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
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
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
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
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
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
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
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陂寝文化和陵
邑文学图,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
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
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
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
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
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
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
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
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
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
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
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
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
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
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
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
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
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
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
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
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
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
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
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
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
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材料二:
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
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磺、沙、磺”37次,“轮台”18次,“火山”11
次,“白草”H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
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
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
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
凉悲壮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
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
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
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较。“弓弦抱汉
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铐,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
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
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
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
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
(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
唐代文人赋予政治与审美意蕴。
B.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
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
C.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
文学创作及其传播状况。
D.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
其经历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
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理价值。
B.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
的挖掘可形成重要的研究路径。
C.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
唐人的思想和精神。
D.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
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
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
A.“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
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
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
学新生。
C.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
盛的文化符号。
D.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
思乡之情。
(4)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
汉武帝盛年李广利攻占轮台至轮台,轮台不下,大汉武力征伐对象
攻数日,屠之。一一
《汉书》
晚年下诏驳回轮台屯田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
地,而下哀痛之诏。舍弃之地
——《汉书》
初盛唐唐疆域扩大,在天山胡地苜蓿美,轮台征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
北,今乌鲁木齐市附马肥。----岑参或边塞
近设轮台县
中晚唐吐蕃最终攻陷北庭,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
唐与西域联系松散军犹自舞轮台。一一穷兵黑卖武
李商隐
A.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
B.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二
C.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
D.“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
(5)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
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击队(节选)
吕铮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深夜里,会发生一次如此激烈的追逐。
在黑暗中,有一个人在奔跑,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人在和一辆红色的英菲尼迪赛跑。那
人穿一身藏蓝色的衣服,速度很快,像一把剪刀剪开了浓重的黑夜。而违法冲卡的英菲尼迪
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路上左突右撞。夜归的人们驻足惊叹,也不顾危险,他们已经好久
没在循环往复的正常秩序中见到过如此激烈的追逐对抗了。“停车!警察!”那人高喊着。吃
瓜群众“嘘”地感叹,确定这不是在拍戏。
追逐的人叫邰晓阳,人们都喜欢叫他“太阳”。此刻他穿的并不是警服,而是辅警制服。
但身为阳光路派出所的辅警,太阳却一直笃信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他在经过一次、
两次、三次、N次入警考试失败之后,依然在做着巡逻站岗的辅警工作,没有气馁。
,,停车!警察!”太阳扯着嗓子大喊。他疯狂地奔跑着,喉咙里充满了血腥的味道,细
密的雪花扑面而来打在他脸上,也全然不顾。面前的那辆车飞驰着,在风声、雪声、身后民
警的呼喊声中,不时传来车辆碰撞副蹭的金属摩擦声。眼看着就要突出重围,太阳已经蹿到
了车头。一刹那,太阳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和怦怦的心跳。他以一个
极其笨拙且难以模仿的姿态扑了过去。
砰!一声巨响。所有人都惊呆了,时间仿佛也停止了。如果将此刻周围人的视线进行拼
接,应该可以组合成一个类似《黑客帝国》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慢镜头。众人眼睁睁地看着太
阳在这个慢镜头里跃起、腾空,然后……狠狠坠地。
在那辆肇事汽车被抓获之后,发现司机并不是酒驾而是毒驾。不仅如此,在后备厢里还
搜出了一百多万现金和二十公斤毒品。案情惊动了省厅,市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历
经一个多月,破获了一个特大的贩毒团伙。此事迅速上了新闻和热搜,被撞伤的太阳自然成
了勇敢擒贼的英雄。
在出院之后,他如愿以偿地头顶国徽,穿着笔挺的警服,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开启了
他新的人生一一进入打击队。
到办公室不一会儿就来了活儿,卞队张罗着大家出警。太阳开始准备设备,手套、手铐、
执法记录仪、手电、喷罐、甩棍、证物袋……老洪见状,拎着个大号保温杯凑了过来:“怎
么茬儿,哥们儿,这是准备跟嫌疑人开战啊?”
