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姓名年级高三授课时间:

授课主题:自然地理一一大气运动

辅导老师

(1.大气热力作用与大气水平运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I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组,与热力状况热力环流

I锋面系统一天

气L气压带

教学大气环境运

统---风带

目标气旋与反气旋

|气候的形成和变花1

I气候形成的因素1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I气候类型的判所

重点一.教学重点:大气削弱与保温作用、压力与风的运动、热力环流的类型与影响

难点二.教学难点:逆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压(温)面的判读

一'(了解)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组成作用

干洁空气氮气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生物呼吸、主要的氧化剂

微量气体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03可以吸收紫外线

水汽可产生天气现象

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主要特点。人类的关系

财流层低纬上界离度17~①气温的高度增加而出减:与人类关系最

18km,中纬上界高②空气垂IX对流运动显若;密切

度1072km.高纬③大气理敞史朵?受,女、

上界高度km用、身.等现望乡发生在

该层

平流丫对流层璃用5O-S5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因天气贴明、

km庙空②空气以+派运动为乱飞气说平哙.故适

流平检:合岛空飞行

③天气昭朗

高层大气平流星顶到大气在80、500km高北大气处影响无我电短

上界于高度电高状套波通信

对流层的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高度越高,因而随纬

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在空间上,低纬〉中纬〉高纬;在季节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二、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海拔越高气温越

低),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气温逆温层加厚渐消失复正常

a)图①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冷却快,贴近地面的大

气也随之降温。

b)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②)。

c)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③)。

d)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④、图⑤)。

(2)逆温的类型

类型示意图成因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

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

黑近,降温越快

-----------------------------------or

・空气

----------------------------------5七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

平流逆温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

----------------------------------10*0

平通逆温层底部气温下降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逆温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11f

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

地形逆温冷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从而

出现温度倒置的现象

3、逆温的影响

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

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

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匚。短波辐射二>长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

疆帝

大气上界

一气

太大气辐

阳一射一

射向

地面吸收射地面

过।逑

(“太阳暖大地')T'大地暖大气”1"大气还I大地”)

、.「、

大部分太阳地面增温后形大气增温后形成

成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其中

辐射到达地

大部分地面辐向下的部分称为

面,地面吸

射的热量被大大气逆辐射,它

收太阳辐射气吸收,使大把大部分热量还

后增温气增温给地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热量来源

〔太阳后射〕

[地面加射J[大气辐射〕

(1)两个来源

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2.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

(1)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

(2)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

(2)雾、露、霜的形成

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

数是晴天。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晴天的

十零九晴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射降温,气温较

低,故易形成雾。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

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

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说明当地夜间

露重见晴天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

面辐射降温强烈

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

霜重见晴天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

汽凝结为霜

(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

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浇水预防霜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

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

度和变化幅度,从而减轻冻害。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1)地势高低:地势高一大气稀薄一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一昼夜温差

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一昼夜温差

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一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一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

般小于陆地。

5、解释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1)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阴天大,是因为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

作用弱,温度低;

(2)海拔高的山区太阳辐射强,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3)地面得到太阳辐射能的多寡与大气削弱作用相关;

(4)大气散射作用与某些自然现象相关,如朝霞和夕阳的形成、“晨昏蒙影”等。

【例题练习】

下图为格陵兰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请分析冰尘对局地气温的影响。

【例题答案】

混合了冰和水的尘埃,颜色深黑,会减弱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而增加了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量,使地

温增高,进而使局地气温升高。

(2022•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

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

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

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课标H,6,4分)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2020课标H,7,4分)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020课标H,8,4分)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8.4~5月C.7~8月D.10~11月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

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下面两题。

出⑹

将305oh

武of-

地面

1618202224246810(时)

---逆温层上界

—强逆温层上界(每上升10米气温升高1七)

1.(2015浙江文综,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2015浙江文综,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四、热力环流与风

