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 话题作文 讲义学案 (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 话题作文 讲义学案 (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 话题作文 讲义学案 (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 话题作文 讲义学案 (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 话题作文 讲义学案 (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

话题作文

目录

一、考情分析......................................................1

【课标要求】..................................................2

【考查重点】..................................................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2

命题三种题型..................................................3

写作三大步骤..................................................4

拟题方法.......................................................5

【针对训练】..................................................7

三、方法总结......................................................7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7

四、考场练兵......................................................9

【课标要求】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写作有如下要求:

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

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

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

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考查重点】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写作范围很广,涉及自然、人生、社

会,许多话题都特别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以话题为中心,构思出许多思路,从中选择自己最熟

悉的内容、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这样便于考查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真切感受,使学生写作的构思

空间加大,既减少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扩展了题目的开放性。

【命题趋势】

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多样,考区统一,稳中趋变,与教材对接,切合学生的生活等。命题者的意图是引

导写作教学多样化、丰富化,夯实母语教学的根基;注重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宗旨等特点。总体

趋势是: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保持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还有新的特点。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三种题型"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J”材料+话题+要求”式

「关注自我成长,引日钻展

「三大趋向——关注现实生活,注重情感我

一关注心灵陶冶,考量人生态度

话「第一步:揣摩题意,明确指向。

题L写作三大步骤----第二步:调动储备,谋篇布局。

一第三步:选点切入,T呵成。

r-修辞法——如比喻:你是我笺强的后盾;比拟:跣W凡尘的星星

一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妈妈,你真了不起"

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歇后

套用法——语、名人名言、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作标题。如"家是最

小国";"遇上你是我的缘"

拟题五种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

设置悬念法——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

容的强烈愿望

中外结合法—合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文短语或句子作为题

目.

一、命题三种题型

1.“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例如:

一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

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

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可接下来,作

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这是“材料”。)

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

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这是“提示语”。)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作文。(这是“话题”。)

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抄袭。③篇幅不得少于600字。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这是“要求”。)

2.“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例如: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

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这是“提示语”。)

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话题”。)

①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这是“要求”。)

3.“材料+话题+要求”式。

例如: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雪,跌倒了/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

界。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这是“材料”。)

请以“跌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话题”。)

①自拟题目。②篇幅不得少于600字。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这是“要求”。)

在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可以不必兼备,但“话题”和“要求”是必不

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主要是为了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

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在

动笔之前,这四个部分都要认真审读,以明确话题意蕴和写作要求。

二、写作三大步骤

第一步:揣摩题意,明确指向。

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把握“引语”或材料的指向,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或根据自己储存的与之相关的素材,选择得心应手的文体。

例如:以“细”为话题作文,从提示语中可以发现,“涓涓细流汇成了浩瀚的大海”指向点滴积累,

“无微不至的关爱铸就了永恒的亲情”指向细致的关爱,“过程的细节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成败”指向细节

与成败。再如辽宁沈阳卷以“家与国”为话题作文,主要写作内容应是阐述家与国的关系,对于“家”与

“国”的关系要明晰是从属关系,立意可以缩小范围为“爱国如爱家”“家是最小国”“有国才有家”等。

第二步:调动储备,谋篇布局。

从“话题”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去延伸、拓展、想象,把自己最熟悉的材

料中最能展示个性、最能吸引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搜罗出来,并据此构思立意、布局谋篇。

例如:以“后盾”为话题作文,先读引言,便可把握“后盾”的意蕴: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再读提示语,便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可以写生活中、学习上、行动时,疲惫了、失望了、软弱了等各种

情境,可以写别人是自己的后盾;也可以写自己是他人的后盾;还可以写自己某一方面的品质是支撑自己

的后盾等。总之这道题目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写作手法也十分灵活,既可以“实写”或“虚写”,也可

以“虚实结合”来写。

第三步:选点切入,一气呵成。

话题好比一个面,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而我们要写的作文只是这个“面”中的一个“点”,因此

