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单选题1.戊戌变法得到了哪些人士的支持①农民阶级②无产阶级③资产阶级④开明地主⑤洋务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3.1978年,安徽省委“借地度荒”,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种麦种菜,所产粮菜不征购,不计口粮。这一措施有利于(

)A.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C.农村冲破旧体制限制 D.加强对基层地区的管理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D.恢复和发展经济5.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B.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C.符合了人们的愿望 D.得到了鲜卑贵族的一致支持6.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 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8.1978年,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城市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把企业推向市场 B.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C.变公有制为私人承包制 D.加强政府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监管9.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是指A.实行对外开放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实行计划经济10.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11.北魏孝文帝“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另外,他还提倡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以及与汉族士族通婚等,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促进民族交融C.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 D.打击旧贵族势力12.1956年,农民、手工业者、资本家都丧失了原有的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毛泽东据此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其目的在于A.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保护获得解放的社会生产力13.北魏拓跋氏政权迁都洛阳后,下诏“统一车轨”。永平二年(509年)又下令:“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今可中救四方,使远近无二。”这些规定(

)A.促成了南北朝的统一 B.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C.改善了城市分布格局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4.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有人表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直到康有为等流亡海外后,人们才在欧美主流报刊上看到有关维新党人的报道。这可以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欧美舆论肯定晚清的政治变革C.清末新政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D.康有为未承担维新变法的重任15.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填空题16.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经济上:实行制,其本质是土地所有制;既调动了的生产积极性,又保障了的赋役征收,还维护了地主和的利益。17.中共十八大(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3)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把的宏伟目标、的发展前景、的复兴伟业与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的向往。(4)在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8.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②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③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2)内容①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③改革税制。(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4)结果:他死后,除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19.北宋——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统治者吸取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宋仁宗庆历年间,改革失败。(2)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①目的:富国强兵。②内容:内容具体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拨巨资从事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取代募兵制。③评价a、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b、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20.稳定物价:1950年春,经“”,“”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三、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同样是打破血缘贵族政治,梭伦突出的是按财富划分社会等级,商鞅则按照军功划分政治地位;前者承认并鼓励私人创造财富,后者则引导国民埋首农田或扑向战场。商鞅变法后,很多平民开始走向政治道路,张仪、吕不韦、李斯等来自他国的移民跻身卿相,在这一点上,商鞅变法比梭伦改革要更彻底。这种社会层级过度平面化的政治使王权也受到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君主权威才能阻遏混乱、维护秩序。而雅典濒临海洋,以工商业立国,居民也多是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移民,人口约20万,这样的小城邦更容易实行民主制。——摘编自张国刚《商鞅的变法之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在重构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两场变法重构的社会等级秩序截然不同的原因。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所学,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实际上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和地些开明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的措施体现了他们的利益诉求,故③④D项正确;①②⑤三个阶层都没有支持变法,排除ABC。2.A【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的奖励军功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造就了一大批新兴军功地主阶级。故选A。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78年的中国。根据题干“1978年”“安徽省委”“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种麦种菜,所产粮菜不征购,不计口粮”可知,安徽省保留土地的所有权,把使用权借给农民,并且所产粮食不征购,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农村突破旧体制限制,C项正确;材料体现内容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材料并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排除B项;安徽省委借地给农民主要是为了“度荒”,不是加强对基层地区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均田令是为了分给农民土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从而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B;ACD不是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的,排除。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源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A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并未推动中国社会转型,B排除;C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D错在“一致支持”,排除。故选A。6.B【详解】根据材料“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和已学知识可知,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原因分别是:1984年决定对国企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催生了企业创业的高潮,故B项正确;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对外开放的表现,排除A;1992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排除D。7.B【详解】根据“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晚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百日维新最终失败,没有实践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项;戊戌政变没有完全废除戊戌变法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9.C【详解】根据“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的长处走出的新路,C项正确;“实行对外开放”并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11.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C项正确;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主要促进北魏的封建化,不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打击旧贵族势力,排除AD两项;B项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排除。故选C项。12.D【详解】毛泽东的这两篇特别重要的经济建设文献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变成经济建设问题,所以涉及的“矛盾”与“关系”更多是经济利益问题,意在保护获得解放的社会生产力,故D正确;建国初期中国效仿苏联模式,并没有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排除A;B项是表现,不是目的,排除B;这两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推动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排除C。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北魏下诏统一全国车轨,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北魏只是统一了北方,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改变城市布局均与材料中的规定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14.A【详解】根据材料“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以及“直到康有为等流亡海外后,人们才在欧美主流报刊上看到有关维新党人的报道”可知,戊戌变法影响较小,群众基础不广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美舆论对晚清政治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重心在戊戌变法,排除C项;材料借当时人们对康有为的了解表达戊戌变法的影响有限,“康有为未承担维新变法的重任”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根据“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县制是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管理;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三长制也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所以二者的共同作用是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选A;实行县制和三长制并仅仅是针对城市,排除B;三长制的实行是在郡县制形成以后,排除C;二者的共同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排除D。16.均田封建国家农民封建国家官僚【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经济方面的内容有,实行①均田制,其本质是②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既调动了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障了④封建国家的赋役征收,还维护了地主和⑤官僚的利益。17.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国家民族人民美好生活科学发展观习近平【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党的宏伟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复兴伟业与科学发展观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点睛】18.首辅一条鞭法【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结果: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19.唐末五代范仲淹农业贷款商业经营征兵制执行过程【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①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改革失败。内容: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③评价: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20.“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952年【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至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至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因此题干所述填空依次是“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952年。21.(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一“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和材料二“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得出二者的相同之处。(2)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说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洋务派,洋务运动“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22.(1)祭祀对象:由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变化到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祭祀宗庙:将五庙制改为七庙制;祭祀思想:由女性血缘和自然神祇变化到宣传华夏圣人的“孝”。(2)改变了鲜卑祭祀旧俗,确立起北魏新的宗庙祭祀体系;通过祭祀改革确立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确立了孝文帝正统嫡传的合法性,加强了君权;改变了鲜卑族思想文化观念,确立北魏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协同孝文帝其它改革内容,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使改革走向成功;祭祀改革也推动和鲜卑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认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详解】(1)根据材料“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可知,祭祀对象由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变化到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根据材料“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可知,在祭祀宗庙上,将五庙制改为七庙制;根据材料“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可知,在祭祀思想方面,由女性血缘和自然神祇变化到宣传华夏圣人的“孝”。(2)根据材料“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可知,孝文帝祭祀改革,改变了鲜卑祭祀旧俗,确立起北魏新的宗庙祭祀体系;根据材料“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可知,通过祭祀改革确立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根据材料“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可知,改变了鲜卑族思想文化观念,确立北魏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根据材料“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可知,确立了孝文帝正统嫡传的合法性,加强了君权;根据材料“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同孝文帝其它改革内容,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使改革走向成功;同时,祭祀改革也推动和鲜卑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认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3.(1)同:均明确了划分社会等级的客观标准;均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传统贵族特权);均奠定了此后数个世纪本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异:性质上,商鞅变法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下的封建等级制度,梭伦改革构建的是奴隶社会的财产等级制;内容上,商鞅变法的等级构建通过奖励耕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