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16318-2021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16318-2021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16318-2021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16318-2021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16318-2021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Basictestmethodforrotatingtractionelectricalmachines2022-07-01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试验要求 4.1试验电源 24.2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度 24.3仪器仪表的量程 24.4电压电流的测量 24.5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测量 24.6防护措施 5试验前的检测 5.1一般检查 5.2电刷中性线的测定 36绝缘电阻的测定 46.1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电阻的测定 46.2其他绝缘电阻的测定 7绕组冷态直流电阻的测量 7.1绕组冷态温度的测定 57.2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 57.3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 67.4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 68强迫通风电机进风口空气静压与通风空气量的测定 8.1通风空气量的测定 78.2通风空气量的计算 9温升试验 89.1一般要求 89.2温升试验方法 99.3温升试验的线路 9.4温升试验时冷却空气温度的测定 9.5电机各部分温度的测量方法 9.6电机绕组温升的校正 10换向试验 11特性试验 11.1一般要求 Ⅱ11.2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 11.3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牵引电动机 11.4主发电机 11.5辅助电动机 11.6辅助发电机 11.7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 12无火花换向区的测定 13瞬态试验 13.1断开和接上电源试验 13.2电压跳变试验 13.3复励电动机的附加试验 14主、辅助交流发电机的短路试验 15起动试验 15.1单相交流换向器电动机 15.2主电动发电机组 15.3辅助电动机、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 16超速试验 17匝间绝缘试验(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 18绝缘试验(绕组对地耐压试验) 19振动试验 20噪声测量 21轴电压测定 22轴承电流测定 23速度传感器波形测定 24振动冲击试验 25防护等级试验 附录A(规范性)仪器仪表损耗及误差的修正方法 A.1仪表损耗的修正 A.2仪表刻度误差的修正 A.3互感器变比误差的修正 A.4互感器相角误差的修正 图1感应法测定电刷中性线线路图 3图2电压表-电流表法原理接线图 5图3通风空气量和空气静压测量装置图 7图4测量点的位置选取示意图 图5串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6串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其他可选线路图 图7复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8脉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Ⅲ图9脉流电动机温升试验其他可选线路图 图10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11直流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12交流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13辅助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 图14无补偿绕组直流电机附加负载损耗的修正因数 图15直流牵引电动机短路下杂散损耗测定线路图 图16带平波电抗器的脉流电动机交流损耗测取线路图 图17异步牵引电动机负载特性曲线 图18同步牵引电动机负载特性曲线 图19改变馈入换向极绕组附加电流线路图(串励电动机) 图20电动机断开和接上电源试验线路图 图21复励电动机附加试验线路图 图A.1仪表损耗修正接线示意图一 图A.2仪表损耗修正接线示意图二 表1兆欧表的选择 4表2测量点半径的选取 