题目中给出的词语不能直接用来拟题。应该将话题通过修饰、限定等手法把切入点缩小,选择最佳的、最

小的切入点,并运用得体的表达方式,或叙事写人,或写景状物,或发表见解,展望前景。可以以小见大,

也可以大题小做。

例如:以“了不起”为话题作文,就可以将话题缩小为“X真了不起”或“了不起的X”。生活中,

普通人把普通事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譬如环卫工人在烈日下坚守岗位、在暴雨中疏通下水道,以此为

素材就可以写出一篇“环卫工人了不起”的作文。当然也可以写古今伟人大师的故事,还可以写当下热点

人物的励志故事和美好德行。

三、拟题方法

写话题作文,立意的过程即拟定题目的过程,所以审题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拟题,缩小话题,可见

拟题是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1.标新立异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起名字,“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我们写文章,也要给它起

一个“嘉名”。人们一般都是先看了文章的标题再看正文的。文章的标题不好,叫人看了很反感,人们便

不再看正文;文章标题一般化,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因为标题不好而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那是很冤枉

的。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的内容新,文章的标题也要新才行。所以标新立异,应当作为

拟定文章标题的一个思路。

如:有位女同学写了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投给一家语文报,内容是她到水笼头那去接水,等着接水的

人很多,她就把自己的水桶放到前边去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挺着企鹅似的小胸脯”向她提出了批

评,见她难为情,那小女孩就说:“大姐姐,你要有急事你就先接水吧,我排在你原来的地方去。”本来

很有趣味的文章,她却用了“一件小事”作标题,编辑给她改成《小女孩教育了大姑娘》,使文章增色不

少。

2.拙中见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种体验:一个灵巧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

并不觉得新奇;一个笨手笨脚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就会觉得新奇。

文章的标题也有这种情况。有时使用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反而比使用一个巧妙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

注意。这种标题把巧蕴涵在拙里边,拙中见巧,那的确比巧中之巧更见功夫。

如:有位同学作文时写她一位同桌,也没什么新鲜事,一件事是本组做值日时,因为明天开运动会,

别的同学都到操场看热闹去了,她的同桌就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再一件事是考英语时她的同桌有一道

题不会作,她把答案写在条子上递过去,她的同桌却不看。这点小事本没有什么,可是她在标题上动了脑

筋,她避开了《我佩服的一个人》等一般化的标题,也避开了《闪光的心灵》等带些艺术性的标题,选择

了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一一《傻同桌》,这个“傻”字用得真好,不但表现出同桌的好品德,也表现出自

己对同桌的挚爱。

3.平中见奇

就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当中那位全身缩素的姑娘反而更引人注目一样,在众多奇绝的标题之中平

实的标题反而更加显眼。

如:有一位同学参加作文竞赛,写的是她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事,重点写来自不同家庭的

她婢们互相团结、尊长爱幼的情况。她给自己的文章拟了一个平实的标题一一《婶儿们》,在比赛中获奖。

除了文章内容之外,不能不说和标题有一定的关系。

4.引起悬念

有的文章的标题,把文章的主题全盘揭示出来,读者对它所揭示的主题恰好特感兴趣,这样的标题当

然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可是,有些时候标题把文章内容全部揭示出来,读者反而不再有阅读的兴趣。读者一看标题,知道某

问题已成定论,知道了某人的命运,知道了某事的结局,就不愿意再看正文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用到了

另一种拟定标题的方法一一引起悬念。

标题中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标题中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标题中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利

钝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悬念,迫切希望知道下文。

如,根据有些地方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这一情况,某家语文小报编发了三篇文章:一篇是通过一次

平垫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也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

了》;一篇是通过一次班级篮球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越过“三八线”》;另一篇是一位

班主任经过三思,终于不再阻止男女同学在一起跳舞,自己也加入了青年友谊圆舞的行列,标题是《舞曲

又响了》。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起到了引起读者悬念的作用。

5.运用修辞法

(1)对比式。

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

还是笨蛋?一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

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比喻式。

例: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

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夸张。例:以“挫折”为话题一一《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反问。例: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一一《我是谁?》

(5)设问。例:以“效率”为话题一一《我今天做了什么?》

(6)借代。例:以“关注生活”为话题一一《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对偶。例:以“环保”为话题一一《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拟人。例:以“树”为话题一一《树的“叹息”》。

(9)引用诗句。

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

“脸部”光彩照人。

【针对训练】

以“诚信”、”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运用所学方法拟写标题。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一、审题方法

