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10小石潭记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为坻(dǐ)

B.为屿(yǔ)为嵁(zhàn)蒙络(luò)

C.佁然(yǐ)参差(cān)披拂(fú)

D.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___同游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___B.不可知其源

C.全石以为底___D.乃记之而去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___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一同玩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潭向西南方向看去,北斗星和蛇曲折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得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7.按要求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是“"之一,作者___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

(2),,___,似与游者相乐。

(3)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

(4)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能力培优

(2022·天津河东区期中)(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B.斗折蛇行___斗:像北斗星那样

C.凄神寒骨___凄:悲伤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9.下列句子中加点“可”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B.明灭可见

C.不可知其源D.不可久居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环佩之音来写水声,既能表现出水声的清脆悦耳,又能以动衬静,衬托出山林中的幽僻静谧。

B.文章写“游鱼"一节,历来为人称道。作者用以实衬虚的手法写潭水的清澈纯净,十分精妙。

C.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全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

D.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写了游览过程。

(2022·重庆南山区期中)(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伐竹取道()___(2)水尤清洌()

(3)参差披拂()___(4)鱼可百许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经历。

B.文中写鱼之乐和水之清,皆为突出环境之凄清。

C.《小石潭记》表面写自然之景,实际写人心中之情。

D.文章由远及近写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14.阅读链接材料,写出本文与链接材料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①,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

(选自《满井游记》,有别节)

【注】①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②毛羽鳞鬣(I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④此官:当时作者担任的是个闲职。

(2022·浙江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期中)(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木瓜》)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潭中鱼可百许头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可”今义:能愿动词,可以。)①

禹锡终易连州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②

时人义之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③

17.请用“\"给以下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18.阅读以上材料,概括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的特点。

(2022·四川乐山五通桥区期中)(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①之麓。其始度土②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③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⑤,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⑥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九疑: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②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③虺(huǐ):一种毒蛇。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酾(shī):疏导。⑥庑(wǔ):堂下四周的屋子。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___辇:用车载

B.视其蓄,则溶漾纡徐___蓄:积蓄

C.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延:邀请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___迩:近处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可以有为也乃不知有汉

B.公之蠲浊而流清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其始度土者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公之居高以望远以其境过清

2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素养拓展

23.学了《小石潭记》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请你参与。

(1)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能表现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的一项,补全上联()

A.相B.急C.自D.少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甲】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乙】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我宣布“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或“"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应改为“___"。

24.片段练笔

游客来到了小石潭,你作为景点导游,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的内容创造性地向游客们说一说你的“尚美”导游词。(200字左右)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10小石潭记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为坻(dǐ)

B.为屿(yǔ)为嵁(zhàn)蒙络(luò)

C.佁然(yǐ)参差(cān)披拂(fú)

D.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

【答案】D

【解析】A项“坻"应读“chí”;B项“嵁"应读“kān”;C项“参"应读“cēn”。故选D。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C

【解析】正确的朗读停顿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故选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___同游者

【答案】C

【解析】A.清:清澈/凄清;B.乐:为······高兴/玩耍,嬉戏;C.两个“可"的意思均为“可以”;D.游:游动/游玩。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___B.不可知其源

C.全石以为底___D.乃记之而去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源"是“源泉、源头”的意思。古今含义相同。A.许: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许可。C.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D.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故选B。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___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

【答案】A

【解析】选B。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故选A。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一同玩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潭向西南方向看去,北斗星和蛇曲折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得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答案】C

【解析】C项正确的翻译应是: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故选C。

7.按要求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是“"之一,作者___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

(2),,___,似与游者相乐。

(3)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

(4)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柳河东集》“永州八记”柳宗元子厚柳河东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能力培优

(2022·天津河东区期中)(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B.斗折蛇行___斗:像北斗星那样

C.凄神寒骨___凄:悲伤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9.下列句子中加点“可"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B.明灭可见

C.不可知其源D.不可久居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环佩之音来写水声,既能表现出水声的清脆悦耳,又能以动衬静,衬托出山林中的幽僻静谧。

B.文章写“游鱼”一节,历来为人称道。作者用以实衬虚的手法写潭水的清澈纯净,十分精妙。

C.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全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

D.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写了游览过程。

【答案】

8.C9.A10.C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C.句意: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凄凉。故选C。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可:副词,大约;

