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_第1页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_第2页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_第3页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_第4页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肾病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1.对症处理(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发作时应优先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水肿基本消退后,可以适度进行床上和床边活动,以防止肢体血管血栓形成。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半年内无复发者可考虑逐渐增加室内轻体力活动,并尽量避免各种感染。2.利尿消肿治疗(1)噻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从而达到利尿效果。常用的是氢氯噻嗪25mg,口服,每日3次。长期使用时需警惕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2)潴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除排钠和排氯外,还能潴留钾,适用于低钾血症患者。单独使用时利尿效果不明显,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常用的有氨苯蝶啶50mg,口服,每日3次,或者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20mg,口服,每日3次。长期使用需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3)袢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有强力抑制作用。常用的有呋塞米(速尿)20~120mg/d,或布美他尼(丁尿胺)1~5mg/d(相当剂量下比呋塞米作用强40倍),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在应用渗透性利尿药物后立即给药效果更佳。使用袢利尿药时需警惕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的发生。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避免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增加血液高黏稠度,导致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1)糖皮质激素(激素)激素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多种方式发挥其利尿、降低尿蛋白的疗效。使用原则包括:①初始剂量充足,②缓慢减药。长期应用激素易导致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需加强监测并及时处理。(2)细胞毒药物这类药物可与激素联合治疗“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若患者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③其他:苯丁酸氮芥2mg,口服,每日3次,共服用3个月,毒性较小,但疗效也较差。此外,也有报道使用硫唑嘌呤、长春新碱及塞替派,但疗效均较弱。(3)环孢素:(4)霉酚酸酯(MMF):(5)他克莫司(FK506,普乐可复):FK506的治疗作用类似于环孢素(CsA),但肾毒性较小。这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成人的起始治疗剂量为0.1mg/(kg?d),血药浓度保持在5~15ng/ml,疗程为12周。若肾病综合征缓解,尿检蛋白转阴性,药量可减至0.08mg/(kg?d),然后继续治疗12周。6个月后减至0.05mg/(kg?d)以维持治疗。(6)非特异性降尿蛋白治疗:除上述特殊的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外,还可通过非特异性降尿蛋白治疗,减少病人的尿蛋白。有时联合这些非特异性治疗方法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②降脂治疗:由于肾病综合征常合并高脂血症,增加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变性,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脂代谢紊乱,肾内脂肪酸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肾内缩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加,肾小球内压升高,尿蛋白增加,高胆固醇和高LDL血症,氧化LDL清除降解减少,一方面促进单核和(或)巨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生长因子,另外还可能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蛋白增多。因而降脂治疗可降低蛋白尿。③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一方面可以降低病人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变性,改善高凝倾向和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另一方面可增加肾脏GBM的阴电荷屏障,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此外,还有报道肝素有潜在的抗醛固酮作用,可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普通肝素用法:100mg(12500U)溶于5%葡萄糖水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6~8h,或使病人的PT延长2倍,1次/d,2周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2次/d,2~4周为1个疗程,以后根据病情还可重复使用。④非特异性抗炎药物:非特异性抗炎药以牺牲肾小球滤过率为代价来减低尿蛋白的排泄,此外它还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加重水肿、高钾血症、过敏间质性肾炎和肾毒性等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它在肾病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运用。高选择性的环氧化酶(COX)Ⅱ抑制药已经问世,运动试验已经证实新型的环氧化酶(COX)Ⅱ抑制药能减少尿蛋白,而无明显副作用。然而,临床疗效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⑤血浆置换及蛋白吸附疗法:血浆置换疗法首先用于治疗重症狼疮,其机制是通过血浆置换装置清除机体内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补体及炎症介质等,使病人临床症状缓解。该疗法可去除血浆中的某些GBM毒性因子,因而使病人尿蛋白减少,临床肾病缓解或部分缓解。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FSGS和移植肾病复发,疗效优于单纯的血浆置换疗法。(7)目前,国内外对不同肾小球病理类型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法: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及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对激素治疗敏感,初治者可单用激素治疗。因感染、劳累而短期复发者可再使用激素,疗效差或反复发作者应并用细胞毒药物。应力争达到完全缓解。另有学者采用环孢素(CSA)治疗,口服CSA(3.7±2.0)mg/(kg?d)半年以上,认为对那些因为免疫抑制药发生抵抗,且平均尿蛋白≥11g/d的高危病人,可达34%~48%的缓解率。临床因考虑CSA的肾毒性而不愿选用,经研究认为CSA用量>5mg/(kg?d)者,或用于已有广泛肾间质纤维化病人,当血Cr>354tLmol/L有一定的肾毒性,建议不用该治疗。近来,也有霉酚酸酯(MMF)治疗膜性肾病的报道:泼尼松20~60mg/d联合霉酚酸酯(MMF)1~2g/d,观察6个月,认为治疗是有效的。以上方案要注意高龄病人在治疗时酌情减量,一味盲目用药,易发生严重副作用,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此外,以上方案均须进一步更完善的前瞻性研究。另外,膜性肾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应予积极防治。④其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较快地发生肾功能不全,预后差。通常对已发生肾功能不全者,不再给予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而按慢性肾功能不全处理。肾功能正常者,可参考应用下列治疗方案:先给足量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可同时加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积极治疗,疗程完成后无论疗效如何均及时减撤药,以避免严重副作用,随后保持维持量激素及抗血小板药长期服用。如此治疗后,少数病例可能缓解,多数病人肾病综合征虽未缓解,但仍有可能延缓肾功能减退。(3)其他:雷公藤总苷20mg,口服3次/d,有降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