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练习(含答案)1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目: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谚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着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案】

1.教诲。不如。

2.C

3.只听弈秋的教诲。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日:“吾忘持度(dCi)。”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i)不得履。

试卷第1页,总38页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

日:“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是何不试之以是。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腹者遂不得履。

D.先自厚其足吾忘持虐

5.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________)

(2)何不试书以足。()

(3)至本市而忘操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7.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4.D

5.代词,代尺码。代词,代鞋。动词,至上代词,代尺码。

6.(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7.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

题的根本办法。

8.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试卷第2页,总38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盘乖()

⑵孰为汝多知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2)孔子不能决也。

(3)孰为汝多知乎?

4.理解文章,完成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2)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答案】1.列子•汤问儒家

2.(l)yii(2)shilzhi

3.(1)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2)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

错。(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1)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

离人近。

(2)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感觉)看问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试卷第3页,总38页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目:“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并:连同。②坐:因为,由于。③强(qiang):本文中指“勉强”

9.“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A.强词夺理B.无所不知C.有理有据D.铿锵有力

10.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

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

胡乱说话。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9.A

10.D

11.他是一个不懂装懂、爱面子而最终闹出笑话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guT),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

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ku白ng)衡:西汉经学家。②逮:至L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

穿壁:在墙上凿洞。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

13.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

试卷第4页,总38页

14.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2.匡衡就在墙上凿洞引来邻居家的亮光。

13.B

14.匡衡是一个刻苦读书、聪颖好学的人。

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5.解释加点的词。

(1)而可中时远也日中:

(2)日初出迨沧源源沧沧凉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

(2)及其日中如探沟。古义:今义:

17.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

,原因是=(出原文作答)

19.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

15.正午。寒凉。

16.距离、离开。往、至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试卷第5页,总38页

17.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谁说你有智慧呢?

18.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

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9.都没有真正的科学依据。太阳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因此运动是相对的。

文言文阅读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众。④游:玩。⑤

子:果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跑。⑨信然:真是这样。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1.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20.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这棵)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

这一定是苦李子。

21.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d)为汝(r。)多知(zhi)乎?"

试卷第6页,总38页

2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孔子不能拉也()

23.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

24.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6.《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角度

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

们的可贵精神。

【答案】

22.缘故距离判断

23.那它

24.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

人们远一些。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

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2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6.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课内阅读我最棒。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试卷第7页,总38页

若与?目:非然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寇二人弈()

(2)思攫弓缴而射之(_____)

(3)为是其等弗若与()

(4)非然也()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29.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27.教诲弓I、拉聪明才智这样

28.只听弈秋的教诲

29.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

“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

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30.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

不能半途而废

31.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以此诚之()

3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30.C

31.正在告诫

试卷第8页,总38页

3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

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

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目:“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

不过。

3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于欺之

C.①诙还②顾反为迎杀彘

3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道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35.解释加点的词。

(1)妻4之±()

(2)逐烹彘也逐()

3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答案】

33.C

34.D

35.阻止于是,就

36.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

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试卷第9页,总38页

37.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

到,不能说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桃园结义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日:“吾庄后有一桃

国,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日:“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国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

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

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思,天人共我!”

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38.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39.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40.文章主要写的是、和(人物)在(地点)结义的故事,

其中(人物)最大。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41.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答案】

38.同心协力背义忘恩

39.玄德、云长一齐答应说:“如此好极了。”向上可以报效国家,向下可以

让老百姓过上舒坦的日子。

40.刘备张飞关羽桃园刘备三国演义

41.过五关折六将、刮骨疗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

试卷第10页,总38页

自护其短,目:“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42.解释加点字。

(1)席上峻菱()(2)欲以清热也()

4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44.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4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42.吃想

43.北方也有这种食物吗?前面的山上和后面的山上,什么地方没有!

44.不会吃菱,吃掉了菱角壳;说菱长在山上。

45.北人无知而又虚荣,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贻笑大方。这告诉我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

知而说谎,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愚蠢。

文言文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这)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

C.不亦寿乎(糊涂)

D.求剑若此(像)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试卷第11页,总38页

48.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46.A

47.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赶紧在剑从船上掉

下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48.讽刺了那些不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人。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

断地发生变化,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每小题4分)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久之,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

鼠,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曰:“此阴

类②”患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然无所归。

注释①菽,豆类,酪;奶制品。②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③阴类:指夜间活动

的动物。

4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正确?()

A.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B.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C.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D.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50.对“越西独居男子”这一人物的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曩合理的?()

A.勤劳能干B.聪明智慧

C.嗜酒如命D.仇视社会

51.以上文为材料,可以用来论说下列那个话题?()

A.谈“学习”B.谈“诚信”

C.谢,福祸”D.说“理智”

【答案】

49.C

50.A

51.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试卷第12页,总38页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②而田③,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

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薮(s6u):指野草。③田:通“畋”,打猎。

52.“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o

A.捕鱼B.捕鱼的人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D.姓

53.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o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54.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的道理。

【答案】

52.A

53.A

54.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凛食以数百人等。

宣王死,潘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便人吹竽()好一一听之()

56.翻译下列的句子。

覆食以数百人等。

5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

试卷第13页,总38页

55.让喜欢,爱好

56.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57.本文的主人公是南郭处士,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要有真才实学,不要

混水摸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日记一则(节选)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铮铮④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荆州。②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

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③敲戛(jia):轻轻地敲打。④铮(zheng)铮:

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58.“欲”的意思是;“亦”的意思是o

59.“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o这句话衬托出

60.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

61.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答案】

58.想要也

59.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雪很大

60.一是“景趣”,雪子敲击铮铮有声,暗窗红火,有颜色有温度;二是“情趣”,"任

意看数卷书”,心情闲适,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61.A

阅读短文。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

楚,将奚为北面?”目:“吾马良!”臣目:“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目:“吾用

试卷第14页,总38页

多!”臣目:“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

远耳。

6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我欲之楚()此数者您善()