1.等压(温)面图的判读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

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Z>PA,PD>PDZ;在空气柱L2中,PB>PBZ,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图中PW=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o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高空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地面

冷热冷甲乙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

凸出方向相反。

总结:

热力环流中的三大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

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②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2、等压线与风

a)影响风的三个力

三种力力的方向对风向影响对风通膨响

水平气东拂厦力垂克f书压线,由高决定风向影响风速

乐将向低压

地牯偏向力与风向垂尽影响风向(北右闱左)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收小风速

b)各种风的受力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

受一力作用(水平气------------------------------1010.0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1007.5

状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1005.0

水;

警超矍2--1002.5单位:hPa

受两力作用(水平气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空::不如(低)向

风压梯度力+地转偏向背风而立,左低右高

460付地转偏向力

力)

5QQ0(高)一单位:hPa

近受三力作用(水平气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有一

地1000*™Z-

面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夹角,背风而立,左前

、地转偏向力

力+摩擦力)1005低,右后高

合.力单位:hPa

c)等压线图上风向、风力的判读技巧

①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纬度越

高,偏转越大。

②风力的判读方法

⑴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处一水平气压梯度

大一风力大。如下图中,风力①处大于②处。

⑵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

密集,则风力越大。

⑶不同地图上,若图幅相同,但等压距、比例尺均不同,要比较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小,来确定

力。如下图A、B处风力的大小是A〉B。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近地面的冷热不均一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一空气水平运动。

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2:同一水平面上风总

r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高压、

空—「低压低

等压面、、--

冷却冷却关键点3:

垂直方

下沉上升下沉

向上总

等压面

是低空

3低压力气压高,

高空气

\热/压低

关键点1:近地面冷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高,

热的地方气流上升、气压低;高空气压相反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

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

高,形成低压;海洋升低,形成高压;海洋降

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温慢、气温高,形成低

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

地,形成海风洋,形成陆风

山谷风

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

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

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易造成大气污染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

上升,形成谷风下沉,形成山风

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

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

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

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

距离之外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郊区气

影响,气温高,空气膨胀温低,

上升,形成低压气压高

【例题练习】

干旱地区的土壤受蒸发影响,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增加,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浅层土壤湿

度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这就是逆湿现象。下图中绿洲与沙漠间的热力环流有利于

形成逆湿现象。说出图中甲、乙、丙、丁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地点,并说明原因。

绿洲沙漠

WWWW

WMM/:紫三二:紫::二:三

甲乙Z:•三丙:•二丁:

WWW▽W

【例题答案】丙,原因是: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白天在近

地面风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被带到绿洲边缘的荒漠;夜晚荒漠降温较快,此时水汽易受冷

凝结,向上蒸发能力减弱,使其最容易出现上湿下干的逆湿现象。故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绿洲边

缘的荒漠,即丙处。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

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L(20H全国文综,9,4分)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20H全国文综,10,4分)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

偏南风

授课主题:自然地理一一大气运动(2、大气环流与气候)

教学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规律和影响;

2、区分全球性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并学会在实际中分析应用;

目标3、学会判读气温和降水相关图形。

重点一.教学重点:季风环流、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和图形判读

难点二.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规律

一、全球性大气环流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Z1称成因

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

A赤道低压带

力因素〉

C副热带高压带上空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

E副极地低压带

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压带气流受冷收缩F沉(热力因素)

(2)风带

名行;成因

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

B东北信风带

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

D盛行西风带

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气流由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

F极地东风带

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移动规律: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位置移动,一般来说,北半球夏季

气压带、风带北移,冬季南移(北夏南冬)

二、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①成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会有因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季风的现象。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

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②分布

时间原因陆地海洋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

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高压中心

压切断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

1月亚洲高压(西伯利史高压)低压中心

压切断

(2)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

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①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②分布及成因

东亚季风区

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区

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类型东亚李凤南也季J4

气候类电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帝拿风气帐热帝季M气候

季节冬季受季冬季夏季

收向四北风东南风东北风四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班整舁海随热力性顺足异海陆热力性侦基算气压带、风带

