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湘艺版_第1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湘艺版_第2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湘艺版_第3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湘艺版_第4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湘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花篮》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

目标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

重难点绪。

教学多媒体课件、鼓、钱、扇子、手绢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

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寓教于乐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大屏幕播放《编花

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

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洛。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

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先来读一读歌词吧!

2、读歌词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

生:读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

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

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

生:答

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

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

不同。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

生:答

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请小朋友把

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生:唱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词

师:听到小朋友们这么悦耳的歌声,老师都想把歌词唱出来了,请小朋友伸出双手

为老师打击拍。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大家跟着录音自学歌词。

生:唱

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说(互相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帮助)

师:完整的把歌曲再唱一遍,注意刚才唱得不满意的乐句唱准确。

生:唱加上插花,编花篮的动作唱一遍

二、处理歌曲的感情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

什么不同。

生;听录音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前面部分唱得很跳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喜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

吗?

生:有感情的唱。

三、创造表现

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

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

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3、汇报展示创编成果

四、完美结课。

师:你们真会听音乐,大家知道,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老师希望你们这些小花

朵快快长大,把祖国的大花园

《湖北小调》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

演“敲碟儿”。

教学

2、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

目标

演唱〈凤阳花鼓〉。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教学教学重点: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

重难点教学难点:“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学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教第一课时

学一、导入

过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程1、提问:(出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湖南简称为“湘”。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

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

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3、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展开

1、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一一《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MTV。

师: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

项。不仅《绣荷包》、《龙船调》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

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MTV轻轻哼唱起来。

2、影片欣赏

(1)课件播放影片画面: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

儿敲起来》。

师: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2)课件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街头卖

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

一、学学“敲碟儿”

(1)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2)问:谁能“敲碟子”?

(3)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缉拿艺人都身怀敲碟

子的绝技。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

二、学生自主练习“敲碟子”的技法。

(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沆)

1、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

2、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

(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

三、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设计意图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

北小曲

溜溜山歌

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

2、欣赏《打麦号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目标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重难点教学难点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第一课时

学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过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

程二、导入

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我们也曾

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会唱的跟着音乐轻声

唱一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片段《领唱秧歌》

生:我仿佛看见一群人在高兴的跳着秧歌舞

师:说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欢腾的大西北,这就是

陕北民歌《领唱秧歌》。

师:听完热情豪放的《领唱秧歌》,我们一起去沂蒙山听一首当地的民歌,这首歌曲

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沂蒙山小调》

生:音乐优美动听,我好像看见了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

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对音乐的理解!图片上的这座山就是沂蒙山,这就是有名

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有山就有水,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这首歌曲唱了哪条河。播

放《浏阳河》

生:浏阳河。

师:真是一群会感受音乐的孩子呀!这首就是湖南民歌《浏阳河》。《浏阳河》的最后

一句“咿呀咿口兹呦”在民歌中被称为什么呢?(衬词)

第二课时

一、新授

(一)衬词

1、感受歌曲

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

有哪些衬词(师演唱①)

生:溜溜或呀嘀嗨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张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再听

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②呈现歌词

生:四处

2、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

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范

唱③)

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先摘最下面的两颗,跟我

一起边唱边摘(学唱11)弹琴,给固定音高还有两颗果子长的高一点,我们把手伸

高点摘(学唱55)

回到歌词

师:你能找到我们刚刚摘的两颗果子在歌曲哪里么?

3、下滑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

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

是这样。

4、学唱其他衬词

师:果子都摘下来了,真开心呀!我们跟着音乐再次回味一下摘果子的情景吧。(范

唱④)

师: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跟我唱一唱第三处“溜溜哪呀”

师:果子摘了好多呀,拎都拎不动了,咱们得再使把劲儿才行。“呀嘀嗨”(师模仿

拎篮子感觉)

师:终于搬回来了!你们收获的真多呀!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绿色部分你们来唱,

其余的我来唱(生唱衬词部分⑤)

第三课时

一、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

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

哼一句)

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范唱⑥

(2)跟范唱学唱

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范唱⑦

(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确实是一对会听音乐的耳朵!让我们跟着琴声唱一遍吧

(4)听范唱,感受情绪

师: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民歌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心情。从

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听听想想听范唱⑧(愉快的劳动)

(5)跟伴奏演唱

师:说的真好!从大家专注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就让我

们带着这种情绪跟着伴奏唱一唱吧生唱一遍

(6)字头咬字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下面听我来唱一唱和你们唱的有什么

区别(师突出每一句第一个字头的演唱)

师: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你们这样唱一唱。

2、学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曲短小但却寓意深刻,歌曲中唱到一棵树不成林,一根单纱难搓绳,让我

们听听第二段又是怎样唱的播放范唱⑧

二、对唱歌曲

(1)师生对唱

师:他们劳动的多欢呀!我想和同学们用对唱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

唱第一段,你们唱第二段。

(2)男女生对唱,分别站起来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这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男生先唱。(你们合作的真好!)

