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自由与道德的争执_第1页
高考写作指导:自由与道德的争执_第2页
高考写作指导:自由与道德的争执_第3页
高考写作指导:自由与道德的争执_第4页
高考写作指导:自由与道德的争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由与道德的争执

2024徐汇一模作文专题解析

原题再现

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对此你

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高分作文

解析1.0立意与思路

克己才能顺意(一类上)

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这句话表明了为人

处事中原则与意愿之间的矛盾,而我认为人们应当将“我应当”于“我愿意”前考虑。

(转述材料+提出观点)

“我应当”是指人们立身行事中的价值观,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我愿意”则是

人们的理想与意愿。(界定概念)诚然,个人意愿决定了立身行事的驱动力与成效,但

立身行事决不是为所欲为,毫不约束的。

立身行事中倾向选择“我愿意”合乎人之本性,即趋利避害。选择“我愿意”的原因一

方面是利己主义的驱使,另一方面是任性使然。“我愿意”也时常是个人面对无法依自

己所愿结果的开脱,在面对不合乎心意的结局时,选择说“我愿意故我承担”而非“我

应当故承担”更能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因而“愿意”的动机出自于心,而“应当”的

约束来源外界与环境。(选择我愿意的多个原因分析)

同时,约束个人行为的“应当”要先于个人期望的“愿意”。正如人是群居性动物,环

境与个人行为密不可分,当个人意愿与约束条件相符合时,这代表着个人将符合社会整

体价值观,这样的正向力量将会更大程度促成我们的成功。故在“我应当”中选取“我

愿意”是立身行事的根基与重要原则。(解释为何我应当应先于我愿意考虑)

然而,当个人理想的“我愿意”与约束行为的“应当”相反时,我们须更加重视。这代

表了个人行为违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于是乎需要进行反思。当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落

后时代,不合乎发展的时候,应选择“我愿意”而非“我应当”,例如,现在仍有存在

封建思想如女性应当顾家而非在外打拼等,违背开放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则应当摒弃而

非遵守。因而,在面对“我愿意”与“我应当”的矛盾时,积极反思,判断是否合乎时

代发展潮流,进行调整与改变才是上上策。

退一步说,忽略“我应当”之事,仅做“我愿意”之事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取得发展吗?

其实不然,违背规矩而特立独行,不但会远离社会时代发展的道路,而且会盲目自大,

自傲自负,终导致严重后果。(辩证分析我愿意和我应当背后的准则)

反观当下,在开放包容的社会之中,人们往往选择自我意愿以满足一己私利,不计后果,

不虑前提,却最后发现自己陷入危险后悔境地。(现实批判)

因此,立身行事前将“我应当”的规则与价值观内化于心,将个人志向与社会整体紧密

联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己才能顺意,从而实现发展。(结论)

随心所欲不逾矩(一类下)

孔子强调礼乐对人们的教化作用,他认为立身行事应注意的是“我应当"。然而,人们

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我认为,两种处世方式并不矛盾,只有兼顾“我应当”与“我

愿意”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由孔子对礼乐的强调引出材料+表明观点)

诚然,人们倾向于选择“我愿意”的行为有其合理性。这是人的天性以及社会风气共同

影响的结果。“我愿意”代表的是可以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象征着个体对于理想自我

的追求。萨特曾提出了人对于两种自由的需求,其中积极自由对应了做“我愿意”之

事,消极自由对应了不做不愿之事,这样看来,人的天性确倾向于做愿意之事。而在

鼓励个性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倾向愈加明显。(倾向“我愿意”的天性和社会原因分

析)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我应当”的必要性。浅层来说,“我应当"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或道

德观念,完成这些行为既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过程,也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孔子关

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的礼教关系,并将"仁""义""孝”等道德规范作为沿用千

百年来的社会准则。正是人们对于“我应当”之事的践行,中国文明才区别于磨牙吮血

的原始社会,并以此创造了文化成就。由此来看,行"我应当"之事对于个体规范与引

导的作用尤为重要。

进一步来说,“我应当”更体现出践行伟大理想的使命感,这并不与“我愿意"相悖。苏

武为了心中的国家大义,甘愿在北海流放二十年;孔子为了宣扬"仁”的主张,毅然踏

上周游列国的道路。纵观历史,我们从不缺少"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践行者,在他

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应当”与“我愿意”的高度重合,而正是这显露出的崇高令

我们动容。这样看来,"我应当"与"我愿意”的共存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选择

“我应当”的理由,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浅入深,同时统一“我愿意”与“我应当”)

