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_第1页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_第2页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_第3页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_第4页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715210101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21.大湾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英文名Guangdong-HongKong-Macao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已达8617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1年,大湾区“9+2”GDP达到人民币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大湾区金融业竞争力不断凸显。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022年3月最新数据,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香港、深圳及广州分列第3、10和24名,深圳成为前10大金融中心中排名和评分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大湾区成为罕见的金融中心城市密集区。“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32.多项政策支持大湾区金融互通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明确了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等内容。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指出“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内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开展跨境业务”和“扩大保险业开放”,包括“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等更多创新产品”、“完善跨境机动车辆保险制度”以及“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等内容。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地金融融合发展,支持大湾区内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人寿保险和航运保险等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便单保三地”,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并逐步扩大所涵盖的产品类型。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降低澳资金融机构在横琴设立保险机构准入门槛,支持在横琴合作区开展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业务,支持国际保险机构在前海合作区发展等重大举措。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及“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43.各方领导对大湾区保险通表示支持2019年6月,前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主席郑慕智在财新峰会香港场提出“为了提升两地互联和产品2020年10月,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指出“内地与香港在证券、债券、理财方面都已实现互联互通,保险业也离不开互联互通,期待保险都可通”。2020年11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出席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金融监管的交流与合作,要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并建立大湾区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2021年9月,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推出“跨境理财通”象征国家在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方面踏前了一步;他形容第一步要稳妥小心,初期会限于风险较低的银行产品,下一步可以扩展至额度较大的保险产品。2021年12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行政总监张云正在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提出“香港保监局在全力筹备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未来将进一步探讨香港保险业开放应用程序界面(API)助2022年2月,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沛良在立法会上建议:政府应该投资成立专门基金用于推动“跨2022年9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发表演讲,指出“为促进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正争取尽快让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也提到,“深圳将联手香港打造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5021.港澳与珠三角9大城市保险业发展现状从保费规模看,2021年香港的保费收入已达到约人民币4927亿元,遥遥领先于大湾区各大城市,甚至超过珠三角9大城市保费收入的总和。内地城市保费规模则与自身经济发展情况直接相关,广州及深圳两市保费收入基本持平,均已超过人民币1400亿元,其余城市均低于人民币600亿元。澳门由于其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因此其保费收入规模在大湾区中排名较低,但仍高于珠海、惠州等部分珠三角城市。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原保费收入(亿元人民币)5,0004,0003,0002,0001,00004,9274,9274,7821,4591,42756252521516717617426177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注:外币以2021年末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71.港澳与珠三角9大城市保险业发展现状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看,2021年香港人均保费达人民币6.66万元,澳门人均保费约人民币3.83万元,而珠三角九市人均保费均尚未突破人民币1万元,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城市的保险密度存在明显差距;从保险深度上看,香港2021年保险收入占GDP比重约21%,澳门约为14%,其余地区均未超过7%,香港和澳门的保险深度同样大幅领先于大湾区其他城市。