第四课时

一、完整演唱歌曲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溜溜山歌,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不

正是团结的力量么。这首山歌的寓意也正是如此。让我们再一次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把

这首山歌自信的唱出来吧!(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二、师方言演唱民歌

师:你们知道么,民歌大多来自于民间,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民歌更具有地方色彩。下

面,我就用安徽方言来唱唱这首曲子。

三、拓展

师:在我们安徽有一个小小的县,叫做凤阳,在那里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

是他们的绝活一花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听了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

(领唱秧歌)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还有一曲(凤阳花鼓)。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

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

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生在《茉莉花》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新疆之春》

一、通过节奏游戏,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和反应能力,也让学生在童谣中学习新的节奏型,

并能运用到歌曲的学唱当中。

教学

二、通过欣赏与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乐的感情。

目标

三、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

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一、重点: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进行欣赏和歌曲新授,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让孩

教学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新疆歌舞的民族风格特点。

重难点二、难点:感受新疆的舞蹈性节奏、新节奏A等A的掌握以及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创作

过程中个性的挖掘、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第一课时

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过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背景音乐《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学生进教室。

程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共同游戏的欢乐时光了!首先让我们来玩

一玩游戏,放松放松心情好吗?

生:

2、节奏游戏

师:请你们用双手拍出我说的话或走路的节奏:

①xxx|xxx|②xxx|xx|

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真棒!

③走路节奏:xxxx|xxxx|XXXXXXXXXXXXI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真棒!节奏拍得非常的整齐。现在请你们用你身边的声

源(椅子)拍出老师所念得童谣,行吗?

④童谣一一学习新的节奏型之挚谷

师:边念童谣,边敲击着铃鼓。(分两句完成)

生:听完每一句童谣,就敲击椅子。

师:出示课件一一童谣,让学生找出新的节奏型。

生:

师:带领同学们正确地读、拍新的节奏型七岁X,先用慢速的四拍子的感觉理

解,再用快速的节奏进行练习。

生:齐念拍节奏,并进行分组配合练习。

师:节奏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仔细的留意,就会发现我们

的生活当中处处有音乐。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舞蹈,看一看、想一想,

这段舞蹈是属于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族文化?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新疆,了解新疆

1、欣赏舞蹈片段

师:美吗?是哪个地方的?

生:新疆。

师:是呀!遥远的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就让我们乘着歌声、随着舞蹈一起

走进新疆吧!

2、课件出示地图:了解新疆在祖国的位置以及民族风情。(背景音乐《新疆之春》)

师: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

势,有着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和宝藏。你们看:这是巍巍的天山、美丽辽阔的大

草原、莽莽的昆仑山、“沙漠之舟”在无边的沙漠中穿行、顶天立地的胡杨树、风景秀

丽的伊犁河、闻名遐迩的''清凉世界”葡萄沟,那一串串令人垂涎三尺的葡

萄.....

二、领略新疆、感受新疆

师:欣赏了这些画面,我们不由赞叹:新疆的风景真美!新疆的人民更美,他们

热情开朗、能歌善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风格。

1、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次欣赏音乐: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风格怎样?(音

调、节奏)

生: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是豪放、乐观、奔放、欢快、流畅。

2、介绍乐曲:

乐曲是《新疆之春》,是一首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奔放热情的三部

曲,乐曲奔放流畅、潇洒自如,表现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反映了解放后新

疆人民幸福生活情景。

3、再次欣赏:再次感受乐曲奔放流畅、潇洒自如,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各个段落。

4、认识乐器一一手鼓

师:跳手鼓舞,就肯定离不开乐器手鼓,手鼓是新疆独特的乐器之一,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师:展示乐器并进行演奏。

生: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个别同学用乐器表现音乐。

5、用乐器和节奏为乐曲的主题音乐进行伴奏,一起感受欢乐的场面。

师:春天是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也和新疆人民一起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抒发对春天

的赞美吧。请同学们用乐器或节奏为主题音乐伴奏吧。

第三课时

一、歌唱新疆一一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课件播放歌曲《青春舞曲》:让学生初步欣赏歌曲的情绪。

师:歌声是多么的动听,旋律是多么的轻快、活跃,老师也忍不住用手鼓来给他

们伴奏呢,你们呢?

