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研分析报告—以S市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式日趋严重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了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尽管如此,在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老龄人口规模下,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也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如此的背景下,各个地区根据本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发展有针对性地养老模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城市老年人对于多元化养老模式需求的现状,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对S市居民区的60位老人进行实证调查,统计S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需求情况。从数据分析结果中本文总结了S市老年人对各类养老方式了解程度低、普遍不认可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养老意愿特点,并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最后为S市完善自身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意愿养老模式目录TOC\h\z\t"目录1,1,目录2,2"1绪论 41.1研究背景 41.2文献综述 51.3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81.4研究创新点 92相关概念 92.1相关概念界定 92.2理论基础 103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与实证——以新疆S市为例 123.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123.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133.3调查结论 194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4.1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特点 204.2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偏好影响因素 215S市老年人养老模式改善建议 225.1发展半社会化养老 225.2构建“科技养老”新模式 235.3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拓宽资金来源 235.4弘扬敬老美德,加强道德建设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81绪论1.1研究背景由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日趋严重,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逐渐受到主流重视。二零二零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1]。而联合国的老龄化社会标准为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即为老龄化社会,远低于中国。中国已经迅速迈入了人口老龄化,并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2]:是人口老龄化国家、老龄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不算严重、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老龄化程度将会有进一步的加深。有学者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四亿。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为了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尽管如此,在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老龄人口规模下,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养老问题的压力逐渐在全社会辐射开来,我们必须面对新生儿出生率低、空巢老人无人照料、养老资源匮乏及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不仅如此,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同步,而是处于一个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尴尬局面,中国是目前唯一的拥有较低收入的老年型人口大国。我国在2016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中提到,目前我国的相关养老政策和养老产业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的速度,老龄工作将面临一个长时间的难题。尤其是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处于不断加深状态。第二,即使我国扶贫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年人的总体收入情况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从个体情况来说,贫困、独居、低收入老年人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占总数18.3%的老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三,我国老年服务业发展并不乐观,供需双方差距太大,矛盾重重。第四,我国城市老年人设施建设非常落后且资源不平衡,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则更加艰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与自身老年服务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物质文化发展水平正在脱节,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早期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后,4-2-1逐渐成为一个常见的家庭结构,两个独生子女组成家庭,一同照顾两个家庭的四个老人,再共同生育一个独生子女,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中年人面临着家庭与自身巨大的社会压力,“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兼顾自身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于老人的照顾分身乏术,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如今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家庭作为传统养老的重要工具,功能化也逐渐削弱。许多新兴的养老方式正进入人们的视野,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比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等。但是同时,配套政策的出台与政府财力的支持以及老人的养老观念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许多老人不愿意接受养老机构,认为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是对老人自己的一种“遗弃”,而养老机构则“一床难求”[3],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关的政策与监管措施。