“根据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出警应该带齐装备啊。”太阳抬头说。
“哦,对,执法规范化……嘿,你瞧我这素质跟不上了吧。”老洪煞有介事地点头,“别
忘了把警用盾牌也带上啊。”他说完就背着手出了门。
但没想到一上警车,太阳还真把警用盾牌给带上了。
车开得不快,老洪眯眼打量着太阳,有一搭无一搭地问:“家里有干警察的吗?”
“没有。”太阳摇头。
“跟郭局什么关系?远房亲戚吗?”
“跟郭局?”太阳挠挠头,“没关系啊。”
“哦。”老洪点头,“那就是跟政治部的冬阳主任有关系?”他在探太阳的底。
“冬阳主任?”太阳愣住了,“我不认识啊。”
“嘿,装!跟我这儿装!”老洪撇嘴,“帮你办转警手续的人都不认识啊?你这一等功是
大风刮来的?
“哦,您说的是楚主任啊,我见过几次,但具体手续都是谭科长办的。”太阳忙说。
“哼,行,嘴够严。”老洪点头,“哎,你把盾牌戳这儿是什么意思?寒醪我?”
“这……不是您让我拿的吗?”太阳说。
“那我让你带'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你也带吗?较劲是吗?"老洪冷下脸。
太阳听出了这话里的火药味,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
“得,都是我的错。咳……我也是,跟您这位‘年轻警察之光'逗什么咳嗽啊……”老
洪探底完毕,移开了视线。
杨威放下手机,抬头问:“听说你破了涉毒大案?”
“我?我只是拦住了一辆车。”太阳有些紧张。
“为什么拦那辆车?看出什么问题了?”
“什么都没看出来,就因为它闯卡了。”
“闯卡了就那么玩命追?还往车上扑?”
“刚开始也没想追,但一跑起来就不敢停了。”
“为什么?刹不住了?”老洪插话。
“不是,我师傅说过,只要追就不能停。”
“哎,我问你,为什么想当警察啊?”老洪问。
“我答应过我爸,要成为一个好警察。”太阳还是那句话。
“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别人的理想?值得吗?”老洪转了句文的。
“什么?”太阳没听懂。
“别扯,说真话。户口?铁饭碗?还是为了有点儿小权力?”
“我……真没说假话。”
“小子,你是觉得我们傻吗?”杨威的语气不那么客气了。
“杨师傅。我没觉得……”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特牛X啊?”杨威的语速不快,但语气却渐渐变硬。
“我......”
“拦车想立功就直说,为了更好的发展转警也无可厚非,唱什么高调啊,装什么孙子啊?
我告诉你,我们虽然都是被市局‘沉'到派出所的,但做事问心无愧,没什么歪的斜的,外
面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也都是扯淡。你要是觉得跟我们在一块儿憋屈,大可直接向白所
反映,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更利于你的发展,也犯不着跟我们这儿耍心眼儿、逗咳嗽。”
杨威不知发的哪门子邪火。
太阳被吓了一跳,什么也不敢说了。卞队张了张嘴,但又把嘴闭上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邰晓阳的性格里包含一种“青年性”,敢做敢为、不从流俗、笃信正义,做事有执着的
信念和不妥协的勇气。
B.老洪话里带火药味、杨威发邪火,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对邰晓阳不满,觉得他一
直唱高调,装样子。
C.小说结尾处,卞队本想说点什么,但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反映了他面对队内矛盾时微
妙复杂的心理。
D.这篇小说是公安题材,作者实际上是借用公安题材的外壳,对当下一种不良社会现象
的揭露和批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颇有地域色彩,“戳这儿”“寒修”“逗咳嗽”等使人物鲜活、接地气,
也反映了人物的情感态度。
B.小说开篇起势突兀,以深夜里激烈追逐的情节开篇,第三段才交代追逐的人是谁,这
种写法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C.邰晓阳扑向车头被撞的镜头采用了复合视角,整个场面既有局内人视角,又有局外人
视角,多角度地正面展现了其英勇行为。
D.这篇小说的后半部分基本是对话,还有少量动作、语气的说明,这样既简化叙事,又
典型化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3)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一位评论家认为:”《打击队》是一部在不断调光的小说,当邰晓阳往前冲的时候,
光线相对强烈,但是紧接着作者又知道如何刹车,如何转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
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
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
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①亡,荆急求之,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
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箪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
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百,金千镒。昔者子胥
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道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
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
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唯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
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技黍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按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
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
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
闾伐楚。②儿子:小孩儿。
材料二: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
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
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鄢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为家不治垣屋。S:“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后A世B贤C师D吾俭E不贤F毋为G势家所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意为封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义不相同。
B.绝,意为渡过,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义相同。
C.石,表单位,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与《五石之孤》中的“石”意义相同。
D.适,意为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宝物的认知与世俗之人不同,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大王赏赐的肥沃富
饶的土地。
B.伍员在逃亡中得到一位撑着船正在打鱼的老人的帮助,寻而不得后每次吃饭前都要祝
祷那位老人。
C.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贤者;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越粗陋,
就像鄙人。
D.汉五年,刘邦登皇帝位,萧何因功劳最大,被封鄢侯,却选择在穷苦偏僻的地方置办
田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②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5)材料中提到“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的“道”体现在“以不利为利”,
因而能够长久占有土地。那么“丈人”“子罕”和“萧何”的“道”分别是什么呢?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组诗歌,完成各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②咏新作,满空笙鹤③下高寒。
[注]①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②洪崖,传说中的古代仙人。③笙鹤,暗
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乘白鹤飞仙二事。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①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①玉真:道观名。②匏瓜:屋宿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起笔就写自己一鼓作气抵达南天门,既写出了登泰山之迅疾,又写出了人生的快
-tV-
届、O
B.张诗第三句写诗人登上巍巍泰山,俯瞰“烟九点”,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
受。
C.李诗开篇“朝饮”“暝投”两句,字面写诗人登山时间之长,实则写诗人徜徉泰山美景