揆诸当下,社会对于两种行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人们为了内卷而内

卷,将内卷作为自己的"应当",将自己的梦想掷至脑后。另一方面,人们为了一己私

欲,置社会规则于不顾,大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我应当"与"我

愿意"本应代表之事的异化和扭曲,对个体,社会责任与自身理想无法两全,最终走

向极端。对社会,底层的制度也会因为“我应该”被错会而土崩瓦解。如何解决是迫

在眉睫的问题。(批判现实的两种极端情况)

就浅层说,我们确实应该追求愿意之事,但这建立在应当之事的基础上。然而,我们

应该明白,"愿意"与"应当"本质相同,找到两者共存的平街才是最优的选择。"应当"

之事为尺,规范了"愿意"之事,而相应的,"我愿意”也为“我应当”赋予了意义,提

供了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两者相骈,才能发择个体的潜力,营造道德又活力

的社会氛围。随心所欲不逾矩,应是我们对“我应当”与“我愿意”的平衡结果,也

是应当奋斗的方向。(论述“我愿意”跟“我应当”之间的平衡,表明观点)

解析2.0论证过程

克己才能顺意(修改稿)

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这句话表明了为人

处事中原则与意愿之间的矛盾,而我认为人们应当将“我应当”于“我愿意”前考虑。

“我应当”是指人们立身行事中的价值观,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我愿意“是人

们的理想与意愿。诚然,个人意愿决定了立身行事的驱动力与成效,但立身行事决不是

为所欲为,亳不约束的.

立身行事中倾向选择“我愿意”合乎人之本性,即趋利避害。选择“我愿意”的原因一

方面是利己主义的驱使,另一方面是任性使然。此外,“我愿意”也时常是个人面对无

法依自己所愿结果的开脱—在面对不合乎心意的结局时,选择说“我愿意故我承担”

而非“我应当故承担”更能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诚然,因而“愿意”的动机出自于心,而“应当”的约束来源外界与环境。个人意愿

决定了立身行事的驱动力与成效,但立身行事决不是为所欲为,毫不约束

的。“我应当”是指人们立身行事中的价值观,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

同时L约束个人行为的“应当”要先于个人期望的“愿意”。正如人是群居性动物,环

境与个人行为密不可分,当个人意愿与约束条件相符合时,这代表着个人将符合社会整

体价值观,这样的正向力量将会更大程度促成我们的成功。故在“我应当”中选取“我

愿意”是立身行事的根基与重要原则。

反之,忽略“我应当”之事,仅做“我愿意”之事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取得发展吗?其实

不然,违背规矩而特立独行,不但会远离社会时代发展的道路,而且会盲目自大,自傲

自负,终导致严重后果。当下,在开放包容的社会之中,人们往往选择自我意愿以满足

一己私利,不计后果,不虑前提,却最后发现自己陷入危险后悔境地。

然而,当个人理想的“我愿意”与约束行为的“应当”相反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压制“我

愿意”须更加重视。这代表了个人行为违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于是乎需要进行反思。

当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落后时代,不合乎发展的时候,应选择“我愿意”而非“我应当”工文

例如,现在仍有存在封建思想如女性应当顾家而非在外打拼等,违背开放平等的社会价

值观,则应当摒弃而非遵守。因而,在面对“我愿意”与“我应当”的矛盾时,积极反

思,判断是否合乎时代发展潮流,进行调整与改变才是上上策。

退一步说,忽略“我应当”之事,仅做“我愿意”之事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取得发展吗?

