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第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同时,他还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这些思想()A.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B.反映出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C.意在构建新型的君民关系 D.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思想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目的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以“天”强化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以“天”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这一思想改变了传统君民对立的观点,用“天”实现对君民关系的调和与制衡,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和民本思想,这与哲学思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对君民关系的重构,而非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 B.政治传统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C.明朝皇帝已失去太子的册立权 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明朝官僚集团及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下,最终使皇帝遵从众意立皇长子为储君,这反映出政治传统对皇权的制约效果,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制度、官僚集团等对皇权的制约,这与中枢决策效率低下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太后和内阁官员只是影响太子的册立,最终决定权仍是皇帝,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上书只是“建议”,而非“决策”,并不能表示内阁权力膨胀,且材料未涉及外戚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3.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货物税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 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 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至187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53年后,被地方政府掌控的厘金收入不断增长,远超被中央掌控的田赋和关税收入,这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权力的下移和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为清政府的灭亡埋下隐患,B项正确;厘金制度旨在通过缓解地方财政问题,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封建统治,排除A项;田赋收入下降主要受当时农民起义的影响,这与国家降低农民赋税负担无关,排除C项;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4.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三十八个县(州)相继宣布光复。在这三十八个县(州)政权中,充当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共五十七人,其中士绅(包括立宪派)二十三人;旧官僚二十一人;革命党人十人;会党首领一人;不详二人。由此可推知,辛亥革命()A.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B.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C.隐藏着革命失败风险 D.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两地响应速度较快,但主导两地革命的群体多为立宪派或旧官僚,其具有较强的保守倾向,革命热情低,易成为革命内部的反动势力,C项正确;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革命势力发展的迅速,并不代表这些领导群体完全支持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属于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所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中国工农革命军(红四军)这些政治任务的开展()政治任务主要内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该地的地理、交通、民俗、物产、人口、教育、宗教、宗族以及阶级状况,地主、富农、自耕农、贫农、雇农的土地占有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部队设有宣传兵制度,宣传兵负责挨户和沿街宣传,刷写标语,组织集会。毛泽东还曾多次亲自修改标语口号,制定宣传方案,督促检查落实。帮助地方培养骨干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成立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以及组织农民赤卫队,进行分配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A.壮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C.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当时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有开展深入调查、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帮助地方培养骨干,这些任务的开展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在这时已经结束,排除A项;此时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全面提升”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但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发现,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这从侧面反映出()A.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 B.文明的形成没有判定标准C.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D.文明的出现说明国家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明的形成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并不能用“文明三要素”去判定所有的文明社会的形成,这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A项正确;文明形成的判定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存在判定标准,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CD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致使大量农民放弃农耕,这有利于推动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D项正确;这些状况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城市社会结构”“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排除AC项;“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8.如图是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埃扎纳石碑,它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字(吉兹文、萨巴文),记录了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公元320~360年)皈依基督教及其征服周围地区的历史。该石碑印证了()A.波斯与阿克苏姆王国的交往 B.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C.古代非洲班图人的迁徙历程 D.古希腊人在东非的殖民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信息“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字(吉兹文、萨巴文)”等,可得出阿克苏姆国王传承了古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体现了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B项正确;波斯是西亚地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埃塞俄比亚人,而非班图人,排除C项;古希腊人并没有在东非进行殖民,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这可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A.导致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 B.推动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向前C.造成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 D.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幸存的印第安人的信仰受到冲击,转而信奉了基督教。因此,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使美洲古老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其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故选D项。10.自然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种哲学观点。这一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自然神论的出现()A.意在对抗启蒙运动 B.否定宗教存在的必要C.推动宗教改革兴起 D.深受近代科学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这种理论仍旧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其认为上帝不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而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体现了人类对世界自身规律发展的认识,反映了这种理论受到了近代科学的影响,D项正确;自然神论的出现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自然神论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也没有否定宗教,排除B项;宗教改革在十六世纪已经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11.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B.引领着“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完全消除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项正确;“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引领着“人身”与“思想”的双重觉醒,但“自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完全消除”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宪法。如表为该宪法的部分条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日本()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第八条天皇……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敕令A.与英国政体的形式存在本质性区别 B.政治转型具有浓厚专制色彩C.天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工具 D.明治维新基本脱离日本国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时期颁布了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宪法,但宪法内容却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天皇仍掌握着国家重要的权力,这正是日本政治传统对其政治近代化转型的影响,B项正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的政治体制与英国在形式上一样,都属于君主立宪政体,只是二者民主化程度不同,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天皇掌握国家大量实际权力,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日本政治转型具有浓厚专制色彩,未体现明治维新基本脱离日本国情,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说:“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这说明()A.工业革命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B.工业革命后劳动力竞争加剧C.工业革命使得社会构成复杂 D.