B.句意: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可:副词,能够;

C.句意: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可:副词,能够;

D.句意:不能够很久停留。可:副词,能够;

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并非“透露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故选C。

(2022·重庆南山区期中)(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伐竹取道()___(2)水尤清洌()

(3)参差披拂()___(4)鱼可百许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经历。

B.文中写鱼之乐和水之清,皆为突出环境之凄清。

C.《小石潭记》表面写自然之景,实际写人心中之情。

D.文章由远及近写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14.阅读链接材料,写出本文与链接材料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①,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

(选自《满井游记》,有别节)

【注】①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②毛羽鳞鬣(I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④此官:当时作者担任的是个闲职。

【答案】

11.(1)砍伐(2)特别,更加(3)不整齐(4)大约

12.(1)朝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曲折折,蛇行一般蜿蜿蜒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2)因这环境太凄清,无法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情景后就离开了。

13.D

14.同: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之情。

异:《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的郁闷悲凉心境;链接材料表现了作者厌弃城市,向往田园生活。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伐:砍伐。

(2)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特别,格外。

(3)句意: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参差:不整齐。

(4)句意: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潭西南:朝潭西南方向望去;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2)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D.由文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知,文章由近到远写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所以本项理解不当;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

相同点:阅读甲文,由“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作者将志趣寄托于山水之间,为自然美景而陶醉;阅读乙文,由“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可知,作者同样是寄情山水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不同点:分析甲文,由前面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和“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可知,作者被贬官之后心情凄苦,本想借游览山水来派遣心中孤苦、失意的心境,但坐在石潭边上却更觉凄凉悲伤,抒发的是作者被贬官后的郁闷悲凉心境;

阅读链接材料,由“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可知,这里表现的是作者厌弃城市,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睛】参考译文:

《满井游记》节选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2022·浙江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期中)(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木瓜》)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潭中鱼可百许头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可"今义:能愿动词,可以。)①

禹锡终易连州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②

时人义之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③

17.请用“\”给以下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18.阅读以上材料,概括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的特点。

【答案】

15.C

16.①大约;②改授,交换;③认为……讲义气

17.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1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为介词,译为“把";

A.以,连词,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B.以,连词,因为;C.以,介词,把;D.以,介词,凭借;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

①根据方法“古今异义”,“可"古义为大约。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②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禹锡终易连州”意思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易:改授,交换。

③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时人义之"句意为: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有义气。“义”在句中为谓语,本义是义气,这里是词类活用,认为……讲义气。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作答此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进行断句。

句意为: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其以没者"指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者”指……的人,后停顿;“仍出私钱赎之”,出私钱将他们赎回,表达完整地意思,“之”后停顿;

故正确的断句为: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柳宗元传》分析。

(1)为友:根据第一段“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可知,柳宗元知道刘禹锡有老母,不忍心因为其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而母子分离,于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可以看出柳宗元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2)为官:根据第二段“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知,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人质被钱主所没收的土俗,而且自己出私钱将被抵押者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3)为师:根据第二段“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知,想考进士的人拜柳宗元为师,经柳宗元指点,一定会成为名士;可以看出,柳宗元水平高,指导有方。

【点睛】《柳宗元传》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作作品众多,名声震动于当时,时称“柳州”。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022·四川乐山五通桥区期中)(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①之麓。其始度土②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③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⑤,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⑥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九疑: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②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③虺(huǐ):一种毒蛇。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酾(shī):疏导。⑥庑(wǔ):堂下四周的屋子。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___辇:用车载

B.视其蓄,则溶漾纡徐___蓄:积蓄

C.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延:邀请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___迩:近处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可以有为也乃不知有汉

B.公之蠲浊而流清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其始度土者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公之居高以望远以其境过清

2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

19.B20.C21.A

22.①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

②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B.句意: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蓄:蓄积的水,此指湖水。故选B。

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才/副词,竟然;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结构助词,的;

C.名词,……的人/名词,……的人;

D.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原因,因为;

故选C。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第①段“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可知,其句意为: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幽谷、峭壁、深渊等自然景致,就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造出来,只表明了造景之不易,但并没有说“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故选A。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因:顺势;得:获得;岂:难道。

②云:说;妻子:妻子儿女;邑人:乡邻们;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点睛】参考译文: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