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2003年研究报告-_第1页
食品行业2003年研究报告-_第2页
食品行业2003年研究报告-_第3页
食品行业2003年研究报告-_第4页
食品行业2003年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版·中国食品行业研究报告GungHo!共好集团GungHo!共好集团2003年版·中国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AGE242GUNGHOGROUPGUNGHOGROUP PAGE243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而依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主类细类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糕点、糖果制造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蛋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加工盐业、食品添加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及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饮料酒制造业、酒精制造、无酒精饮料制造业、制茶业及其他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烟草烘烤业、卷烟制造业及其他烟草加工业采盐业盐加工业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继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存最多、吸纳城乡劳作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继续发展。这是因为: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庞大。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宽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继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1、主要成就与问题〔1〕食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56.2万吨,味精产量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08.55万吨,啤酒产量2273.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表1—2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品名19982001增或减〔%〕品名19982001增或减〔%〕原盐味精大米酱油小麦粉淀粉机制糖饮料酒食用油白酒鲜冻肉啤酒糖果发酵酒精乳制品软饮料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罐头卷烟资料来源:199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展。〔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家,酿酒企业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家,肉制品企业2家,粮油加工企业3家,其他食品企业6家。表1—3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序号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135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419,812275上海烟草(集团)公司1,487,4603105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1,060,0004129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819,0665141昆明卷烟厂732,2386144湖南省长沙卷烟厂726,5977151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6,6728156吉林粮食集团690,0009170中国粮油集团公司631,98610176杭州娃哈哈集团623,18111202云南红河卷烟厂540,75012207青岛啤酒股份527,67213210颐中烟草(集团)519,36814213常德卷烟厂518,46515227维维集团股份501,81716231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496,70317239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483,68818274冠生园(集团)392,891继上表19301上海光明乳业股份352,02120302将军烟草集团349,82121305吉林德大346,36722338贵阳卷烟厂313,68223340江苏雨润食品集团312,78724341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312,52625344广东省健力宝集团310,92126357广州卷烟二厂298,75727363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289,28128375南昌卷烟厂281,25929389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270,19830391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269,05931431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37,48532437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235,72233440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234,55034477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214,40035487陕西宝鸡卷烟厂209,60036497许昌卷烟厂201,914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开、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亿元。表1—4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表项目食品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企业单位数〔个〕185717292211279126133工业总产值〔亿元〕213工业增加值〔亿元〕123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13产品销售利润〔亿元〕123利润总额〔亿元〕123全员劳作生产率〔元/人/年〕831531056881641403865722产品销售率〔%〕123资料来源:2002中国统计年鉴〔6〕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经济的发展。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乡村剩余劳作力就业的主体之一。无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庞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庞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庞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应该说,关于食品行业而言,市场是庞大的,然而竞争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力。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合计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我国水产品在欧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发现氯霉素残留超标。2002年,我国农畜产品出口退货激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以来,大连海关农产品退货额为159万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4%;青岛冻鸡退货105吨,比2001年同期增长9.2倍;天津海关农产品退货比2001年同期增长8倍。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

另外一个特别的问题是品牌培育问题,中国缺少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像五粮液、双汇、娃哈哈等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则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食品工业经济实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组建跨国集团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继续保持产销增长势头我国食品工业从1996年起,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实现利税增幅较高,保持了合格发展势头。表1-5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单位:%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一五〞时期“七五〞时期“二五〞时期“八五〞时期1963年—1965年“九五〞时期“三五〞时期1979年—1989年“四五〞时期1979年—1999年“五五〞时期2000年比1999年增长“六五〞时期2001年比2000年增长11.0资料来源:依据历年食品工业年鉴统计图1-12000—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变化图单位:亿元图1-2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销收入变化图单位:亿元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然好转2001年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然好转,实现利税增幅较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8935个,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8787.15亿元,同比增长13.17%,高于工业企业销售增长11.4%的平均增速;实现利税1654.47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利润438.95亿元,同比增长23.5%.远远高出工业企业8.1%的平均增速;税金1215.52亿元同比增长12.75%。利润增幅超过税金增幅十多个百分,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表1—62001年食品工业效益状况行业名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全国食品工业合计18735食品加工业10460食品制造业4595饮料制造业3364烟草加工业316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表1-7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行业名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5147植物油加工业1324制糖业371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1786水产品加工业932盐加工业44其它食品加工业856数据来源:中国食品行业协会2002年,食品工业完成利税总额1938亿元,同比增长17.17%,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2.37%。图1-3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完成利税状况图单位:亿元图1—4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利润变化图3、大中型食品企业是食品行业盈利大户食品工业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2001年实现利税1411.0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85.29%,其中大型企业1161.90亿元,占82.34%;中型企业249.18亿元,占17.66%。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83.84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41.88%,其中大型企业140.72亿元,占76.54%;中型企业43.12亿元,占23.46%。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状况如下:表1-82001年食品加工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项目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计10460100100大型企业324中型企业7314、国有企业仍是食品工业的主导在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额为1278.98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77.03%,这一状况说明,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居主导地位。现将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状况列表如下:表1-92001年食品加工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企业性质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计1046010010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339集体企业1670股份制企业20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77其他企业1311表1-102001年食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企业性质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计459510010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33继上表集体企业689股份制企业9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18其他企业4375、亏损企业亏损额略有上升全国食品工业在实现利税增长的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有所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亏损企业有5156个,亏损面为27.5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15.96亿元,较上年增加1.47亿元,增亏率为1.28%。增亏较多的是烟草加工业,增亏额为5.8亿元,增亏率为61.33%。而食品加工业减亏2.29亿元,食品制造业减亏1.64亿元,饮料制造业减亏0.4亿元,三个行业共减亏4.33亿元。详见下表:表1-112001年食品工业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项目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全国食品工业合计5156食品加工业2787食品制造业1249饮料制造业1028烟草加工业92表1-12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1530植物油加工业418制糖业91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426水产品加工业152盐加工业13其他食品加工业157表1-132001年食品制造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糕点糖果制造业390乳制品制造业101罐头制造业162发酵制品业78调味品制造业209其他食品制造业309第二节2002/2003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食品工业在不断丰富人民饮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合格、快速的增长趋势,日渐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纵观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浮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产销同步增长、效益大幅提升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59.30亿元,占全国各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9.74%。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0%。实现销售收入10,169.68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8.56%,同比增长16.35%。2001年的增幅是12.12%,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显然加快了。但在整个工业行业中的位置有所变化,食品消费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消费意识加强,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7%;实现利税1,92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7%,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16.43%。2002年主要食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液体乳、机制糖、乳制品、罐头食品、软饮料、味精、鲜、冻畜肉、小麦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在二成左右,尤其是乳品市场继续看好,液体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3.74%,乳制品〔乳粉、炼乳、奶酪等〕产量增长26.9l%。全国年人均消费鲜乳首次超过10公斤。肉及肉制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9.91%。