之久。
D.李白在静美的夜色中游览泰山,营造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的恬淡闲远的自由
意境。
(2)这两首登山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杜甫《兵车行》中有“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
万落生荆杞”的句子,高适《燕歌行》中也有“,”的
诗句。
(2)与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将自己的
社会理想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吟咏而归的春游
图景。
(3)小说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其实在古代诗歌
中也有应用,小刚随即吟出了王维诗歌中“,”的句子,得
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曾值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
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座号”。①,如
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
圆的境界。
②,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
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
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Ao在朋友互
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③»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
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
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
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B,从对
千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2)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
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
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它可以非常快速地给出信息,同时也会出现低级错误。不可否认,
人工智能软件加快了人们寻找信息的速度,但人类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软件写的文章看起来逻辑清楚、文笔流畅,但缺乏独特的情感体察。软件在聊天时,缺
乏幽默感,听不懂双关语、谐音梗、笑话等,凡是“抖机灵”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软件
都接不上来,更不能创作出具有强烈情感的独特文学作品。
人类有别于机器,就在于人类独有的心智结构:有价值观、有情感、有独立的思考创造
能力。①10种最容易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工作,②排名第一的就是电话销售。③但销
售和客服大概率不会消失,④未来需要的是更深度的支持、面对面的服务和共情能力。⑤因
此,⑥人工智能可以生成财经和体育类消息,⑦却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⑧简
单的信息汇编和重复性的工作,⑨理所应当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1)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文中指出我们需要具备哪三种基本能力?请用三个词语
加以概括,每个不超过4个字。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热辣滚烫》里极度肥胖的杜乐莹一直想要赢一次,在不懈的奋斗之后还是在拳击
场上被人打败了。但她减肥成功了,她打完了整场比赛,她认为自己“己经赢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
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
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
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
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
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
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
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陂寝文化和陵
邑文学图,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
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
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
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
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
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
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
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
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
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
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
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
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
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
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
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
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
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
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
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
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
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
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
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
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
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材料二:
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
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磺、沙、磺”37次,“轮台”18次,“火山”11
次,“白草”11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
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
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
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
凉悲壮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
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
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
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较。”弓弦抱汉
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铐,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
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
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
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
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
