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开国大典总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重点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2.学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交流感受。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语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语段三: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4)感情朗读。(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学生交流归纳。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教后记课题开国大典总课时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重点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开国大典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复习导入: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重点研读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2.交流学习体会: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3)随机学习重点句。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板块二:阅兵式。(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板块三:群众游行。(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感受热情,指导朗读。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感情朗读,感受情感。教后记课题七子之歌总课时3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2.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七子之歌》歌曲磁带。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情境导入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国母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3.教师范读诗歌。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狞恶:(面目)凶恶。号啕:形容大声哭。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学生就课文质疑。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四、指导学生写字: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6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澳: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是“奥”字,不要多一横。虏:半包围结构。第三笔不要把“横钩”写成“横”。2.自由书空写一写。3.写字并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五、作业: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2.找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读一读。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理解题目的意思。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由书空写一写。教后记课题七子之歌总课时4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难点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板书设计七子之歌(节选)离开太久身份虽微澳门香港梦寐不忘地位险要我要回来!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听写生字、新词。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1.学习“澳门”一节。(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怀着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2)从哪儿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那颗中国心)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3)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在读中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过渡:“澳门”这一节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和“澳门”是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哪。2.学习“香港”一节。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节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有感情地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四、作业1.把这两节诗的生字词写两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澳门一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梦寐不忘”。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在读中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节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有感情地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教后记课题詹天佑总课时5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重点读通课文,初步感知。难点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看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三.学习第2、3自然段。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3)全国的反映如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请2到3人回答)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全国的反映如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教后记课题詹天佑总课时6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杰出爱国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二、学习第3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投影出示动画)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个别学生回答(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四.略讲第4段: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五.总结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个别学生回答。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教后记课题“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总课时7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飞船着陆时人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3.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难点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板书设计“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通过黑障区——空中探索——顺利着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我们参加了隆重庄严的开国大典,我们聆听了悲怆激愤的七子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就要发射升空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此时你心情怎样?3.飞船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后,马上就要着陆了,想亲历这让人激动紧张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去现场。4.板书课题:“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二、自主阅读,交流讨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新词,不会读的字画记出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2.交流“神舟”五号的相关资料,如新闻、通讯、访谈、图片、诗歌散文等,结合课文阅读,对课文描述的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录像,这样,学生通过看视频,结合课文阅读,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3.分组进行阅读比赛,交流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课文语句、课文情感提出问题,每组选派代表向对方组提问。可以是字的读音,可以是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写作上的特点。如,甲组: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由乙组回答,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补充,问题解决后,再由乙组提问,正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给该组加分,两组轮流提问解答,最后累计分数。如果两组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老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问: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紧张?读到飞船顺利着陆,你想说什么?三、小结拓展1.对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方法。2.我国航天航空事业正蒸蒸日上,继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带着中国航天员又一次造访太空。这在世界航天领域,也属先进。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华儿女还会创造出更激动人心的航天神话。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3.写一写:想象我国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写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新词,不会读的字画记出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分组进行阅读比赛,交流阅读体会。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想象我国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写下来。课题语文乐园一总课时8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巩固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理解。2.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重点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段。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词语超市:1.激趣引入:今天,有几位曾熟识的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跟大家见面。考考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你们可要做好准备,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它们都是谁!2.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3.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说说“脂膏”“藐视”等词的词义。4.指导书写。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如:“脂膏”中的“膏”字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高”第六画是“点”第七画是“横勾”。5.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二、金钥匙:1.过渡:重新和老朋友见面,还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收获真不少。今天语文乐园要交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金钥匙呢?2.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这里有夸张,有比喻,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说。3.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4.能用上夸张或比喻描述一件事物吗?如:这里的操场只有巴掌大。(夸张)三、填一填1.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热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句中漫步。2.自由读一读,填一填。3.读古诗,发现填空的规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红杏、桃花、白莲。4.背一背这几首诗。5.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四、古诗诵读1.过渡:梨花、红杏、桃花、白莲……这么多可爱的花儿,被诗人争相吟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和花有关,想读吗?2.读文题:花影(板书:花影)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简要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3.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4.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ónɡ)、教(jiào)、将(jiānɡ)5.