当前政府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复杂多样,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老人生活水平普遍有待提高、社会家庭结构逐渐精简化的社会背景,研究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倾向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以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我国养老模式新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1.2文献综述1.2.2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的大多学着认为,城市居民选择不同养老方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他们的特征变量。GilbertDooghe在1992年提出了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寿命越长,风险因素也会更高[4]。在1998年学者Lesliemorgan与SuzanneKunkel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85岁以下的城市老年人中,由于年龄增长,自我照顾的能力一般都很低下,需要人为的照料。即便他们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于25%的老人无法照顾自己[5]。而对于国外养老模式的发展与探索,各国也有根据其国情不同因地制宜的做出选择。比如美国,据谢芳教授的研究,其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发达且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养老服务主要以政府监管,民间运作的模式进行,采用普惠型的方式发展,按时在账户内缴纳养老保险,在退休之后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与保障[6]。再比如日本。根据学者邓大松的观点,日本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的发达国家,其养老服务是一个十分成熟的产业,不同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用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来取代家庭在老年人养老中地位的做法,日本十分重视家庭这一媒介。许多养老服务都是通过家庭或者从家庭角度出发来实施的。家庭或亲属的照料是老年人养老的前提,而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只是作为养老的补充部分[7]。北欧养老模式也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学者朱凤梅提到,北欧国家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居家养老,通过建立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养老金体系,普金与推广居家养老[8]。北欧国家的养老模式深受其高福利国家的特点,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广,质量高,选择多且价格由于受到了政府的补助与优惠而非常平民化,尤其是瑞典,被誉为“老年人的王国”。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早于我国,所以其对于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课题比国内也更加深入和丰富,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方面也比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我们应该在发展自己的养老保障与服务工作时,因地制宜地借鉴其先进思路。1.2.1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018年学者蒋炜康对昆明市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中显示,参加调查的老年人中有约70%选择了居家养老,而选择机构养老的为20%,仅有10%的老人选择了社区养老。从地点上看,老人更希望在自己家或者子女家进行养老,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养老照料人的选择上,除去排在第一位的“老年人自己或配偶”选项,“多方共同承担”排在了第二位,这说明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城市老人已经开始认同这一方式,逐渐接受由家庭之外的第三方对象来对自己进行养老照料,承担责任。这说明昆明市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养老方式到新兴养老方式的转型期[9]。而同年在学者蔡昊婷针对江西南昌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中,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人数占到了52.2%,超过了半数。这和江西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江西是一个自古就弘扬孝道美德的、拥有红色历史的文化省份,所以很多江西老人拥有比较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在家中养老才是正确的养老方式,是儿女孝顺晚年幸福的表现,并且会尽可能多的生育(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城郊地区)来进行传宗接代。这种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被费孝通教授总结为“反馈模式”,费孝通认为这是以传统孝道为基准的。人们通过践行孝道来向反馈长辈于他们的养育之恩。这种传统的思想贯穿了中华传统道德[10]。所以要想老年人逐渐接受新兴的养老方式,首先就需要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啊,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养老方式的特点,从而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另外,对于养老机构,有23.8%的老年人选择了在养老院养老,相比较往年研究文献中的调查数据有所上升并幅度喜人,这表明随着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不但生活水平上升了,文化与思想观念也处于进步之中,人们开始逐渐了解机构养老这一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方式,这与地区本身本科率不断上升,机构养老服务不断改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等原因分不开的。最后作者提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完善传统养老模式,改善社区老年照料体系,优化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与建立相对完整的监管体系[11]。另外在学者柳红娟19年针对山东省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调查中,选择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9.1%,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则分别占了2.7%与8.2%。虽然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家庭养老是当地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模式,但是山东省的家庭养老倾向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除了与前文江西省老年人养老影响因素有些相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外,还与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孟、曾三子皆非常注重孝文化,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并广为流传,因此“养儿防老”的观念深深扎根在大部分老年人的思想中,因此会出现如此高的比例差距。但是就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讲,家庭养老所需要的资源正在进一步的流失,人们的社会竞争压力增加,很难再以充沛的精力去照料老人,我们需要做的是不仅在社会中进一步拓展新的养老资源,还要提升家庭的养老能力,减轻中年人的养老负担。这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励,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扶持,全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推广与普及[12]。