表1—14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状况表单位:亿元总产值销售收入完成利税实现利润1019251、调味品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380.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15.3亿元,利润3.2亿元,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味精100万吨,鸡精10万吨,全国登记在册的公司50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南北方发展不均衡,200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50强中,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一家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发展势头迅猛。2、乳制品2002年全国牛奶累计产量1300万吨,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而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增长形式更为喜人,2002年增幅高达65。8%,有专家猜测,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着20%增长速度的我国牛奶产量,在来年日子里,有望突破30%的增速,3、肉制品2002年,我国各种肉类产量6500万吨以上,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是我国肉制品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肉制品产量270万吨,较2001年的230万顿增长了17%,但肉类加工制品产量和产值与肉类总产量、产值之比仍十分悬殊,肉制品市场潜力庞大,估计将来一个时期我国肉制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发展.4、食糖2001/2002榨季全国共产糖849.7万吨,其中蔗糖745万吨,甜菜糖102.7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国储糖2600元/吨的收储价格成了当年食糖价格的有效支撑点,糖价总体运行空间在2600~2900元/吨的范围内。5、酒类酿酒工业整体发展趋势好于往年,除白酒产量继续下滑外,黄酒和果露酒与上年大体持平,啤酒、葡萄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2年全国酿酒行业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以1200多亿元和1100多亿元达到了8.7%和6.8%的同比长幅,使行业平稳发展的态势连续两年得以延续。酒类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优质品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全国白酒总产量为378万吨,同比降低7.8%,白酒在整个饮料酒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趋向合理。低度白酒所占份额不断扩展,市场导向的作用在白酒行业最为显然。全国啤酒总产量2387万吨,同比增长6.9%,利税总额也同比增长了10.9%,行业利润增长了27.8%。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合计利润占全国啤酒行业的50%。全国葡萄酒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7%;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2%、9.9%和13.6%。专业生产企业比上年增加了20家,增长幅度为24.4%。黄酒行业多数经济指标均高于酿酒行业,行业利润同比增幅22%,在酿酒行业中的份额扩展到了3.9%。在酒类各行业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幅度最大〔94.6%〕。6、饮料竞争空前激烈,产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细分加快。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连续下滑〔但“两乐〞的市场地位仍难以动摇〕;茶饮料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几大茶饮巨头渐露重新分割市场之势;果汁饮料市场份额迅速膨胀,众多业内巨头今春共同发力,掀起了新一轮促销与消费热潮;果蔬饮料由于价格瓶颈发展依旧缓慢,但植物蛋白饮品势头看好,“露露〞、“椰树〞各自稳踞南北市场;水饮料竞争激烈,瓶装水一马当先,众多企业一方面不断调低终端售价,一方面大打广告战,促销手段不断翻新。二、出口保持增长势头,进口发展平稳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面对WTO带来的机遇,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采用应对措施,强化监管、提升质量、拓宽出口渠道,使食品出口继续保持了合格增长势头。2002年,我国食品出口达到亿美元,增长14.8%,其中,蔬菜、水果、谷物、糖及制品、罐头、水产品来料加工等品种,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3.5%、27.3%、54%、57.9%、21.7%和13.9%。2002年,我国食品进口累计7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乳制品、植物油、水产品、水果、坚果制品等浮现较大幅度增长。无论食品进出口保持了合格的增长,但出口压力面临不断增加的局面。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特别。因我国长期以来侧重于食品数量的增长,食品卫生质量和检验技术标准偏低,在日益加强的绿色食品保护措施下,出口受阻的现象有所增加。三、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向名牌产品集中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消费需求观念的改变,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热点。为合适这种需求变化,食品企业普遍加大科技投入,拓宽新产品领域的开发力度,压缩、淘汰老产品,不断调整,优化食品产品结构,使食品产品从温饱型朝着营养、环保型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调整的另一大特点是消费需求不断向名牌产品集中,据市场消费监测显示,几种主要食品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食用植物油、液体乳品、方便主食品、饮用水、熟肉食品等,几大品牌集中度高达60%以上。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质量显然改善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在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同时,引导消费者关注、监督食品安全状况,使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显然改善。据有关部门公布检验结果说明,食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名优产品接近100%。普遍受人们关注的大米、面粉、植物油、酱油、罐头、奶制品、饮用水、副食品、熟食制品等,安全质量状况显然改善。第三节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特点分析一、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步伐加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浮现出新的特征:大企业血本争夺市场,低成本竞争日益加剧,食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部分成本过高的企业和众多不具备特色优势的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破产速度加快,企业重组频频发生,各行业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以方便面行业为例,1999年,相对较高的成本(全部的进口设备和高额的人民费用)致使方便面巨人康师傅在低价争夺市场的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亏损,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此时,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师傅注入资金,以与顶新国际集团同样多的股份加盟康师傅,并将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学融入其中,使康师傅于合资后第一年一举扭亏为盈,在弥补上年3400万元亏损的同时获取了4100万元的丰厚利润。与此同时,诸多方便面小企业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其中一部分被迫关闭,一部分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目前的方便面市场已形成了康师傅、统一、华丰三足鼎立格局,三大品牌的产品占据了市场79%的份额。当大企业也参加打价格战时,市场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各企业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品牌集中速度加快,具有资源、品牌、资金等优势的企业产品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二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多数行业利润率降低,行业进入的门槛增高,为了谋求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向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着管理科学和全方位服务于客户的方向跨越。二、资源重组风行、优势品牌迅速扩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驱动下,食品业正在掀起一场大规模、高速度的企业资源重组浪潮。企业通过资源的重组试图占领市场制高点,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企业资源的重组顺应了国际上企业重组的潮流,它不分国界,是涉及到优势企业之间人、财、物等多方位的重新组合,企业力求通过强强联合,出现双赢或多赢、强者更强的结局。从而,在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中,促成部分行业(如啤酒、乳业、饮料等)品牌的高度集中。世界重量级食品企业集团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合利华、雀巢、达能、麒麟、三洋食品……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在我国建立起合资或独资企业,大肆并购我国知名品牌。百事可乐兼并桂格;达能并购乐百氏并与娃哈哈合资,同时参股光明乳业;亚太集团控股上海民乐啤酒公司;华润并购蓝剑……跨国集团参加的重组之风越刮越猛,国内企业的重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世纪之初,国内啤酒、乳业、饮料、方便面等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组的规模在升级,速度在加快。中国企业毫不示弱。青岛啤酒从1997年8月开始大规模扩张以来,截止到2001年中期,全国已有45家企业归入青啤麾下,使青啤的产销量从1996年的37万吨急剧扩张,至2001年上半年产量已达121万吨,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1年上半年的10.7%。据估计,青啤产销量2001年突破了250万吨。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已有3家生产规模超过100万吨的啤酒企业--青脾燕京和华润。国内现有啤酒厂530多家,从国内啤酒行业发展态势和美日等国啤酒行业发展模式来看,估计在未采三两年内这一数字将会大大降低,市场将形成假设干家啤酒"巨人"主宰天下的格局。乳品加工业现有约1000家加工企业,其中光明、伊利、三元、三鹿4家大型乳品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全国总销售额的1/3,业内人士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排名前五位的乳业公司产值之和将达到全国乳业总产值的一半;在冷冻食品业,龙凤、三全、思念、海霸王四大企业已瓜分了全国冷冻食品市场的60%份额。三、业界目光投向物流,盈利空间顿时显现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零售店等新型零售业迅速发展,尤其在大中城市,新型零售业的销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迅速提升。新型零售业的成长壮大对大批食品企业形成强劲的价格打压力度,迫使食品企业的产品价格不得不一压再压,使原本微利的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而促使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围绕主业建立相关配套系统,以求扩展自己的盈利空间。据统计,上海在连锁超市经营的2万-3万种商品中,除棉麻、土畜等类商品外,基本上覆盖了社会消费品中27个商品大类。按商品类型分,食品类占60%以上的份额。其中,主食类占11.1%,副食品占29.3%,其他食品占59.6%。由此可见,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有着一定的有和条件。拥有康师傅系列食品的顶新集团自9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在上海、宁波、杭州、天津、沈阳等地兴建购物大卖场--乐购大型购物中心,并在全国建起快餐连锁店250多家,围绕食品主业建立起多方位的相关配套体系。致力于婴幼儿产业的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也向物流业延伸,推出了特许经营服务网,这个网以贝因美特许经营加盟店为载体,不仅提供各类孕妇与婴幼儿食品、用品、教玩具,而且还提供各项育婴服务。特许经营服务网充分发挥了连锁业低成本运作的优势,统一的仓储、配送等系列物流渠道加快了产品的流通,体现了规模效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贝因美专卖店已扩展到近30家,现在则以每月5家的速度继续扩张。三元乳业等乳品企业在不断增加新品种的同时,送奶到户,把产品直接销到消费者家里。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食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原料的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这种生产企业由食品加工业向制造业和物流业延伸的做法构成当今食品产业发展的又一景观。与此同时,食品产业也在向上游的农业延伸,众多食品企业纷纷向农业投入,建立种植或养殖基地,致力于原料的品种改良和规范化生产,食品产业正在向着日趋合理的哑铃型结构发展。安全问题成庞大壁垒稍不留神将代价惨重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0-1.57、二恶英、疯牛并口蹄疫、禽流感等一系列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农药、化肥、抗生素、瘦肉精屡展出现……,安全警报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一方面令消费者对许多食品心有余悸,对食品安全问题倍加关怀;另一方面国际上有些国家提升了进口中国食品的门槛,形势不容乐观。