(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
唐代文人赋予政治与审美意蕴。
B.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
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
C.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
文学创作及其传播状况。
D.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
其经历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
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理价值。
B.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
的挖掘可形成重要的研究路径。
C.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
唐人的思想和精神。
D.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
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
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D
A.“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
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
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
学新生。
C.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
盛的文化符号。
D.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
思乡之情。
(4)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C
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
汉武帝盛年李广利攻占轮台至轮台,轮台不下,大汉武力征伐对象
攻数日,屠之。一一
《汉书》
晚年下诏驳回轮台屯田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
地,而下哀痛之诏。舍弃之地
——《汉书》
初盛唐唐疆域扩大,在天山胡地苜蓿美,轮台征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
北,今乌鲁木齐市附马肥。----岑参或边塞
近设轮台县
中晚唐吐蕃最终攻陷北庭,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
唐与西域联系松散军犹自舞轮台。一一穷兵跋武
李商隐
A.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
B.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二
C.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二
D.“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
(5)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
关系。
【解答】(1)B.“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
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错,因果导致。原文“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
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
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可见是“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成就了
“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
故选:B»
(2)D.”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错,原文“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
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可见是写入陌生事物凸显边地风光奇
异、浪漫的色彩,不是“以‘熟悉‘写‘陌生
故选:D。
(3)D.“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
没有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
故选:D。
(4)C.”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错,应是表达借轮台讥刺穷兵疑武之“悲”。
故选:Co
(5)①由“'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
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可知,“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
材(内容),“陇头”等成为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由“'陇头诗'……也成为中国文学中
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
孝观念的碰撞”“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
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
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
②由“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
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
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
边塞诗的创作赋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
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遗存”的文化内涵。
答案:
(1)B
(2)D
(3)D
(4)C
(5)①“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陇头”等成为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
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
②边塞诗的创作赋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
取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遗存”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击队(节选)
吕铮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深夜里,会发生一次如此激烈的追逐。
在黑暗中,有一个人在奔跑,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人在和一辆红色的英菲尼迪赛跑。那
人穿一身藏蓝色的衣服,速度很快,像一把剪刀剪开了浓重的黑夜。而违法冲卡的英菲尼迪
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路上左突右撞。夜归的人们驻足惊叹,也不顾危险,他们已经好久
没在循环往复的正常秩序中见到过如此激烈的追逐对抗了。“停车!警察!”那人高喊着。吃
瓜群众“嘘”地感叹,确定这不是在拍戏。
追逐的人叫邰晓阳,人们都喜欢叫他“太阳”。此刻他穿的并不是警服,而是辅警制服。
但身为阳光路派出所的辅警,太阳却一直笃信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他在经过一次、
两次、三次、N次入警考试失败之后,依然在做着巡逻站岗的辅警工作,没有气馁。
,,停车!警察!”太阳扯着嗓子大喊。他疯狂地奔跑着,喉咙里充满了血腥的味道,细
密的雪花扑面而来打在他脸上,也全然不顾。面前的那辆车飞驰着,在风声、雪声、身后民
警的呼喊声中,不时传来车辆碰撞副蹭的金属摩擦声。眼看着就要突出重围,太阳已经蹿到
了车头。一刹那,太阳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和怦怦的心跳。他以一个
极其笨拙且难以模仿的姿态扑了过去。
砰!一声巨响。所有人都惊呆了,时间仿佛也停止了。如果将此刻周围人的视线进行拼
接,应该可以组合成一个类似《黑客帝国》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慢镜头。众人眼睁睁地看着太
阳在这个慢镜头里跃起、腾空,然后……狠狠坠地。
在那辆肇事汽车被抓获之后,发现司机并不是酒驾而是毒驾。不仅如此,在后备厢里还
搜出了一百多万现金和二十公斤毒品。案情惊动了省厅,市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历
经一个多月,破获了一个特大的贩毒团伙。此事迅速上了新闻和热搜,被撞伤的太阳自然成
了勇敢擒贼的英雄。
在出院之后,他如愿以偿地头顶国徽,穿着笔挺的警服,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开启了
他新的人生一一进入打击队。
到办公室不一会儿就来了活儿,卞队张罗着大家出警。太阳开始准备设备,手套、手铐、
执法记录仪、手电、喷罐、甩棍、证物袋……老洪见状,拎着个大号保温杯凑了过来:“怎
么茬儿,哥们儿,这是准备跟嫌疑人开战啊?”