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有着较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且受传统思想文化、受教育程度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着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相似性和与其他影响因素相关的规律可循的。学者王梁提到,城镇居民养老意愿的差异在不同年龄与性别中表现不十分明显,但在教育程度、退休前从事工作及收入水平方面有着很大不同。当受教育程度增加时,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就会逐渐下降[13]。学者王江萍在对于武汉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中发现,虽然武汉市的大多数居民还是较希望进行家庭养老,但是在已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还是存在着大量希望选择机构养老的人,并且那些已经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对机构养老方式感到满意,不希望改变这种方式[14]。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由于比我们更快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所以对于养老服务的研究要比我国先进很多,很多理论及养老体系建设的方式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国学者的研究更加贴近现实,大多以国内各个省市为样本进行实地统计调查,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很值得借鉴,只是在样本分布上比较集中于中、东部省市,对于西部边缘城市的研究较少,故而本文以西部城市作为样本,以扩大国内此类研究的覆盖面。1.3研究内容及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作者在阅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后,以新疆S市老年人为目标群体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经济与家庭信息及自身养老观念等,在街头随机发放。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并针对结论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1.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己有研究文献,梳理有关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以及养老地点和养老照料人偏好等方面内容,对可能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归纳整理,理清与养老意愿相关的社会老年学理论,奠定研究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本次研究所叙数据。本研究将在新疆S市的居民区内及街头随机选取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典型例子进行延伸采访,以便深入了解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新疆S市老年人实地发放问卷调查,对问卷回收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等对养老意愿是否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影响,从中达到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养老意愿倾向的正确理解且尝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4研究创新点目前国内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研究的样本地区多集中于东部或中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缺乏对边缘城市老年人的研究,本文以新疆S市作为主要调研地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不同地区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研究的样本,扩大了研究的覆盖面。2相关概念2.1相关概念界定2.1.1老年人人的年龄有四种定义: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因此关于老年人的定义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15]。2.1.2养老意愿学者蒋炜康认为,可将养老意愿直观的看待为“如何选择及选择哪一种养老方式”。养老意愿中包含了许多种选择,首先是选择谁来养老(Who),是靠自己、配偶与子女,还是靠社会、政府与社区,是靠家庭,还是靠多方共同承担责任。其次还得选择在哪儿养老(Where),是在自己的居所、子女的居所、社区的日托所养老站,还是在养老机构。另外还要选择如何养老(How),养老是一项资金需求较大且持续性消费的活动,那么谁来承担资金的支出呢?是依靠自己的储蓄所得、养老保险或劳动收入,还是依靠子女资助、政府扶持与社会救助。所有的因素环环相扣构成了养老意愿[16]。2.1.3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大体上分为家庭/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两大类。但是由于我国老年人人口基数过大,地区文化差异与经济差异也非常明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逐渐多样化也使得各个养老模式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比如由于社会力量的兴起,社区居家养老出现了,同时由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承担养老责任。还有兼具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特点,同时充分运用社区与社会力量的新型养老方式“日托养老”等。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选择。2.2理论基础2.2.1社会嵌入理论上个世纪后期,《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EconomicActionandSocialStructure:TheProblemofEmbeddedness)一文中提出社区嵌入理论[17],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他提出的理论为以后的社区养老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社会嵌入理论认为,社会各个成员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能脱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每个人都需要嵌入到一定社会结构和网络中去寻求各种其资源的支持,而这种资源都是人类的需求,包括信息、情感、服务等方面。社会嵌入理论表达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的重要作用,但并不过分夸大社会化的作用,社会化应该是适度的,应避免因过度社会化引发其他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必然会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基础上,但不能全盘听从社会条件的安排,应该适度的追求社会规则约束之外的目标。关于老年人社会化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老年人生活经历丰富,而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心理状况,就无需在社会化。但实际却相反,因为人在步入老年阶段后,其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都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这种转变表现在家庭、经济、和劳动力等方面,老年人不在是家庭的决策者,也不在是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主体,不在向以前每天忙碌工作。这些转变给老年人精神上带来了各种冲击,容易使他们产生寂寞和空虚感。