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习题练习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_第1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习题练习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_第2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习题练习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_第3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习题练习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习题练习二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B.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70年来,革命英烈穆努诺夫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团结的英雄事迹在新疆________。②新西兰总理________脸书等社交媒体:为什么枪击案可以直播?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________守候在静止的岸,________做飞速行驶的舟。A.传颂质问与其不如B.传颂质疑不但而且C.传诵质问不但而且D.传诵质疑与其不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D.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侃(kǎn)奇葩(bā)原核(hé)拟南芥(jiè)B.收敛(liǎn)撰写(zhuàn)奠定(jiàn)脑溢血(yì)C.悲怆(càng)戛然(jiá)担当(dāng)毛坯房(pēi)D.跌宕(dàng)婉拒(wǎn)屋脊(jǐ)超负荷(hè)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大楼”的记忆每个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这样的记忆通常与一条商业街或者一个商店有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北京一家曾经最熟悉的商场,虽然它一直在我的身边,但我已经近10年没有走进它了。当我再踏进它的大门时,里面的变化竟然让我感到些许的兴奋与震撼。这个商场就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北京人都亲切地称它“大楼”。北京人熟悉“大楼”,20世纪50年代“大楼”开业时曾经拍了一部纪录片,北京市百货大楼展现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北京人喜欢“大楼”,几代人对这里都有着关于时尚的美好回忆。不仅是北京人,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了北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大楼”。从辽宁一个小城来到北京工作的夏先生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他小时候,邻居叔叔从北京市百货大楼买回一双皮鞋,每逢有人注意到叔叔的皮鞋,这位叔叔都会大声地告诉别人,这是从北京市百货大楼里买的!如今夏先生已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全家住到了北京。虽然北京的高档商场很多,但夏先生每年拿到年终奖后,依然会到北京市百货大楼来购物,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大楼”放心、开心。如果说北京人对“大楼”有感情,40岁以上的外地人对“大楼”有情结,那么30多岁的年轻人对“大楼”的认识则更加多元。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青岛“80后”告诉我,她到北京后第一次逛街就是跑到百货大楼去买糖,她特别想看看张秉贵工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她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认识是和这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的确,没有哪家商场能像“大楼”和“大楼人”这样有故事。在“大楼”一层有一个很安静的空间,这里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张秉贵纪念馆”,在城市最中心的地段中的最繁华的商场内为一个售货员建纪念馆,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份的。当然,这里纪念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他曾经在这个商场里工作30多年,接待400万人左右。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而且做过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张秉贵和他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大楼的灵魂。20世纪80年代我在这里参加过商业劳动,就是在衣服组站柜台。我的师傅与我同龄,他高中毕业“接班”上岗,也姓张,看上去是个对啥都不在乎的北京小伙儿,刚开始时小张对顾客一直不冷不热,也没个笑脸,人少时还会借口上厕所去和伙伴们聊天儿。然而有一次,一位外地农村来的顾客千挑万选半天才选中一套毛料女西装,准备去交钱时却问我厕所在哪儿,我有点不耐烦了,让他先去交钱取货。这时边上的小张师傅却白了我一眼,很体贴地给顾客指路,然后甩给我一句话:“人家可能是把钱缝在裤腰上,去厕所拿钱,这样的顾客多着呢。”这次他对顾客的态度让我很意外。这件事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原来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在一代代“大楼人”的心里,这也是历届管理层从未放弃努力的结果。百货大楼对营业员的要求的确与众不同,“大楼”非常注重“让顾客满意”。而这种满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事实上,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传承。有人说,现在是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冬时期,企业面对着无数问题与压力,北京市百货大楼也一样。王府井百货集团建立这个“张秉贵纪念馆”,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炬”接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今天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在“新北京人”中已经有了年轻的“粉丝”,另外,北京市百货大楼还推出了微信支付,并且在做全渠道经营的筹划,“大楼”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楼”这样的商场,和全球的零售企业一样,这些商场也在经历转型。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需要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需要与新时代融入和对接,而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不一样的底蕴,这样的企业才是时代的财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由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起笔,使作者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特殊情感有了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基础。B.文章以北京市百货大楼为中心来描写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展现了“大楼”所经历的繁华、问题和转型,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行业的思考。C.在文中作者叙述了“我”的师傅的服务态度,与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进行对比,意在突出20世纪80年代年轻人服务意识的缺乏。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如话家常,一个个小故事将“大楼”的顾客、服务员、管理者串联在一起,生活气息浓郁。7.传统行业如何走出现实的困境?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8.文章的标题是“‘大楼’的记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1942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来当“枕头”。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妻子在西安照顾一家老小,他一人在村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伦说。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他的整个心理状态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历史烟云之中了”。写作的那几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的不同时期。故事写到1949年,书中的白鹿原解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诉妻子这些面和馍吃完,就写完了。妻子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不了咋办?”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就去养鸡。”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十多天都没消息,陈忠实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城。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就说到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一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吼秦腔般说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你不用找评论家,评论家会来找你;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这三个预言一一应验。在《陈忠实传》作者、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经24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千百年来积淀最深厚的美德。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邢小利说。