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由7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所得几何体()A.主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B.左视图改变,俯视图改变C.主视图改变,俯视图改变D.俯视图不变,左视图改变2.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 B. C. D.3.点A(a,3)与点B(4,b)关于y轴对称,则(a+b)2017的值为()A.0 B.﹣1 C.1 D.720174.为迎接中考体育加试,小刚和小亮分别统计了自己最近10次跳绳比赛,下列统计量中能用来比较两人成绩稳定程度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5.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线段DB的长等于()A.2cm B.3cm C.6cm D.7cm6.苹果的单价为a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A.(a+b)元 B.(3a+2b)元 C.(2a+3b)元 D.5(a+b)元7.若,代数式的值是A.0 B. C.2 D.8.若二次函数y=-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m,0),(m-6,0),该函数图像向下平移n个单位长度时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n的值是()A.3 B.6 C.9 D.369.已知反比例函数y=﹣,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是()A.0<y<1 B.1<y<2 C.﹣2<y<﹣1 D.﹣6<y<﹣210.如图,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与直线y=-1A.8B.6C.4D.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1cm,那么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cm1.12.如图,直线,点A1坐标为(1,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3,…,按照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8的坐标为__________.13.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则△ABC与△DEF对应中线的比为_____.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长是方程x2-10x+21=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15.分解因式:.16.若m是方程2x2﹣3x﹣1=0的一个根,则6m2﹣9m+2016的值为_____.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8分)如图,把△EFP按图示方式放置在菱形ABCD中,使得顶点E、F、P分别在线段AB、AD、AC上,已知EP=FP=4,EF=4,∠BAD=60°,且AB>4.(1)求∠EPF的大小;(2)若AP=6,求AE+AF的值.18.(8分)解方程:=1.19.(8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跳远科目的成绩,对全校500名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跳远科目强化训练。王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强化训练前,随机抽取了该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跳远测试,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再次测得这部分学生的跳远成绩,将两次测得的成绩制作成图所示的统计图和不完整的统计表(满分10分,得分均为整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训练后学生成绩统计表中n,并补充完成下表:若跳远成绩9分及以上为优秀,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训练后比训练前达到优秀的人数增加了多少?经调查,经过训练后得到9分的五名同学中,有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王老师要从这五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写出训练报告,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取的两名同学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20.(8分)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满足x2﹣x﹣4=021.(8分)如图,在△ABC中,∠C=90°,以AB上一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恰好与BC相切于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1)若∠B=30°,求证:以A,O,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2)填空:若AC=6,AB=10,连接AD,则⊙O的半径为,AD的长为.22.(10分)如图1,△ABC与△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连接AE,BD,PM,PN,MN.(1)观察猜想:图1中,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将图1中的△CD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2,AE与MP、BD分别交于点G、H,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CDE绕点C任意旋转,若AC=4,CD=2,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23.(12分)如图,的直角顶点P在第四象限,顶点A、B分别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支上,且轴于点C,轴于点D,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F和已知点B的坐标为.填空:______;证明:;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和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的坐标.24.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是半圆上不与点A,B重合的动点,PC∥AB,点M是OP中点.(1)求证:四边形OBCP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BOP=时,四边形AOCP是菱形;②连接BP,当∠ABP=时,PC是⊙O的切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解析】

分别得到将正方体①移走前后的三视图,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详解】将正方体①移走前的主视图为:第一层有一个正方形,第二层有四个正方形,正方体①移走后的主视图为:第一层有一个正方形,第二层有四个正方形,没有改变。将正方体①移走前的左视图为:第一层有一个正方形,第二层有两个正方形,正方体①移走后的左视图为:第一层有一个正方形,第二层有两个正方形,没有发生改变。将正方体①移走前的俯视图为:第一层有四个正方形,第二层有两个正方形,正方体①移走后的俯视图为:第一层有四个正方形,第二层有两个正方形,发生改变。故选A.【点睛】考查了三视图,从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中正方形的列数以及每列正方形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C【解析】

先根据俯视图判断出几何体的形状,再根据主视图是从正面看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由俯视图可知,几何体共有两排,前面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1个和2个小正方体搭成两个长方体,

后面一排分别有2个、3个、1个小正方体搭成三个长方体,

并且这两排右齐,故从正面看到的视图为:.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三视图,熟记三视图的概念并判断出物体的排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

