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_第1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_第2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_第3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_第4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C.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2.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

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A.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3.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A.干燥、明亮

B.黑暗、潮湿

C.干燥、明亮4.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我不知道5.菜园里,青蛙、小青菜、菜青虫形成食物链时,正确的写法是(

)A.小青菜一菜青虫一青蛙B.青蛙一菜青虫一小青菜C.青蛙一小青菜一菜青虫6.在生态瓶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小鱼,观察、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的次数,探究“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1)观察小鱼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2)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3)观察生态瓶中水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4)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

。7.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

(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8.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

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

9.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茉莉花

B.杨树

C.狼10.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是:3.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食物的生物叫(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在草、田鼠、鹰的食物关系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5.骆驼是最(

)的动物之一,享有(

)的美称。6.本学期初我们研究了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实验前,我们认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这个环节是提出(

)。实验时,我们将种子分成两组,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种实验,科学上称之为(

)实验。实验后,我们发现,种子发芽需要(

)、空气、(

)。7.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

)。8.“飞蛾扑火”、花儿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动植物具有(

)特点。9.尺蠖的身体形态与(

)相似,便于它在草丛中捕食时防御敌害。10.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生物时应该先放(

),再放(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孕育袋中孕育而成的。()2.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3.浸泡种子的水温度越高越好。()4.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必须要大量的平湖改良田。()5.生态瓶里绿色植物放得越多,越利于动物生活。()6.雨后的种子比雨前的种子更容易萌发。()7.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8.水葫芦的生命力很强,对池塘里的生态平衡有积极的作用。()9.种子只在种在土壤里才能发芽。()10.金鱼藻释放气泡的多少与光照的强弱有关。()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滋泥,污浊的烂泥,其中含有浮游生物),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吃和被吃的行为在生物之间是互相紧密联系的,这就促成了食物链的形成。生活中,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试着写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和“偷鸡不成蚀(shi,损失)把米”两句俗语中所描述的食物链。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3.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请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要求至少写出3种,而且涉及植物、动物、非生物至少各1种)。4.一步一步完成哪些实验操作,可以确定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根据什么做出结论?5.小华调查了本班4名同学每天的饮水量,由此估计出全校600名学生一天的饮水总量。你认为他的这种估计准确吗?为什么?你有更准确的估计方法吗?六.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奇奇还听了工作人员讲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案例,感慨万分。“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上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者迁移。(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该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2)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3)请你当小小科学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这种现状?(请写两点)①

。②

。2.“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连一连3.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B5.A6.(1)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小鱼的数量增多,耗氧量增加,(2)植物消耗变大;鱼的数量增多,食物消耗增大(3)水质变质的时间变短;小鱼的数量增多,排泄物也增多(4)控制生态瓶里的生物的数量,保持充足的水量,并把生态瓶放在阳光下。7.(1)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2)土壤的湿度。(3)盒子、光线、蚯蚓、土质、温度、空气等。(4)在长方形盒子的一端放干燥的泥土,另一端放潮湿的泥土,将蚯蚓放在中间,让它们选择,5分钟后看蚯蚓爬到哪儿去了。(5)湿润环境中的蚯蚓要多。(6)蚯蚓喜欢湿润的生活环境。8.(1)小草→野兔→狐狸→老虎(2)小草;野兔;狐狸;老虎(3)导致野兔大量繁殖,大量草地被野兔吃掉,老虎缺少食物导致数量减少,最终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9.C10.C二.填空题1.绿色植物;生产者2.树→蝉→螳螂→黄雀3.生产者;消费者4.食物链;草;田鼠和鹰5.适应沙漠环境;沙漠之舟6.猜想;对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7.空气8.向光性9.植物的枝丫10.植物;动物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水稻→鸡→黄鼠狼2.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可以捕捉诱杀害虫,捕捉对人们有益的动物,可以灯光诱虫养鱼,灯光照明可增加鸡的产蛋量等。3.池塘里的水和土壤可以为水草提供养分,鱼虾又以水草为食,鱼虾排除的粪便有可以增加河泥的肥沃度,从而更适合水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