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里耶秦简户籍簿中记载,“东成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位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其中,“大”“小”均是课役身份的标志。由此推知,秦朝建立户籍的主要目的是()A.作为国家赋税征收的依据B.建立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C.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与监督D.方便政府掌握民情与民意2.汉高祖时颁行《户律》,将其作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并规定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汉代户籍政策()A.利于维护社会稳定B.打击了富商大贾C.保证小农经济发展D.抑制了土地兼并3.609年,隋炀帝诏令各地重新核定户籍,“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这一措施()A.减轻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B.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C.将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二为一D.保障隋政府的租庸调收入4.宋仁宗曾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如主人非理拦阻,许经县论详。”这一规定有助于()A.增强契约法律效力B.改变农村阶级结构C.减弱人身依附关系D.缓和土地兼并现象5.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6.清人王庆云说:“官司所据以征敛者黄册与鱼鳞而已。黄册以户为主而田系焉。鱼鳞册以田为主而户系焉。一经一纬,互相为用。”这反映明朝()A.人口管理与社会治安相结合B.乡里制度与保甲制度相结合C.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相结合D.赋役与户籍土地管理相结合7.春秋时期,鲁、齐、卫、吴、越诸国都采用农村公社共同体的形式来处理全国土地和农业人口问题,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而战国以后,以家户为对象的户籍制度开始成为国家对社区单位管理的主要办法之一。这一变化说明了()A.社区管理模式开始出现B.宗法关系逐渐遭到破坏C.国家基层管理日益严密D.国家权力延伸到了农村8.秦汉时期,政府构建了以亭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体系,西汉的长安设有16个街亭,东汉的洛阳设有24个街亭和12个门亭。这一体系()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9.《旧唐书》记载:“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据此可以推知,唐朝()A.重视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监督B.地方监察制度完备C.开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10.雍正四年(1726年)严饬力行保甲时规定:“如有堡子村庄聚族满百人以上,保甲不能遍查者,拣选族中人品刚方、素为阖族敬惮之人,立为族正。如有匪类,报官究治,徇情隐匿者与保甲一体治罪。”乾隆时期,为加强对宗族的控制,在聚族而居的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区任命族正,地方官给以牌照,专司化导约束、劝善规过、排难解纷之事。材料反映了清朝()A.法律的作用日渐微弱B.宗族控制着基层政权C.族规代替了乡约D.多种方式控制社会基层11.下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画中有一身着长袍的官员跪坐于房前左侧;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该画像砖可以用于佐证()A.中华民族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B.汉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救济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D.汉代加大了优抚老人的力度12.隋文帝开皇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此后,中央政府将此项措施推广至全国,“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这表明隋朝()A.实行轻徭薄赋B.消除贫富分化C.关注社会赈济D.重视粮食供应13.《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赈济B.以法律形式关注弱势群体C.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化D.注重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14.潘曾沂出生于清朝中期的苏州科宦世家,享有“天下第一大善人”的美誉。其慈善活动不仅包括创义庄、施衣馈药、建义塾、养灾民、凿义井等,而且他还撰写《劝济溺说》,规劝消除民间溺婴之风,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这说明古代中国的慈善()A.凝聚宗族力量以维护社会稳定B.政府倡导与民间自愿相结合C.利于基层自治并减轻政府负担D.扶危济困与劝善教化相统一15.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这根本上反映了()A.书写载体影响户籍管理方式B.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书写载体已发生革命性变化D.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16.宋代船户在户籍上被专列为一项,称为“海船户”。船户须向官府登记入籍,只有入籍之船才有营业的合法权利,欲出海营运,须“先具名件,经官给据,委官检实,方得出海”。上述措施旨在()A.增加财政收入B.限制朝贡规模C.强化贸易管控D.提高船户地位17.元朝将全国人口依职业、宗教、民族等标准,编入诸色户计之内,世代承袭,不得任意变更。大庾(今江西大余)有何衢亨与何光龙两兄弟,初定籍民户,均输纳税。不久,二人均试中儒选,编为儒户,免其徭役。由此判断,元朝()①实行户籍分类管理制度②所有户计均需承担赋役③一定条件下可变更户计④户籍更改激化社会矛盾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8.秦国在商鞅变法时,颁布《傅律》,秦始皇继承了《傅律》中关于人口管理的制度,即百姓出生后登于名籍,死后削籍;另有役册,称傅籍,均由乡官掌握,严惩诈伪者。这说明秦朝()A.国家权力开始延伸到了乡村B.注重对基层社会的控制C.重视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感D.地方实权握于豪强手中19.1880年,武昌知府李有芬改革保甲制度,把保甲的权力交付给士绅掌握,只把保甲的最低两级(牌和甲)留给平民担任,在此之上的“保”由士绅领导,并设立总揽全乡保甲系统的监管总绅。据此可知,晚清士绅()A.成为维护清政权的主要力量B.主要职责从赋役征收变为维持治安C.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体D.地位的上升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强化20.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说明了()A.基层管理系统的无序性B.基层自治管理的封闭性C.基层自治管理的狭隘性D.基层管理组织的系统性21.开皇十五、十六年,隋文帝命令西北诸州,将民间组织管理的义仓改归由州或县管理,劝募捐助谷物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征税,其他诸州的义仓以后也照此办理。由此可知,隋朝政府()A.革新了赋税征收形式B.调整了地方行政制度C.强化了经济管理职能D.加强了西北诸州管理22.北宋时期,政府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此举()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23.自宋以来,各大宗族均设有义田、义庄、义学、义宅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至明清时期,义庄作为宗族的经济实体,已经超越了偶发的、单纯的济贫性质,具备了初级形态的社会救济性质。这说明()A.世家大族掌控着地方救济B.宗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政府的救济政策发生变化D.民间力量承担着社会功能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代概况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汉代每年农历八月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和豪强隐匿人口的现象,户籍信息严重失真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专门设僧籍,免除僧尼一切课役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基本沿用隋制宋代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沿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参考答案1.A2.A3.B4.C5.D6.D7.C8.D9.A10.D11.A12.C13.B14.D15.B16.C17.A18.B19.C20.D21.C22.D23.D24.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