当今,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日趋加强,一旦某种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便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庞大伤害,以致使那一类的商品从此一蹶不振,由此而招致的关于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力是相当激烈的。两年前日本最大的乳品公司雪印乳业所属的大阪工厂由于管道清洗不彻底发生食,拈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一大批消费者食物中毒,为此这家工厂马上被勒令关闭。不仅当年整个雪印乳业为此蒙受了庞大的经济损失,时至今日这一事件给雪印带来的阴影仍未彻底消除,此教训至今令日本人记忆犹新。在过去的一二年间,中国食品企业也同样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受重挫:龙井茶因铅含量超标遭到欧洲退货;中国酱油由于被检测出3-氯丙醇出口欧洲受阻;美国FDA在2001年扣留了634批安全不达标的中国农产品;2001年中秋前夕,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因使用过期原料引起轩然大波,致使该企业不得不关闭停产,上海冠生园也由此蒙受约1000万元的损失:最近,哈尔滨青青岛食品因采纳过期霉变月饼制作汤圆被媒体曝光后,工厂马上关闭,企业陷入困境……由此可见,日益特别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对食品产业形成庞大的挑战。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和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日益加强的今天,日趋成熟的中国食品市场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脆弱。因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注重食品质量,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品牌至上,这些关于食品企业来说,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二章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国际食品行业现状分析一、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一个显著发展特点是高加工率、高附加值。