根据瑞士再保险发布的Sigma全球保险报告,2020年香港保险密度位居全球第二,保险深度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万元人民币)单位:%8642020.8%20.8%6.663.836.0%4.8%3.9%3.5%1.150.610.32珠三角9市0.810.720.580.500.340.290.190.480.78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中国注:外币以2021年末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除此之外,港澳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高于大湾区内地城市,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排名前20的保险公司中有13家在香港经营业务,众多国际知名保险巨头在香港设立全球或区域总部,例如友邦保险将其全球总部设于香港,保诚保险将其亚洲总部设于香港,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82.两岸三地居民跨境投保现状1)内地居民投保港澳保险香港保险产品因为费率较低(特别是保障类,如终身寿险)及保单币种多元化(包括人民币、美元、港元等)等原因,对内地居民有较大吸引力。自2003年监管指出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合规路径后,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逐年上升,至2016年达到峰值。此后,受疫情冲击、社会事件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内地访客保费逐年下降。截至2021年底,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累计有效保单量达到217万张,这些保单将产生大量续保、理赔、保全等服务需求。此外,随着香港社会由乱转治和新冠疫情的缓解,未来内地居民购买港澳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依然较大,且预计会在封关等措施放开后出现反弹。1,0008006004002000686344739.3%686344732.6%o29.4%25.2%O21.4%O16.1%7275087275084764347.5%476434316244149990.4%3162441499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内地新单保费占比内地40030020010001,8321,7451,5471,5391,5471,216932368224222259195190217137523368224222259195190217137971155439307622152971155439307622152161620132014201720102018201120192016202020122021201520132014201720102018201120192016202020122021 2,0001,5001,0005000“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92.两岸三地居民跨境投保现状2)港澳居民投保内地保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趋多,带来更多投保内地保险产品的需求。大湾区是港澳居民到内地工作生活的首选区域。港澳回归以后,特别是大湾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以来,港澳居民来往内地和在内地创业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数不断增长,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资料,2019年年中约有53.8万名香港永久居民长期在广东省生活。据广东省港澳办数据,截至2021年10月,港澳居民在广东省参保27万人次,享受待遇2.6万人,比2020年底分别增长了46%和18%。港澳居民在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参加社保规模的扩大,揭示了这一群体对在内地获取保险保障的强烈需求。同时,港澳居民在内地购买商业保险规模逐渐扩大,相当比例人群在内地购买消费型商业医疗及意外险,以应对当地就医、家庭成员意外、房屋财产安全等需求。“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03.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实践1)产品创新实践产品创新方面,随着两岸三地监管机构政策指引不断细化,在各地政府部门与头部保险企业的牵头和推动下,大湾区内跨境保险产品持续突破创新,在重点的财产险、人身险领域,均有代表性的跨境保险产品试点落地和规模化推广。跨境车险方面,广东省人民政府与银保监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跨境车险的政策框架,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推出了相关跨境机动车保险产品,依托三地服务网点,通过构建跨境机动车险产品库、跨境产品培训体系、报价出单平台建设、理赔体系的协同建设,为三地客户提供“一地投保三地通赔”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保险业共承保2.04万辆港澳跨境机动车。跨境人身险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设计与监管规则做出具体安排,其中包含大湾区专属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参考表格,充分体现产品费率的地域特色。新规发布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等保险机构均推出了大湾区专属的重疾险及医疗险。重疾险方面,从2020年11月15日首单承保落地珠海以来,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已承保超过7.4万人次,保费收入4.08亿元人民币,提供重疾风险保障246亿元人民币。医疗险方面,自2019年首款大湾区医疗保险上市以来,截至2021年11月,大湾区专属医疗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此外,其他跨境险种,例如跨境旅游意外险、海事险、航运险、重大基础设施险、一带一路项目险、并购险、巨灾险等产品的政策空间也已逐步打开,市场已呈现多个成功试点项目。“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13.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实践2)服务创新实践服务创新方面,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目前,大湾区已规划前海、横琴、南沙三个服务中心。整体来看,截至目前,三个服务中心仍处于“征求意见”或研究阶段,尚未开展业务实际落地,服务中心的具体运营模式和发展路线如何落实,有待进一步观察。三大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24.跨境保险互联互通面临的挑战目前,内地监管及保险公司已经在推动大湾区“跨境保险通”上做了一系列尝试,但也遇到了法律法规、监管规则、业务实操层面的不同挑战。1)法律法规层面在跨境销售、资金跨境流通、数据及隐私保护上面临挑战。跨境销售在当前法律法规下不被允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境外保险机构不得在境内经营境外保险业务;二是境内保险机构不得销售或协助销售境外保险;三是未经内地及香港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司不得在当地经营保资金流通方面,无论是前端续期保费的收取,还是后端理赔款的支付和保险金给付,都受到政策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境内个人赴香港购买寿险及投资返还分红类产品违反外汇管理政策;二是购买境外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虽被允许,但缴纳保费和续缴保费手续难度高,三是跨境收取保险理赔款耗时长。