8V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6318—1996《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与GB/T16318—199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表述,新增了电机分类内容(见第1章,1996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量”“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测量”的要求(见第4章,1996年版的第3章);d)更改了“试验前的检测”部分内容的表述(见第5章,1996年版的第4章);e)更改了“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电阻的测定”要求,增加了“其他绝缘电阻的测定”要求(见6.1、6.2,1996年版的第5章);f)更改了“绕组冷态温度的测定""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要求(见7.1、7.2、7.3、7.4,1996年版的第6章);年版的第8章);h)更改了“换向试验”要求,删除了表2~表5的内容(见第10章,1996年版的第9章);i)更改了“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牵引电机”要求,增加了“一般要求”“异步牵引电动机空载试验”“异步牵引电动机堵转试验”“同步牵引电动机开路试验”“同步牵引电动机短路试验”要求,删j)更改了试验测取点数(见第12章,1996年版的第11章);k)删除了“瞬态试验”中关于“劈相机”内容(见1996年版的12.1);1)删除了试验线路图(见1996年版的第13章);n)删除了“劈相机的特殊试验”要求(见1996年版的第15章);o)更改了“超速试验”要求(见第16章,1996年版的第16章);p)增加了“匝间绝缘试验(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要求(见第17章);q)更改了“绝缘试验(绕组对地耐压试验)”要求(见第18章,1996年版的第17章);r)更改了“振动试验”要求(见第19章,1996年版的第19章);s)更改了“噪声测量”要求(见第20章,1996年版的第18章);t)删除了“湿热试验”要求(见1996年版的第20章);u)增加了“轴电压测定”要求(见第21章);v)增加了“轴承电流测定”要求(见第22章);w)增加了“速度传感器波形测定”要求(见第23章);x)增加了“振动冲击试验”要求(见第24章);y)增加了“防护等级试验”要求(见第25章);z)增加了规范性附录“仪器仪表损耗及误差的修正方法”(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VI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大连日牵电机有限公司、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湘潭新昕通用电气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华夏天信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立新电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湘潭牵引机车厂有限公司、湘潭市工矿电传动车辆质量检验中心、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如意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湖南胤实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湖南亚安智控设备有限公司、河南中车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沙湘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6年首次发布为GB/T16318—199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本文件规定了旋转牵引电机(以下简称“电机”)的各项基本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轨道机车车辆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包括牵引电动机、发动机驱动的主发电机、主电动发电机组、辅助电动机、辅助发电机、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对有特殊要求的旋转牵引电机,凡本文件未规定的试验方法,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规定。注1:本文件亦适用于由动力车辆拖动的拖车上的旋转电机。注2:本文件可适用于特种车辆(如工矿机车)上的旋转电机,但不包括电机防爆或可能的其他特殊试验。注3:本文件不适用于小型地面车辆(如蓄电池供电的搬运车、在厂区内使用的货车等)上的电机和永磁牵引电机,也不适用于各种车辆上的微型电机,如挡风玻璃刮水器用电动机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1029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103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2900.25电工术语旋转电机GB/T2900.36电工术语电力牵引GB/T494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GB/T10068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GB/T10069.1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GB/T2156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GB/T22715旋转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