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含答案)_第1页
【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含答案)_第2页
【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含答案)_第3页
【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含答案)_第4页
【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主题】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全国版(一)(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卷首语:远处青山横卧,山间云雾,美不胜收;漫步在绿野间,清风拂面;泛舟湖上,波平如镜。这一刻,真正拥有了安逸的心灵,这一刻,迎来了灿烂的阳光。阳光、湖光、山色,构成了一副自然、优美的图画。同学们,学校举办“登山临水·感悟自然"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山光水色的无穷魅力!

一、积累(17分)

【山光水色中孕育着中华民族磅礴的精神力量】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小题。(9分)

千年流淌的汨罗江,从亘古走来,孕育了屈原炽烈而坚贞的爱国精神;奔腾万里的长江,从世界屋脊到江南水乡,塑造了文天祥的坚韧品格;掀起万丈狂lán的黄河,为中华民族筑起一道天然屏zhàng,哺育了光未然的一腔爱国热情……《离骚》《过零丁洋》《黄河颂》……一篇篇经典流传至今。先哲经典记录的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投射出的家国情怀汇聚成中华民族磅礴的精神力量。

(1)字形相似,读音不同。(1分)

汉字中形声字居多,但读音不能生搬硬套。如“亘古”“恒(héng)心"残垣(yuán)"盘桓(huán)”的发音各不相同。

(2)口语误读,需要牢记。(4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字音常常被误读,如“哺育"憎恨"沏(qī)茶”等。

(3)借助部首,巧学归类。部首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字的含义,如“狂lán"是指巨大的波浪,故“lán"应写作;左耳刀旁是由“阜(fù)"字演变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故部首为左耳刀旁的字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屏zhàng”“险峻"等。(4分)

【答案】(1)gèn

(2)bǔzēng

(3)澜;障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亘古”读作“gèn”,故答案为:gèn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哺育”读作“bǔ”,“zēng”,故答案为:bǔzēng

(2)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狂lán"写作“澜”;"屏zhàng"写作“障”,故答案为:澜;障

【重岩叠嶂触动澎湃激情】

2.端午期间,小文登高望远,拍了一些照片准备发朋友圈,在写文案时犯了愁,请你帮他把文案补充完整吧。(8分)

历代文人对“山"情有独钟,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望泰山,杜甫用“,一览众山小”(《望岳》)表达勇攀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登飞来峰》)表达高瞻远瞩的雄心;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杨万里用“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其五)》)阐发人不能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的哲理;游山西村,陆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___"(《游山西村》)表现事情有了转机时的豁然开朗;《木兰诗》中“,”夸张地表现出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场景。登山往往让人豪情万丈,登山往往让人心胸开阔。大家赶紧来加入登高望远的行列吧!

【答案】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柳暗花明又一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绝。

故答案为: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柳暗花明又一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53分)

【万顷碧波中艰难行进】

(一)名著阅读(6分)

3.班级开展"《海底两万里》航海日记"专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文制作的四则日记节选,请你阅读并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航海日记一】(节选)

时间:1867年11月17日___地点:海底森林

几步之外,一只一米高的巨形海蜘蛛正斜着眼睛盯着我,准备向我扑过来。尽管我有厚厚的潜水服护身,不怕它咬,但我仍禁不住浑身一颤。

【航海日记二】(节选)

时间:1867年1月9日___地点:格波罗阿尔岛

那已不再是铁梯扶手,而是一根全属电缆,它接通船上的电,通到平台上。但凡触摸着它的,都必然遭到猛烈的一击——要是尼摩艇长把船上的电流全都接到这根导体上来的话,那可是一触即丧命的!

【航海日记三】(节选)

时间:1868年1月29日地点:

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晨开了顽强的搏斗。……当尼摩船长从衣富口袋里掏出一小袋珍珠放到他的手里时,他更是惊诧不已。真不知他心里此刻怎么想。印度人双手颤抖着接过这位水中人的慷慨施舍。

【航海日记四】(节选)

时间:1868年6月2日___地点:纽芬兰岛附近

尼摩艇长待在客厅里。他阴沉着脸,默然无声,一副冷酷无情的样子,透过左舷窗在往外看着。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往海底沉去。为了不错过看到这庞然大物垂死挣扎的全过程,“鹦鹉螺"号也跟着它在往海底潜去。

(1)【任务一:补充日记】请你把【航海日记三】中的地点补充完整。(2分)