63.翻译下列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6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62.想要越

63.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64.这个故事说明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清明(节选)

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较车骏马,

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②,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

地饮肺久

[注释]①展墓:扫墓。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③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④

饮昨(ZUO):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昨,古代祭祀时用的肉。

6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城中男女毕出毕:

(2)唐战饮月乍席地:

66.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

67.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

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

试卷第15页,总38页

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

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

【答案】

65.都。坐在地上。

66.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扫,也一定要在当天扫完。

67.D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③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壕④,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②专利:专一而敏锐。③固:所以。④坎壕(Ian):

困顿,不得志。

68.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69.翻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70.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

68.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

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69.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

70.B

文言文阅读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

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日:“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

试卷第16页,总38页

自鸣目:“得过且过。”

7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比至()(2)遂自鸣曰()(3)得过且过()

7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7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

71.到了于是,就姑且

72.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

73.①得过且过,以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鱼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②

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得过且过。③人处在顺境总有忧患意识,在逆境中要有坚定的战

胜困难的勇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

取之耳。”侃大怒诘口:“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7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2)人本()

75.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推门而入B.出淤泥而不染C.不约而同D.不劳而获

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77.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74.拿着说

试卷第17页,总38页

75.A

76.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77.陶侃是一个忠实农耕、珍惜粮食、严于执法的人。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8.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承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扬()()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79.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80.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81.“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8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案】

78.争辩,争论认为距离到热水判断谁通“智”

79.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80.“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

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试卷第18页,总38页

81.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

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82.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要实事求是,虚心

思考。

文言与文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目:非然也。

83.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

《》和《》。

84.“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o”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

话是句。

85.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一人"”。(用原文

填空)

86.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

83.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鼓琴

84.只听弈秋的教诲设问

85.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86.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

人自护其短,目:“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87.“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

88.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试卷第19页,总38页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89.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90.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87.B

88.C

89.A

90.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课外阅读。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④反为女杀彘®。"妻适⑥市

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⑨

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微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②之:至L去。

③女:通“汝”,你。④顾:回来。⑤彘:猪。⑥适:往,至h⑦特:只不过。⑧

待:依赖。⑨子:你。⑩遂:就。

9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9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试卷第20页,总38页

【答案】

91.曾子说:孩子年纪小,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如果母

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92.示例:做人要讲诚信,尤其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诚信的表率,让孩

子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93.示例: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目:非然也。

94.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B.天鹅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D.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4)虽与之俱学。()

95.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的语气。朗读"日:非然也”应该

读出()的语气。

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

96.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97.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94.DABC

95.BD

96.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

97.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

好的。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④于郊衢⑤,抚

试卷第21页,总38页

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外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0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an):以酒食送行。

⑤衢(qu):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

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98.“谓”的意思是:;“反”的意思是:-

99.“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o这里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100.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又是因为

101.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答案】

98.以为,认为返回

99.(秦青)打着节拍,唱着悲壮的歌,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上飘浮

的云朵都停了下来。夸张秦青的声音喷亮、动听

100.自以为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意识到自己骄傲自满了

101.A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日:“敢有谏(jia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日:“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日:“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0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⑴谏:____________

试卷第22页,总38页

(2)三旦:____________

(3)善哉:____________

10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04.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习惯早晨锻炼。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D.引起吴王注意。

105.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人一-一蝉

106.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

的一项()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鹉蚌相争,渔翁得利

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答案】

102.劝阻。三天早晨。很好。

103.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这三个小动物,

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104.D

105.黄雀螳螂

106.D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

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07.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天帝像我冷百兽()A.使:让。B.长:长大。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A.然:对的。B.故:故意。

试卷第23页,总38页

108.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09.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

是O

【答案】

107.AA

108.现在你吃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啊。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因为害怕自己

才逃走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109.狐假虎威仗势欺人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②,儿敬听之;先生有问,

又敬答之。俟③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注释)①余儿:我的孩子。②命:命令,吩咐。③俟:等到。

110.说说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鞠躬行礼鞠躬:

(2)人皆称为知礼知礼:

111.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112.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

110.弯腰行礼懂礼节

111.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112.要尊敬师长,懂礼貌。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试卷第24页,总38页

若与?目:非然也。

113.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114.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115.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13.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

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14.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是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15.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持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

不好的。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一猫伏缸上。

()急跃起,全身皆湿。

()缸中有金鱼。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116.将小古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17.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18.“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

思是o

【答案】

116.2413

117.一只猫想要捕食缸中的金鱼,却不小心失足掉进了缸中,它急忙跳起,结果全身

都被打湿了。

118.代词,它,指缸中的金鱼全,者B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试卷第25页,总38页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mia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④分坐,目:

“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拿起来,举起,握。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

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③废书:

放下书。废:停止。④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

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119.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20.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

(1)

(2)

121.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的人。

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

【答案】

119.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20.管宁和华歆两个人在菜园锄地,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将其视若瓦石,

华歆却将金子捡了起来,然后丢出去了。管宁、华歆曾经一同读书,有个穿着华服

坐着大马车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121.A

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戏:玩耍。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④瞳子:

瞳仁。

122.理解字义。

(1)“人语之日”中“之"指的是o

(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0

123.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试卷第26页,总38页

124.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有瞳仁”来回答。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

明了。

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

125.我觉得徐孺子是一个的孩子。

【答案】

122.他,徐孺子瞳仁

123.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124.A

125.聪明、机智、风趣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日:非然也。

126.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