圈耐冲击电压水平GB/T22716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匝间绝缘试验规范GB/T22717电机磁极线圈及磁场绕组匝间绝缘试验规范GB/T22719.1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2719.2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2部分:试验限值GB/T25123.1—2018电力牵引轨道机车车辆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1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之外的电机GB/T25123.2—2018电力牵引轨道机车车辆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2部分: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GB/T28028牵引旋转电机换向的评定和编码准则JB/T10500.1电机用埋置式热电阻第1部分:一般规定、测量方法和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755、GB/T2900.25、GB/T2900.36、GB/T25123.1—2018和GB/T25123.2—2018界定的2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试验要求4.1试验电源试验用普通电源包括直流发电机组、蓄电池。试验用整流电源的电流纹波因数或波形因数应符合被试电动机技术条件的要求,整流器交流输入车辆实际使用的电子变流器或与车辆实际使用变流器电源波形和谐波分量非常相似的电源。专用试验电子变流器电源。4.2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度4.2.1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电压、电流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功率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频率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兆欧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级。4.2.2转速表读数误差在士1r/min以内或误差在0.1%以内,取二者误差最小者。4.2.3转矩测量仪与测功机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直接测效率时应不低于0.2级)。4.2.4分流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4.2.5温度检测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4.2.6仪用互感器(或传感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4.2.7绕组直流电阻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4.2.8用于变流器供电的三相交流电机试验中的仪器仪表应在宽频带上(至少在1000Hz以下范围)保持其准确度。4.3仪器仪表的量程仪器仪表的量程应选择使测量值在仪器仪表量程的20%~95%范围内。4.4电压电流的测量4.4.1对于直流电机,测量绕组的电压时,电压表应接在被测绕组的出线端上。4.4.2对于交流电机,测量端电压的信号线应接到电机绕组的出线端上,同时测量每相线电流,取端电压和线电流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电机的性能。4.4.3用分流器测量电流时,测量线的电阻应按所用毫伏表选配。4.4.4使用电流互感器时,接入二次回路仪器的总阻抗(包括连接导线)应不超过其额定阻抗值。4.4.5对额定电流不大于5A的电机,除堵转试验外,不应使用电流互感器。4.5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测量直流电动机输入功率用电压乘电流来计算,试验电源为整流电源时应用真实读数功率表或指示电压、电流瞬时值乘积平均值的其他测量装置直接测取电枢回路输入功率,也可分别测量直流功率分量和3交流功率分量,然后相加求得。交流电动机可采用两表(两台单相功率表)法测量输入功率。也可采用一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功率,功率表的电压信号线应接到绕组引出线端子。如仪器仪表损耗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按照附录A对仪器仪表损耗及其误差进行修正。4.6防护措施试验前,应对电机内可能散发出的高温有害气流、高电压、高转速及飞逸出异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5试验前的检测5.1一般检查试验前应检查电机的装配质量、被试电机与负载的机械连接、轴承运转情况和电刷接触面等,试验线路和设备应能满足试验要求。5.2电刷中性线的测定直流电机在进行试验前应校正电刷中性位置,中性线的测定可用感应法、正反转发电机法、正反转电枢静止,励磁绕组他励,将毫伏表接在相邻的两组电刷上,并交替地接通和断开电机的励磁电流(图1),逐步移动刷架的位置,在每一个不同位置上测量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当感应电势最接近零时即可认为电刷位于中性线上,毫伏表的读数宜以励磁电流断开时的读数为准。