(2)【任务二:梳理情节】【航海日记二】中的金属电缆具有什么用途(2分)

(3)【任务三:感受人物】尼摩船长是本书的核心人物,请你阅读以上选段,简要分析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2分)

【答案】(1)锡兰岛

(2)土著人攻击尼摩船长一行人,还想要上船,尼摩船长用金属电缆将船上的电接通到平台上,一旦触摸到就会被电击,由此击退了土著人。

(3)①尼摩船长是一个沉静而又机智的人,面对土著人的攻击,他不慌不忙,巧妙地用电击退了土著人,让他们不能上船。②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为了救采珠人的性命,他勇敢地站出来与鲨鱼搏斗,还送给了采珠人一小袋珍珠。③尼摩船长也有冷酷残忍的一面,他为了复仇,击沉了战舰,让战舰上的人都葬身大海。

【知识点】材料探究;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1)(2)这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点评】(1)鹦鹉号来到了锡兰岛附近,船长邀请大家参观海底采珠场。这里盛产珍珠,最大的价值可达200万美元到!勇斗鲨鱼救采珠人就是发生在锡兰岛。

故答案为:锡兰岛

(2)格波罗阿尔岛的土著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鹦鹉螺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尼摩艇长将电通到潜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故答案为:土著人攻击尼摩船长一行人,还想要上船,尼摩船长用金属电缆将船上的电接通到平台上,一旦触摸到就会被电击,由此击退了土著人。

(3)①尼摩船长是个机智沉着的人。土著人攻击尼摩船长一行人,还想要上船,尼摩船长用金属电缆将船上的电接通到平台上,一旦触摸到就会被电击,由此击退了土著人。

②尼摩船长是个不折不扣的残酷的复仇者。他领导船员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战舰;他亲手制造了一场大屠杀,并且亲眼看着爆炸的战舰和上面的受难者一点一点地沉到海底。

③尼摩船长富有同情心而又勇敢。船长看到一个可怜的采集珍珠的人潜入近海却遇到了鲨鱼的攻击。船长勇敢的冲上去跟鲨鱼搏斗并解救了这个采珠人,之后又送给采珠人价值不菲的珍珠。

故答案为:①尼摩船长是一个沉静而又机智的人,面对土著人的攻击,他不慌不忙,巧妙地用电击退了土著人,让他们不能上船。②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为了救采珠人的性命,他勇敢地站出来与鲨鱼搏斗,还送给了采珠人一小袋珍珠。③尼摩船长也有冷酷残忍的一面,他为了复仇,击沉了战舰,让战舰上的人都葬身大海。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徜徉水乡,追寻往昔的岁月】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5.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4分)

6.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7.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答案】4.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5.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憬,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6.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闲暇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

7.水乡的美景,能令人如痴如醉;水乡的诗意,能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生机与情致;水乡的宁静,能过滤市井的喧嚣,令人内心沉静;水乡的慢节奏,能让人感受生活的亲切与悠然……徜徉水乡会勾起遥远而温馨的记忆,让人思考生活。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第③段“可知,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一句独立成段,是过渡段。

故答案为: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5.本题考查引用作用分析。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结合“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分析。

故答案为: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憬,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闲暇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表现了人们闲适、悠然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

故答案为: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概括。

故答案为:水乡的美景,能令人如痴如醉;水乡的诗意,能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生机与情致;水乡的宁静,能过滤市井的喧嚣,令人内心沉静;水乡的慢节奏,能让人感受生活的亲切与悠然……徜徉水乡会勾起遥远而温馨的记忆,让人思考生活。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死亡之海中探寻生命遗迹】

班级开展了“模拟采访"课本剧还原”“冒险王辩论赛"等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罗布泊

————“死亡之海”的前世今生

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山海经》称之为“幼泽”,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后干涸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夏季最高气温>40℃,且风蚀强烈,常常引起沙暴天气。

材料二:

罗布泊探险家的生死考验

1980年5月8日,由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带领的科学考察队,一行十人,正式出发。1980年6月5日,经过28天的跋涉,实现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全长450公里。采集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彭加木提出,利用20多天,再次返回罗布泊,开辟一条新的罗布泊穿越之路。其时,汽油和水所剩无几。为了解决困难、继续东进考察,彭加木留下一张“我向东找水井”的字条后,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不幸失踪。