其实不然,违背规矩而特立独行,不但会远离社会时代发展的道路,而且会盲目自大,

自傲自负,终导致严重后果。

反观当下,在开放包容的社会之中,人们往往选择自我意愿以满足一己私利,不计后果,

不虑前提,却最后发现自己陷入危险后悔境地。

因此,立身行事前将“我应当”的规则与价值观内化于心,将个人志向与社会整体紧密

联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己才能顺意,从而实现发展。

相关理论

礼治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

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

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

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

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

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

主动性,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一一《乡

土中国》

个性主义

易卜生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

有关于你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

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

是救出自己。”

易卜生纯粹的个人主义思想对胡适产生深远影响。胡适认为个人主义有三种,一种是

“假的个人主义”,即自私自利,从不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集体利益的为我主义;

另一种是“独善的个人主义”,不满足于现有的现状,但又无可奈何,只想跳出现社

会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最后一种是“健全的个人主义”,也就是胡适先生推崇的个

性主义,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益于社会,又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最真实

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别人。

天人合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齐物论》中言;“天地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李约瑟说过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

求秩序,并将之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钱穆看来,中国传统文化虽以人文精神

为中心,但终极理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若能达此境界,则可超越常人而上升到宇宙

或“天”的境界,成就理想人格。晚年又自谓彻悟“天人合一”之旨,明确指出天人

合一乃“天命”与“人生”和合为一,且二者之合一是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

是一切价值与意义的源泉。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斯宾诺莎是17世纪荷兰哲学家。在他看来,人要实现自由和幸福就必须了解自然,

在自然中获得知识。他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强调知识的力量是人类解放和获得

自由的途径,高举理性和自由的旗帜,正是17世纪开创的特征。斯宾诺莎的哲学是

为了肯定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追求人的心灵与自然一致的知识,使人们方能在求真中

达到至善。斯宾诺莎强调知识是通往自由之路,特别是他认识到按照理性组织起来的

合理社会是人的自由的最大保证,他要求人们遵循理性的指导、尊重公共的社会生活

和社会福利,维持国家的公共利益,以此来确保全社会成员的自由,

相似考题

2021一模宝山

社会生活中,本真的人格受到许多赞美,这是否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就

不再是完美人格了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追求“真善”美(66)

如今社会生活中,真性情得到了许多赞美,人们歌颂敢于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这是

社会渴望真诚的意愿体现。(开头直接归因)

究其原因,当这个社会强调看本真人格的美好,其背后原因引人深思。我想是因为人

的社会性迫使每个人都应当服从社会群体,融入社会,才能得到他人的关怀。而在此

过程中,为了合乎道德范式,人不得不舍弃自己独有的或是小众或是在人眼中难以接

受的特点,将个性隐藏。当每个人都戴上面具,在此时一个个性鲜明的本真人格突然

跳出,人们倾慕的是他的勇气,敢于表达自我的真诚。(本真人格受到赞美的社会原

因分析)

这样的本真人格当然值得赞美。哲人也曾说过,没有“癖好”的人自然也不会有深情,

不宜与其深交。费雪是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人称之为完全的天才,亦有人称他

是滑稽的喜剧表演者?米芾也被世人戏称为“米癫”,又酷爱石头,也叫“石痴”。

但他们没有受到世人的嘲笑,而是用自身创造的价值,结合独待的个人魅力,收获世

人的敬佩与喜爱。以之为例,可见本真的性格是值得世人赞美的,它体现了一个人在

世上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及人格魅力所在。(本真人格受到赞美的人性原因分析)

然而,如若在充分展现本真性情后却沉溺于外人赞美中,却就不克制住妄自尊大,无

礼与轻慢也从本真中催生。如今许多人崇尚“嘻哈精神”,认为他们总是保持真实,

但那些下三滥的词作与不合乎社会价值正确的观念也在侵蚀其自身与听众的心灵。

“真”中固有可贵,但也不乏人类原始野蛮的天性,那些粗俗于表面的原始追求,对

物欲毫不克制的贪婪,却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在追求“真”的道路上,更要懂得合乎

道德规范的张弛有度。(本真人格的局限性,引出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因此,当一个人失去本真,只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那他便会沦为无趣,没有内在灵

魂的人;而当一个人盲目于放大自身本身的真,趋于自大,将自身人性中不好的缺陷

放入视觉盲点,都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合乎道德规范是一个人身处社会的基础

要求,而本真的个性是每个人在此基础上的自由发挥,彰显个人魅力的方式所在。二

者缺一不可,唯有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向“完美人格”不断靠近。

只有在追求真实的同时,不乏合乎道德“善”的保留,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美”。

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温度,有道德的人。(辩证本真人格和道德规范缺失一方的问题,

指出二者互补才能趋向人格的完善)