然而,社区养老为解决老年人角色转变带来的不适应提供了可能,让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这样老年人不只是服务的需求者,还是社会的参与者,从而缓解角色转变给他们带来的不适[18]。2.2.2福利多元理论社会福利涵盖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其包括旨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生事物,其中社区服务就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随着社会福利思想的成熟和发展,社区发展也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福利需求。最为典型的福利思想就是时下影响较广的“福利多元主义”,它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福利供给的多元化,即福利服务应由多个部门共同负担,包括营利的、非营利的、政府性质的、民办性质的。二是强调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规范组织管理,实现服务的最优化。福利多元主义秉承分权(decentralization)及参与(participation)两个观念。分权观念中的权是指福利服务支配权等,分权就是将权力从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如福利服务供给方有自主设计服务内容的权利,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福利服务内容。有什么样的权力就有什么样的责任,权力责任对等,也就意味着福利服务的提供责任也将分到私有市场,参与就是指福利的从供给、输送到消费全过程,参与的主体是福利服务的各个关系方,包括供给方、需求方[19]。较西方而言,我国的福利制度发展比较晚,仍处在不成熟阶段,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社保模式仍以“单位办福利”为主导。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这种以“单位办福利”行政化的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开始凸显,国家已经负担不起单位办高福利,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大量单位制职工失业。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们必须秉承福利多元主义,采取福利多元主义策略,改变现行单一化的福利保障模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福利服务提供者队伍中[20]。福利制度的改革进程中,我国的社区福利服务发展一直未引起重视,致使社区福利工作得不到落实,社区福利服务发展缓慢。然而,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前景是显而易见的,社区福利服务将有利于资源整合,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到福利服务中。2.2.3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1908)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一、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二、低级需要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ordeficiencyneed),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直接危及生命;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是满足这种需要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长需要(growthneed)。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三、马斯洛看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区别,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是并不绝对对立。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例子: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四、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21]。3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与实证——以新疆S市为例3.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本文中的调查问卷针对了S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生活情况,从问卷结果中分析S市老年人的大体状况及影响其养老意愿的因素。因此在问卷设计时也进行了分类。本次问卷一共设计了二十二道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和与子女的联系频率等信息;第二部分为个人经济特征,涉及居住房屋、月收入金额、主要收入来源及是否参加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第三部分为个人生活状况,涉及身体情况、同吃同住的对象、是否在生活起居中需要帮助、生活的主要照料者、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日常娱乐活动、娱乐时间及社交情况。最后一个部分为养老观念部分,涉及对各类养老方式的了解情况、更喜欢以何种方式养老、最希望的养老地点及老年人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具体的问卷完整版可参见附录。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6份,全部问卷都采取了街头随机一对一采访的形式完成,经过问卷回收整理,有效问卷为60份。调查对象为S市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了扩大调查覆盖面积,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选取的调查地点覆盖了S市内各大聚集性居民区街头。3.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3.2.1个人信息本次问卷发放由于多为手动发放,所以特意在性别上有所控制,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各占百分之五十,而在年龄方面,设计的范围幅度较大,60岁以上老人都可算作有效调查目标。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年龄区间大多集中在65-74岁,占了受访者总体的70%以上,60-64岁与75-79区间都占到了14%,8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遗憾地没有被采集到,这可能是由于本次问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街头,较少量集中在居民区,而更加高龄的老人由于身体状况等因素,更多会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是外出,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数据堆积。婚姻状况是老年人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与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子女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而非照料老人。所以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中陪伴老年人最多的人是他们的配偶。在被调查的老人中,已婚且配偶尚在的老年人占了最大的比例,为64%,其次为丧偶,占到了22%,最后是离异的老人,占到了14%,也很遗憾由于调查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大,没有采访调查到未婚老人。表1.1婚姻状况婚姻状况未婚离异丧偶已婚,配偶尚在人数051738比例0%8%28%63%本次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也有大部分集中在了小学,占到了受访者的42.86%,初中、高中学历比例差别不大,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较小,只占到了7.41%,老年人的受教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市特点,将近一半的老人只有小学学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S市本身发展历史较短,经济文化建设较为贫瘠,与东部大城市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也对后续的调查问题回答总体倾向造成了一定影响。