工人阶级缺乏武装斗争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剧了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很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微薄,生活困苦,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激化,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人竞争工作岗位,未提及工厂竞争工人,不能体现劳动力竞争加剧,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工人阶级,未提及其他阶层情况,不能得出“社会构成复杂”,排除C项;材料提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生活困苦,未提及“武装斗争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4.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由此可推知,《宣言》()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C.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D.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可知,《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体现了其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项;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体现它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排除B项;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15.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仅绘制印度地图,还开展对印度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环境状况,以便殖民活动的开展,还利于统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扩大文化渗透,进而维护其殖民统治,C项正确;黑斯廷斯这些举措影响了印度,但没有到“重构”印度文明的程度,排除A项;黑斯廷斯的措施不仅有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殖民侵略意图,仅仅说“文化渗透”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强化对印度文化侵略的举措,激化而非缓和英国与印度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6.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后的苏丹。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近代北非的主流宗教,材料中苏丹马赫迪起义以伊斯兰教为指导,并通过伊斯兰教神化传说号召人民反抗侵略者,这正是其革命斗争本土化的体现,D项正确;马赫迪起义最终失败,并未能阻止苏丹的殖民化进程,排除A项;马赫迪起义源于民族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马赫迪起义是具有反帝色彩,并没有反封建使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文学,以民间为依托的话本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因不容于封建社会上层,成就较小。由宋入元,话本为元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统治政策的改变也推动了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并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至明清之际,出现了部分文人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如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对传统话本小说、民间艺人的演出以及民间传说,用自己的学识和文学见解,进行艺术创造,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对专权、狡诈、残忍、嫉妒、昏庸的厌恶和嘲弄。——摘编自康耀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期新界说》材料二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文学革命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并提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也随之提出要推倒属于正统诗文一脉的“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这种新文学因为引入了古所“未有之物”,开辟了古所“未有之境”,注入了古所未有的“新思想和新精神”而具有现代属性,进而成就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摘编自於可训《从近现代文学革新看传统的转化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以后文学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学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答案〗(1)趋势:文学创作主体日益多元(平民化趋势);文学体裁多样化;文学内容世俗化;面向群体逐渐下移(服务对象平民化);语言形式通俗化;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儒家思想与市民思想交织)。(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及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中国传统白话文学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旧文学日益没落,新的读者群体逐渐形成。(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传播了近代民主科学思想,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解放。(言之有理即可)(3)认识:文学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文学创作要立足现实,因时而变;文学创作要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以后(中国)。据材料“统治政策的改变也推动了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得出文学创作主体日益多元(平民化趋势);据材料“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得出文学体裁多样化;据材料“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得出文学内容世俗化;据材料“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得出面向群体逐渐下移(服务对象平民化),语言形式通俗化;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儒家思想与市民思想交织)。【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从民族危机的角度分析,得出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角度分析,得出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及文学思想的影响;据材料“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得出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据材料“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得出中国传统白话文学的影响;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从新读者群体分析,得出旧文学日益没落,新的读者群体逐渐形成。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进而成就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可得出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传播了近代民主科学思想,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解放。【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从文学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从文学创作本身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立足现实,因时而变;从交流互鉴的角度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材料二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答案〗(1)特点:以法典为核心;法律结构完整;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突出公正.保护弱小:契约作为判案唯——证据;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法学家的努力。(3)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稳定社会统治秩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特点:据材料“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知,以法典为核心;据材料“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可知,法律结构完整;据材料“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可知,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可知,突出公正.保护弱小;据材料“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可知,契约作为判案唯一证据;据材料“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可知,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原因:据材料“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可知,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据材料“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材料“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可知,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据材料“‘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可知,法学家的努力。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罗马)。根本目的: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社会的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法律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同时,法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进而稳定统治秩序。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论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工具的变革开始的,首先是属于生产力发展中的革命。通过工业革命,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向工业化的转变。机械化和工厂制生产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加速了商品生产的速度和规模。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工厂制的建立,资本主义工资雇佣劳动制度这种生产关系也普遍建立起来,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形成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可以通过铁路、运河和海运更快速、更廉价地运输,这促进了英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扩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商业家、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活动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资本主义关系逐渐成为主导。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贸易的扩展。同时,它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基础。(“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首先,根据材料“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可拟定论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其次,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可从生产力发展、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关系变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予以论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攫取了大量财富,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摘编自张家唐《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归纳拉美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答案〗(1)原因:西班牙的残暴殖民统治;民族交融和拉美文化的形成;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部分拉美进步人士的宣传推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积极影响:推翻了欧洲列强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拉美部分地区的民族独立;促进了拉美政治民主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使拉美部分地区陷入混乱和动荡,甚至重新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解析〗【小问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拉美)。