图1感应法测定电刷中性线线路图5.2.3正反转发电机法电机作发电机运行,在相同励磁电流、转速和负载条件下,逐步移动刷架位置,当正、反两个转向的电枢电压值最接近时,即可认为电刷位置在中性线上。45.2.4正反转电动机法电机作电动机运行,在相同的励磁电流、电枢电压和负载条件下,逐步移动刷架位置,当正、反两个转向的转速值最接近时,即可认为电刷位置在中性线上。6绝缘电阻的测定6.1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电阻的测定6.1.1测量时电机的状态测量电机绕组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电机的实际冷态和热态(温升试验后)下进行。出厂检验时,允许仅测量冷态绝缘电阻,但应保证热态绝缘电阻不低于该类型电机标准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同时测量并记录绕组温度,在实际冷态下测量时可取周围介质温度作为绕组温度。热态绝缘电阻和冷态绝缘电阻应使用同一电阻测量仪并在同一引出线端子测量。测量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电阻应根据被测绕组的额定电压按表1选择兆欧表。表1兆欧表的选择单位为伏特被测绕组额定电压Uv绝缘电阻直流测量电压测量时,应在试验电压施加1min后读取数据,并记录绕组温度。若测量吸收比Ro/Ris,则应测取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若测量极化指数Rlo/R₁,则应测取1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测量结束后,每个回路应对地放电。对直流电机,电枢回路绕组(不包括串励绕组)、串励绕组和并励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的绝缘电阻应分别进行测量。对交流电机,测量绕组绝缘电阻时,如各相绕组的始末端均引出,则应分别测量各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的绝缘电阻,这时不参加试验的其他绕组和埋置检温计等元件应与铁心或机壳作电气连接,机壳应接地。如三相绕组已在电机内部连接仅引出3个出线端时,则测量所有连在一起的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对于绕线转子电机应分别测量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6.2其他绝缘电阻的测定6.2.1轴承绝缘电阻的测定轴承绝缘电阻用不大于1000V兆欧表测量。56.2.2埋置式检温计绝缘电阻的测定埋置式检温计绝缘电阻测定按JB/T10500.1规定的方法进行。6.2.3温度、速度传感器绝缘电阻的测定温度、速度传感器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7绕组冷态直流电阻的测量7.1绕组冷态温度的测定将电机在室内静置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或埋置检温计)测量电机绕组的温度,所测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应不超过4K。若绕组的温度无法测量时,允许用机壳的温度代替。对大、中型电机温度计的放置时间应不少于15min。按短时工作制(S2工作制)试验的电机,在试验开始时的绕组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差应不超过5K。7.2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7.2.1电桥法使用电桥测量时,每一电阻应测量3次,每次应在电桥重新平衡后测取读数。每次读数与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0.5%,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的实际值。测量1Ω及以下的电阻时,应采用双臂电桥测量。7.2.2电压表-电流表法采用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表与被测绕组应接触良好。测量时,所加电流不应超过绕组额定电流的10%,通电时间不超过1min。测量时应同时读取电流及电压值。每一电阻至少应在3个不同电流值下进行测量,每个测量值与几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士0.5%,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实际值。图2a)适用于电压表内阻与被测绕组电阻之比大于200的电阻测量,图2b)适用于电压表内阻与被测绕组电阻之比小于200的电阻测量。a)电阻之比大于200的电阻测量b)电阻之比小于200的电阻测量标引序号说明:R——可调电阻;R₂——被测绕组电阻。图2电压表-电流表法原理接线图6GB/T16318—20217.2.3微欧计法当采用自动检测装置或数字式微欧计等仪表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时,通过被测绕组的试验电流应不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电流的10%,通电时间不应超过1min。若电阻小于0.01Ω,则通过被测绕组的电流不宜小于5A。7.2.4测量要求7.2.4.1测量电机各部分绕组直流电阻时,转子应静止不动。7.2.4.2直流电机绕组直流电阻在绕组出线端上测量。7.2.4.3交流电机定子绕组直流电阻(即U与V,V与W,W与U,每两相之间的直流电阻)应在电机的出线端上测量。绕线转子电机,转子绕组直流电阻应在绕组与集电环连接片上测量。7.2.4.4出厂检验时,每一个电阻可仅测量一次。