1988年7月1日,余纯顺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张,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有“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制定了“纵穿罗布泊”的徒步计划。6月10日,余纯顺和他的团队走出罗布泊,全程由上海电视台追踪拍摄。他“为了报答上海、新疆两地人的厚爱”,决定再独自一人穿越回去,全程99公里,计划三天走完。路上,团队早已做好准备每隔7公里埋下6瓶矿泉水,共放了70公里,还在计划的宿营地点埋了大量的食品。余纯顺当时就说:“我出门的时候,从来不带钥匙。这样好的条件世上难找,如果我独自穿越罗布泊失败,就是苍天亡我。”

6月11日9时,余纯顺背着他的帐篷、防潮垫、笔记本、睡袋以及一盒西洋参(切片),大步流星地再次走进罗布泊。从此,音讯全无。6月18日,救援直升机在罗布泊湖心岛发现了余纯顺的尸体,确认他已死亡五天。

有人评价他:“余纯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征服欲望,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变得过于自信,以至于夸大了人的生存能力。他不再是被新闻媒介炒作包装出来的神话,他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伟大,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缺点。"

材料三:

黎明甫挂帆,忽有顺水舟叱咤而至,掀篷逼舟,痛殴舟人而缚之,盖此间棍徒①托言解②官银,而以拿舟吓诈舟人也。势如狼虎,舟中三十人,视舟子如搏羊,竟欲以余囊过其舟,以余舟下省③。然彼所移入舟者,俱铺盖铃串之物,而竟不见银扛,即果解银,亦无中道之理。余谕其此间去吉郡甚近,何不同至郡,以舟畀给④以汝。其人闻言,咆哮愈甚,竟欲顺流挟舟去。余乘其近涯⑤,一跃登岸,亟觅地方王姓者,梅林保长也。呼而追之,始得放舟。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棍徒:无赖之徒。②解:押送。③省:省城。④畀(bì)给:给与。⑤涯:岸边。

8.活动一:请你模拟探险家在穿越罗布泊前接受的采访,补全采访记录。(4分)

被采访人:彭加木、余纯顺、野外生存专家

问题1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您如何看待这场探险之旅

采访记录彭加木:(结合材料内容,模拟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②(根据对话和材料内容,模拟提问)____________

采访记录余纯顺:我想没有人会这样认为,即使真是这样,也会有人继续走下去的。任何事情,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国人素来不以成败论英雄,道理就在这里。

问题3如果要给去罗布泊探险的人一些生存建议,您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采访记录野外生存专家:(结合材料内容,模拟回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活动二:同学们打算将材料三改编为课本剧,请你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4分)

原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角色神态、动作表现

势如狼虎好像船上的人看到好像虎狼的无赖,①___,好像待宰的羔羊。

去吉郡甚近②“我”③___,反问这些无赖:“为什么不一同到府城,再将船借给你们呢"

咆哮愈甚④这些无赖听了“我”的话表情暴怒,咆哮着冲上前来,准备挟持船只离开。

始得放舟⑤“我"带着梅林的保长,急忙前往河边,一边呼喊着警告这些无赖,无赖们见状慌忙逃跑了。

10.活动三: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班级围绕“余纯顺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这一辩题展开了辩论。请你加入其中一方,结合材料和链接材料撰写一段辩论词。(4分)

正方:余纯顺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反方:余纯顺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链接材料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写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随着他这类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现,旅游才正式作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步入迅速发展的时代轨道。

【答案】8.作为一名生物化学家,我的使命就是奋斗在科考第一线,即使环境非常艰苦,能获得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为我国的生物化学研究做出贡献,付出什么努力都值得。如果中途遇难,您不是白走了/如果您失败了,会不会让很多探险者望而却步;罗布泊寸草不生,且气候异常干燥、炎热,要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做好防晒措施;罗布泊风蚀强烈,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不易辨别方向,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带上指南针、防沙口罩或面具;罗布泊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要做好保暖工作。