尽管话题作文中话题明确,方便作为文章的写作方向,不容易出现命题作文的审题错误,但是考生在

审读话题作文时,仍然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全面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引导语和命题语,精准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方向。

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环节。审题的大忌,是匆匆扫描题目。话题作文的审题,应

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题目,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题目的意思看清楚,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最主要的载体。话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把握整个话题中所蕴含的主题或立意

的指向。

2.认真审读并仔细分析话题作文题目中的引导语,准确深刻理解话题。

要想写出优秀作文,就必须对话题作文的引导语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挖掘引导语中每一句话的深刻内

涵;另一方面,让可以写作的素材更宽泛。更重要的是要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让立意更高、更深、

更远。

3.牢牢把握作文的要求。一般来说,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

这一点在“要求”的第一条说得很明确一一“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自拟题目”就是自己结合审

题和积累的素材,写一个与话题不一样的题目。然而,在实际阅卷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使用话题作

为作文的题目,这就是没有牢牢把握作文的要求。

二、立意技巧

1.将抽象的话题具体化。

例如作文题目:请以“语言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道考题的话题是“语言的魅力”,“语

言”本来就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立意比较不容易把握。考生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解决。

具体地说,可以呈现语言运用的情境,引读者入境,进而让读者感受语言的魅力。

2.虚实相生,相互转化。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体的内容,若秉笔实录,则思路不展,立意不高,语言不够摇曳。如能以虚

笔代之,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跳出具象的窠臼,则会茅塞顿开,辅之比喻、象征之法,则

立意自然不难。反之亦然,不赘述。

例如话题作文题目:请以“汉字的给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汉字”是具体的事物,倘若写汉字

的字形、汉字的读音则立意不高。不妨展开想象,比如有的考生陈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是由北京的

“京”与文化的“文”进行字形变化而出的,既说明了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又预祝健儿们取得好成绩。这

就是化实为虚立意方法的运用。

3.小大之辨,以小见大。

有的作文题目话题的范围比较大,主题比较宽泛。这样的话题作文题目容易失去方向,落笔不容易集

中,难以把握,无从驾驭。考生只能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可以通过聚焦小人物、小

事件、小景物来关注自我、生活、社会、自然和人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题目: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

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

可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请以"榜样,成长”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思考,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写作

话题作文

目录

一、考情分析......................................................1

【课标要求】..................................................2

【考查重点】..................................................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2

命题三种题型..................................................3

写作三大步骤..................................................4

拟题方法.......................................................5

【针对训练】..................................................7

三、方法总结......................................................7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7

四、考场练兵......................................................9

【课标要求】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写作有如下要求:

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

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

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

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考查重点】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写作范围很广,涉及自然、人生、社

会,许多话题都特别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以话题为中心,构思出许多思路,从中选择自己最熟

悉的内容、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这样便于考查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真切感受,使学生写作的构思

空间加大,既减少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扩展了题目的开放性。

【命题趋势】

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多样,考区统一,稳中趋变,与教材对接,切合学生的生活等。命题者的意图是引

导写作教学多样化、丰富化,夯实母语教学的根基;注重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宗旨等特点。总体

趋势是: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保持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还有新的特点。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三种题型"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J”材料+话题+要求”式

「关注自我成长,引日钻展

「三大趋向——关注现实生活,注重情感我

一关注心灵陶冶,考量人生态度

话「第一步:揣摩题意,明确指向。

题L写作三大步骤----第二步:调动储备,谋篇布局。

一第三步:选点切入,T呵成。

r-修辞法——如比喻:你是我笺强的后盾;比拟:跣W凡尘的星星

一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妈妈,你真了不起"

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歇后

套用法——语、名人名言、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作标题。如"家是最

小国";"遇上你是我的缘"

拟题五种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

设置悬念法——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

容的强烈愿望

中外结合法—合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文短语或句子作为题

目.

