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节”主题作文素材特辑端午节习俗及来源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作家笔下的端午逸趣
1.林海音:充满童趣的“缠粽子”游戏“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地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穿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纽襻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节选自《我的童玩》2.老舍:作端午诗“以苦为乐”著名作家老舍抗战初期居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节时写下这样一首《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这首端午诗写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满纸亲切的泥土气息,旧社会文人在端午节的窘迫和苦况隐约浮现纸上,耐人寻味。3.沈从文:充满浪漫气息的湘西端午“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节选自《边城》4.汪曾祺:好吃又好玩的端午节“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节选自《端午的鸭蛋》优秀时评读懂中华民族“端午文化”的丰厚内涵端午节将至,街市上洋溢着粽子的香气。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屈原的爱国精神、人格魅力、思想精髓和优美诗章被千古传颂。读懂屈原,读懂中华民族“端午文化”的丰厚内涵,是过好端午节的应有之义。端午节,激越起报国情怀的英雄之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旋律。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因秦军攻破楚都悲愤交加,写下绝笔《怀沙》后投身汨罗江,殉国警醒世人。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志士,当然值得这个国家的人民怀念。“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屈原和忠贞品格和爱国气节几千年来始终存活于人民心中,至今仍富于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屈原在一生坎坷与痛苦中孕育的优秀诗篇饱含了诗人赤诚的爱国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他的爱国精神诠释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凝聚力,自古就有的爱国情操。过端午节,就要厚植华夏儿女共同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升腾起爱国为民的志士之气。屈原既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伟大的“爱民诗人”。爱国的内核在爱民,爱国的目的在爱民。屈原在当政时就非常关注民生,当他被流放以后,在民间看到了楚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就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对于芸芸众生的同情与哀叹。屈原一生一心为民、体恤苍生,他诗作中的爱民、忧民之思,时隔千年,依然能够引起今人的共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是由于他忧国忧民之心的深切,赢得了百姓的仰慕与热爱,赢得了人们对他长久的思念。“哀民生之多艰”,正是其诗歌的精魂,也是端午节永不过时的话题。党员干部要富有民生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端午节,推崇着高尚品格的修为之气。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操守,特别看重的是重气节,淡名利,洁身自好,不入俗流,即古人所讲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屈原的一生都在坚守自已的操守,甚至为此不惜献出生命。屈原不愿随波逐流,他怀沙投江,践行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生命诺言。他的一生都在坚持着独立不迁、高尚洁白的人格精神,他以决绝的态度表明自己矢志不移的人格追求。他的忠诚坚贞和道德坚持,是他自身的一种清醒、理智的自觉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屈原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表达了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不息直至牺牲生命亦无怨无悔的心志。端午节,茁壮着上下求索的探究之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不管是在家国大事上,还是在文学探究上,始终在不断地求索。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给后世作出了示范。纪念屈原,既是纪念其在精神上的巨大贡献,更是在纪念其一生对于国家的执着与爱国的求索,这是古代的屈原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启示。我们须以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将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不负韶华。爱国,是最崇高的理想。我们当为国家之崛起而努力奋斗,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勇于担当,不惧艰险,奋勇前行,有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勇气与魄力。端午节是弘扬民族精魂的节日。传承节日文化除了外在物质形式之外,更应深入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将之传承和弘扬。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抚今追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以文化自信之光唤起亿万追梦人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人民论坛网评节日诗词01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解读】上阙首先借榴花和绿杨写仲夏自然景象,下阕则首先写端午的节日活动,全词写仲夏风光及端午风俗,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0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解读】诗人在端午日,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多彩又多样,闲适惬意充溢于字里行间。03喜迁莺·端午泛湖宋·黄裳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解读】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04表夏十首(其十)唐·元稹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解读】“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端午谚语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释义】清明节的风俗是插戴柳枝,意在保持青春;端午节的风俗是插戴艾蒿,意在避除瘟疫。2.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释义】用端午节那天中午打上的井水泡茶、酿酒,味道香醇,甚至还可以治病。3.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释义】雄黄是一种中药材,有杀菌、解毒、避邪的功效。端午节这天喝雄黄酒,可以防病、祛毒。小孩不能喝酒,长辈会用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