读出古诗节奏韵律: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6.理解古诗大意。重重叠叠:指无数花影交叉叠映。瑶台:指美玉砌成的台,言其华丽。几度:几次。教:让。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为什么扫不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7.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自由读一读,填一填。背一背这几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ónɡ)、教(jiào)、将(jiānɡ)理解古诗大意。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一总课时9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将古诗名句补充完整,积累古诗。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花影》,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重点积累古诗。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教学准备古诗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引入“语文生活”:1.朗诵诗歌《七子之歌》。2.引入。《七子之歌》表达了诗人闻一多对台湾、香港、澳门等七块土地的深深眷念,诗人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你了解这些地方的今昔变化吗?同学们一定搜集、整理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等着向大家作介绍吧!二、分小组合作讨论1.检查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录像等。检查学生是否用笔记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资料抄写、描述下来;是否有学生做剪报;是否注明资料的出处。2.分小组,先把大家找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分成几个类别,比如关于香港历史的为一类,关于香港回归的为一类,关于香港现在的情况为一类。可以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把香港的今昔图片放在一起,文字资料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资料分为两大块——“今”与“昔”。)3.要求:组内介绍时,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听完后作必要的补充,或质疑。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发言进行综合,将相同的资料放在一起,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放在一起。每位同学发言时,除了说出“七子”之一的变化,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是说了或听了的感受。三、全班交流1.每个小组推举三四个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整理好的资料。每人介绍一类资料;最后由一个同学作总结,注意说出今昔的变化。2.组织学生评价。从语言是否流畅、态度是否大方、资料介绍得是否完整清楚、是否说清楚自己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评价。也要对听的同学进行评价。3.总结。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祖国最终定会实现完全统一。朗诵诗歌《七子之歌》。检查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录像等。检查学生是否用笔记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资料抄写、描述下来;是否有学生做剪报;是否注明资料的出处。组内介绍时,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听完后作必要的补充,或质疑。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发言进行综合,将相同的资料放在一起,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放在一起。每个小组推举三四个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整理好的资料。每人介绍一类资料;最后由一个同学作总结,注意说出今昔的变化。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一总课时10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社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难点学习写调查报告。教学准备调查报告范文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引入: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研究了许多问题,成了研究专家了,怎么让别人了解自己研究的问题呢?那就要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听上去很艰深,实际上我们都写过。2.引入:我们四年级时学过写读书报告,大家一定还记得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需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另一种报告——调查报告。二、了解调查报告1.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如“为什么香港能回归祖国”。(2)正文。先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再与以往的历史相比较。然后详述调查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三、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写作1.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也可以把你们的看法、感想也写下来。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还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2.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3.举例指导。指名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写作提纲,相机指导。四、习作1.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减少错别字。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一总课时1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评习作。重点引导学生自评习作。难点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教学准备学生优秀习作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引导学生自评习作:1.回忆习作指导课上的习作要求。2.谈话:中国有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今天的作文评改课,就先来自查自省,给自己的作文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何?3.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仔细地检查修改。4.对照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检查评价自己的习作。5.综合自己的写作态度、写作质量,写出恰当的、比较具体的自我评价。二、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1.过渡:大家最擅长的恐怕还是给别人评判,热心的同学也很高兴能批评别人的习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评价别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接下来的作文评价,我们要评价别的习作。2.提示评价要求。本着尊重他人的观点,认真阅读,细心检查,热心指出缺点,不吝啬地赞美习作的优点。最好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作文的后面,不贸然修改。3.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每组互评习作。由一人读,其他人提出评价意见,组长写下评语。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习作。三、推荐典型作文,集体评析1.佳作放送。小组推荐读到的最好习作,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习作的优点。2.典型习作分析。从发现的典型习作中挑选一篇,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或朗读。集体评改这篇习作。四、总结1.对本次习作的质量进行评价。2.对自评、互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仔细地检查修改。对照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检查评价自己的习作。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每组互评习作。由一人读,其他人提出评价意见,组长写下评语。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习作。集体评改这篇习作。教后记课题古诗二首总课时1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难点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准备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板书设计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导入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2)指导朗读一、二句。2.感诗景美。(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3)指导读第三句。3.悟诗人愁。(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4.读诗韵。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四、拓展积累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2.背诵默写本诗。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指导朗读一、二句。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背诵默写本诗。教后记课题古诗二首总课时13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难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教学准备课件(或课文图片)和相关拓展资料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异乡异客每逢倍思亲孤独与思念遥知遍插少一人遗憾与期盼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导入: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十五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小诗。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我独自在外乡,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登高时,佩戴茱萸,会发现身边少了一位兄弟吧。三、品读感悟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表现——倍思亲、遥想。2.品味孤独与思念:(1)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2)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创设情境想象:王维还会在什么日子或佳节,思念亲人呢?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3)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深深的思念。3.品味缺憾与期盼。(1)齐读三四句,思考: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2)角色体验: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3)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四、延伸拓展1.背诵默写本诗。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诗人简介及推荐其作品。3.搜集其他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我独自在外乡,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齐读三四句,思考: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学生练习朗读全诗。教后记课题骑马上天山总课时14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引用文段,创境导入:1.“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无论谁读到这样的句子,都不禁对文中的所描述的地方——天山充满了向往之情。2.今天,天山不再遥远,我们有幸随著名作家碧野一道“骑马上天山”,去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去亲近她明媚的面容。揭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蹄。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三、自主阅读,理清线索1.理清路线:碧野先生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畅游天山,你能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线的句子吗?指名读。他游览的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2.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交流,质疑解疑。四、主题展示,丰富认知1.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呢?——奇、美。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它的资料呢?2.“美丽的天山”主题展示——学生展示有关天山的资料。师相机补充出示天山图片,介绍天山。3.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清•洪亮吉“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汪曾祺4.小结,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五、课后研读,丰富积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之美。2.练写生字,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及诗词。齐读课题。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蹄。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线的句子吗?指名读。他游览的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交流,质疑解疑。