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5 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03/wKhkGGZnpzaAfphAAAIHHH44gAg933.jpg)
![统编版五下5 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03/wKhkGGZnpzaAfphAAAIHHH44gAg9332.jpg)
![统编版五下5 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03/wKhkGGZnpzaAfphAAAIHHH44gAg9333.jpg)
![统编版五下5 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03/wKhkGGZnpzaAfphAAAIHHH44gAg9334.jpg)
![统编版五下5 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03/wKhkGGZnpzaAfphAAAIHHH44gAg93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下5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谈三国,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圈出人物,根据故事,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图谱。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再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示学生在说每一部分时,注意说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
(2)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三、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检查词语读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教师重点点拨:
(1)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2)“瑜”“督"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来识记、理解。
3.出示本课要求写的13个字,交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学生自主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范写)
5.认读本课重点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形象。(重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经过上节课的初步阅读,你们对文中人物有了怎样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细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的对话。
(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预设: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提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周瑜深信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预设: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描写为下文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起烘托作用。
4.分角色朗读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说说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5.学习6-9自然段,明确借箭过程。
6.故事结果。
7.思考:回顾全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诸葛亮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诸葛亮知晓天文,算准了天气;诸葛亮算准了人,面对鲁肃,委以重任;利用曹操多疑性格。
8.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所以在学习课文前,我先和学生聊这部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魅力。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最后,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将“阅读链接"里的原著和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延伸到整部小说中,让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语文要素】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重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
2.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3.借助注释,解释题目大意:学习下围棋。
4.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鸿(hóng)鹄(hú)诲(huì)惟(wéi)缴(zhu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援、俱”,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援、俱”字的笔顺分解图)
6.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学弈
人物做法结果
一人
另一人
弈秋的思考
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研读课文,领悟道理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垫。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2.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1)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画出来。
(3)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预设:
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表现截然不同。
3.情境朗读,揭示道理。
(1)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讨论交流: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预设: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3)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
教师点拨: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领悟道理: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指导背诵: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
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
1.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写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的内容。(重点)
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
一、质疑导入,感受新知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相关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盂(yú)沧(cāng)沧凉凉孰(shú)汝(rǔ)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自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请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
教师点拨:《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朗读课文,领悟道理
1.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正午时()。近()远():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里一样热。
2.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盘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远),正午时(近)。近(热)远(凉):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
提示: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两个小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
汇报交流:(1)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2)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提示: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读时结合神态、动作来体现争辩的情景。
4.合作探究: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决也;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5.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
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
预设2: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学生或教师补充与日地距离相关的科学资料,解答“两小儿"的疑惑。
6.从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这是两个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小孩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孔子。
7.讨论交流: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8.领悟道理:从两小儿的辩论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预设1:要像两个小孩一样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预设2: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堂小结,情境表演
1.《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2.情境表演,深刻理解。
(1)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2)师生交流生活中与人争论时的语气、语速,共同梳理出朗读的要求:读出与人争辩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效率的飞跃新世代生产设备介绍
- 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001
- 12 寓言二则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001
- 8我们受特殊保护 第二课时《专门法律来保护》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Module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下册
- Module6 Unit2 He ran very fast(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8 少年闰土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 22《狐假虎威》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农产品质量评估与分级
-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上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1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时代
- 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拖车制动系统讲解
-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 国际货物运输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对照)全套
- 全面新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烹饪实训室安全隐患分析报告
- 《金属加工的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