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十余年来,人文地理学者对于“意象”问题颇为关注。地理学者考虑“意象”

没有文学史家那么麻烦,只是将它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既

如此,地理学者不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某种“加工”,因为环境感知必

然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知识背景的制约。就是说,凡进入观念世界的客观物象其

实都已经过了主观选择。

意象的表达自来以文学语域为其胜场。因而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地理意象时,少

不得须取材于文学作品。从地理本位看,比较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中国古典诗

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例如,中古乐府中的“巫山高”“陇

头水”,唐人吟咏中经常出现的“淮南落木”,以及唐宋词牌中的“望江南"''八

声甘州”等等,各自包含了独特的意蕴。

毫无疑问这种探讨属于文学地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不妨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文学地理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在文学史界,出现了若干种专著。但那些

研究一般都是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因而其中所谓“地理”往往只表

现为平面的分布态势,或者是作为背景的人文社会环境。事实上,地理因素完全

可以参与文学创作过程。它可以点燃诗人的激情,成为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凭据,

从而形成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语料,寄托某些特定的思想情感。也有人从文

学角度对一些地理意象进行过探讨。例如,唐宋文艺作品中的“潇湘”,近年来

艺术史、文学史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台湾学者衣若芬女士认为,“潇湘”

的意蕴有恨别思归、愁苦闲适之类。地理学者出于自身的敏感,对此更关注的是

其中的“象”,即作为一个地理实体而给人留下的空间感、场景感。这种空间感

不是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用以形容“公共领域”的“空间”,而是有长宽高、有

声光色的物理空间给人的感觉。在这里可以看出视野的分殊。

二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逻辑。地名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定位(往往同时也是时

间定位)的坐标。事实上,它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因为地名所代表的不只是孤立

的点、线、面,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在联系,有一种不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空间逻辑。无论作品中的文学世界与客观的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

忠实反映也好,抽象折射也罢,其空间逻辑都应该是清晰有序的,而不应该是混

乱、胡来的。因此,空间逻辑往往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

观参照。

文学史家对于历史地名向来很重视。但由于其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

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

这就比较难以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例如,他们见到杜甫在某首诗中用“江

汉”包举巴蜀,便以为“江汉”这一地名中本来就有“指巴蜀”这么一个义项。

一个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活生生被他们硬劈成两个。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会从个人的想象出发,对历史地名做出一些纯逻辑的推论。

例如,他们注意到三国时孙吴曾领有今湖南省境,便断定今湖南在历史上亦可称

“吴”,全然不顾“吴”这个地名在历史上的实际使用情况。这从实质上已不是

在研究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了。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

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

形。那样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可信的。

(摘编自张伟然《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材料二:

地理意象是一个文化聚合体。从历时性来说,地理意象因为具有鲜明显著的地理

因素和地域特色,展示着不同时代地域的创作、接受心理和文学变迁的内在动因

及表现形态。地理意象即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参与文学文本全方位、立体性构建,

进而观察出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如在宋玉辞赋中的“高唐神女”完

全是独特地理环境和荆楚之地风情文化复合的产物。川东与鄂西一带地貌奇特怪

石嶙:峋、山间气候风云变幻山雨颇多且急,而且楚人重巫善想象,故而衍生出“神

女”意象。闻一多就认为“巫山朝云”与《诗经》“南山朝隋”几乎一体、“高

唐”即楚地“高谋”,陈梦家更是直言神女为“帝之季女”的“巫儿”,认为这

些都与荆楚之地巫祭之风盛行、民风淳朴、青年男女奔放热烈的爱情观有关,故

而“高唐神女"也是典型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贮存器。

(摘编自刘洁《地理意象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地理学者研究地理意象时,既要取材于文学作品,也要注重地理本位。

B.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C.地理意象的研究成果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D.地理意象是兼具地理环境因素和地域风俗特色、可参与文学创作的文化聚合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是否经过“加工”,是重“意”还是重“象”,在这些问题上体现了文学史家与人

文地理学者的视野差别。

B.文学史界有些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往往将地名视为人文社会环境,而不关注文

学作品中清晰有序的空间逻辑。

C.人文地理学者对地理意象进行空间定位,注重寻找历史地名得名的确切依据,

试图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

D.尽管对于历史地名很重视,但由于文学史界学者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他们的

研究基本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潇湘”是一个内涵多元的地理意象,既有水色清碧的场景感,也可以表达出凄清

旷远的空间感。下列诗句中的“潇湘”哪一个与其他几个选项内涵有所区别(3分)

A.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皇甫冉《归阳羡兼送

刘八长卿》)

C.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D.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齐己《秋夕寄诸侄》)

4.地理意象是进行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如何进行地理意象研究?请结

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燕然山地处边域,因东汉窦宪出征匈奴、彻底解决汉匈纷争后在燕然山勒名而

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涉及此意象,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对这一地理意象的理解。(6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

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

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

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

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

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

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

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

“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

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歧黄”“杏林春暖”“橘井流芳”“妙

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

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

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

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

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

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

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

喜欢这副对子。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

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的蔬菜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