发达国家的食品原料加工率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高达92%,而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仅为20%-30%。由此可见,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基本是以吃“原料〞为主,而发达国家的人民是以吃“成品〞为主,发达国家把这么多原料加工成即食方便、品种齐全、质量合格和数量充足的食品,是靠科技优势,靠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合格的机械设备武装的强大的食品工业。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发达国家有很高的食品工业产值,食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一般在10%以上,最高的接近18%。食品工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很高,一般是:1-:1,这说明他们把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到二番。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在发达国家,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食品机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如生产1吨奶粉耗煤、耗电及耗水分别为吨、400-800kWH、吨,燃料及动力消耗的费用为乳品整个加工费用的%。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原料利用率高、得率高。例如,美国生产的淀粉糖制造设备用于淀粉糖生产,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即无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食品机械工业全员劳作生产率高,食品机械出口比例都比较大。例如,法国食品机械的进出口额各为其国内产值的一半左右,日本出口额占其生产总值的50%,进口额占出口额的72%。机、电、光、液、气相结合,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自动调整,高质量、高效、高速自动化生产线得到了迅速发展,显著地提升了劳作生产率,改善了劳作条件,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加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二、国际食品市场现状及主要消费国奶类产品〔不包括冰淇淋类产品〕:主要生产国:美、俄、印、德、法、巴西、乌克兰、英;主要出口国:德、荷、法、新西兰、比、爱尔兰、丹麦、英、奥。市场产品过剩,产量约增长1%。市场已由几大公司占据。液体奶消费稳定,奶粉消费下降,特鲜产品消费增长3%,有特别附加值的产品增长较快。

速冻及冷冻产品:市场基本由欧洲产品占据。除冰淇淋类产品外,速冻产品的营业额10年来增长了17%。速冻产品人均消费量:丹麦50公斤/年、美国45公斤/年、英国44公斤/年、法国30公斤/年、德国24公斤/年。速冻产品曾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慢慢退让于特鲜产品〔外卖产品、半成品等〕。冰淇淋类产品为新兴市场,1990年至1998年增长了18%。人均消费量/年:美国22升,瑞士14升,丹麦10升,英国9升,法国6升。速冻及冷冻产品市场8大企业占据了71%的份额。表2—1部分国家速冻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国家年人均消费量〔KG〕丹麦50英国44法国30德国24杂类食品:市场在增长,供货商国际化程度高。食油类:橄榄油第一〔按价值〕,因为其健康价值高。调味酱类:市场成熟,7个企业占据80%的欧洲市场,有特点和用于外卖备餐的产品是两大主要发展方向。茶和咖啡类: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主要由英联邦国家供货,不断发现产品的新价值,开发新产品,是其发展方向。调味品类:市场以年增长率8%的速度发展,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沙司市场非常活跃,消费者喜爱新口味和浓味。速食谷物类:近3年来,法国市场平均增长6.1%,产品向更有针对性、更具功能性发展。甜食、饼干、面包:每类产品均由几个跨国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新鲜面包和糕点消费下降,饼干、工业生产糕点、面包干消费增长;糖的直接消费减少,工业消费增加;巧克力和甜食的欧洲最大生产国为德、英、法,人均消费量稳步增长,10年来,法国的消费量增加了23%,欧洲市场由3大集团占据60%的市场份额。猪肉制品:猪肉加工业占欧共体国加工业营业额的21%,德、法、意、西为4大生产国。新鲜外卖制品发展很快,增长10%。新鲜外卖制品、休闲产品和新鲜半成品是此类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鲜水果蔬菜:香蕉、柑桔和仁果3类水果的交易占总额的85%;蔬菜产量25年来翻了一番,1995年达5.6亿吨,主要生产国中、印、美、土、日、意、西、韩、俄、伊朗、埃及和法国。保鲜问题影响了新鲜蔬菜水果的国际贸易,占食品营业额的16%〔第3位〕,4大生产国为意、西、法、希腊。法国水果消费增长到61公斤、蔬菜68公斤。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较受欢迎,易于加工的净菜消费量大。

肉和肉制品主要出口国是澳、欧盟、美、新西兰、阿根廷、加、巴西、乌克兰、印度;主要进口国是美、日、俄、欧盟、加、韩、巴西、埃及。肉和肉制品主要出口国是澳、欧盟、美、新西兰、阿根廷、加、巴西、乌克兰、印度;主要进口国是美、日、俄、欧盟、加、韩、巴西、埃及。肉和肉制品:主要出口国澳、欧盟、美、新西兰、阿根廷、加、巴西、乌克兰、印度,主要进口国美、日、俄、欧盟、加、韩、巴西、埃及。1998年贸易减少,欧盟的牛肉贸易减少了6%,猪肉4大出口国和地区占据市场的80%欧盟、美、加、中,竞争十分激烈,美国的产品成本低。

饮料:烈性酒市场停滞,消费下降,力图用新颖、制造方法不同、限量生产等吸引消费者。葡萄酒产区集中,10个国家生产90%的产品,约合276亿升葡萄酒,消费者寻求新产地、新口味的产品。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均十分本地化,趋势是包装更加轻便,易于运输。水的消费市场年增长率为5%,1998年消费了725亿升水,产品发展更加功能化〔如高钙水,不再是原有的加气或不加气的概念〕,包装容器变小〔1升装〕瓶盖加大,类似自行车配加水壶,色彩多变。矿泉水占市场的72%。软饮料主要由几家大公司占据市场,市场增长很快。果汁饮料10年来消费增长了3倍,人均年消费量:美国45升,德国41升,英国20升,法国17升。