1996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关于故乡的诗:“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快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他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2002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提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2005年,白鹿书院成立,创办当天陈忠实说:“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它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曲老腔。(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陈忠实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能当“枕头”的作品,但最终凭着文人所特有的气性和个人才华完成了可以垫头作枕的。B.陈忠实少年读书时,从乡下背馍吃,而中年写时,吃饭又是靠从城里背馍,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的一系列言行以及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衬托出该书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实出类拔萃的才华。D.在白鹿原上成功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映出一个文人对白鹿原的挚爱之情。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和探究,他决定也写一部寻根的著作。B.白鹿原不仅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陈忠实的故乡,而一书记载了从清末到1949年白鹿原地区的沉重历史烟云。C.文中引用陈忠实的诗句,从正面展现了陈忠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突出其“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的恋乡情结。D.就像八百里秦川上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的老腔,陈忠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11.陈忠实的能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其文学才华与时代机遇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而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高原永生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他自己。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作者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14.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16.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17.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18.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三、语言表达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不可否认,袁隆平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功绩不容抹杀。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①__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②___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③__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20.请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文段横线处,只填序号即可。改革开放40年,北京各行各业涌现出不少榜样人物。在“历史巨变”展区“榜样的力量”互动项目中,贾立群、宋鱼水、张秉贵三位北京市民光荣入选。“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传承着千年古都的古道热肠,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道德风尚。那是一种________,时刻牢记“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那是一种________,尽职尽责为打赢改革发展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那是一种________,将奋斗融于岗位,融于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追梦逐梦;那是一种________,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品格熔铸于真情小事。①建设首都的使命担当②凡人善举的人间大爱③“拼搏为美”的精神品质④热爱国家、热爱首都的真挚情怀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仍然用“奉献”为话题,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奉献是开在寒风中的梅花,它可以为寒冷的冬天增添柔和。材料:蜡烛云彩绿叶蓝天枝干暗夜光明色彩灵动广阔的天空鲜艳的花朵沉寂的黑暗四、作文22.课文为了写好袁隆平,在宏观上作了仔细的考虑,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分成了四个方面,从多角度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如第四部分中通过“一个梦”“战略设想”“两个心愿”三件具体事例表明袁隆平的一生的心愿。阅读《逆境出人才》中的一段话,补写出一句名言、三个典型事例,来证明“逆境出人才”的观点。逆境是人在成材过程中遭遇的外界阻力,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就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把自己置于困难之境中,把压力变成动力,在逆境中磨砺顽强的意志,进而走向成功的巅峰。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项,“祥细”应为“详细”;B项,“报谦”应为“抱歉”;C项,“糖份”应为“糖分”。2.【答案】A3.【答案】D【解析】A项,偷换主语;B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C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为了”。4.【答案】D【解析】A项,“奇葩”的“葩”应读“pā”;B项,“奠定”的“奠”应读“diàn”;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毛坯房”的“坯”应读“pī”。5.【答案】C【解析】A项,“包罗万相”应为“包罗万象”;B项,“帐蓬”应为“帐篷”;D项,“富有文彩”应为“富有文采”。6.【答案】C【解析】C项作者意在说明的是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在一代代“大楼人”的心里。7.【答案】①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②与新时代融入和对接。③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8.【答案】①“大楼”是“繁华”“时尚”“幸福生活”的标志,它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时尚,人们在那里可以放心购物,憧憬未来幸福的生活。②“大楼”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它经历一代又一代员工的积淀,是企业的财富、灵魂。③“大楼”是传统行业的见证者,它经历了繁华、问题和转型,并将浴火重生。9.【答案】B【解析】B项,“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于文无据。写《白鹿原》时,陈忠实吃饭靠从城里背馍主要是体现他写作时的专注与刻苦。10.【答案】A【解析】A项,触发陈忠实思索和探究的,主要是关中地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近代的兴衰起落。11.【答案】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一个人待在村里,不畏煎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②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案文中没有直接的描述,需要考生根据文本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去提取概括,可根据本文主要描写了陈忠实是如何写成《白鹿原》的,以及《白鹿原》问世后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影响,从而得出,一是陈忠实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一个人待在村里,不畏煎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二是“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三是“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千百年来积淀最深厚的美德。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2.【答案】D【解析】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说他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13.【答案】B【解析】B项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14.【答案】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15.【答案】BE【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不准确,原文仅仅是说“有人劝告”。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说法不当,原文说“她对此谈不上内行”,并非不感兴趣。D项谢希德画的示意图是供小品文作者参考用的,并非增补,这一说法无中生有。16.【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从几个方面详细叙述了谢希德从事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主要包括实际需要、个人品质、鼓励年轻人等,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17.【答案】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