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 复习重点归纳_第1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 复习重点归纳_第2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 复习重点归纳_第3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 复习重点归纳_第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 复习重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简答题复习重点归纳

教育学部分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5.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提升、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第1页,共11页2/25

6.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系统的。

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如何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5)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1.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④丰富的实践知识;

5政治理论修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

②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第2页,共11页2/25

(4)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12.请联系实际,谈淡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从根本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

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

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3.如何树立教师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意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知己

1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5.我国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6.我国主要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

第3页,共11页2/25

17.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不足: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1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9.简述德育过程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0.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2)班主任工作;

(3)班会,校会,晨会,周会;

(4)社会实践活动

(5)课外,校外活动

(6)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21.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6)操行评定,建立学生档案

(7)建立学生档案

(8)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第4页,共11页2/25

后进生的教育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3.简述班主任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4.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

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25.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26.简述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7.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便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3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8.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

(2)密切配合。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历程。

5

第5页,共11页2/25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

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

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了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④学生年龄特点;

⑤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磴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1.一堂好课的标准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上好课,教师就

要了解课的类型与结构,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正确的教学内容。

3)教学结构合理。

4)恰当的教学方法。

5)讲究语言艺术

6)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8)气氛热烈

9)态度从容

32.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3.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6

第6页,共11页2/25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34.新的教学观

L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意见,学生参与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非预期、容错教育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导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会教师行为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36.新课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3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加强学习

2.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5.学会反思

6.努力做到慎独

3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2)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3)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第7页,共11页2/25

心理学部分

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观察力的培养

L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是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L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

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的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储存,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

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5.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6.健康情绪的培养

第一,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第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锻炼身体;

第四,培养幽默感;

第五,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8

第8页,共11页2/25

7.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L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

8.意志的基本特征

L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9.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L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10.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11.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印发学生动机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地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意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2..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L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13、如何依据气质类型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

其自制力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开朗的个性特点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关心、爱护

9

第9页,共11页2/25

1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主要包括: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5.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学习求助性策略

1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景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4)情绪与动机

(5)原型启发

17.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8.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的环境一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03改革

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4重

视非逻辑思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1发散思维训练2头脑风暴3自我设计训练匈推测与假设

训练。

1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0.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认知结构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

(5)学习策略的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