7.3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7.3.1为了校核设计值和计算效率,将电刷自换向器上提起或与换向器绝缘测量电枢绕组电阻时,应按电枢绕组的型式采用下列方法进行:a)单波绕组,应在相互间距离等于或最接近于一个极距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b)无均压线的单叠绕组,应在换向器直径两端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电枢绕组的直流电阻R₄(Ω)按式(1)计算:……………(1)式中:R——测量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P——极对数。c)有均压线的单叠绕组,应在相互间距离等于或最接近于一个极距,且都装有均压线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d)装有均压线的复叠或复波绕组,应在相互间距离最接近于一个极距,且都装有均压线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e)其他形式的绕组,测量时应根据绕组的具体结构,采用相应的方法。7.3.2为了校核设计值和计算效率,而将电刷放在换向器上测量电枢绕组电阻时,应在位于两组相邻电刷的中心线下面,且相互间距离等于或最接近于一个极距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7.3.3为了在温升试验中用电阻法确定绕组温升而测量电枢绕组直流电阻时,应在相互间距离约等于一个极距的一半,且位于相邻两组电刷之间的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定。电枢绕组的冷态和热态直流电阻应在同样两片换向片上进行测量,并应减少由于电刷短路而引起的误差。7.4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电阻的测定为了校核设计值和计算效率,应分别测定电枢绕组各相的电阻值,并用各相电阻的平均值作为绕组的相电阻。测量和计算方法按GB/T1029和GB/T1032的规定进行。7GB/T16318—20218强迫通风电机进风口空气静压与通风空气量的测定8.1通风空气量的测定通风空气量和空气静压可用图3所示装置测量。标引序号说明:1——联接弯筒;3——整流栅;4——试验风筒;6——风机;7——电机出风口;d——风筒直径。图3通风空气量和空气静压测量装置图8.2通风空气量的计算测量截面的平均动压P₄按式(2)计算:式中:Pa,P,…,Pa——圆环上各点测得的动压,单位为帕斯卡(Pa);n——截面上圆环测量点数。通风空气量Q(m³/min)按式(3)计算:式中:A——管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γ——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在标准情况下,洁净空气密度为1.2kg/m³。测量动压时,测量点的位置和测量点数可按图4和表2选取。8标引序号说明:r₁,r₂,…,r。——从风筒中心到第1,2,…,n测量点的半径,单位为毫米(mm);d——风筒直径,单位为毫米(mm)。图4测量点的位置选取示意图表2测量点半径的选取单位为毫米风筒直径测量点半径400注:用横向测定,总点数n=10。绘制进风口静压对于通风空气量的关系曲线。9温升试验9.1一般要求如试验过程中冷却空气的温度在10℃~40℃之间,则对测得的温升不作修正。如型式检验过程中冷却空气的温度在10℃~40℃范围之外,则供需双方可协商对所测温升进行修正。电机进行试验时的通风应与实际使用时相同,对电机温升有影响的所有部件,包括风道、滤尘器等车辆部件均应在位,或在提供有等效条件的装置下进行。强迫风冷时,应测量电机进风口处的静压和风量,并绘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图表。额定风量时的静压头不应高于规定值。通常,不提供相当于车辆运行而产生的冷却。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全封闭的牵引电动机,该冷却作用特别重要,可按照供需双方达成的协议提供这种冷却。99.2温升试验方法9.2.1短时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短时定额(包括小时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应从电机实际冷态开始,且在30s内尽快达到额定值并作出第一点温升记录。在开始试验之前,应先用温度计法或电阻法确认绕组与冷却空气的温度差小于或等于4K。当计算绕组温升时,如果该最初温度差不超过4K,则应根据绕组温度是高于冷却空气温度,还是低于冷却空气温度,从结果温升值减去或加上该差值。9.2.2断续工作制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断续工作制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应使电机达到实际上相同的温度循环为止,即将两个相继工作周期上的相应点连成直线,其温升梯度应小于1K/0.5h。电机各部分温升应在最后一个工作周期负载时间的一半终了时进行测量。9.2.3持续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持续定额电机的温升试验可以从电机实际冷态时开始,也可以从热态开始,直到电机各部分温升达到热稳定时为止。试验开始时可加大负载或减小风量,缩短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只要随后在保证定额连续保持至少2h或维持到试验的最后1h内温升变化小于2K即可。9.2.4短时过载温升试验如规定了短时过载定额,则应通过一次或多次试验加以验证。在保证定额温升试验结束时,连续地绘制出关键绕组的冷却曲线,直至温升达到绝缘系统热分级规定的“初始值”。为此可将曲线延长一段时间,但不应超过从最后读数起的5min。在额定冷却条件下,在该预定的时刻施加规定的过负载,并维持预定的时间后即结束试验,测出温升。