数据及隐私保护方面,内地与香港均在立法及公司内控合规方面对于客户数据有较为严格的保护制度,对于数据的存储、出境、使用都有严格规定,因此跨境保险业务需要制定合法合规的信息流动与存储机制。2)监管规则层面在代理人管理与产品规则对接上面临挑战。3)业务实操层面在跨境销售机制和跨境服务提供上面临挑战。跨境销售机制方面,当前前端投保流程较为困难,主要受限于以下三大原因:一是内地及香港保单必须在当地投保和签发;二是对于港澳与内地投保人居住时间规定不同;三是跨境账户开设繁琐,保费支付及赔偿获得便利性低。跨境服务方面,投保人在享受后端服务上体验不佳,主要受限于以下五大原因:一是理赔环节多、耗时长;二是投诉受理限制多,维权费用高、时效长;三是医疗直付差异,内地投保人出险时无法快速获得赔偿;四是跨境服务多由第三方管理(TPA)提供,或未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五是跨境保单缺乏专属服务通道,创新售后服务亟待完善。代理人管理方面,整体来看,香港与内地对代理人的管理制度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代理人准入门槛存在差异;二是代理人的销售资格认定存在差异;三是代理人培训管理上存在差异。产品规则对接方面,港澳与内地在保险产品设计规则上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现在底层精算定价假设不同、条款定义标准不同、产品审核制度不同、赔付要求不同、健康告知要求不同、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不同等方面。“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3031.互联互通模式伴随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目前大湾区已实现了股票、债券、基金、理财多种金融产品的跨境互联,推动了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的深度连接,同时有力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发展。目前跨境金融互联互通的主要模式有以“沪深港标的金融产品特征的不同,对于业务资金跨境管理方式、投资者范围、额度管控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两类模式均搭建监管沙盒,并实行资金封闭式管理。1)沪深港通沪深港通是平台对接模式的代表,通过内地与香港交易所平台对接的方式,搭建监管沙盒,实现清单内证券产品的场内交易。沪深港通克服了法律体系不同、货币不同、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不同、金融监管模式不同,首次为内地及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行、可控、可扩容的渠道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成功探索出一条内地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之路。沪深港通分为“沪港通”(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及“深港通”(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投资者在本地开户后实现同一账户、统一交易两地市场,无需跨境开户。沪港通与深港通分别设置了每日额度限制、可交易的股票范围、投资者资质要求。资金管理方面,内地客户以本币交易香港市场指定券种(即港币报价、人民币结算),同时香港客户以人民币交易内地市场指定券种,借助离岸人民币中心,完成双向人民币换汇,实现资金全程封闭运行,且与现行外汇管理制度并不冲突。沪港通和深港通(沪深港通)模式示意图 香港联交所子公司 北向交易“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51.互联互通模式沪港通、深港通自2014年及2016年推出以来平稳运行,成交持续活跃、屡创新高,已经成为中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之一。依据香港交易所市场统计数据,2021年沪深股通的成交总额为27.6万亿元人民币,与2020相比增幅31%;2021年港股通的成交额为9.3万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相比增幅70%;港股通成交金额占港股总成交金额比重持续提升至13.7%,同比提升3%,各项数据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沪深港通历年成交金额27.627.64.721.19.82.30.82016201720182019202020219.39.32.82.85.52.30.8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61.互联互通模式2)理财通理财通是白名单模式的代表,机构与产品白名单依托银行账户开设、产品发行、资金结算“三者合一”的天然优势,对参与银行实行严格准入形成,实现理财产品互联互通,以及有效的监管。理财通模式下,投资者在购买投资产品时,需在投资产品购买地开立投资专户、在资金汇出地开立汇款账户,即在投资专户与汇款专户之间建立资金闭环汇划关系(投资专户与汇款专户为同一开户人、一一对应),资金从汇款专户出去进入到投资专户,再由投资专户返回到汇款专户。理财通设置了总额度与个人交易额度、可交易的理财产品类型、投资者资质要求。资金管理方面,个人投资者两地的“投资账户”与“汇款账户”绑定,形成资金闭环划汇管道,跨境资金划汇仅使用人民币结算,不涉及外币。港澳投资者的资金兑换由投资者自行在离岸市场完成,并承担汇率风险。单单单南向交易理财通自2021年启动以来,经过一年试点,大湾区共有3.56万位投资者参与,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1.3万笔,金额达14.56亿元人民币。其中,北向通业务8831笔,金额4.61亿元人民币;南向通业务4227笔,金额9.95亿元人民币。2022年1月第二批试点银行名单公布后,内地试点银行扩容到27家,香港地区银行增至24家,澳门合作银行9家。“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72.模式对比对于平台对接和白名单两种模式,可以从监管效率、运营效率、落地速度等维度进行比较。从监管效率来看,基于平台对接模式构建的监管沙盒监管效率更高,管理更为灵活可控。沪港通自上线以来根据业务规模以及发展规划,从最初的既有总额限制又有每日额度限制,发展到取消总额,再到每日额度扩大四倍,且每月都会进行股票名单的调整,充分体现了跨境金融监管沙盒可行、可控、可扩容的特点。从落地速度来看,白名单模式对于无场内交易基础的金融产品来说,前期准备工作相对简单,能够更快落地。基金、理财产品没有统一销售平台,因此基于人民银行CIPS系统通过银行之间“点对点”搭建交易通道,并以白名单模式向监管部门报备,落地速度更快。从运营效率来看,平台对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集约化运营优势,在整合资源、创造价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范围、解决供需矛盾、数据留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兼具避免重复建设,统一对接标准,强化客户信息保护等优点,为跨境金融交易各参与方降本增效。“一衣带水,方兴未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通白皮书|183.对跨境保险通的启示平台对接与白名单两种模式各有特点,而现有条件也是选择监管沙盒搭建方式的重要原因。对于“沪深港通”,由于股票交易天然存在集中交易所,具有场内交易基础,因此更适用平台模式。对于“跨境理财通”,产品本身即由银行提供,同时业界并无理财产品集中交易场所,故此业务天然存在开户银行、理财产品、外汇结算“三者合一”的优势,选择白名单模式合情合理。对保险行业而言,平台对接与白名单两种模式都能实现跨境互联互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