罐头食品:由于新鲜食品消费增加,罐头食品的市场正在缩小。某些特色罐头食品的消费还在增长。主要罐头食品为配餐用的鱼和蔬菜。本类产品正寻求更轻便的包装。

禽类食品:产量不断增长,主要生产国和地区美、中、欧盟、巴西等,中国的产量自1990年以来增长了4倍,欧洲的产量自1994至1997年增加了20%,而消费增加了17%。市场十分国际化,主要出口竞争国为美、巴西、中国和泰国。消费者要求更加天然喂养的和安全的产品。

外卖食品:外卖食品基本是由本地企业供货。本类产品与1998年相比又有了很多新产品,生产企业在不断增添新品种。

海产品:中国占世界产量的很大部分,也是惟一产量在增长的国家,在欧洲,除挪威产量保持稳定外,其他国家均下降。捕捞类海产品短缺,养殖类海产品有些品种过剩。

生物种植法产品:此类产品的市场增长很快,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婴幼儿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但价格高、产量低制约了其发展。合理种植法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天然化和安全的要求。第二节主要国家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瑞士食品加工业“味道好极了!〞这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正是瑞士食品加工业的龙头老大-雀巢集团打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成功之作。提起瑞士的食品加工业,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速溶咖啡和巧克力。确实,瑞士生产的这两种产品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不过瑞士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产品还包括奶酪等奶制品、婴儿食品、汤料及酒等。作为瑞士传统工业之一,其奶制品早在中世纪就远销中东。瑞士目前大约有134家〔不包涵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如糖厂、屠宰场等〕从事食品业的公司,下属有153家生产企业,就业员工共计21880名,其中男女职工分别占58%和42%,1997年年产值总额共计73.85亿瑞郎。1、瑞士食品加工业的主要特点:〔1〕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食品是瑞士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地区分布广泛并且都一中小企业为主,瑞士重视产品科技研发,生产效率高。1997年,食品加工业创造了瑞士工业产值的10%,位列于机械电子、冶金业和医药化工行业之后。但瑞士食品加工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并不只局限于其行业自身所创造的价值,而关键是它对其它经济部门生产和发展的间接促进和拉动作用,例如,食品企业的生产推动了原材料及半成品加工业、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食品行业对包装的特别要求促进了包装行业的技术革新。瑞士食品行业每年在包装材料上的花费占其营业总额的近10%,超过了7亿瑞郎。食品是瑞士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地区分布广泛并且都一中小企业为主,瑞士重视产品科技研发,生产效率高。在瑞士排名前20家的大型企业中,虽然仅有两家来自食品加工业,但其中的雀巢集团却已连续26年雄踞榜首。雀巢集团是世界第一大食品企业,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名列36位,98年集团销售额共计717.47亿瑞郎,全球员工近23万人。它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食品加工业在瑞士经济中的重要性。〔2〕地区分布广泛,以中小企业为主。瑞士地形以山地为主,使得农业区分散在全境各个地区。而食品加工业由于需要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企业选址多靠近农业区,农业区的分散造成食品加工企业散落在近21个州,只在中部地区相对集中。瑞士的食品加工业发源于19世纪的小型手工作坊,这一历史渊源使得今天瑞士的食品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而且家族企业居多。这些中小企业规模虽不大,但凭借其专有技术和长期以来的固定客源,因而充满生机。〔3〕注重科研开发,生产率不断提升。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食品加工企业对科研的开发投入庞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果产品不能推陈出新,再加上人力、原料等成本上涨因素,企业是无法立足的;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生产中运用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技术手段,而且设有自己的食品研究所。中小企业在科研上资金投入总量虽不大,但在新配方的研制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苏黎世联邦高工,有专门的学科培养食品工程师。瑞士食品加工企业中,一般都有这样的专门技术人员。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1990-1995年,瑞士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率提升了近23%,仅次于医药化工行业。但是,生产率的提升直接导致了行业内就业人数减少。自80年代以来,瑞士食品加工业裁员之风盛行,自1985年至今已减少了5%,但工资水平却大幅提升了45%,工资总量达到14亿瑞郎,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依旧庞大,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技术革新的进程。科研开发对瑞士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性由此也略见一斑。2、瑞士食品加工业的出口食品加工业的生产必需有能方便及时供应的原料,而且由于贮藏、运输的原因产品大多销往本地市场。因此,食品加工业通常以内销为主,出口比重不大。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为抢占别国市场,一般采用直接在当地投资办厂、产品就地销售的方法。雀巢集团连续多年就一直排名瑞士企业对外投资的首位。瑞士食品加工业对外投资额高、但出口额较小的原因也源出于此。进入90年代以后,瑞士经济连续六年衰退,国内消费情绪不振,市场趋于饱和。而且食品加工业面临的原料、人力等成本上涨的压力愈来愈重,企业增长乏力,生存出现危机,单纯靠调整产品价格等传统手段已无力摆脱困境。这时候,瑞士的食品加工企业无一不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大型企业不但加大对外投资办厂的力度,还通过联合兼并外国企业等方式抢占别国市场。