如测得的温升与绝缘系统热分级规定的“试验最终值”相差20K以内,则可通过计算将额定电流或持续时间修正到预计能达到“试验最终值”温升值的某值。如测得的温升与规定的“试验最终值”相差20K以上,则应按修正后的电流或时间重做试验。25123.2—2018中表3的规定。9.3温升试验的线路9.3.1直流电动机串励直流电动机采用图5所示的试验线路。两台同型号电机机械上耦合,一台作电动机,一台作发电机。调节升压机和线路电源的电压以改变电动机的负载和端电压。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S—-升压机。图5串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为减少试验设备,串励直流电动机也可采用图6a)或图6b)所示的线路,但调节不便;复励直流电动机可采用图7所示线路;小功率直流电动机也可采用直接负载法试验。a)由电源提供电机损耗b)由升压机提供电机损耗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S——升压机。图6串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其他可选线路图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LM——辅助驱动电机;S——升压机。图7复励直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9.3.2脉流电动机型式检验应在运用的脉动频率和脉流因数的脉动电源下进行,出厂检验应在直流电源下进行。对于与平波电抗器一起使用的脉流电动机可采用图8试验线路。根据实际使用条件,也可采用图9试验线路进行。M——被试脉流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图8脉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桥式可控黎流装置#可调交流电源DeMGS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脉流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S——升压机。图9脉流电动机温升试验其他可选线路图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在作温升试验时由正弦电源或变流器供电,频率为电网频率或电动机运行时的频率。在被试电机与负载电机之间机械上连接一台转矩测量仪,试验线路如图10所示。FUFNM转矩负载O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电动机;G₁——负载发电机。图10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温升试验线路图9.3.4主发电机9.3.4.1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可采用图11所示的线路进行试验。两台同型号电机在机械上耦合,由一台驱动电机拖动到规定的转速。两台被试发电机中,一台作电动机,另一台作发电机,互相回馈,调节被试电机的励磁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和端电压。标引序号说明,M——陪试电动机;M₁——拖动电动机;G——被试发电机。图11直流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9.3.4.2交流发电机带整流输出的交流发电机可采用图12所示的线路进行试验。整流器+F标引序号说明:GS——被试交流发电机;M——与被试电机回馈的直流电动机;M₁——拖动电动机。图12交流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根据情况,交流发电机也可按GB/T1029的规定,采用间接方法进行试验。负负载9.3.5辅助发电机一般采用回馈法或直接消耗法进行试验,直接消耗法的试验线路见图13。GSGS标引序号说明:M₁——拖动电动机;GS——被试辅助发电机。图13辅助发电机温升试验线路图9.4温升试验时冷却空气温度的测定9.4.1采用周围空气冷却的电机(全封闭式电机),用不少于4支温度计,分布在电机周围不同的位置,距离电机1m~2m处,温度计球部放置高度应为电机高度的二分之一。各温度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冷却空气的温度。9.4.2对于所有其他空气冷却的电机,冷却空气温度应在电机进风口处用温度计测定。对不止一个进风口的电机,取各进风口处测量值的平均值。9.4.3在持续定额试验最后1h内,或在整个短时试验期间,每隔15min左右,测取一次冷却空气温度。试验结束时的冷却空气温度值为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9.4.4无论哪种类型的电机,温度计均应避免受热辐射及气流的影响。为了避免由于冷却空气温度改变而引起的误差,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冷却空气温度的变化。9.5电机各部分温度的测量方法9.5.1电阻法确定定子绕组温升绝缘绕组的温升可采用电阻法测量。绕组的平均温升θ(K)按式(4)计算:R₂——温升试验结束时测得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Ω);R₁——温升试验开始前测得的冷态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Ω);K₁——常数,对铜绕组为235,对铝绕组为225,除非另有规定;t₁——测量R,时的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₂—-温升试验结束时的冷却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9.5.2温度计法铁心、机座的温度用膨胀式温度计或半导体温度计、非埋置的热电偶、电阻温度计测量。