文章选读

自由是道德的前提

赵林

如果说一个处于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是一个半神半兽的生物,那么一个有道德的文明

人就应该是一个受着良心指导的善良人。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是一个有意志的生灵,而意志的本质就是自由。在人类社会的

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东西不是权威而是自由。野蛮人由于处在前道德状态和无法

律制约的自然的自由中,他的行为虽然称不上恶,但是也不能叫作善。他的一切行为

都严格地受到自然律的支配,因此这种天然的自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文明人

与野蛮人在道德生活方面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文明人的道德行为不是受自然律而是

受自由所支配的。

卢梭指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只有嗜欲的冲动便

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在这里,我

们可以看到康德实践理性的金箴一一“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思想雏形。

意志自由是一切道德生活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道德行为,不是在强力的压迫之下做出

的,而是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当我们秉承自己的自由意志不受约束地去行使

善举时,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体会到一种温馨的乐趣;然而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

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时,这种温馨的情趣就荡然无存了。从此以后,“履行义务的压力

就把最甜美的享受变成了最枯涩的负担”。

自由即是道德生活的前提,那么放弃自由就意味着取消了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性,从

而也就放弃了做人的资格,因为道德生活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放弃是违背

人性的,正是它造成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奴役状态和非人环境。

当一个人剥夺了别人的自由时,同样也使自己处于一种不自由的境地;当他把各种原

本应该是自由的行为当作强制性的义务强加于人时,他自己也就陷入了另一些义务的

陷阱中。

一个奴隶处在皮鞭的威胁之下,他的行为固然谈不上是出于自由意志。然而,一个奴

隶主在手执皮鞭时,同样也谈不上自由意志,因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某种外

在的利益,而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良知。

正如一个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财物的守财奴一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受着他所守护的

财物的支配,而不是出于他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意志;或者如同一个时时刻刻警惕地监

视着犯人的看守,他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自由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都要以他所监

视的对象为转移。

给别人戴上枷锁的人,必然使自己陷入无形的枷锁之中。

以往的一切道德律都是以某个外在于人的立法者或绝对主宰(如上帝)作为保证的。

在基督教的道德思想中,人的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出于上帝的至上意志和特殊安排,上

帝不仅对人的善行负责,也对人的恶行负责。在奥古斯丁的“恩典说”(该学说成为

中世纪基督教道德思想的基石)中,上帝在创世和造人时,就已经预先把人分为被拣

选的和不被拣选的两部分,并且同时把从善的倾向和作恶的倾向分别赋予了这两类

人。

一个蒙受上帝恩典的人,心中必然洋溢着行善的意愿;一个未获拣选的人,心中也必

定充满了邪恶的欲念。因此,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并非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受上

帝的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和决定论所支配。这种外在性的道德观把人们抛入一种对自己

的道德行为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从而必然导致不负责的道德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自觉地保持自己的道德水准的善良之辈,固然可以因自己是

上帝的选民这种特殊的荣幸而感到欣慰;然而一个堕落的恶棍,同样也可以把自己作

恶的原因归咎于上帝,而无须由自己来承担道德责任。

人们通常抱怨上帝没有在创世之时杜绝罪恶,没有把人类变成天使,却始终不愿把行

善和作恶的根据看成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决定的。这种否定自由意志的道德理论是

导致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普遍的道德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

正是针对这样一种外在决定论的道德思想,卢梭提出了自由意志的道德学说,把人类

道德行为的根据从上帝那里拉回到人自身。

在卢梭那里,自由意志取代了决定论而成为道德生活的基础,中世纪道德学说的形而

上学迷雾被驱散了,道德从天上降临到人间,成为植根于人性之中的自由意志的一种

结果:既然人是主动的和自由的,他就能按他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一切的自由行为都

不能算作是上帝有系统地安排的,不能由上帝替他担负责任。

上帝绝不希望人滥用他赋予人的自由去做坏事,但是他并不阻止人去做坏事,其原因

或者是由于这样柔弱的人所做的坏事在他看来算不得什么,或者是由于他要阻止的

话,就不能不妨碍人的自由,就不能不因为损害人的天性而做出更大的坏事。

上帝使人自由,以便使人通过选择而为善弃恶。上帝使人能正确地利用他赋予人的才

能而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