子女数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而家庭结构又是影响老年人对于自己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对老年人的子女数量进行了统计。从结果可以看出在S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独生子女家庭还是较少的,大部分家庭集中在了2个或3个孩子选项,其中2个孩子占到了40%的比例。另外在子女个数的统计中我们也分别统计了子女性别,并未出现明显的性别倾向,数据样本分散十分随机。而与子女的联系频率也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与养老意愿的倾向,老年人在晚年的社交情况大部分依赖于家人,除了配偶便是子女。如图1.1所示,S市老年人中与子女基本断绝联系的样本占比非常少,大部分集中在了一周或隔周联系一次的频率上,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是每天或隔天都会与子女取得联系,占到了样本数据的36%。图1.1与子女联系频率3.2.2个人经济特征房屋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保障,在对S市老年人现居住房屋类型的调查中,如图1.3所示,居住自有房屋的老人占了大多数,达到了43%,其次是36%的老人正在居住子女房屋,而居住配偶房屋及租赁房屋的老人则占比不多。图1.2居住房屋类型由于S市是一个发展不久、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边缘城市,老年人的收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程度。S市老年人的月收入基本集中在1001元至2000元和2001元至3000元两个选项,呈纺锤状分布,3001元之后的选项比重逐渐下降,但是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此次调查主要面对的是生活在S市市区的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大多都是有稳定工作的,在图1.4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其次是配偶的收入及子女的资助和赡养,然后才是传统的通过年轻时的积蓄进行储蓄养老选项。还有一小部分老人年轻时无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社保,于是在进入退休年龄后无固定的退休工资,只能从事一些环卫、安保或家政工作来维持生活。图1.3主要收入来源综合得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也是现代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对S市老年人进行是否参加城镇或农村社保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到,大部分老人都有参加,只有小部分老人由于年轻时无固定工作或其他原因未参加。3.2.3个人生活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都有着或多或多的下降,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大多数老人都认为自己身体比较健康或身体状况一般,占到了总数的79%,极少部分老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而由于调查问卷采取了街头采访方式的原因,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出门的可能性小于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所以很遗憾并未采集到身体很不健康老人的样本。关于S市老年人同吃同住的对象统计,配偶成为了选择次数最多的选项,占到了总体的64%,其次是子女及其配偶,最后是保姆及隔代。老年人的同吃同住对象在晚年生活中极其重要,一方面是能陪伴他们的人,一方面也能够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料。由于大部分受访老人都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健康或者一般,所以在此基础上,也有绝大部分的老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在生活起居上提供帮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的老人认为自己再日常生活中需要别人提供照料。当然,这也和上文呈现情况的原因相同,由于是街头随机采访,那么身体状况不佳需要更多外人照料的老人并没有被采访到。在需要别人在生活起居上提供帮助的老人中,我们追问了一条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主要照料他们生活的人是谁,其中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子女,达到了50%,其次是配偶、女儿女婿和保姆,而居委会及志愿者等选项则无人选择。从图1.4中我们可以得出,目前S市的老人整体上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较好,有将近一半的老人认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占到了48%,其次是32%的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一般,再次是15%的老人认为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只有一小部分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有待提高,占到了总体的5%。图1.4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日常娱乐活动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步入老年后感到最不适应的应该是年轻时的忙碌与老年时的清闲形成了强烈反差,而在没有了那么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负担后,面对如此富裕的闲暇时间,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了晚年生活的重要一环。由于面对的是S市市区的老人们进行的问卷调查采访,所以此次设置的选项也经过了仔细挑选,符合市区大多数老人们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读书看报、打牌下棋、电视广播、户外锻炼及其他五个选项中,最受老年人喜爱的日常休闲活动是户外锻炼与散步,有95%的老人都选择了这个选项,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一方面也能进行社交活动,外出散步尤其可以放松心情,是老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其次是看电视听广播,也受到了78%老人的选择,电视广播也符合大多数老人的兴趣爱好,无论是看新闻还是电视剧,接收信息的速度都非常简单快捷。至于读书看报和打牌下棋这两个选项则没有那么大众,在阅读方面,也许大多数老人并没有稳定的阅读习惯,而年纪大了之后的视力下降也可能造成一些阅读障碍,在打牌下棋方面,通过采访我们也认识到存在着一些两极分化,比如很多老年人并不参与,但是参与的老年人每天会在这项活动上花费很长的时间,只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的参与人数是较少的。表1.2日常娱乐活动活动读书看报打牌下棋看电视听广播户外锻炼、散步其他选择次数131747572比例21%28%78%95%3%大多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支配时间较多,有48%的老人表示自己每天的娱乐时间在四小时至六小时之间,其次是22%的老人表示自己每天的娱乐时间有二至四小时,20%的老人有六小时以上的娱乐时间,只有一小部分老人由于还在进行工作或者忙于照料第三代等原因,每天的娱乐时间在2小时及以下,占到了10%。图1.5每天的娱乐时间在老人的日常社交情况方面,数据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小城市特点,比如人口数量少及现代化程度不高导致的社交距离足够短,社交圈子比较容易融合,老人们活动的地点较为集中,大多数老人选择了社交情况“较好”或“一般”,分别占了总体的33%和34%,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部分老人由于自身性格、家庭因素等原因不愿意或没有时间维持大量的社交,18%的受访者选择了“较差”,而甚至有5%的老人认为自己平时几乎没有什么社交。