的标尺,透过它通俗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我们可以看清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与特征。示例2:《红楼梦》里有道不尽的儿女情长,有诵不够的诗词歌赋,更有品不完的盛衰兴亡,它如涓涓细流,浸润人们的心田。〖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说“每年的4月23,是世界读书日”,后面说“与西班牙的一个传说有关”可知,此处是说确立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与下文的传说有关,故此处可填“这一节日的由来”。第②处,此处与“阅读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形成递进关系,故此处可填“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第③处,此处是对前面列举的人物事例的总结,再根据“凭借这种执着”,故此处可填“他们对读书都很执着”。【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写推介词的能力。《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有诵不够的诗词歌赋,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红楼梦》中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人物既立体、丰富,又鲜明、独特。《乡土中国》中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今现代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指导意义。如“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这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写推介词,选取其中一部作品,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作品的价值意义或影响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久负盛名的美国休斯敦哈比剧院,曾播放了一部反映中国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天山脚下》,能容纳数百人的放映大厅_______①_______。“没想到新疆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今年我要去看一看。”来自美国观众的反馈,生动展现了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粘连”作用。从中国西部电影展到图片展,从民族服饰展到乐器展……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美国休斯敦、迈阿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