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

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

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

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刀子。

这些生疮长界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

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

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枇杷、扇子、月饼、

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

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胡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

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

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

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

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像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

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

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

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

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

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

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

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

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

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蝴期,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玩乐,

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他一天夜里觉

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

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

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

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

庭春雨,满架秋风。

(选自汪曾祺小说《故乡人》,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

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

B.王淡人特意从外地找了瓢菜种子,专门种来和扁豆配对的,是因为他喜爱郑板

桥的一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C.“神仙难识丸散”的意思是中药中的丸药和粉剂,没有标记,不能分辨。文中王

淡人也因不能分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

D.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病人不付现钱而送“华而不实”的东西,暗含作者对这些人

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一句富有诗意,营造了宁静恬淡氛围,映

衬了王淡人悠然闲适的特点。

B.“有人说:‘王淡人很傻,。”该句明贬实褒,起到了反讽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C.本文略写王淡人为汪炳治病的过程,仅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这一情节,目的是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

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8.文中画线处大门通道里的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汪曾祺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请结

合文本分析王淡人身上的“人性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

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

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

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

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

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

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

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健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

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健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世之学老子者则细

儒学,儒学亦纳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

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

材料二: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修身》,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老莱子A亦楚人也B著书C十五篇D言E道家F之用G与孔子H同时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驾,,字与“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驾”词

义相同。

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

C.“强为我著书”与“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四章》)中的“强”词义不

同。

D.“故无尤”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尤”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向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老子问礼,老子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还斥责了孔

子。孔子说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一条龙。

B.老子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喜请求老子为他写一本书,

于是老子写了一本讲述道德的含意的书。

C.老子修道养身,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周太史僖就是老子,也有人

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D.《老子•修身》中说,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

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4分)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分)

14.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

种认识的看法。(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5~16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①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注】①石阑,栏杆状的岩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飞”字赋予崖壁上苍翠的青松以动感,有力地凸显其傲岸挺拔的姿态。

B.诗人认为山村与喧嚣繁闹的尘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可见山村环境幽深宁静。

C.山翁邀客对饮、谈吐不俗,足见山翁率性豪爽、不同凡俗,与诗人情谊深厚。

D.诗歌描绘了清幽的山村景象,层次分明,富有诗意,体现了诗人恬淡的情怀。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颔联、颈联所用意象寄

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

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

(2)“赋”体之文多铺采摘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来表

现阿房宫的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庙财物毫不珍

惜视为尘泥。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化用《论语・微子》里楚狂接舆的歌辞,用以表达

诗人对过去的觉醒,对未来尚可补救的坚持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本题共2小题,9分)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

是②____。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画面都要被它破

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

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一。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

一些,(a)o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

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

自己的经验,(b)o

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

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

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c)o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

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

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这是山的森林,是森林的山。成排,成峰。成排则如长城,巍然森严;成峰则像

险崖,陡直而高耸。绿色从无边无际到无际无边,一群鸟飞过,也要考虑一下耐

力。种子在这里显得富有,很难再找到一块可供施展的空地,龙卷风到不了这里,

龙卷风会被这丛林围剿而窒息。

青翠、玄黄、鲜红、绛紫,所有的色彩洒落在这里,铺展在这里,将塞罕坝挥洒

成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卷。

云朵变换着姿势,擦蓝天空。密集的鸟鸣,风一般在林子里绕来绕去,每一声都

那样脆亮,带着水滴。

这,就是塞罕坝的丛林给你的直接冲击感。你备足所有的想象,也不会想到塞罕

坝竟是这样一种景象。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迎苦

受寒,挥汗洒血,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次栽种,一次次失败,一次次

坚持,硬是在高原荒漠上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那是一片山原莽莽

的葱绿,一片大海滔滔的碧绿,一片闪现着东方特征、东方个性的“中国绿”!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B.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C.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D.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洒落、铺展在这里的青翠、玄黄、鲜红、绛紫等

色彩将塞罕坝挥洒成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2.请结合你对选文的阅读感受,为塞罕坝林场写一副对联,以弘扬塞罕坝精神。

要求:主题鲜明,每联不少于7个字,两联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说新语》记载,7岁的王戎并没有因为小朋友们竞相采摘路边的李子而跟从,

他解释自己安然不动的原因是“从众”,信从前人的经验——树长在路边,还有这

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在盛夏时经过河阳,虽然

口渴难忍,但却没有像众人那样去摘食路边无主梨树上的果子,他解释自己不为

所动、“逆众”的原因是——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从众”与“逆众”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但应

该做出何种选择,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C【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错误。由原文“因此,空间逻辑往

往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可知,原文表述为“可以

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而不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和价值”。(3分)

2.D【解析】“但由于文学史界学者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错误。由原文“但由于其

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

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这就比较难以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更要

命的是,他们还会从个人的想象出发,对历史地名做出一些纯逻辑的推论。……

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

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形。那样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

可信的”可知,文学史家的研究目标、

研究路径决定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科学合理。(3分)

3.D【解析】A、B、C三项表达的是凄清旷远的空间感;D.表达的是水色清碧的

场景感。(3分)