位置的季节格

特点炎热、多雨该舆、「媒炎热、漫洞

分布区中国东部季风区、物tr半岛、中南半骷.印度半曲、1F律宾、

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泮沿岸中国云例南部和海南品

三、气温与降水

1\气温

(1)气温的分布规律

忖空发现分布规律

时间口变化一般日气温鼠高俶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

变化温口较差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汴性气候;平鼠(山谷)>山地(山稣);睹天,

阴天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气湿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

低.气温年变化一般规律:大致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空间垂直分布住时流层中.气温随苔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饵升高1000米.气湿下降约60c

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蟀递同蟀度夏季气温闻地高/海泮.冬季气温海洋岛「地地

(2)气温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是决定气温高低的首要因素,受其影响,等温线多与纬线平行。

②比热容:一般来说,水域较多的地区,比热容较大,夏季温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故在7月份,全

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③地形、地势: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受其影响,等温线多与等高线平行;冷空气在山前

堆积,温度低,山地背风一侧,因地形阻挡温度较高。

④洋流:受暖流影响的地区,温度较同纬度相邻地区高,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反之。

⑤其他:如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温度较郊区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陆冷高压),气温相对较低。

(3)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①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②判断海陆位置:冬季(或夜晚)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或白天)

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如下图为7月份,表示陆地的是B,表示海洋的是

Ao甲乙

10七10七

、___J

20匕20℃

Ot缪0七

海洋

20七20七

10七■10%:

③判断月份:“一陆南凸”,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如下图甲;七月份

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如上图乙。

④判断寒暖流:“洋流向凸”,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一般而言,暖流等温线向高

纬度弯曲,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⑤判断地势高低:地势高处等温线数值比同纬度要低;地势低处等温线数值比同纬度要高。

⑥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中低周高的闭合处或小于小值的闭合区为山地;等温线中高周低的闭合

处或大于大值的闭合区为盆地;小区域中等温线延伸的方向一般是山脉或河谷;平原、高原的等温

线比山地、丘陵稀疏。

⑦确定温差: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反之温差小。同一地区,一般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稀疏。

同一季节,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稀疏;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稀疏。

2.降水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冷凝(气温继续降低);有较多的凝结核。

(2)降水类型

降水类取杉成原因一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硝&甫空气发热对潦上升强度大历时短.伴有大风、雷电赤道地区、我国东篦地区

地形南暧湿空气遇地影阴外上升取淡J眼湿气流件版和地形坡帽酸涔气通的迎风城

作面雨冷暖空气相遇.域空气沿忤而相升强度较小.历时较长图广总管地K

气旋肉曦湿气淹困境气旋中心旋转上升强度较小(白风阳强度大)上整分布干温希地区

(台风雨)(仃风雨分布于中低纬大陆东岸)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米说明

大气环流气流上升助降水.如赤道低气仕宿控制M.降水松风由低纬度砍向高纬度明降水.如格行西风带控

制区*水皎税制热带高'UK带或信风奇挎制M以水H少;风由海洋吹向酷地赌降水如夏母风

询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好水多.内陆地仅降水少

地影迎风坡降水多,背凤城降水少

注流喉漉竹塘湿作用.寒海有M湿作用

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等改变「恪面状况可靖加*水

(4)年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a)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较大。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

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一多一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

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

海拔(m)

(b)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

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例题练习】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知识拓展一般情况下,小范围局部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少。

10.(2013课标n,7,4分)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1.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c内陆则高达49c读图,完成下题。

等高线/m

13.(2015海南单科,1,3分)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

18.(2013天津文综,1,4分)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

的是()

气温-----降水可能性

1、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2、掌握判断区域气候特点以及气候成因的能力;

一.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

重点难点

二.教学难点:区域气候的判别

四'气候类型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环流

大气

西侧

大洋

东部

大陆

中部

大陆

西部

大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