“根据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出警应该带齐装备啊。”太阳抬头说。
“哦,对,执法规范化……嘿,你瞧我这素质跟不上了吧。”老洪煞有介事地点头,“别
忘了把警用盾牌也带上啊。”他说完就背着手出了门。
但没想到一上警车,太阳还真把警用盾牌给带上了。
车开得不快,老洪眯眼打量着太阳,有一搭无一搭地问:“家里有干警察的吗?”
“没有。”太阳摇头。
“跟郭局什么关系?远房亲戚吗?”
“跟郭局?”太阳挠挠头,“没关系啊。”
“哦。”老洪点头,“那就是跟政治部的冬阳主任有关系?”他在探太阳的底。
“冬阳主任?”太阳愣住了,“我不认识啊。”
“嘿,装!跟我这儿装!”老洪撇嘴,“帮你办转警手续的人都不认识啊?你这一等功是
大风刮来的?”
“哦,您说的是楚主任啊,我见过几次,但具体手续都是谭科长办的。”太阳忙说。
“哼,行,嘴够严。”老洪点头,“哎,你把盾牌戳这儿是什么意思?寒修我?”
“这……不是您让我拿的吗?”太阳说。
“那我让你带‘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你也带吗?较劲是吗?"老洪冷下脸。
太阳听出了这话里的火药味,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
“得,都是我的错。咳……我也是,跟您这位‘年轻警察之光'逗什么咳嗽啊……”老
洪探底完毕,移开了视线。
杨威放下手机,抬头问:“听说你破了涉毒大案?”
“我?我只是拦住了一辆车。”太阳有些紧张。
“为什么拦那辆车?看出什么问题了?”
“什么都没看出来,就因为它闯卡了。”
“闯卡了就那么玩命追?还往车上扑?”
“刚开始也没想追,但一跑起来就不敢停了。”
“为什么?刹不住了?”老洪插话。
“不是,我师傅说过,只要追就不能停。”
“哎,我问你,为什么想当警察啊?”老洪问。
“我答应过我爸,要成为一个好警察。”太阳还是那句话。
“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别人的理想?值得吗?”老洪转了句文的。
“什么?”太阳没听懂。
“别扯,说真话。户口?铁饭碗?还是为了有点儿小权力?”
“我……真没说假话
“小子,你是觉得我们傻吗?”杨威的语气不那么客气了。
“杨师傅。我没觉得……”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特牛X啊?”杨威的语速不快,但语气却渐渐变硬。
“我......”
“拦车想立功就直说,为了更好的发展转警也无可厚非,唱什么高调啊,装什么孙子啊?