3.2.4养老观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对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的各类养老方式了解不多,占比达到了67%,甚至有22%的老年人对各类养老方式了解程度非常低,只有8%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而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只占到了3%,这与S市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养老产业发展缓慢,宣传不到位,现代化程度低,居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都会导致老人难以接收此类消息。对S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方式意愿倾向的调查数据整理如表1.3,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受访人群中依然有45%的老年人倾向使用家庭养老的模式来度过晚年生活,其次是25%的老人选择了社区养老,再次是20%的老人选择了自我养老,最后仅有1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这说明家庭养老依旧是S市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的首选,而对于机构养老的模式来说,很难不受到文化程度、思想开放程度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S市老年人虽然整体文化程度相比于东部城市较低,但对于机构养老的倾向比例与一些东部城市相比差距并不大,更多还是由于S市地处西部边缘,城市居民多为外来人口与少数民族混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东部较少。表1.3对各类养老方式的意愿倾向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自我养老人数2761512比例45%10%25%20%与上表相似,S市老年人在养老地点的选择上也与养老方式倾向有着相同的特点,选择在自己家养老的老人占到了总数的46%,倾向于在子女家养老的老人也达到了25%,另外,也有22%的老人选择了日托所或社区养老站,有7%的老人表示愿意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人在步入老年之后,面对着身体机能与精神力的下降,负担照料老人的责任的主体成为了养老方式中的重点,如图1.7所示,有超过一半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子女应该负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其次是25%的老人认为该由自己或配偶承担,只有少数的老人选择了多方共同承担和由社区或政府来承担,分别占到了13%和8%的比例。图1.6老年人晚年生活照料的主要承担者3.3调查结论在本次调查问卷研究中,作者对S市内居民区的60位老人进行了有效的采访及问卷调查,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日常生活现状、个人经济特征及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一些S市的基本情况:S市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处于并不高的程度的城市,消费水平不高,生活节奏缓慢而放松,平均文化程度也并不高,但是由于是西部边疆省市,人口主要靠外来人口组成,与东部其他省市深受儒家孝文化熏陶的情况又有所差别,所以在养老观念等问题上显得较为开放一些,但是又收到自身平均文化水平限制,故而只是与东部省市相比显得没那么极端。在养老设施、养老相关政策实施和体系建设方面,S市政府也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社区养老也还未真正起步,各项监管政策也在建设中,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来过渡。其次说回老人,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老人养老意愿倾向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文化程度与经济水平、日常生活状况及家庭结构,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等。其中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倾向具有直接性影响力的是日常生活状况及家庭结构,通过采访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老人对目前自己所处的养老方式感到满意,但是这些养老方式并不是经过主观上刻意选择过的,大部分情况是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及家庭、婚姻状况顺势而为的,并不能真正的满足老人的个人养老需求,如果可以选择,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愿意换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当然,从整体上看,即使想要寻求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S市老年人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的居所当做养老地点。未来S市可以由此将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作为自身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方面。4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1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特点4.1.1老年人对各类养老方式了解程度较低近年来虽然S市整体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济文化领域都在稳定的进步,当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升,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对多元化的各类养老模式仍然一知半解,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方式还存在着严重的刻板印象,比如去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就意味着儿女的“不孝顺”,提起社区化养老服务就认为“麻烦了别人”等偏见,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老人们不愿意去更多地了解新兴的养老方式,对于自己目前的养老方式安于现状,即使并不符合自己真正的需求也可以“暂时忍耐”,由于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于是失去了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法判断哪种养老方式是自己真正需要的。4.1.2对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认可度偏低我国整体配套化的社会养老服务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原因是我国人口发展速度过快,在经济还未完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人口就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人口老龄化,这就造成了我国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虽然我国非常重视配套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习近平主席还曾多次表示养老服务业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事业,但是落实到地区,许多城市便明显露出了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对养老服务业等民生产业关心不足的问题,经济发展了,而配套的社会保障建设并没有跟上。S市也存在着这种问题,且S市地处西部边缘,经济发展本来就缓慢,再加上人口较少且平均消费水平低,能够留给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资源被挤压殆尽,本就不受重视的养老服务产业处境雪上加霜,一方面政府不重视,政策扶持倾斜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资金来源不稳定,筹资困难,公办非盈利性质服务机构基本全靠政府拨款维持,民办服务机构融资更加困难,盈利空间很低,造成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在S市发展极其困难。