2、再次欣赏:师生共同感受音乐,并为歌曲伴奏。

师:怎样?新疆的年轻人唱歌动听吧?那你们知道歌曲蕴含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生:回答问题

3、介绍歌曲:《青春舞曲》的歌词非常短小精悍,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

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仿手鼓演奏的风格,显得欢快、流畅。歌词告诉我们:有

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小鸟一样,飞去后

不再回来。它真挚地告诫我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正如

岳飞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大家想不想也用自己歌声来表达对时光

的珍惜呢?(课件:歌谱)

4、突破节奏难点:

歌曲中有没出现与童谣中新的节奏型样的地方?先让生找出难点》,再

直接练唱歌词。并指出词中“别的那呦呦,别的那呦呦”,“别的那”就是维吾尔语“小

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小鸟呦,小鸟呦”。

5、学唱歌曲旋律:跟琴练唱,启发学生拍着节奏进行练唱。

6、填唱歌词:先跟琴填唱;再分男女生对唱,师生配合练唱;最后启发学生用欢

快、活泼的情绪跟范唱有感情地歌唱。

7、歌曲进行处理:

师:歌曲前两句是比兴:“太阳下山”和“花儿谢了”。这是两种自然现象,它们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重复出现。虽然重复出现的时间不一样,突出了它们的共性。

四句歌词中各有一个绝妙的动词:“爬”、“开”、“无”、“来”,因为押韵,有一种琅琅

上口之感,同时又在人们眼前竖起了一系列生动形象,应和了题目中的“舞曲”。词中

反复重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这种重复非但不让人感觉到多余,反而让歌曲

在音韵上更加流畅圆转,表达上更加通俗明白、别有趣味。下面,就让我们用欢快、

跳跃、富有活力的情感来演唱。

生:有感情地演唱。

8、合作表演:将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把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①请出2名同学戴上帽子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歌唱。

②让表演的同学再各自请其他同学进行表演。

③全班将跟着音乐进行演唱、伴奏、舞蹈一起合作表演。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歌声来歌唱新疆、祝福新疆吧!

二、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欣赏歌舞《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感受新疆民歌、舞蹈的魅力。

2、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新疆舞的动作在音乐中尽情舞蹈。

三、总结与评价

1、同学们自我评价。

2、让学生自己检查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师总结:

四、结束本课:让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小鸟,小鸟》

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

教学

上的生活态度。

目标

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教学1、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重难点2、演唱时注意1音到6音的六度音程的音准。

教学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蹲鱼图片。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

教色彩,共同装扮着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中的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

学穷的乐趣,同学们会唱与鸟类有关的歌曲吗?引出儿歌《小燕子》。下面我们再来听一

过首描述小鸟的歌曲,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程二、探究新知

1、问: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小结:“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

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这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树林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

暗示了人类渴望自由的心情。

3、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给歌曲分段。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请你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图式:

A、AB段式B、A段式C、ABA段式

②这首歌曲的拍子是6/8拍的,6/8拍是什么意思?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同桌讨论回答)

小结:教师分段范唱歌曲简谱,引导学生分析旋律,比较乐句之间的旋律和节奏

的异同,得出歌曲分为二段式(AB段式)。6/8拍是一种常见的拍号,在音乐领域

读着:八六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

强弱弱

第二课时

一、学习歌曲:

1.节奏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xOxxxOxxxOxxxO

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XXXXXXX.XXX.

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4、加强歌曲第二段式合唱部分的练习,先唱熟低声部,再把高声部加进去。让学

生会充分体会和感受合唱曲子的魅力。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

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小结:第一段是跳跃、活泼、快乐的,第二段舒展、自由,小鸟在天空翱翔的感

觉。

7、歌曲情绪处理:

演唱歌曲时把有休止符和力度记号得地方,表达出它们对歌曲、抒发情感所起的

作用。

全曲可用mp-f-mp等力度记号来处理。

二、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三、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吹起羌笛跳锅庄

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

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目标

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重难点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课件三角铁碰铃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2、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曲吗?正像这首歌曲中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

六朵花一样盛开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当然我国

的少数民族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的是羌族。

3、走进羌族(出示课件)。

4、听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二、新授:

1、歌曲中介绍了羌族的乐器和舞蹈,大家听出来了吗?

2、介绍羌笛,欣赏锅庄舞。(出示课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复听歌曲,请学

生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

4、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它在歌

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板书: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5、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完全重复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教唱歌曲

1、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节奏旋律

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的特点。(板书: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2、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3、随琴哼唱第二段歌词。(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大家评价哪组唱的好,并处理歌曲。

5、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出点难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老师出示一条节奏1、

X-|X-|2、XX|XX|,你们边打节奏边唱歌,能做到吗?

11、学生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二、小结: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

彩的表现形式,震撼着我们中国人,震撼着整个世界。愿已经爱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每

位同学能尽情徜徉在这音乐长廊里,以享受更多的“美味佳肴”!