根据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可知,西班牙残暴殖民统治;根据材料“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可知,民族交融和拉美文化的形成;根据材料“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可知,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根据材料“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可知,部分拉美进步人士的宣传推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国家和美国)。积极影响:根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翻了欧洲列强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拉美部分地区的民族独立;促进了拉美政治民主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消极影响:根据材料“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拉美部分地区陷入混乱和动荡,甚至重新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第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同时,他还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这些思想()A.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B.反映出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C.意在构建新型的君民关系 D.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思想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目的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以“天”强化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以“天”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这一思想改变了传统君民对立的观点,用“天”实现对君民关系的调和与制衡,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和民本思想,这与哲学思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对君民关系的重构,而非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 B.政治传统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C.明朝皇帝已失去太子的册立权 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明朝官僚集团及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下,最终使皇帝遵从众意立皇长子为储君,这反映出政治传统对皇权的制约效果,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制度、官僚集团等对皇权的制约,这与中枢决策效率低下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太后和内阁官员只是影响太子的册立,最终决定权仍是皇帝,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上书只是“建议”,而非“决策”,并不能表示内阁权力膨胀,且材料未涉及外戚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3.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货物税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 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 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至187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53年后,被地方政府掌控的厘金收入不断增长,远超被中央掌控的田赋和关税收入,这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权力的下移和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为清政府的灭亡埋下隐患,B项正确;厘金制度旨在通过缓解地方财政问题,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封建统治,排除A项;田赋收入下降主要受当时农民起义的影响,这与国家降低农民赋税负担无关,排除C项;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4.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三十八个县(州)相继宣布光复。在这三十八个县(州)政权中,充当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共五十七人,其中士绅(包括立宪派)二十三人;旧官僚二十一人;革命党人十人;会党首领一人;不详二人。由此可推知,辛亥革命()A.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B.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C.隐藏着革命失败风险 D.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两地响应速度较快,但主导两地革命的群体多为立宪派或旧官僚,其具有较强的保守倾向,革命热情低,易成为革命内部的反动势力,C项正确;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革命势力发展的迅速,并不代表这些领导群体完全支持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属于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所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中国工农革命军(红四军)这些政治任务的开展()政治任务主要内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该地的地理、交通、民俗、物产、人口、教育、宗教、宗族以及阶级状况,地主、富农、自耕农、贫农、雇农的土地占有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部队设有宣传兵制度,宣传兵负责挨户和沿街宣传,刷写标语,组织集会。毛泽东还曾多次亲自修改标语口号,制定宣传方案,督促检查落实。帮助地方培养骨干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成立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以及组织农民赤卫队,进行分配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A.壮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C.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当时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有开展深入调查、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帮助地方培养骨干,这些任务的开展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在这时已经结束,排除A项;此时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全面提升”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但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发现,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这从侧面反映出()A.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 B.文明的形成没有判定标准C.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D.文明的出现说明国家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明的形成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并不能用“文明三要素”去判定所有的文明社会的形成,这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A项正确;文明形成的判定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存在判定标准,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CD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致使大量农民放弃农耕,这有利于推动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D项正确;这些状况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城市社会结构”“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排除AC项;“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8.如图是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埃扎纳石碑,它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字(吉兹文、萨巴文),记录了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公元320~360年)皈依基督教及其征服周围地区的历史。该石碑印证了()A.波斯与阿克苏姆王国的交往 B.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C.古代非洲班图人的迁徙历程 D.古希腊人在东非的殖民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信息“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字(吉兹文、萨巴文)”等,可得出阿克苏姆国王传承了古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体现了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B项正确;波斯是西亚地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埃塞俄比亚人,而非班图人,排除C项;古希腊人并没有在东非进行殖民,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这可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A.导致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 B.推动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向前C.造成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 D.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幸存的印第安人的信仰受到冲击,转而信奉了基督教。因此,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使美洲古老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其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故选D项。10.自然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种哲学观点。这一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自然神论的出现()A.意在对抗启蒙运动 B.否定宗教存在的必要C.推动宗教改革兴起 D.深受近代科学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这种理论仍旧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其认为上帝不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而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体现了人类对世界自身规律发展的认识,反映了这种理论受到了近代科学的影响,D项正确;自然神论的出现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自然神论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也没有否定宗教,排除B项;宗教改革在十六世纪已经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11.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B.引领着“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完全消除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项正确;“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引领着“人身”与“思想”的双重觉醒,但“自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完全消除”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宪法。如表为该宪法的部分条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日本()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第八条天皇……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敕令A.与英国政体的形式存在本质性区别 B.政治转型具有浓厚专制色彩C.天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工具 D.