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04/wKhkGWZnskuARiIZAAE0Zqtf9HM730.jpg)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04/wKhkGWZnskuARiIZAAE0Zqtf9HM7302.jpg)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04/wKhkGWZnskuARiIZAAE0Zqtf9HM7303.jpg)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04/wKhkGWZnskuARiIZAAE0Zqtf9HM7304.jpg)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04/wKhkGWZnskuARiIZAAE0Zqtf9HM7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析图题解答历史题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沉着、冷静地(明确图的名称,注意图示说明)审题联系所学的知识注意:要写在规定的位置,要工整,留空白答案书写不要1.《隋朝大运河与元朝运河图》〔1〕隋朝大运河修建的时间:隋炀帝统治时期历史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影响: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朝暴政的表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和连接的五水系三点: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北向南〕五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3〕元朝新修的两段运河名称:通惠河、会通河〔4〕隋朝运河与元朝运河的区别:隋运河弯曲,元运河较直;元运河不经过洛阳,缩短了航程。2、《秦长城与明长城图》〔1〕秦长城的东西起至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明长城的东西起至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朝与明朝修长城的目的分别是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南下?〔秦朝:抵御匈奴〕、〔明朝:抵御蒙古族〕。4.《清朝的疆域图》〔1)清朝疆域的七至:七下P112、都城是京师(2)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课本18、19课或资料〕司南罗盘针毕升元代火炮西洋⑴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⑵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⑶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
科学技术条件:造船业兴旺,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国家: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个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突出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及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太平洋和印度洋。(4)请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明朝前期对外交往兴旺的原因?
〔5〕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请从当时科技开展的角度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答:时间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明朝前期造船业兴旺、航海技术高超及指南针的广泛运用等。答: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造船业兴旺等。乌苏里江库页岛黑龙江解答历史题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材料解析题1、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找出关键词,沉着、联系所学的知识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请答复: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②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请答复: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答: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②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唐太宗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说这番话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答: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答复: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的科举制是如何得以完善?
②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③明朝改变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④汉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到达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⑤就科举制用单一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谈谈你的认识?
2、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答复: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的科举制是如何得以完善?
②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答:隋朝;唐朝时唐太宗、武那么天和唐玄宗完善了科举制度: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那么天增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答:明朝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命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③明朝改变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④汉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到达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⑤就科举制用单一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谈谈你的认识?答: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答:汉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那么大兴文字狱。言之有理即可。如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可以表达公正客观。但单一的考试又无法选拔社会开展所需的多样化专业人才,考试的科学性受到质疑等等。3、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因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创造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⑴这三种创造出现在哪一个国家?这三种创造指的是什么?⑵其中有一项创造比西方早四百多年。你知道是哪一项创造?请写出该项创造的创造者及其所处的朝代?
⑶最早出现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写出该仪器的名称及其创造的朝代。何时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盘中来指向?该创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⑷15世纪初,我国航海上有何重大行动?请写出这一行动的名称、起止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和意义?
3、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因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创造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⑴这三种创造出现在哪一个国家?这三种创造指的是什么?
⑵其中有一项创造比西方早四百多年。你知道是哪一项创造?请写出该项创造的创造者及其所处的朝代?
⑶最早出现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写出该仪器的名称及其创造的朝代。何时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盘中来指向?该创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中国;这三种创造指的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答: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答:司南、战国时期;北宋;为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提供条件。⑷15世纪初,我国航海上有何重大行动?请写出这一行动的名称、起止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和意义?答: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答复:⑴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
⑵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⑶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开展有什么启示?
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答复:⑴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
答:唐朝对外交往活泼,与亚欧非很多国家都有来往。这说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鉴真东渡等。⑵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⑶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开展有什么启示?答:自恃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国家,夜郎自大的思想;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唐朝繁荣兴盛;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清朝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启示:a、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开展和国家的繁荣,我国要坚决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b、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那么将被时代所淘汰。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开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一直被看做民族大义的最高表现。
请答复1〕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
〔2〕清朝前期,康熙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举二例〕
答:秦朝答:A、派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稳固了祖国东南海防。B、组织雅克萨自卫还击战,抗击沙俄,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材料二请答复:〔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开展?开展的原因是什么?〔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开展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何时?最后完成于何时?〔3〕在以后的经济开展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答:应注意的是:在开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节约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健康开展和可持续开展;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答:A、宋朝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江南地区;B、宋代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答: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答:随着南方经济的开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最终完成于南宋。8、材料一: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开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据新华网报道,世人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历经数十年规划论证后,年内即将开工兴建,根据规划,其东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东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320亿元,工程5年,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
请答复:
〔1〕材料中提到的大运河主要有哪些朝代修过?
〔2〕大运河沟通了哪几大河流?
〔3〕大运河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现在又在担负什么新使命?隋朝、元朝黄河、淮河、长江历史上是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稳固国家统一。现在是北煤南运”干线及防洪灌溉干流,南水北调的主要渠道。7、中央电视台于2007年春天曾热播的电视剧《贞观长歌》,歌颂了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开展生产,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果赢得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各族人民尊为“天可汗”。他在为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他的统治政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请答复:
〔1〕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过什么治世局面?
〔2〕唐太宗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太宗哪些措施表达了他“存百姓”的思想?
答:贞观之治答:注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开展生产;提倡节俭,合并州县,减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听课评课记录2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听评课记录2
- 现场管理承包协议书
- 生活指南版权使用合同(2篇)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听课评课记录
- 听评课一年级记录怎么写
-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17函数及其图象17.4反比例函数17.4.1反比例函数听评课记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52讲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听评课记录3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情景交际-中考英语复习考点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公园卫生保洁考核表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