再回到居民层面,S市老年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收入水平也不高,对于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了解很少,一些老年人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对养老机构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而政府对于社会化养老方式也疏于宣传,导致老年人对这种方式总体上缺乏积极性。4.2S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偏好影响因素4.2.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含老人目前的婚姻状况、家庭氛围与心理状况等方面,是影响老人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最直接因素,个人因素差异较大的老人在养老意愿的倾向上也会大相径庭,比如一个配偶尚在、子女围绕的老人就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因为配偶与子女的陪伴能够给予老人更多的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使得他们认为家庭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养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人所需的陪伴、安全感及幸福感都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如果老人出现丧偶或离异的情况,即并没有伴侣能够陪伴在身旁的,大多会倾向于去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养老机构中的同龄老人与较为便捷的健康服务可以有效的使老人获得社交、陪伴的满足感以提升心理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使部分老人无配偶陪伴,且与子女来往密切,他们还是更倾向于机构养老,这也印证了同龄人或配偶的陪伴的重要性是儿女无法替代的。4.2.2家庭因素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出后,我国开始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倡议,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渐“精简化”,“4-2-1”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加之S市是一个西部城市,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较小,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思想在当地并非如东部城市一般深入人心,故而这种精简的家庭结构在当地更为平常。在这种家庭结构中,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家庭中的第二代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地带,他们既要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又要供养第三代的成长与教育,对老人的供养能力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负担照顾老人的重任,于是部分老人希望通过追求其他养老方式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寻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第二代。4.2.3社会因素家庭养老模式是S市传统的养老模式,社会化养老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在S市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近些年来给予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资源一直不多,但是发展并没有停滞,在新的时期,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之间的比重已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化养老的形式市场逐渐扩大和现代化的家庭养老逐渐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两种方式正在不断地发展与融合,共同走向更适合群众的路子。现在的S市正在经历新兴养老方式的冲击,原有的单一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产业、社区养老等模式相互碰撞,老人们在养老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S市由于自身发展水平低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落后,养老产业发展更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这个看似百花齐放的起步阶段,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监管机构,缺乏统一标准,政策不完善,需要政府统筹资源,资金缺口大,专业化程度低等等。这就造成了一些老人想要去尝试新兴的养老方式,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打击了老人们的积极性。5S市老年人养老模式改善建议5.1发展半社会化养老所谓半社会化养老即把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许多老人由于儿女工作繁忙,经常处于白天一个人生活或与配偶一起生活,晚上或节假日才能与儿女团聚的境地,既不利于安老人的心理健康,也十分不利于突发状况的处理,对于身体健康状况并不良好的老人来说十分危险,当然对于经济情况良好,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较好的老人可以选择居家养老,没有这类条件的老人则可以选择半社会化养老,即老人自己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在无人照料时在机构内享受日托服务,到了晚上或者节假日再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既可以享受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也减轻了老人离开家庭的焦虑感和子女的生活压力。5.2构建“科技养老”新模式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也在悄悄潜入养老服务业,如老年人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联网电子设备,不仅可以让老年人用于健康状况自检,也可以用于紧急情况时的定位与求救。此外,互联网还可以用于搭建一个共享信息平台,承载着市区范围内各养老院、托老所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产业信息,做到信息共享,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查询到本市所有养老机构的信息,做到透明化、流通化,让老人在比较中选择养老服务产品,社会化养老机构也可以根据大数据老人的偏好来对自身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调整。5.3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相关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政策不完善、筹资难一直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两大难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得从政府和社会下手。对于政府来说,急需重视起来本市配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健身公园,社区托老所或日托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注重机构养老的相关配套标准的制定,如收费标准、卫生标准、服务标准。对于社会化养老机构,还应有政府部门监管运作。