一、命题三种题型

1.“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例如:

一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

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

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可接下来,作

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这是“材料”。)

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

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这是“提示语”。)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作文。(这是“话题”。)

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抄袭。③篇幅不得少于600字。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这是“要求”。)

2.“提示语+话题+要求”式。

例如: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

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这是“提示语”。)

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话题”。)

①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这是“要求”。)

3.“材料+话题+要求”式。

例如: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雪,跌倒了/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

界。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这是“材料”。)

请以“跌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话题”。)

①自拟题目。②篇幅不得少于600字。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这是“要求”。)

在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可以不必兼备,但“话题”和“要求”是必不

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主要是为了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

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在

动笔之前,这四个部分都要认真审读,以明确话题意蕴和写作要求。

二、写作三大步骤

第一步:揣摩题意,明确指向。

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把握“引语”或材料的指向,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或根据自己储存的与之相关的素材,选择得心应手的文体。

例如:以“细”为话题作文,从提示语中可以发现,“涓涓细流汇成了浩瀚的大海”指向点滴积累,

“无微不至的关爱铸就了永恒的亲情”指向细致的关爱,“过程的细节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成败”指向细节

与成败。再如辽宁沈阳卷以“家与国”为话题作文,主要写作内容应是阐述家与国的关系,对于“家”与

“国”的关系要明晰是从属关系,立意可以缩小范围为“爱国如爱家”“家是最小国”“有国才有家”等。

第二步:调动储备,谋篇布局。

从“话题”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去延伸、拓展、想象,把自己最熟悉的材

料中最能展示个性、最能吸引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搜罗出来,并据此构思立意、布局谋篇。

例如:以“后盾”为话题作文,先读引言,便可把握“后盾”的意蕴: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再读提示语,便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可以写生活中、学习上、行动时,疲惫了、失望了、软弱了等各种

情境,可以写别人是自己的后盾;也可以写自己是他人的后盾;还可以写自己某一方面的品质是支撑自己

的后盾等。总之这道题目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写作手法也十分灵活,既可以“实写”或“虚写”,也可

以“虚实结合”来写。

第三步:选点切入,一气呵成。

话题好比一个面,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而我们要写的作文只是这个“面”中的一个“点”,因此

题目中给出的词语不能直接用来拟题。应该将话题通过修饰、限定等手法把切入点缩小,选择最佳的、最

小的切入点,并运用得体的表达方式,或叙事写人,或写景状物,或发表见解,展望前景。可以以小见大,

也可以大题小做。

例如:以“了不起”为话题作文,就可以将话题缩小为“X真了不起”或“了不起的X”。生活中,

普通人把普通事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譬如环卫工人在烈日下坚守岗位、在暴雨中疏通下水道,以此为

素材就可以写出一篇“环卫工人了不起”的作文。当然也可以写古今伟人大师的故事,还可以写当下热点

人物的励志故事和美好德行。

三、拟题方法

写话题作文,立意的过程即拟定题目的过程,所以审题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拟题,缩小话题,可见

拟题是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1.标新立异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起名字,“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我们写文章,也要给它起

一个“嘉名”。人们一般都是先看了文章的标题再看正文的。文章的标题不好,叫人看了很反感,人们便

不再看正文;文章标题一般化,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因为标题不好而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那是很冤枉

的。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的内容新,文章的标题也要新才行。所以标新立异,应当作为

拟定文章标题的一个思路。

如:有位女同学写了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投给一家语文报,内容是她到水笼头那去接水,等着接水的

人很多,她就把自己的水桶放到前边去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挺着企鹅似的小胸脯”向她提出了批

评,见她难为情,那小女孩就说:“大姐姐,你要有急事你就先接水吧,我排在你原来的地方去。”本来

很有趣味的文章,她却用了“一件小事”作标题,编辑给她改成《小女孩教育了大姑娘》,使文章增色不

少。

2.拙中见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种体验:一个灵巧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

并不觉得新奇;一个笨手笨脚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就会觉得新奇。

文章的标题也有这种情况。有时使用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反而比使用一个巧妙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

注意。这种标题把巧蕴涵在拙里边,拙中见巧,那的确比巧中之巧更见功夫。

如:有位同学作文时写她一位同桌,也没什么新鲜事,一件事是本组做值日时,因为明天开运动会,

别的同学都到操场看热闹去了,她的同桌就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再一件事是考英语时她的同桌有一道