轴承的温GB/T16318—2021度用电温度计或埋置的温度传感器测量。换向器、滑环、鼠笼转子和阻尼绕组的温度,待电机停转后立即用电温度计在部件能测到的最热点处测量。9.6电机绕组温升的校正9.6.1切断电源后测得温升的校正在电机运行时无法测量其直流电阻的绕组,则在停机后进行电阻测量。所测得的温升应校正到断电瞬间的温升。切断电机的电源后(强迫通风冷却的电机应同时停止通风),尽快测取绕组热电阻,断电45s内应测出第一点。以后逐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在最初的3min内不应超过20s,此后不超过30s,并且应持续至少5min。对大型电机经用户同意,可延长测量第一点热电阻的时间,但最多不超过2min。将由这些读数计算出的温升,绘制成时间的函数曲线,其中温升坐标采用对数标度,时间坐标采用线性标度。然后将所绘制的曲线外推至切断电源的时刻,以得到试验结束时的温升。如果切断电源后,所测绕组的电阻开始先上升,然后再下降,则应取测量电阻中的最高值作为断电瞬间的绕组电阻。9.6.2额定功率时绕组温升的校正如果温升试验的电流与额定功率时的电流略有不同,此时额定功率时的绕组温升θ(K)按式(5)校式中:0——对应试验电流I的绕组温升(见9.5.1),单位为开尔文(K);Iv——额定功率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I——温升试验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取试验过程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几个相等间隔时间电流读数的平均值。10换向试验换向试验应在电机热态下进行。每个换向试验点应保持一段时间但不超过30s。改变旋转方向试验时,允许在换向试验以前在所选择的电流和转速下运转不超过15min。各类型电机换向试验点按GB/T25123.1—2018的规定。换向试验的结果按GB/T28028进行记录。仅做一个转向试验的电机,在每个试验点进行前,应运转足够的时间,以保证电刷充分磨合。对交流电动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均应在额定频率下进行。对脉流电动机,型式检验应在运用的脉动频率和脉流因数下进行,出厂检验可在直流下进行。11特性试验11.1一般要求试验前被试电机应先运转一段时间,以使风摩耗稳定。读取数据应在电机绕组的温度接近基准温度时或温升试验后进行。与温度有关的量均需测量读数时的绕组温度,读数应换算至基准温度。11.2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11.2.1特性曲线的测定直流牵引电动机的特性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各磁场级下进行。脉流牵引电动机可在直流电源下11.2.2转速-电流特性曲线试验时保持额定电压不变,改变电枢电流,在高转速与大电流间均匀测取5点~7点转速、电枢电流和有关绕组的温度值。对电枢绕组应以每一测量点前后测得电阻的平均值求取温度。出厂检验时测量电枢绕组的电阻允许简化,在连续测完一条曲线后立即测一次。基准温度时的转速n,(r/min)按式U——电动机端电压,单位为伏特(V);J电动机电枢电流,单位为安培(A);ZR,——换算至基准温度的有关绕组电阻之和,单位为欧姆(Ω);eb——电刷接触压降,单位为伏特(V),数值见11.2.3.1.2;ZR——有关绕组实测电阻之和,单位为欧姆(Ω);n——电动机(实测)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换算至基准温度时绕组电阻R(Ω)按式(7)换算:…K₁——按9.5.1中的规定;t,——基准温度,t,=150℃,单位为摄氏度(℃);t——绕组电阻为R时的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R——绕组温度为t时测得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Ω)。作出两个旋转方向在基准温度时的转速平均值对于电枢电流的关系曲线。曲线范围的上限为最高工作转速的80%时相对应的电流值,或如果该点的转速低于最高工作转速的80%时,为相对应的最小电流值,下限为最大电流值的90%。最初4台被试电机转速-电流特性的平均值作为典型转速-电流特性。11.2.3效率-电流特性曲线11.2.3.1直流牵引电动机效率-电流特性曲线效率可用损耗分析法、回馈法或者直接法测定。对可逆转的电机,给定电流点上的效率应取两个旋转方向效率的算术平均值。用损耗分析法测定电机的效率时,应分别求取下列各种损耗。a)绕组铜耗:换算至基准温度的绕组电阻乘以其电流的平方即为绕组铜耗。如有磁场电阻,还应包括磁场电阻的损耗。b)铁耗和机械损耗:电动机以他励空载方式运行。试验时,根据已换算至基准温度的转速-电流特性曲线,固定励磁电流,然后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使电动机达到与该励磁电流相对应的转速。将每一励磁电流及其相应转速下的电枢输入功率减去电枢电路中绕组铜耗及电刷接触损耗即得该励磁电流及其相应转速下的铁耗与机械损耗之和,作出铁耗与机械损耗之和对转速的关系曲线。若需测出机械损耗,对串励电机还需作出机械损耗对转速的关系曲线。可采用低电压串励空转试验测出,试验时不超过最高工作转速,每一点转速的输入功率减去绕组铜耗和电刷接触损耗得机械损耗;对他励电机需作出铁耗与机械损耗之和对端电压平方的关系曲线,并将其延长与纵坐标相交,交点坐标为机械损耗。c)l电刷接触损耗:电刷接触损耗等于电枢电流与电刷接触压降的乘积。不带刷辫电刷接触压降取3V;带刷辫电刷接触压降取2V;金属石墨电刷接触压降取0.6V。d)附加负载损耗:带补偿绕组的直流电机,附加负载损耗等于在短路(相同的转速和电枢电流)下测得的杂散损耗;无补偿绕组的直流电机,其附加负载损耗应取在短路(相同的转速和电枢电流)下测得的杂散损耗和修正因数K、的乘积,K、是α的函数,α按式(8)计算:……(8)式中:F——磁场绕组安匝数,单位为安培(A);F₄——电枢绕组安匝数,单位为安培(A)。