在解决相关机构运作资金的问题方面,政府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购买养老服务作为社会福利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年人,同事要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对于民办机构给予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及优惠,鼓励其发展,甚至可以通过招商等方式引入其他地区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进驻本地,带动养老服务业市场繁荣发展。对于社会来说,应当形成良好风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市场,为养老服务业注入资金活力,许多公办的养老机构资金来源单一,全靠政府拨款,民办的养老机构基本由经营者自己投资,资金极度缺乏,盈利空间极小,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将会给其带来更多发展动力。另外,志愿者及福利机构的参与也会给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减轻不少压力,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宣扬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地域文化。5.4弘扬敬老美德,加强道德建设尊敬老人是我国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所提倡的精神,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被赋予着不同的意义,但其中心思想经久不衰。我们现在所重视的、大力发展的养老服务业便是对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一种具象化产业。在当代,我们要贯彻孝文化,一方面需要做到不忘家中老人长辈的养育之恩,在有能力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和义务时不推脱,不偷懒,积极地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也应当理性地看待不同老人的养老观念,对于过于陈旧的观念有必要合理地进行去除和更新,为其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养老观念,而非对自己的晚年生活过于依赖子女,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需要老人自身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结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S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倾向及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综合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新兴的养老模式犹如雨后春笋,传统的家庭养老渐渐无法满足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社会化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许多民生事业发展并不完全配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急需受到重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多方面努力。此次的问卷调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研究时间有限、技术原因等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数据的代表性有待加强。此外受限于个人专业能力,论文的理论研究深度、统计分析方法等都有待进步,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有待完善,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习和完善。参考文献[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2]邬沧萍,杜鹏等著,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4月,第1页[3]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7-182.[4]GilbertDooghe.InformalCaregiversofelderlypeople:aneuropeanreview[J].AgeingandSociety,1992,12(3):369-380.[5]LeslieMorgan,SuzanneKunkel.(1998).Aging:thesocialcontex.PineForgePress37(15):126一131.[6]谢芳.美国的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式”养老模式[J]社会,2004,(12):35-38.[7]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34-139[8]朱凤梅.欧洲福利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以瑞士和冰岛为例[J].中国民政,2020(16):47-49.[9]蒋炜康.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10]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一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3):7-16.[11]蔡昊婷.城市居民养老意愿调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12]柳红娟.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9.[13]王梁.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基于南京等四城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6(01):27-32.[14]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2(03):53-55.[1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16]蒋炜康.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17]MarkGranov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功能性过滤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特种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4-2030年中国无线网络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速冻草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0101-212507
- 2024-2030年中国婴儿吸鼻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名片印刷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山东省逆变焊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装修设计师劳动合同范本
- 2025房屋买卖合同书标准范本
- 2025借款合同担保协议书
-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英语情景运用拔高练习(Word版含答案)
-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化学》
- 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管理方案
-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个人如何开办婚介公司,婚介公司经营和管理
- 公司物流仓储规划方案及建议书
- 天津市历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比例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汽车座椅面套缝纫工时定额的研究
- 立体几何常考定理总结(八大定理)
- 喷嘴压力计算表及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