9.瑟瑟发抖地躲在一旁;距离;镇定自若,往前一步;更加;才

10.正方:余纯顺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辩论词:余纯顺不仅像徐霞客一样有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探险之举,也和徐霞客一样通过发表游记分享自己的历险感悟,还用拍摄照片、举办演讲的方式与人们分享。与此同时,面对罗布泊的险情时,余纯顺也并没有退缩,而是通过电视向人们传达了他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可贵精神。因此余纯顺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反方:余纯顺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辩论词:余纯顺虽然有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和探险之举,也和徐霞客一样通过发表游记分享自己的历险感悟,但他的行为可能也是新闻媒介炒作包装出来的,比如独自穿越罗布泊,也是“为了报答上海、新疆两地人的厚爱”,说明他注重名声,同时也因为过于自信,才做出了独自一人穿越罗布泊的不合理决定。相反,徐霞客志在四方,是传统的专业旅行家,并没有被名利所困,所以余纯顺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人物描写;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8.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设计问题要注意采访对象,针对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提出问题,要把大而笼统的问题化解为小而具体的问题,让受访者有话可答。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及补充动作神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解答此题,还需结合语境,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推测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10.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三:黎明才挂帆出发,忽然有条船顺水而来,船上的人大声吆喝着,掀开我们的船篷强行索要船只,并痛打了船夫,把他绑起来,他们大概是此地的一些无赖之徒,借口说要解送官府银两,需要征借船只,吓唬诈骗船夫。他们势如虎狼,我们船中的三十个人,看船夫如同在虎狼群中挣扎逃命的羊羔。他们竟然想将我的袋子搬到他们船中,将我所乘的这条船驶下省城。然而那帮人移到船中来的,都是铺盖铃串之类的东西,竟然不见贵重的金银物品。我想即便真的是解送银两,也没有中途上船的道理。我告诉那帮人:“这里离吉安府很近,为什么不一同到府城,再将船借给你们呢"他们听后,更加咆哮不已,竟然想顺流挟持船只而去。我趁着船靠岸之机,一纵身登上岸,赶忙找到当地一个姓王的人,他是梅林的保长。我们呼喊着追上去,那帮人才放行了船只。

【点评】8.结合材料一罗布泊的介绍及“由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带领的科学考察队,1980年6月5日,经过28天的跋涉,实现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全长450公里。采集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可得出采访问题的答案:作为一名生物化学家,我的使命就是奋斗在科考第一线,即使环境非常艰苦,能获得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为我国的生物化学研究做出贡献,付出什么努力都值得。

结合回答“我想没有人会这样认为,即使真是这样,也会有人继续走下去的。任何事情,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国人素来不以成败论英雄,道理就在这里"可知提出的问题应为:如果中途遇难,您不是白走了等。

结合材料一有关罗布泊的环境介绍“后干涸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夏季最高气温>40℃,且风蚀强烈,常常引起沙暴天气"可分条提出建议:罗布泊寸草不生,且气候异常干燥、炎热,要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做好防晒措施;罗布泊风蚀强烈,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不易辨别方向,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带上指南针、防沙口罩或面具;罗布泊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要做好保暖工作。,

故答案为:作为一名生物化学家,我的使命就是奋斗在科考第一线,即使环境非常艰苦,能获得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为我国的生物化学研究做出贡献,付出什么努力都值得。

如果中途遇难,您不是白走了/如果您失败了,会不会让很多探险者望而却步

罗布泊寸草不生,且气候异常干燥、炎热,要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做好防晒措施;罗布泊风蚀强烈,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不易辨别方向,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带上指南针、防沙口罩或面具;罗布泊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要做好保暖工作。

9.①结合语境分析,一些无赖之徒,借口说要解送官府银两,需要征借船只,吓唬诈骗船夫。他们势如虎狼,我们船中的三十个人,看船夫如同在虎狼群中挣扎逃命的羊羔,在虎狼群中挣扎逃命的羊羔当然会被吓得瑟瑟发抖,躲在一边不敢靠前。

②③去吉郡甚近:这里离吉安府很近。去:距离。结合语境分析,当我看到那帮人的东西时,明白他们并不是官府所派的人,而是一帮无赖之徒,只是借官府名义索要钱财,因此我想到了对付他们的方法,那就是趁着船靠岸之机找到当地的保长去追赶那帮人。因此,此时我镇定自若,往前一步。

④咆哮愈甚:更加咆哮不已。愈:更加。

⑤始得放舟:才放行了船只。始:才。

故答案为:瑟瑟发抖地躲在一旁;距离;镇定自若,往前一步;更加;才

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能结合材料和链接材料有关内容阐述理由即可。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写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而余纯顺进行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张,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据此内容可以得出正方答案。