题不会作,她把答案写在条子上递过去,她的同桌却不看。这点小事本没有什么,可是她在标题上动了脑

筋,她避开了《我佩服的一个人》等一般化的标题,也避开了《闪光的心灵》等带些艺术性的标题,选择

了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一一《傻同桌》,这个“傻”字用得真好,不但表现出同桌的好品德,也表现出自

己对同桌的挚爱。

3.平中见奇

就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当中那位全身缩素的姑娘反而更引人注目一样,在众多奇绝的标题之中平

实的标题反而更加显眼。

如:有一位同学参加作文竞赛,写的是她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事,重点写来自不同家庭的

她婢们互相团结、尊长爱幼的情况。她给自己的文章拟了一个平实的标题一一《婶儿们》,在比赛中获奖。

除了文章内容之外,不能不说和标题有一定的关系。

4.引起悬念

有的文章的标题,把文章的主题全盘揭示出来,读者对它所揭示的主题恰好特感兴趣,这样的标题当

然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可是,有些时候标题把文章内容全部揭示出来,读者反而不再有阅读的兴趣。读者一看标题,知道某

问题已成定论,知道了某人的命运,知道了某事的结局,就不愿意再看正文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用到了

另一种拟定标题的方法一一引起悬念。

标题中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标题中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标题中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利

钝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悬念,迫切希望知道下文。

如,根据有些地方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这一情况,某家语文小报编发了三篇文章:一篇是通过一次

平垫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也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

了》;一篇是通过一次班级篮球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越过“三八线”》;另一篇是一位

班主任经过三思,终于不再阻止男女同学在一起跳舞,自己也加入了青年友谊圆舞的行列,标题是《舞曲

又响了》。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起到了引起读者悬念的作用。

5.运用修辞法

(1)对比式。

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

还是笨蛋?一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

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比喻式。

例: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

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夸张。例:以“挫折”为话题一一《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反问。例: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一一《我是谁?》

(5)设问。例:以“效率”为话题一一《我今天做了什么?》

(6)借代。例:以“关注生活”为话题一一《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对偶。例:以“环保”为话题一一《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拟人。例:以“树”为话题一一《树的“叹息”》。

(9)引用诗句。

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

“脸部”光彩照人。

【针对训练】

以“诚信”、”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运用所学方法拟写标题。

【答案示例】

《诚信如水》(明喻)

《十字路口》(暗喻)

《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借代,其中"皇帝的新装"代指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事)

《一句话,一辈子》(引用)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拟用)

《诚信何价?》(设问)

《拷问灵魂》(拟人)

《诚信飘流记》(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诚信无价》(电视剧《诚信无价》)

《人间诚信今犹在》(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诚信满乾坤》(王冕《墨梅》"只留清气满乾坤”)

《拍卖“诚信”》(借金融用语)

《心灵的审判》(借司法用语)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一、审题方法

尽管话题作文中话题明确,方便作为文章的写作方向,不容易出现命题作文的审题错误,但是考生在

审读话题作文时,仍然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全面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引导语和命题语,精准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方向。

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环节。审题的大忌,是匆匆扫描题目。话题作文的审题,应

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题目,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题目的意思看清楚,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最主要的载体。话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把握整个话题中所蕴含的主题或立意

的指向。

2.认真审读并仔细分析话题作文题目中的引导语,准确深刻理解话题。

要想写出优秀作文,就必须对话题作文的引导语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挖掘引导语中每一句话的深刻内

涵;另一方面,让可以写作的素材更宽泛。更重要的是要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让立意更高、更深、

更远。

3.牢牢把握作文的要求。一般来说,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

这一点在“要求”的第一条说得很明确一一“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自拟题目”就是自己结合审

题和积累的素材,写一个与话题不一样的题目。然而,在实际阅卷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使用话题作

为作文的题目,这就是没有牢牢把握作文的要求。

二、立意技巧

1.将抽象的话题具体化。

例如作文题目:请以“语言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道考题的话题是“语言的魅力”,“语

言”本来就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立意比较不容易把握。考生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解决。

具体地说,可以呈现语言运用的情境,引读者入境,进而让读者感受语言的魅力。

2.虚实相生,相互转化。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体的内容,若秉笔实录,则思路不展,立意不高,语言不够摇曳。如能以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