在1992-1997短短5年间,瑞士食品加工业的出口比重就提升了四分之一,达到了18%。由于产品种类的不同,行业中各个部门的出口比重也不尽相同。销售额中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传统商品有:汤料、酱料及调味品〔26%〕,巧克力〔35%〕,奶酪〔36%〕,速溶咖啡〔50%〕、其它甜点〔53%〕。瑞士食品加工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例如:分别有89%及71%的出口甜点和巧克力销往此地区。3、瑞士的食品加工业与农业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一直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农业不但提供了食品加工业所需原材料,而且一些农庄和农场还担负着加工食品半成品的任务。瑞士农业属高成本集约型,产量不大且国家补贴高,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因而国内的食品加工企业是其主要供应对象。瑞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有些企业甚至和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如对菠菜、豌豆等农作物〕,确保其生产原料来源。随着瑞士农业改革进程的推动及瑞士与欧盟关于农业双边谈判的结束,瑞士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且食品加工企业有可能从国外补充其生产原料,这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升其出口竞争力。4、瑞士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产品很多中国人总误把速溶咖啡作为瑞士食品加工业的代表产品,其实不然,它充其量也只能是雀巢集团的一个著名品牌。在瑞士人眼中,以下几种才算是瑞士食品的真正代表。〔1〕奶制品瑞士有13个地区性奶制品行业协会,大大小小的奶制品生产企业有近60000个,每年所产牛奶有近半数以上用于加工成除奶酪外的各类食品。著名的奶制品生产企业有Emmi、Toni等公司。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奶酪,瑞士人将其视为瑞士象征之一。瑞士最早的奶酪作坊于1815年诞生在图恩〔Thun〕。每年瑞士有半数左右的奶酪制品出口到国外,风味独特的瑞士“奶酪火锅〞〔Fondue〕更是名闻天下的桌上佳肴。瑞士奶酪的著名名牌有Emmentaler、Gruyere、Sbrinz及Appenzeller等。〔2〕巧克力巧克力生产技术并非为瑞士人首创,但没有瑞士人不断的发明研究,今天的巧克力恐怕仍然是象过去一样坚硬发苦的。1819年,瑞士第一家巧克力生产厂在维威建立;1875年,瑞士首先发明了牛奶巧克力;1879年,可溶巧克力及加干果的巧克力又在瑞士问世。直到今天,瑞士的巧克力生产企业仍然保持着推陈出新的合格传统。除雀巢、Lindt等综合性食品生产企业外,瑞士著名的巧克力专业生产企业有ChocolatFrey、AlproseChocolat、Halba等。〔3〕葡萄酒在瑞士餐馆就餐时,总会有热情的招待推举您饮用瑞士葡萄酒,您可能真的会挑花了眼,因为可供选择的太多了。瑞士人一向认为本地的葡萄酒是最好的,因此瑞士所产葡萄酒绝大多部分供应本国市场,年产量120万千升中只有1%出口到国外。法语区是瑞士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共有11000公顷葡萄园,占瑞士葡萄种植总面积的75%,其中有一半集中在瓦莱州。意大利语区的葡萄品种大多来自于法国波尔多地区,其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当然,德语区在苏黎世及图尔高州地区也有一些著名的葡萄酒品牌。瑞士人年人均食品消费量较大,而且注重生活质量,因此瑞士的食品加工业关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确保社会必要食物储备也有着重要意义。特别要注意的是,瑞士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国家,精美的食品、丰盛的菜肴是瑞士人吸引游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瑞士食品加工业排名于其工业支柱之一当然是不难理解的了。二、意大利食品工业和市场简况意大利食品市场潜力极大,绿色食品的份额在不断扩展,转基因食品市场正在萎缩,对新鲜或速冻的开袋即食食品的消费量也有显然上升。意大利食品工业生产位居冶金机械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之后,名列第三,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11-12%。意大利食品协会(FEDERALLMENTARE)是意大利食品业的龙头机构,下辖17个行业协会,拥有3万家会员企业,从业人口35万人,担负着本国70%农产品的加工任务。意大利食品工业生产位居冶金机械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之后,名列第三,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11-12%。1999年意大利食品工业总产值约160万亿里拉(733亿美元,1美元约2183里拉),附加值超过50万亿里拉,比1998年增长3.8%,食品出口增加3%,进口与1998年基本持平。意大利食品工业生产位居冶金机械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之后,名列第三,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11-12%。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壳壳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壳壳口口口口口据统计,意大利1998年的食品出口中酒类产品占了第一位,出口额44174亿里拉,其余依次为蔬菜罐头(7120亿里拉)、意大利通心粉(18650亿里拉)、奶制品(主要是奶酪,14420亿里拉)、橄榄油(12440亿里拉)、肉制品(10050亿里拉)和大米(6240亿里拉)。1、意大利食品工业中各行业的状况〔1〕面粉业意大利面粉制品业生状况合格。1998年产量达292万吨,产值约58000亿里拉,居世界第一位。该行业1998年合格的出口业绩(比1997年增长3.9%)带动了国内面粉生产。但1999年由于俄罗斯市场销售状况的全面下滑,意大利面粉制品出口比1998年下降了5%。〔2〕奶制品意大利奶制品业1999年产值为250000亿里拉,从业人员40000人、在食品工业各行中位居首位。意大利盛产奶酪,其400种传统奶酪约占欧洲宣布保护奶酪品种的1/4。意大利国内40%以上的奶被加工成奶制品。目前,意大利奶制品产量处于小幅度上升趋势,出口,尤其是对德国、法国、美国和瑞士的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3〕食用油意大利食用油产量1999年比1998年大幅提升了13%,出口额增长了18%。意大利生产的食用油中,50%为植物油,41%为精炼橄榄油,出口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4〕肉制品加工业意大利肉制品加工业产量1999年比1998年提升了4%,出口下降了2.5%。