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它的资料呢?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课题骑马上天山总课时15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2.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骑马上天山炎暑→秋天→春天雪峰高大雪峰:雪水壮观奇、美溪流清澈密林:广大、稠密、幽静野花:艳、大、多、高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感知美: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二、亲历美: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1)学习第二自然段。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2)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男女生比赛读。(3)学习第四自然段。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交流感受。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三、延续美1.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2.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3.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他作品。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交流感受。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教后记课题威尼斯之夜总课时16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无比喜爱,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重点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图片,配读的音乐磁带板书设计威尼斯之夜妩媚、可爱平静、安谧、静止清新、恬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创境导入: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2.入题,读题,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三、品读感悟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3.自读品味:(1)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2)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4.交流反馈。5.朗读回味。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四、拓展提升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教后记课题埃及金字塔见闻总课时17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难点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教学准备埃及相关图片资料板书设计埃及金字塔见闻外观结构宏伟建筑方法精巧说明方法: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导入: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三、研读感悟: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3.汇报交流。(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指导朗读。(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4.拓展提升。(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四、课外延伸: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汇报交流。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指导朗读。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二总课时18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熟读积累词语,达到识记书写与理解运用的要求。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阅读理解课文。重点熟读积累词语。难点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词语超市:1.激趣入题。2.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识记。3.出示第二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质疑解疑。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学生上台书写演示,共同订正。书写练习,识记。4.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二、金钥匙:1.激趣入题:“金钥匙”有着神奇的魔力,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解读课文的密码,找到理解课文的捷径。2.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3.回读第五课,体会题目所说的意思,说说你的看法。4.交流,第五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5.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他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6.小结。试试“金钥匙”的魔力,运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外其他文章。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交流,第五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他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二总课时19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熟读积累“歇后语”,感受传统语言形式的魅力。2.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重点熟读积累“歇后语”。难点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歇后语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歇后语:1.激趣入题。(师创设情境时用上一两个歇后语。)2.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3.你了解歇后语吗?它有什么样的格式与特点?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4.熟读成诵。5.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6.创设情境练习用歇后语说话。7.拓展:歇后语接力赛。二、古诗诵读:1.导入。在“语文乐园”里,我们去了“词语超市”,积累了好词语;又拿到了一把“金钥匙”,收获真不小,现在我们来领略一首元曲的魅力。2.读题。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等。“天净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秋”,才是这首曲子吟咏的主题。3.简介作者。白朴: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4.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①残霞:晚霞。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6.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描写了十二种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词构成,好像在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的秋景图。)7.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秋天萧瑟凄冷的情景。而“一点飞鸿影下”转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幅活泼鲜明的图景。)8.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9.指名读,集体试背。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熟读成诵。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歇后语接力赛。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指名读,集体试背。教后记课题语文乐园二总课时20、2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写一处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景物,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重点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阅读资料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三、四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激趣导入:天山胜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让人留恋,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实,并不是名胜名景才美,美无处不在,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二、明确写作要求:1.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2.交流:(1)写你熟悉和喜爱的一处景物。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可以写苍翠的山岭,阴凉的树林,平静的水库,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树,一座菜园,一个池塘,一座小桥,一个院子……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写市政广场,街心花园,小区绿地,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段林荫道,一个大院……除了写景物,还可以写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还可以写四季的变化、晴雨晨昏的不同。(2)要求: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两三个有特点的地方来写。注意观察,如果方便,习作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观察、感受。也可以在习作前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写的。题目自拟。三、交流拓展思路: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四、学生酝酿写作:1.提示: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写作提纲。2.选取有特色的几点来具体详细地描写,不必面面俱到。3.从以前读到或者学过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习把自己的文章结构处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点刻画得更生动,把语言写得更美。五、学生完成习作: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后记课题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总课时2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谈话导入: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指导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感受。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要求:把诗句读通,读准。3.检查与反馈(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4.指名读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1)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2)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特征,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3)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些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4)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5)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三、指导写字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来记忆。2.观察汉字的结构。3.示范:蕴:“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稍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4.请个别学生示范。5.指导练习。四、作业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2.搜集有关校园生活的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要求:把诗句读通,读准。检查与反馈:(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指名读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来记忆。请个别学生示范。教后记课题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总课时23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2.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重点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神秘的声音有趣的活动童年的摇篮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复习导入:1.词语复习:光临倾听滑落神秘标本和谐佩服轻柔摇篮温馨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板书:神秘的声音童年的足迹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一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3.反馈与交流:(1)指导感悟、朗读课文1、2小节。A.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1、2小节,指名读文。B.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