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卢沟桥烽火》有感(8篇)《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篇一《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习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市教研室从“培养预习习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近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六合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我认为,本课的2—4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落。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导问题: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问题2: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卢沟桥烽火的过程。问题3:为什么说“日军要求搜查我军营‘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个问题的设置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问题4:日军偷袭卢沟桥的阴谋得逞了,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他们又有哪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呢?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整篇课文,在四个大问题的主导下,提纲挈领地初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课教学还有许多的不足,经过我课后的反思,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不足1:没来得及带领学生复述“第四段”本课教学,应该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复述课文,在备课时,我感觉这堂课上,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提示,学生应该能够复述出来第四段。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设。不足2:应该给予学生想像的空间。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也能更好地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不足3:学生朗读太少。尤其是第四段,我军的杀敌的文字描写,特别适合学生朗读。不足4:备课线条太粗,细节处理不够精致。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点,您的批评是我进步最好的良药,钟情恳请,谢谢!《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篇二《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准备。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篇三《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其中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下面就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比如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这时我将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这就自然过渡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的学习。媒体出示这句话,我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平津有难,华北就保不住,华北有事,中华民族就危急!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板书设计卢沟桥烽火我军日寇英勇顽强蛮横狼狈《卢沟桥烽火》篇四[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xiaodie日寇硝烟哭爹喊娘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军我军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卢沟桥烽火》篇五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一、复习1、出示词语,指名读。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学习第二段。(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2)交流并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第二天凌晨日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举、冒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当天晚上日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指导朗读(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听录音,加深印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6)小结4、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5、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解疑。(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三、指导造句1.逐步(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2.万籁俱寂四、延伸作业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篇六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导入新课时,我在课题“卢沟桥烽火”上略花功夫,为后来的精读文本埋下伏笔。板书课题后,我通过图片,向学生简介卢沟桥。对于“烽火”这个词,我故意没有公布答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烽火的意思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接着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中的敌人是指谁?烽火在这篇文章里指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了解了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先读再品后感悟的步骤。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者的罪行,我军民的英勇无畏、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总览课文的顺序。接着品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二到四自然段中写日本军队的词句,写我中国士兵的词句。在朗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预谋已久和蛮横无理,体会中国士兵的不畏强敌和奋勇抗击。带着感悟到的感情再次读课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为复述课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卢沟桥烽火》篇七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释题。4、导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①拼读;②去掉拼音读;③开火车读;④指名读;⑤齐读。(2)检查读课文①指名分段读;②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4)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三、指导写字。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3)这一段写了什么?(4)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么比?看图指导理解。(5)齐读,小结。五、作业:1、摘录文中描写日寇及我军的词语。2、准备复述这一历史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军民英勇行为的可敬。教学重点:复述这一历史事件。教学难点:激发对日寇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魔爪
咽喉
挑畔
日寇
控制
号召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精读1、学习第二段。①指导朗读,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②指名评议。③齐读。④小结。要求: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想夺下卢沟桥是真。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3、用“
”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写批注。⑤引读体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卢沟桥烽火》教案篇八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教学课题知识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方面: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及措施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中国守军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和课文插图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和观看图片,给学生直觉上感受。五、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为此我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再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前提测评入新课听写词语咽喉
妄图
挑衅
狼狈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指名板演反馈讲评矫正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生根据默写的7个词语选取其中的2到3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导学达标(一)学习第一段问: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同位互相交流,引导生理解“蚕食”、“魔爪”意思。重点理解“咽喉”意思【百度搜索】中国地形全图:打开中国地图,学生看图找出“东北三省”及“华北”位置,进而理解“咽喉”意思,想想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小结板书: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二)品读第二段浏览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位交流,指名说师摘要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品读第二段,画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填写在下表里,同时思考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时间
举动关键词语
体会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人我军第二天凌晨
敌人我军当天晚上
敌人我军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小组按时间段汇报交流师针对汇报完善表空1937年7月7日深夜敌方: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首先我军: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百度搜索】播放课文录音播放录音片段,学生听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小结:可见事件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板书: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第二天凌晨日军:人仰马翻
狼狈我军:同仇敌忾
举
冒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生通过抓重点词语、句朗读并想象体会日军的残暴以及我军民不怕强敌的英勇气概【百度搜索】播放课文录音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小结板书:同仇敌忾
大举进攻当天晚上日军: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我军:手握
腰佩
悄悄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百度搜索】课文插图:看插图想象体会在威武不屈的正义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应用气概【百度搜索】播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承包招标文件详解专家讲座3篇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保证书3篇
- 健身中心租赁合同范本运动健身3篇
- 大清包工程分包合同填写说明3篇
- 医院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2篇
- 工程进度付款规定3篇
- 动漫展览赞助协议3篇
- 城市规划专家聘用协议2篇
- 纺织工业化发展与城市经济融合研究考核试卷
- 生物技术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DB41-T 1992-2020
- 大众旅游服务质量控制手册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第八章 大型活动风险管理
- Q∕GDW 12165-2021 高海拔地区运维检修装备配置规范
-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动态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从汽车检测看低空飞行器检测发展趋势
-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损害程度鉴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