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初中历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初中历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初中历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初中历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大单元架构关键问题:国防与外交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如何保障国家建设的?主题要素概览知识梳理拓展考点一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陆军经过几十年,发展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东军区

海军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装备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装备我国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华东军区海军

空军建立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装备经历了从国外购买→仿制(歼-5)→自行研制(歼-20)的历程导弹部队建立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

火箭军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意义是中国

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

战略威慑

(续表)(真题再现1)新时代强军之路强军目标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政治建军古田会议:2014年,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五大战区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意义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续表)启示:①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是我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础;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④随着国防实力的增强,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拓展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图文学史⁠

⁠开国大典阅兵,炮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刚刚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它们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成就。2019年国庆阅兵与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相比,我国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答案】变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种类日益增多;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等等。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重视国防建设;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等等。考点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1.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打开外交局面背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意义: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提出: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万隆会议

⁠时提出。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权和领土

万隆会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恢复在联合的合法席位背景:①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概况: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1

(真题再现2)中美建交45周年背景: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过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年,

万隆

访华,中美发表《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万年,中美正式建交。意义:①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②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

尼克松

联合公报

1979(真题再现3)3.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外交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外交表现: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改善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等等。外交布局:形成

全方位

⁠、

多层次

⁠、

立体化

⁠的外交布局。外交成果:截至2019年9月,与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真题再现4)图文学史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

1919年、1949年和1979年

⁠。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根据材料画线部分的三个时间节点,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外交周期性变化是“必然结果”。

【答案】1919年:国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国内,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49年:国际,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故在外交上,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民族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9年:国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内,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山西真题再现考点一国防和军队建设1.(2020.16节选)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2)【凝聚力量】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下面的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3分)【答案】(2)长城在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的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长城”还是国防力量的象征,是高科技武器与人民解放军坚强意志的结合,两者共同铸就了捍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思维迁移

本题情境和设问紧紧围绕“长城”这一话题展开,除了材料中原有的“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还可以增加“近代长城”的相关材料进行命题。例如:材料⁠

⁠⁠

1933年,《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

如图为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手稿,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被传唱到大江南北。

⁠与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的长城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古代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的军事防御工程;20世纪30年代的长城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号召全民族抗战的精神象征。考点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2.(2023)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C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C

3.(2022.18节选)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摘编自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答案】(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战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有合作又有摩擦。评分说明:分阶段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各得1分,共2分。(1)根据材料一画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2分)思路点拨“演变”类试题作答时,通常需要明确历史事件的时期、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注意根据设问的不同从不同角度回答即可。思路点拨“理解”类试题作答时,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根据时间线索,结合所学知识,将抽象的、比喻的表述转化为客观真实的历史阐释。(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4分)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摘编自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答案】(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评分说明:结合具体史实分别说明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各得2分,共4分。➡思维迁移

本题情境和问题围绕“大国关系”展开,设问方式可以作出多种变换。例如:1.第(1)题设问可以转化为“根据材料一画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这时回答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现代中日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即可。2.第(3)题设问可以转化为“美国对华关系呈现两面性的原因”,需要联系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史实,回答中美关系对立或者改善的原因。任务三【以史为鉴——阐释外交智慧】(7分)(3)外交智慧是指在外交活动中,既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又要通过妥协互让,达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请以“僵局·破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联合国家宣言》万隆会议欧共体中美建交人类命运共同体4.(2020.19节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