意大利肉制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日本市场。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意大利肉食制品是生火腿(出口量接近整个腌货出口量的—半),其余依次为猪牛肉混合大香肠和灌肠,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3%和16%。〔5〕酒类生产意大利生产的酒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扩展。与1998年相比,1999年出口量增加了20%,出口额增长了6%。〔6〕糖果和糕点业意大利糖果和糕点产量近来有所提升。糖果和糕点产量1999年比1998年增加了0.9%,出口与1998年相比略有下降。〔7〕蔬菜罐头生产蔬菜罐头是最具有地中海地区特色的生产行业之一。意大利出口的蔬菜罐头占其产量的50—55%。1999年,意大利蔬菜罐头的出口额比1998年增加了5.9%左右。〔8〕大米意大利1998年大米产量略有减少,出口量却提升了9%。由于意大利国内大米产量的60%左右都用于出口,因此大米行业在该国是最外向性的产业。〔9〕啤酒1999年意大利国内啤酒产量12亿升,与1998年基本持平。意大利是个啤酒进口国,啤酒消费量增加了12%。2、意大利人食品消费和习惯1999年,意大利家庭食品消费额超过200万亿里拉,家庭以外消费额(饭店)90万亿里拉。意大利消费者对食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视。食品市场上绿色食品的份额在不断扩展,转基因食品市场正在萎缩。速冻食品在意大利人的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扩展,1998年人均消费量为10.6公斤,比1997年增长了4.2%,其中开袋即食食品消费量增长20%,消费者对食品的原产地以及食品的加工技术更加关注,更加乐意购买哪些采纳“中式〞或“软式〞方法加工的食品。1999年,意大利生物农业产值达45万亿里拉,所用耕地面积80万公顷。速冻食品在意大利人的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扩展,1998年人均消费量为10.6公斤,比1997年增长了4.2%,其中开袋即食食品消费量增长20%,另外,意大利对新鲜或速冻的开袋即食食品的消费量也有显然上升,比1998年增加了3.5%。据统计,约1900万意大利家庭定期购买速冻食品,年人均消费量15公斤。在速冻食品中,蔬菜所占比重最大,购买者涉及80%左右的意大利家庭,1998和1999年,意大利速冻食品市场上合适个人消费的小袋包装美食增长速度显著,增幅达14%左右。在意大利的速冻食品在意大利人的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扩展,1998年人均消费量为10.6公斤,比1997年增长了4.2%,其中开袋即食食品消费量增长20%,无论送货上门的外卖公司在现代食品销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意大利的大型超市和传统商店仍是速冻食品的主要销售者。依据意大利最近完成的调查,意大利现代食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其特点是装饰新颖的柜台和合格的服务。实际上,如今的大型超市已经成为一个汇合各种专卖柜台的场所,安装了供儿童娱乐的电子游戏设施以及向顾客提供所售各种商品信息的闭路服务系统。销售也由过去单一向顾客出售商品转变为向顾客销售更加完善的一系列服务的过程。一些专门的附加服务对超市食品销售起到了补充作用,例如在销售现场进行所售商品的烹调示范,告诉消费者如何烹调美食、如何准备菜单以及如何为不同的菜肴选择最合适的餐酒等。〔1〕食品包装过去对食品起单纯保护和储存作用的包装目前已经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中起着具体作用。例如合计到如今家庭成员结构上的变化,商家推出了小号甚至是单人享用份量的包装。市场调查显示,顾客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希望透过包装亲眼看见食品,因此厂家在某些食品的包装上采用了开“天窗〞的方式,此外还有看后可封闭的包装以及可保持速冻食品温度的包装等等。〔2〕网上销售食品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及使消费者和电子贸易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1998年,意大利连接因特网的电脑数千人只有6台(丹麦89台,挪威72台)。而到了1999年,意大利有将近600万人上网,网上购物额4550亿里拉,比1998年增加了64%。目前,意大利的上网人数已达到800万人,可以预料意大利网上购物今后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美国、法国消闲食品市场1、全球消闲食品市场前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日渐繁忙,传统的家庭就餐时间已不适应节奏的变化。人们花在工作以及在追求安逸上时间的增加导致了零食消费的增加。1992—1996年间,世界范围咸味小吃市场增长了21%,估计1999年几乎将可达到500亿美元。美国是最大的市场,约占总额的30%。33%,其次是日本占16%——18%,英国占7——8%。该市场的强劲增长是西方饮食习惯向东欧、拉美和亚洲的新兴市场传播的结果,在上述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日渐繁忙,传统的家庭就餐时间已不适应节奏的变化。人们花在工作以及在追求安逸上时间的增加导致了零食消费的增加。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日渐繁忙,传统的家庭就餐时间已不适应节奏的变化。人们花在工作以及在追求安逸上时间的增加导致了零食消费的增加。2、美国消闲食品市场1997年美国消闲食品出口下降了2.8%,出口额为7.92亿美元,这种下降的原因应归因于坚果类小食品出口的减少,其下降幅度为15%,出口额为1.91亿美元。除高度依赖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坚果类小食品外,过去5—8年里美国消闲食品出口一直不错。除坚果类小食品外,1998年美国消闲食品出口几乎上升了2%,自1992年以来,几乎上升了45%。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继续是美国最大的消闲食品出口市场,1997年它们占美国出口的1/3强,第二大市场西欧几乎占美国出口的1/5。其他主要市场区域包括日本和汉语经济区占18.5%,其他亚洲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12.5%,拉美占9.6%。1997年消闲食品中最大的出口品种为家常小甜饼和脆点心,占总出口的26.34%。此类产品的出口年年递增,1997年出口额达到2.09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37%;第二大出口品种为坚果类小食品,占24.1%,达到1.91亿美元,出口额比1992年增长了71%。第三大出口品种为油炸马铃薯片,占20.43%,出口额为1.62亿美元;爆米花出口为第四大品种,占12.69%,出口额已从1992年的0.85亿美元稳升至1997年的1.01亿美元。其他出口包括肉类小食品占8.47%,油炸谷物片和椒盐卷饼占7.97%。