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a=-4,b=1.(a+b)2017=(-1)2017=-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利用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出a,b是解题关键.4、D【解析】

根据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即可解答.【详解】由于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所以比较两人成绩稳定程度的数据是方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5、D【解析】【分析】先求AC,再根据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出CD,再求BD.【详解】因为,AB=10cm,BC=4cm,所以,AC=AB-BC=10-4=6(cm)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D=3cm,所以,BD=BC+CD=3+4=7(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和差.解题关键点:利用线段的中点求出线段长度.6、C【解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详解】买单价为a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元,买单价为b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元,共用去:(2a+3b)元.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总价=单价乘数量.7、D【解析】

由可得,整体代入到原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则原式.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及代数式的求值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

设交点式为y=-(x-m)(x-m+6),在把它配成顶点式得到y=-[x-(m-3)]2+1,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m-3,1),然后利用抛物线的平移可确定n的值.【详解】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x-m)(x-m+6),∵y=-[x2-2(m-3)x+(m-3)2-1]=-[x-(m-3)]2+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m-3,1),∴该函数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时顶点落在x轴上,即抛物线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n=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9、D【解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以求得y的取值范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反比例函数y=﹣,∴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是﹣6<y<﹣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相应的y的取值范围,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10、A【解析】试题解析:由于点A、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则△ABC的面积=2|k|=2×4=1.故选A.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先计算出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详解:∵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1π•5=10π,∴圆锥的侧面积=•10π•1=10π(cm1).故答案为10π.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扇形的弧长为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为圆锥的母线长.也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S=•l•R,(l为弧长).12、(128,0)【解析】

∵点A1坐标为(1,0),且B1A1⊥x轴,∴B1的横坐标为1,将其横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就可以求出B1的坐标,就可以求出A1B1的值,OA1的值,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xOB3的度数,从而求出OB1的值,就可以求出OA2值,同理可以求出OB2、OB3…,从而寻找出点A2、A3…的坐标规律,最后求出A8的坐标.【详解】点坐标为(1,0),

点的横坐标为1,且点在直线上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在中,

.

.

.

.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是一道一次函数的综合试题,也是一道规律试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运用,点的坐标与函数图象的关系.13、3:4【解析】由于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对应中线的比,∴△ABC与△DEF对应中线的比为3:4故答案为3:4.14、2【解析】分析:首先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确定第三边的长,进而求其周长.详解:解方程x2-10x+21=0得x1=3、x2=1,∵3<第三边的边长<9,∴第三边的边长为1.∴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15、.【解析】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因此,先提取公因式后继续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考点:提公因式法和应用公式法因式分解.16、2.【解析】

把x=m代入方程,求出2m2﹣3m=2,再变形后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m是方程2x2﹣3x﹣2=0的一个根,∴代入得:2m2﹣3m﹣2=0,∴2m2﹣3m=2,∴6m2﹣9m+2026=3(2m2﹣3m)+2026=3×2+2026=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求出2m2﹣3m=2.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1)∠EPF=120°;(2)AE+AF=6.【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P作PG⊥EF于G,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2,过点P作PM⊥AB于M,PN⊥AD于N,证明△ABC≌△ADC,Rt△PME≌Rt△PNF,问题即可得证.试题解析:(1)如图1,过点P作PG⊥EF于G,

∵PE=PF,

∴FG=EG=EF=2,∠FPG=∠EPG=∠EPF,

在△FPG中,sin∠FPG=,

∴∠FPG=60°,

∴∠EPF=2∠FPG=120°;

(2)如图2,过点P作PM⊥AB于M,PN⊥AD于N,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AB,DC=BC,

∴∠DAC=∠BAC,

∴PM=PN,

在Rt△PME于Rt△PNF中,,

∴Rt△PME≌Rt△PNF,

∴FN=EM,在Rt△PMA中,∠PMA=90°,∠PAM=∠DAB=30°,

∴AM=AP•cos30°=3,同理AN=3,

∴AE+AF=(AM-EM)+(AN+NF)=6.【点睛】运用了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值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

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求得x的值,检验即可得分式方程的解.【详解】原方程变形为,方程两边同乘以(2x﹣1),得2x﹣5=1(2x﹣1),解得.检验:把代入(2x﹣1),(2x﹣1)≠0,∴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分式方程时,要注意验根.19、(1)n=3,见解析;(2)125人;(3)P=【解析】