我告诉你,我们虽然都是被市局'沉'到派出所的,但做事问心无愧,没什么歪的斜的,外
面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也都是扯淡。你要是觉得跟我们在一块儿憋屈,大可直接向白所
反映,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更利于你的发展,也犯不着跟我们这儿耍心眼儿、逗咳嗽。”
杨威不知发的哪门子邪火。
太阳被吓了一跳,什么也不敢说了。卞队张了张嘴,但又把嘴闭上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邰晓阳的性格里包含一种“青年性”,敢做敢为、不从流俗、笃信正义,做事有执着的
信念和不妥协的勇气。
B.老洪话里带火药味、杨威发邪火,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对邰晓阳不满,觉得他一
直唱高调,装样子。
C.小说结尾处,卞队本想说点什么,但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反映了他面对队内矛盾时微
妙复杂的心理。
D.这篇小说是公安题材,作者实际上是借用公安题材的外壳,对当下一种不良社会现象
的揭露和批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颇有地域色彩,“戳这儿”“寒修”“逗咳嗽”等使人物鲜活、接地气,
也反映了人物的情感态度。
B.小说开篇起势突兀,以深夜里激烈追逐的情节开篇,第三段才交代追逐的人是谁,这
种写法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C.邰晓阳扑向车头被撞的镜头采用了复合视角,整个场面既有局内人视角,又有局外人
视角,多角度地正面展现了其英勇行为。
D.这篇小说的后半部分基本是对话,还有少量动作、语气的说明,这样既简化叙事,又
典型化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3)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一位评论家认为:''《打击队》是一部在不断调光的小说,当邰晓阳往前冲的时候,
光线相对强烈,但是紧接着作者又知道如何刹车,如何转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解答】(1)B.“老洪话里带火药味、杨威发邪火……觉得他一直唱高调,装样子”错,
根据“拦车想立功就直说,为了更好的发展转警也无可厚非,唱什么高调啊……’杨威
不知发的哪门子邪火”可知,觉得邰晓阳一直唱高调,装样子的是杨威。
故选B。
(2)C.“局外人视角,多角度地正面展现了其英勇行为”错,采用夜行人们这一局外人
视角,侧面展现了邰晓阳的英勇行为。
故选C。
(3)小说一开始交代了主人邰晓阳只是阳光路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他在深夜追逐一辆闯
卡的英菲尼迪车,这是一辆运毒贩毒车辆。最后他邰晓阳不顾身命危险,以身拦车,被
撞伤的他成了勇敢擒贼的英雄。他转为正式警察时认真出警,他始终用“成为一个好警
察”的信念要求自己。文中说“太阳却一直笃信自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他在经过
一次、两次、三次、N次入警考试失败之后,依然在做着巡逻站岗的辅警工作,没有气
馁”。文中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一名字,显然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正义、活力、
青春和力量。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个名字,概括出主人公邰晓阳的性格特点,即
他的性格里包含一种“青年性”,敢做敢为、不从流俗、笃信正义,做事有执着的信念和
不妥协的勇气。
小说后半部分,通过老洪、杨威和邰晓阳之间的对话完成。如“您这位'年轻警察之光'
逗什么咳嗽啊……”“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别人的理想?值得吗?”“别扯,说真话。户口?
铁饭碗?还是为了有点儿小权力?”“拦车想立功就直说,为了更好的发展转警也无可厚
非,唱什么高调啊,装什么孙子啊……”等,让读者感受到了老洪话里带的火药味,以
及杨威发无名邪火,卞队面对队内矛盾时微妙复杂的心理。可见,作者给主人公取“太
阳”这个名字,是为了用这个名字映照出某些人人性中的灰暗。
“太阳”光芒万丈,能把周围的黑暗照亮。作者用“太阳”这个名字,是希望主人公身
上那种敢做敢为、坚持正义的精神和他对恶势力不妥协的勇气,能够像太阳一样,影响
他人,所以,作者给主人公取“太阳”这个名字,象征主人公身上那种高贵精神的辐射
作用。
(4)“不断调光”“往前冲的时候,光线相对强烈"''又知道如何刹车,如何转暗”,这句
话是赞扬作者写作节奏把控得很好,富有艺术感染力。
小说开始就描写了深夜里的一次激烈的追逐,邰晓阳追赶违法冲卡的英菲尼迪车,如“像
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路上左突右撞。夜归的人们驻足惊叹”“他疯狂地奔跑着,喉咙里充
满了血腥的味道,细密的雪花扑面而来打在他脸上,也全然不顾。……一刹那,太阳什
么都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视剧植入广告合作合同样本(定稿)
- 百万医疗续保合同范本
- 中南民族大学《随机过程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I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工程热力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大连市第九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诊模拟英语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宜昌市兴山县2025年小升初数学预习模拟卷含解析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卷(九)含解析
- 广州华商学院《融合新闻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生诗词大会宣讲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集合16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 铁路职工政治理论应知应会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