四、布置作业:

预习“瑶族”的民俗风情

瑶族舞曲

教学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目标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MTV,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导入课题

师:谁能来谈谈刚才这首歌所唱的主题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因势力导,从学生的答案当中导出课题一一《欢乐的边寨》。

二、探索与交流

1、学生在上查阅瑶族、侗族、撒尼族、彝族的有关资料。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美国的潘杰夫

说:“所有的文化都有音乐,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形式使用音乐。”因此我们要听懂少

数民族的音乐,必须了解它的相关文化和风土人情。同学们可以通过

网站搜索这几个民族的服饰、民俗、音乐文化及相关介绍。

教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在网上查阅瑶族、侗族、彝族、撒尼族其中一个少数

学民族的相关资料,查完后,每一个组推选出一位代表到教师的主控制电脑前来介绍一

过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程2、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想请同学们帮我整理一下。

课件展示瑶族、侗族、撒尼族、彝族的服饰图片、民俗风情图片、乐器图片。让

学生用鼠标将展示的资料拖到相对应的民族一栏中。

3、听音乐找出相对应的民族。

师: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在老师播放四个音乐片段,请

同学们辨别它们属于哪个民族?

(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蝉虫唱得好》、《瑶族舞曲》、《阿西里西》

的音乐片段。)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一撒尼族

《五月蝉虫唱得好》一一侗族

《瑶族舞曲》一一瑶族

《阿西里西》一一彝族

第二课时

一、感受与体验

1、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2、演唱王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

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

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

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BA

弓仔: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二、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镶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

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

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

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

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

第一组:引子

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

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三、归纳与总结

1、课堂小结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MTV,学生离开教室。

让我们荡起双桨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教学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目标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1、弱起节奏oxXXo

重难点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学录音机、教学磁带、打击乐器。

准备

教学过程

教第一课时

学一、组织教学

过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程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①4/40XXX②2/40XXX

脚手脚手脚手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

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

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

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

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相互交换)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

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

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渴望春天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十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教学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目标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歌曲:《渴望春天》。

教学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重难点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录音机、录音带、表演道具等。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例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

教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学(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

过(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程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

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

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

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

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二.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

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三.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

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多媒体课件、各种打击乐器。

准备

教学过程

教一、导入

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进行曲,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聆听音乐,并且来想想听完

过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他们在做什么?

程生感受音乐。

二、欣赏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1.师:你们表现得真棒,个个都倍儿有精神,看看老师要把动作变

成什么?

师随音乐画节奏谱。

2.学生单独画节奏谱。

3.师:同学们画得很好,连节奏谱中都透着士兵的威武,那么我们的节奏谱又要

发生变化了,看看这次节奏谱变成了什么?

师把节奏谱中的线条变成声音:踏踏,得儿……,咚咚咚。

学生跟音乐用声音伴奏。

4.师:老师把节奏谱变成了奇妙的声音,你们还能变成怎样奇妙的声音?

学生创编。

学生分成三组,用动作为乐曲伴奏。

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谱选择乐器,并进行分组伴奏。

三.教学拓展

1.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同

学们和老师一起用动作来感受。

师生用动作感受。

2.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总结: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雄壮,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速度要快

些,很轻巧。

3.师:让我们像小士兵一样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播放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

《卢沟谣》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

教学

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目标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

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教学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

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

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

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

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

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

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

教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

学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过二.欣赏歌曲《卢沟谣》(播放三遍)

程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

第二遍: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通

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

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

三.发声训练

①1-3-/5-3-/1---〃哼鸣

②1-76/5432/1-35/1--

Lululululululululululu

第二课时

一.学唱卢沟谣

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以及刚开

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

程中穿插进行。

同学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我们要在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动作。

①歌词:写江山

②歌词:浴血战

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

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教师示范,学生们学。

然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边唱边加动作。

这样学生跟着肢体动作可以使歌曲演绎得更形象,演唱得更有感情。

《松花江上》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

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目标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教学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

重难点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1、课件。

准备2、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

教学过程*

教第一课时

学一、创设情境,了解历史。

过播放“九一八”事件视频,请同学们先看短片,认真观看后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

程谈观后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再读歌词,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词

1、指名读1-6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家乡。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

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

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

在一起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

怀的日子。读7-14行。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

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一一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

插图说说。

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

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

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读最后几行。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

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第二课时

一、欣赏歌曲,加深体会。请听歌曲《松花江上》听后说说你的体会。

师总结:1931年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

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仅仅是个开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年抗战,东北沦

陷了整整14年。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

号召下,掀起了保卫母亲河,保卫全中国的抗日高潮。要学的下一首歌曲《保卫黄河》

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抗日救亡画面。

《长城谣》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一一重音,学会运用

教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重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