4.①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②重视梳理文学作品中历史地名的空间逻辑,按照确切依据和实际使用情形进行

归纳推理,不可仅凭个人想象做演绎推理。(4分,各2分,意思接近即可。)

5.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燕然山因其地处边域,

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典型的类型化特征,因窦宪出征有功而成为建功立

业的象征。

②地理意象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时间上展现不同时代特定群体的精

神气质和生存状态。从东汉到唐再到宋,燕然山这一地理意象在边塞建功立业的

内涵基础上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比如唐代王维诗句“都护在燕然”中的报国雄心,

宋代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则在热烈的报国之志上增添了几分思乡的真实。(6

分,各3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6.B.【解析】A.“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理解有误,描写王淡人钓鱼

工具和钓鱼方式是为了表现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C.“王淡人也因不能分

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理解有误,是因为王淡人不相信药铺能讲诚信用足

药面子,所以才自己炮制。D.“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

说法错误。文中说“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

都得要等,三节算账,一一端午、中秋、过年”,可见这种付酬方式是当地的习俗,

而且可以体现出王淡人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并不是“爱占小便宜”,没有暗含

作者对人性劣根性的批判。(3分)

7.B【解析】B.“起到了反讽效果”错误,此处是赞美王淡人医德仁心、急公好义的

品质,没有讽刺意味。(3分)

8•【解析】

要点:①交代王淡人家里世代行医的背景,暗示(衬托)他医术高明,医德仁心,

有传统文化和道德传承;②为引出后面王淡人的匾,与王淡人的“急公好义”形成

鲜明对比,引起读者兴趣。(共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9•【解析】

①体现在他淡泊恬静的性格。追求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很有诗意。

②体现在他同情怜悯之心(善良)。来看病的人太穷,他鼻子一酸,诊费免收,

连钱也白送。

③体现在他急公好义的品质。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被洪水围困的村民。

④体现在他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为汪炳看病用掉珍贵的药材,面对妻子的询问,

他却能笑着说,我还有。

(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BDG【解析】(原文标点)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

子同时云。(3分,选对1个给1分,多选不给分。)

ll.D(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两句中的“尤”词义不

同,前者为“过错”,后者为副词,“特别、更”。

12.A(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还斥责了孔子”理解

错误,根据原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

子,若是而已”可知,应是“劝诫

13.(1)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已经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子,尊称,您;

朽,腐烂,这里可以理解为死;独,唯独,只有。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共4分)

(2)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地方(低洼之地),因此

接近于道。(利,有利于、滋养;所恶,厌恶的地方,指低洼之地;几,近,接

近。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

②材料一中老子说君子遇到时机就出仕,告诉孔子要去掉过多的欲望和过高的志

向。材料二中说上善的人

说话遵守信用,行动把握时机等。

③可见“无为”不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形势,

尊重规律。

(共3分,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到了周都,向老子问

礼。老子说:“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已经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而且君子

遇到时机就驾车(出仕),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深

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君子德行很高,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愚钝。去掉

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去掉您高贵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您自己都没什

么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

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罩住它,会游

的可以用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乘风驾云

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一条龙吧!”老子研究道德的学问,他的学说把隐

秘不求名声作为主旨。老子在周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

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

书,分上下两篇,讲述道德的含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开,没人知道他的下

落。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讲道家的作用,他与孔子是同时

代的人。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他因为修道养身,

所以长寿。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上记载周太史储见秦献公时说:“当初

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五百年就分开了,分开后七十年就会出现霸王。”

有人说僧就是老子,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隐居

的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魏国的将军,被封在段干。世人学老子学说

的就排斥儒家学说,学儒家学说的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量

事情”,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李耳认为清静无为,百姓就能自己变得正直守

义。

材料二: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

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

身置之度外,却能保存自己。因为他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上善的人如同水

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接近于道。

他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结交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

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没有过失。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解析】“与诗人情谊深厚”错误,尾联的意思是,诗人在游山过程中遇到

一位老翁,老翁邀请诗人做客,诗人与山翁并非朋友,没有深厚情谊。(3分)

16.【解析】①鹤,野鹤在雨后的林间漫步,人至不飞,寄托着诗人悠闲自得的情

怀。

②僧,僧人倚身石阑,观赏行云,写出诗人对恬静安然、超凡脱俗的生活的向往

之情。

③竹与梅,竹影摇曳,梅香阵阵、凸显诗人对正直傲岸品性的追求。

(共6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覆压三百余里用之如泥沙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6分,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答案示例】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

(3分,每个1分。示例答案所示成语均可得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9.【答案示例】

a.但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b.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c.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

思(共6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2O.C(3分)

【解析】原文中“龙卷风会被这丛林围剿而窒息”运用了拟人,让“龙卷风”和“丛林”

具有了人的行为特征。A.运用了借代,用“雷锋”借代助人为乐的人。B.运用了夸

张,看见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白面馍

馍的香味”提前,属于超前夸张。C.运用了拟人,“叫教条主义休息”“叫它起床”,

让“教条主义”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