3、法国消闲食品市场

据最近发表的题为“明天的食物〞的法文报告,法国人对消闲食品的需求正逐渐增加,法国人越来越趋向于减少每餐的时间和食量,而增加正餐之间的食品的消费。几乎75%的法国人称他们一天吃3—5次食物。无论法国人主要在家和餐馆吃午饭,但仍有15%的人在工作站吃午饭,即使有公司自助食堂也不光顾,这导致了在工作场所人们对小食品和酒的高需求,日益增多的自动售货机满足了这种需求。法国人看起来更喜爱甜食而不喜爱咸味食品。小甜饼,果仁(阿月浑子,大胡桃,核桃和榛子),干果(葡萄干和洋李脯),糖果,冰棋淋及软饮料具有市场潜力。许多巴黎大区的车站最近设置了自动售货机,它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工作场所的午餐时间,人们对精制餐和小食品也有需求,各种甜、咸食品例如墨西哥式玉米面饼干,色拉调味酱汁,干辣椒,爆米花,肉干以及上文提到的其他食品很受欢迎。

第三节国际食品需求变化分析一、国际食品贸易现状全球农业贸易形式的最新转变说明,全球食品需求已经发生庞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下去。目前,粒状产品〔主要指粮食和油籽〕的贸易额在世界农业贸易总额中占30%以下,而在1985年则占41%。粒状半成品〔如植物油、麦片、面粉等〕的贸易额与世界贸易总额保持了同步增长。面向消费者的制成品〔如肉、饮料、面包、方便食品等〕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人们采用了许多保鲜技术,但是果蔬产品仍然容易枯萎,因此其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一直较小。

与制成品相比,粒状产品的进口需求量与人类不断增加的热量摄入和人口增长状况有着更加紧密联系。发达国家粒状产品的进口值没有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粒状产品的进口量却在不断增长,其在全球粒状产品贸易总量中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为近40%,而到1995年则增长至50%以上。发展中国家食品粮食和饲料粮食的进口量都有稳步增长,然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非粒状产品的进口量所占总量的比例在过去的20年中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4.5%和4.6%。人们收入的增加是造成食品消费增长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造成全球食品需求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显然。

美国农业出口结构的转变特别显然。美国粒状产品出口值在全国农业出口总值中的比例1980年约为70%,但是随后开始稳步下降,1998年降至40%以下。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粒状产品的价格较低和贸易量增长缓慢,1998年美国粒状产品的贸易值低于1980年。在1980年至1998年期间,随着世界肉类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美国肉类及肉制品的出口值增长了6倍,即从9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其在全国农业出口总值中的比例从%增长至%。

人们收入的增加是造成食品消费增长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造成全球食品需求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显然。二、收入与食品消费人们收入的增加是造成食品消费增长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造成全球食品需求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过去的40年中,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几乎增加了1倍。无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1998年刚刚超过500美元〔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则为2800美元〕,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在1961年至1998年期间增加了121%,而发达国家则仅仅增加了73%。人均实际收入的迅速增加导致食品消费方式发生了庞大变化,特别是在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在通常状况下,衡量食品消费量的最正确标准是市场食品的供应量。全球人均食品供应量已经从1961年的天天2255卡增长至1998年的2792卡。除了食品供应量在整体上有所增加以外,热量的基本来源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动物和果蔬产品所产生的热量占消耗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在1961年至1998年期间,全球肉类、水果和蔬菜的人均供应量增长了60%,而根茎与块茎类作物的人均供应量却在同期减少了21%以上。同时,世界谷物供应量也增长了近17%。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国食品消费方式转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1961年至1998年期间,收入最高国家的谷物和根茎与块茎类作物人均消费量有所减少,而肉类、水果和蔬菜的人均消费量却大大增加。低收入国家根茎与块茎类作物的人均供应量也有所减少,所有其它种类食品的人均供应量也有大幅增加。

中等收入国家除根茎与块茎类作物以外的食品供应量增长迅速。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在1961年至1998年期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谷物消费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低收入国家增加了近32%,中等收入国家增加了12%。由肉类需求量不断增长所造成的牲畜饲料需求量不断增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谷物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食品供应总量上的差别,还反映在上述国家的人民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上。低收入国家用于购买食品的人均支出占总支出的47%,而高收入国家用于购买食品的人均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3%。低收入国家用于购买主要食品〔如谷物、油脂、水果和蔬菜〕的人均支出比例,大于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用于购买肉类和奶制品的人均支出比例,则大于低收入国家。

三、城市化与食品消费全球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是造成食品消费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城市人和乡村人的生活方式、时间需求、食品供应和可支配收入各不相同,因此城市人和乡村人的饮食也普遍具有显然的差异。与乡村人相比,城市人拥有更好的购物设施,可供选购的来自国内外的产品数量更为丰富。由于城市的赚钱机会多于乡村,城市妇女就业的比例也大于乡村,因此准备饭菜往往要造成许多赚钱机会的丧失。这种状况正在造成许多国家的非传统的快餐需求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对饮食的影响程度不一。关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化可能会首先造成市场交易的主要谷物和加工食品取代基本的乡村主要产品〔如大米和木薯〕。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所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地区的小麦消费量增长显然,而粗粮和大米的消费量则有所下降;乡村地区的小麦消费量也有所增长,而大米的消费量则没有增长。

在许多高收入国家,双职工家庭的时间很紧张,从而越来越喜爱食用高价值的制成品。另外,高收入国家对质量的需求和对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日益觉悟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食品消费的方式。例如,由于担心影响健康和价格悬殊的原因,美国肉类消费总量中牛羊肉的比例已经从1970年的79%下降至2000年的62%,而鸡肉的比例则从21%上升至38%。另外,美国水果和蔬菜的人均消费量在1977年至1999年期间上升了25%。食品安全正逐步成为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优先合计的问题。随着宽裕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人民正在改变对食品消费的选择,并且敦促国家制定出针对国内生产和从国外进口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更加严格的标准。

将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特别重要。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1960年约占世界城市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到1998年则仅占世界34亿城市人口总量的约五分之一。如果依据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速度猜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可能会到2021年增加1倍。因此,与城市化相关的将来饮食变化的影响将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显然。食品安全正逐步成为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优先合计的问题。随着宽裕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人民正在改变对食品消费的选择,并且敦促国家制定出针对国内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