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语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升初学生马上就要走进初一的课堂了。新的环境、新的知识,你准备好了吗?愿你以最好的学习状态完成下面的试卷,成就心中的梦想!测试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小升初衔接阅读、课外积累等建议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生活之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那个儿子瘫huàn(
),整日小心翼翼的母亲,心中感慨(kǎigài)有谁诉?那个散步时面对分qí(
),想要一家人A(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父亲,满满责任溢心间;那个变成金色花,躲在暗处nì(
)笑的孩子,天真烂漫惹人爱;那个雨夜徘徊(huíhuái),著有诗集《①》《春水》的女子,以荷叶喻母亲,颂伟大母爱;那个在井房被安妮·莎莉文老师启迪而恍然大悟的②(人物),求知欲望B(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活之味,源于细节,伴以温情,辅以责任。1.(5分)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1)瘫huàn()
(2)分qí()
(3)nì()笑(4)感慨(kǎi
gài)()
(5)徘徊(huíhuái)()2.(2分)根据释义,请在文段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成语。A
B.3.(2分)在文段的①②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4.(7分)默写填空。(1)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论语·子罕》)(4)《论语》中揭示了“思”和“学”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8分)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在淄博烧烤中,每桌都会标配一个小火炉,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顾客需要自己再加工:在小火炉上烤出来的肉串滋拉冒油,用小饼一包将肉一把撸下,再加上脆生的山东嫩葱,撒上自己调配的辣酱等蘸料,食用风味各有不同。“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材料二:2022年5月,山东大学12000多名学生来淄博隔离,隔离期间,淄博人用心给同学们安排食宿环境,让大家感到很温暖。一位山大的学生如此说,离开前,当地给我们安排了一顿,淄博烧烤,那味道真是不错,尤其是配上了淄博人的热情和温暖,更多了几分滋味。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当时还给这些学子写了一封信,信中称:“亲爱的同学们,自古磨难皆过客,浮云过后艳阳天,这座城市历来有情,有义,有爱,有光……凡我在处,便是山大;待你来时,这就是家。”冬去春来,而今曾经离开的大学生们,真的回到这里。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对淄博的夸赞。材料三:抖音上一位名叫"Mr木”的博主发布的“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视频获得了19.1万的点赞量,并转发22.4万次,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追捧。而同城热搜榜上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网友们的热情,搜索量超过了500万。接着,淄博当地的一些烧烤店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推广自己的烧烤,其中不乏“扛鼎级别”的牧羊村烧烤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1)阅读以上材料,说说淄博烧烤为什么火了起来?(2)材料三中“说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请你选择家乡镇江的一道美食,发个朋友圈,并配上一段宣传文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三轮车夫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⑫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6.(3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7.(3分)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2)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8.(4分)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写下来。9.(4分)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老玉米曹洪蔚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③“回来看您啊。”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⑪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⑫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⑬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⑭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⑮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主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⑯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删改)10.(3分)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2)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11.(4分)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1)杂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分)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13.(4分)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后乃至()(2)门外戏()(3)尊君在不()(4)下车引之()1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和“相委而去”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温故而知新C.俄而雪骤 D.博学而笃志16.(4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3分)读完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写出两点。(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8.(2分)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19.(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蕴含诗人怎样的“愁心”?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省事业单位劳动合同
- 2025绿色能源合作合同
- Unit 4 My Family Let's Spell(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母猪体态评估及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14 母鸡教案及反思
- 检验三基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文化管理中的创新模式探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科学发展动态试题及答案
- 战略安排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专利代理的行业规范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语文国测模拟试题 (1)附有答案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课件
- 工程施工节点确认单
- 如何上好一节思政课综述课件
- 部编 道法 六下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课件+教案+习题+知识点)【2套实用版】
- Chap-17垄断竞争(经济学原理 中英文双语)
-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5.山东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汇报材料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最新)
- 单相变压器精品课件
- 停电作业工作票配电填写模板
- 最新EXCEL上机操作练习题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