明治维新基本脱离日本国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时期颁布了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宪法,但宪法内容却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天皇仍掌握着国家重要的权力,这正是日本政治传统对其政治近代化转型的影响,B项正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的政治体制与英国在形式上一样,都属于君主立宪政体,只是二者民主化程度不同,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天皇掌握国家大量实际权力,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日本政治转型具有浓厚专制色彩,未体现明治维新基本脱离日本国情,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说:“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这说明()A.工业革命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B.工业革命后劳动力竞争加剧C.工业革命使得社会构成复杂 D.工人阶级缺乏武装斗争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剧了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很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微薄,生活困苦,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激化,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人竞争工作岗位,未提及工厂竞争工人,不能体现劳动力竞争加剧,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工人阶级,未提及其他阶层情况,不能得出“社会构成复杂”,排除C项;材料提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生活困苦,未提及“武装斗争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4.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由此可推知,《宣言》()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C.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D.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可知,《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体现了其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项;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体现它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排除B项;材料表明《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未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15.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仅绘制印度地图,还开展对印度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环境状况,以便殖民活动的开展,还利于统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扩大文化渗透,进而维护其殖民统治,C项正确;黑斯廷斯这些举措影响了印度,但没有到“重构”印度文明的程度,排除A项;黑斯廷斯的措施不仅有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殖民侵略意图,仅仅说“文化渗透”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强化对印度文化侵略的举措,激化而非缓和英国与印度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6.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后的苏丹。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近代北非的主流宗教,材料中苏丹马赫迪起义以伊斯兰教为指导,并通过伊斯兰教神化传说号召人民反抗侵略者,这正是其革命斗争本土化的体现,D项正确;马赫迪起义最终失败,并未能阻止苏丹的殖民化进程,排除A项;马赫迪起义源于民族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马赫迪起义是具有反帝色彩,并没有反封建使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文学,以民间为依托的话本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因不容于封建社会上层,成就较小。由宋入元,话本为元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统治政策的改变也推动了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并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至明清之际,出现了部分文人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如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对传统话本小说、民间艺人的演出以及民间传说,用自己的学识和文学见解,进行艺术创造,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对专权、狡诈、残忍、嫉妒、昏庸的厌恶和嘲弄。——摘编自康耀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期新界说》材料二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文学革命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并提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也随之提出要推倒属于正统诗文一脉的“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这种新文学因为引入了古所“未有之物”,开辟了古所“未有之境”,注入了古所未有的“新思想和新精神”而具有现代属性,进而成就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摘编自於可训《从近现代文学革新看传统的转化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以后文学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学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答案〗(1)趋势:文学创作主体日益多元(平民化趋势);文学体裁多样化;文学内容世俗化;面向群体逐渐下移(服务对象平民化);语言形式通俗化;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儒家思想与市民思想交织)。(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及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中国传统白话文学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旧文学日益没落,新的读者群体逐渐形成。(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传播了近代民主科学思想,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解放。(言之有理即可)(3)认识:文学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文学创作要立足现实,因时而变;文学创作要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以后(中国)。据材料“统治政策的改变也推动了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得出文学创作主体日益多元(平民化趋势);据材料“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得出文学体裁多样化;据材料“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得出文学内容世俗化;据材料“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得出面向群体逐渐下移(服务对象平民化),语言形式通俗化;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儒家思想与市民思想交织)。【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从民族危机的角度分析,得出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角度分析,得出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及文学思想的影响;据材料“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得出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据材料“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得出中国传统白话文学的影响;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从新读者群体分析,得出旧文学日益没落,新的读者群体逐渐形成。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要建设与起于民间白话文学有关的……进而成就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可得出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传播了近代民主科学思想,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解放。【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从文学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从文学创作本身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立足现实,因时而变;从交流互鉴的角度分析,得出文学创作要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材料二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答案〗(1)特点:以法典为核心;法律结构完整;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突出公正.保护弱小:契约作为判案唯——证据;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法学家的努力。(3)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稳定社会统治秩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特点:据材料“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知,以法典为核心;据材料“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可知,法律结构完整;据材料“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可知,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可知,突出公正.保护弱小;据材料“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可知,契约作为判案唯一证据;据材料“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可知,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原因:据材料“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可知,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据材料“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材料“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可知,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据材料“‘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可知,法学家的努力。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罗马)。根本目的: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社会的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法律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同时,法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进而稳定统治秩序。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粉末冶金成形》课件
- 妇科医疗质量分析
-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同步监控口算题
- 医疗产品说明
- 《汽车新式装备》课件
- 微课如何撰写岗位说明书之基本信息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
- 特别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方法记录内容
- 《员工安全技术教育》课件
- 《儿童脑瘫康复》课件
- 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 蓄水池防水施工方案
- 隧道的衬砌计算(85页清楚明了)
-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 Q∕GDW 10202-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 CNAS-CL01:2018(ISO17025:2017)改版后实验室首次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总
- 护理不良事件-PPT课件
- 商业银行两地三中心数据容灾备份方案建议书
- 审核评估报告(课堂PPT)
- 体育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 烹饪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