(1)利用强化训练前后人数不变计算n的值;利用中位数对应计算强化训练前的中位数;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强化训练后的平均分;利用众数的定义确定强化训练后的众数;(2)用500分别乘以样本中训练前后优秀的人数的百分比,然后求差即可;(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所抽取的两名同学恰好是一男一女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1)解:(1)n=20-1-3-8-5=3;强化训练前的中位数7+82强化训练后的平均分为120强化训练后的众数为8,故答案为3;7.5;8.3;8;(2)500×5+3(3)(3)画树状图为: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所抽取的两名同学恰好是一男一女的结果数为12,所以所抽取的两名同学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P=1220【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20、1【解析】

首先运用乘法分配律将所求的代数式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化简,最后整体代入求解.【详解】解:(﹣2)÷==x2﹣3﹣2x+2=x2﹣2x﹣1,∵x2﹣x﹣4=0,∴x2﹣2x=8,∴原式=8﹣1=1.【点睛】分式混合运算要注意先去括号;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除法要统一为乘法运算.注意整体代入思想在代数求值计算中的应用.21、(1)见解析;(2)【解析】

(1)先通过证明△AO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AE=OD,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AE//OD,从而证得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即可得证.(2)利用在Rt△OBD中,sin∠B==可得出半径长度,在Rt△ODB中BD=,可求得BD的长,由CD=CB﹣BD可得CD的长,在RT△ACD中,AD=,即可求出AD长度.【详解】解:(1)证明:连接OE、ED、OD,在Rt△ABC中,∵∠B=30°,∴∠A=60°,∵OA=OE,∴△AEO是等边三角形,∴AE=OE=AO∵OD=OA,∴AE=OD∵BC是圆O的切线,OD是半径,∴∠ODB=90°,又∵∠C=90°∴AC∥OD,又∵AE=OD∴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OD=OA∴四边形AODE是菱形.(2)在Rt△ABC中,∵AC=6,AB=10,∴sin∠B==,BC=8∵BC是圆O的切线,OD是半径,∴∠ODB=90°,在Rt△OBD中,sin∠B==,∴OB=OD∵AO+OB=AB=10,∴OD+OD=10∴OD=∴OB=OD=∴BD==5∴CD=CB﹣BD=3∴AD===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中的计算问题、菱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1)PM=PN,PM⊥PN(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解析】

(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E≌△BCD,由此可得AE=BD,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M=P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M⊥PN;(2)(1)中的结论仍旧成立,由(1)中的证明思路即可证明;(3)由(2)可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推出当BD的值最大时,PM的值最大,△PMN的面积最大,推出当B、C、D共线时,BD的最大值=BC+CD=6,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PM=PN,PM⊥PN,理由如下:延长AE交BD于O,∵△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EAC=∠CBD,∵∠EAC+∠AEC=90°,∠AEC=∠BEO,∴∠CBD+∠BEO=90°,∴∠BOE=90°,即AE⊥BD,∵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PM=BD,PN=AE,∴PM=PM,∵PM∥BD,PN∥AE,AE⊥BD,∴∠NPD=∠EAC,∠MPA=∠BDC,∠EAC+∠BDC=90°,∴∠MPA+∠NPC=90°,∴∠MPN=90°,即PM⊥PN,故答案是:PM=PN,PM⊥PN;(2)如图②中,设AE交BC于O,∵△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ACB+∠BCE=∠ECD+∠BCE,∴∠ACE=∠BCD,∴△ACE≌△BCD,∴AE=BD,∠CAE=∠CBD,又∵∠AOC=∠BOE,∠CAE=∠CBD,∴∠BHO=∠ACO=90°,∵点P、M、N分别为AD、AB、DE的中点,∴PM=BD,PM∥BD,PN=AE,PN∥AE,∴PM=PN,∴∠MGE+∠BHA=180°,∴∠MGE=90°,∴∠MPN=90°,∴PM⊥PN;(3)由(2)可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当BD的值最大时,PM的值最大,△PMN的面积最大,∴当B、C、D共线时,BD的最大值=BC+CD=6,∴PM=PN=3,∴△PMN的面积的最大值=×3×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3、(1)1;(2)证明见解析;(1)点坐标为.【解析】

由点B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k值;设A点坐标为,则D点坐标为,P点坐标为,C点坐标为,进而可得出PB,PC,PA,PD的长度,由四条线段的长度可得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