故答案为:正方:余纯顺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辩论词:余纯顺不仅像徐霞客一样有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探险之举,也和徐霞客一样通过发表游记分享自己的历险感悟,还用拍摄照片、举办演讲的方式与人们分享。与此同时,面对罗布泊的险情时,余纯顺也并没有退缩,而是通过电视向人们传达了他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可贵精神。因此余纯顺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反方:余纯顺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辩论词:余纯顺虽然有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和探险之举,也和徐霞客一样通过发表游记分享自己的历险感悟,但他的行为可能也是新闻媒介炒作包装出来的,比如独自穿越罗布泊,也是“为了报答上海、新疆两地人的厚爱”,说明他注重名声,同时也因为过于自信,才做出了独自一人穿越罗布泊的不合理决定。相反,徐霞客志在四方,是传统的专业旅行家,并没有被名利所困,所以余纯顺不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徐霞客"。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身在陋室,苔痕绿,草色青。】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②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_________,【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1.D

12.①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②(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13.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4.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D:豁达、乐观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1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翻译:甲文:山不一定要高,如果有仙人居住在里面,它就会变得有名。水不一定要深,如果有龙在其中游弋,它就会变得神奇。这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而变得不再简陋。青苔长上了台阶,绿草覆盖了窗棂。我与朋友们在这里谈笑风生,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这里没有嘈杂的丝竹之声扰乱我的耳朵,也没有繁重的公务拖累我的身体。这间屋子,就像南阳的诸葛亮草庐,又像西蜀的扬子云草亭。孔子曾经说过:“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

匡庐山景色奇美秀丽,是天下名山中的第一名。山的北峰叫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座寺院叫遗爱寺,它介于香炉峰与寺院之间,那环境美丽、景色宜人,又是匡庐山中的第一名。元和十一年秋季,太原人白居易一见就爱上了它,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因而面对香炉峰,又面对遗爱寺,建造了一间草堂。

白居易到来之后做了草堂的主人,仰看山峦,俯听泉声,侧看竹树,欣赏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不久,就被景色所吸引,被气候所陶醉,外部安逸,内心和适,住了一夜,身体安宁,再住一夜,心情恬适,住了三夜后,身心都既舒适又安泰了。

又有一天,由于跛足而又冻坏了手(可能是指腿和脚有毛病,天气又冷),到江州来作郡守的佐官。郡守用优厚的待遇抚慰我,庐山用灵异的景色迎接我。这是天给我以美好的时节,地给我以美好的景色,终于满足了我爱好山水景色的愿望,我又何必再去要求别的呢?

【点评】11.A.相同,秀丽/茂盛。

B.不同,代词/助词,的。

C.不同,面对/当面。

D.相同,已经。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若,像;过,经过;去,离开。②重点词:卒,最终;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焉,句末语气词。

故答案为:①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②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1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

故答案为: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4.题目要求概括出两位居室主人的不同精神追求。对于【甲】文,刘禹锡的精神追求可以从他的诗句中体现出来。他安贫乐道,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从中找到快乐,表现出高洁傲岸的品质。而对于【乙】文,白居易的精神追求则体现在他的豁达和乐观上。他选择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立草堂,即使在遭遇困境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故答案为: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D:豁达、乐观

【浩渺江水见证了一片丹心】

【丙】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扬子江①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②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为“扬子江"。②北海:指北方。

15.小组的故事分享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复盘时,小杭认为可以在【丙】处加入《扬子江》一诗,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天祥。小州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小杭:我认为在讲到文天祥赴死的情节时,可以加入一段他吟诵《扬子江》的场景。因为【丙】处讲到他“南乡拜而死”,诗也讲到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体现了他的情感。

小州:我认为文天祥的心情比你所说的更为复杂。因为诗歌里的两个“不”字传递出一种坚定的决心,然而【丙】处文天祥的心情是

小杭:你说的有道理。听了你的分析,文天祥的形象在我的眼里变得更丰满了。

【答案】向国家尽忠;淡定从容。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

【解析】①“南乡拜而死"意思是向南方叩拜而死,他所拜的方向是自己的国土,表现了他向国家尽忠。“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是说自己的心只向着自己的国家,也表现了向国家尽忠的决心。②“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意思是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产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一方面“南乡拜而死"表现了文天祥向国家尽忠,另一方面“殊从容”"吾事毕矣”表现了文天祥觉得该做的事都已做完,赴死时的淡定从容,光明磊落,没有一丝的畏惧与后悔

故答案为:向国家尽忠;淡定从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