K.和α的关系曲线见图14。图14无补偿绕组直流电机附加负载损耗的修正因数短路下杂散损耗的测定可采用图15所示的线路进行。M——被试电动机;图15直流牵引电动机短路下杂散损耗测定线路图接通直流电源,使拖动电动机M₁稳定运行在转速特性上某负载时的转速n,接通开关S,从零缓慢调节Fm,使电枢电流达到某负载值,测取稳定读数(拖动电动机M₁的输入电压、电流,被试电动机M的电枢电流和机组转速)后立即断开输入电源,使机组迅速停车,立即测量两台电机的电枢电阻。拖动电动机M₁的输入功率减去机组的机械损耗、两台电机电枢铜耗和电刷接触损耗即为某负载点的短路杂散损耗。上述各项损耗之和即为电动机的总损耗,电动机的效率η按式(9)或式(10)计算:P₂——电动机输出功率,单位为瓦特(W);P₁——电动机输入功率,单位为瓦特(W);DF电动机总损耗,单位为瓦特(W)。两台同型电机,机械耦合并接在同一电源上,如图5所示。其中一台作电动机,另一台作发电机,损耗由升压机和线路电源供给。(11)计算:U,I——按11.2.2中的规定;U、——升压机端电压,单位为伏特(V);Ig——发电机电流,单位为安培(A);U₁——线路电源电压,单位为伏特(V);I₁——线路电源供给电流,单位为安培(A);Rm——电动机电枢、换向极和补偿绕组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R₈——发电机电枢、换向极和补偿绕组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rm——电动机串励绕组电阻(包括固定分路电阻),单位为欧姆(Ω);rg——发电机串励绕组电阻(包括固定分路电阻),单位为欧姆(Ω);eb,ZR,ER₁——按11.2.2中的规定。对有他励绕组的电动机,只需在式(11)分母加上相应于电动机和发电机输入他励的功率。可用测功机或数字式转矩转速测量仪测定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绕组铜耗应归算到基准温度。11.2.3.2脉流牵引电动机效率-电流特性曲线带有平波电抗器的脉流电动机,可采用图16所示线路测出交流损耗。再由直流效率求取脉流供电时的效率。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脉流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图16带平波电抗器的脉流电动机交流损耗测取线路图图16中在测量交流分量功率P~时,功率表W的电压电路中加一大容量电容器C,使它在200Hz及以下时的阻抗和电路阻抗相比要小得多,以致可忽略不计。功率表电流回路加入可调电阻r,使流过功率表的电流降至一个适当的数值。电动机电流流过特殊分流器所产生的压降,应大于功率表流过满量程的压降。平均电压Um和平均电流Im用磁电式仪表进行测量。试验时,先确定电动机在直流电源供电时,工作点U、I的效率,然后由合适的脉流电源供电,使电动机有相同的电压Um(算术平均值),调节发电机负载,使电动机又有相同的电流Im(算术平均值)。在脉流工作点Um、I时,假设:Pm——电动机在脉流供电时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特(W);P~——电动机所吸收的脉流中全部交流分量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Pg——电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单位为瓦特(W);pm——电动机在脉流供电时的损耗,单位为瓦特(W);ηm——电动机在脉流供电时的效率;p_——电动机在直流供电时的损耗,单位为瓦特(W);GB/T16318—2021η-——电动机在直流供电时的效率。由于P~不产生任何有效转矩,而完全变为损耗,则电动机在脉流供电时的损耗pm和电动机在脉流供电时的输入功率Pm可按式(12)和式(13)计算:pm=p_+P-Pm=Umlm+P~11.2.4转矩-电流特性曲线根据电动机的转速-电流特性曲线和效率-电流特性曲线,可得出不同负载时的转速和输出功率。转矩-电流特性曲线由式(15)确定:M——电动机输出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n——按11.2.2中的规定。…………)11.2.5空载特性曲线牵引电动机作他励发电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电枢绕组开路。从零开始,单方向调节励磁电流,使电枢空载电压达到额定值的1.2倍左右,然后单方向减少励磁电流到零,作出上升和下降两分支曲线,每分支应量取8点~9点(在额定电压值附近多测几点),每点同时读取电枢空载电压与励磁电流值,作出电压对于励磁电流的关系曲线,即空载特性曲线。11.3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牵引电动机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牵引电动机(包括异步牵引电动机和同步牵引电动机)的特性试验应在变流器供电下,在一个旋转方向上进行。被试电机与负载电机之间机械耦合连接一台转矩测量仪,输入功率测定采用宽频带(至少1000Hz)的仪用互感器,二次回路用电动式仪表。被试电机轴上机械输出功率由转矩测量仪的二次显示仪直接读出。试验应在电机温度大约为基准温度时进行,与温度有关的量均需测量读数时的绕组温度,读数应换算至基准温度。每一负载点读取输入端的线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同时读取输出转矩和转速,同步牵引电动机还需读取励磁电流值,再绘制出如图17或图18的特性曲线:a)转矩-转速特性曲线;b)电压-转速特性曲线;c)电流-转速特性曲线;d)效率-转速特性曲线;e)功率-转速特性曲线;f)功率因数-转速特性曲线;g)频率-转速特性曲线;h)转差率-转速特性曲线(异步牵引电动机);i)励磁电流-转速特性曲线(同步牵引电动机)。转迷图17异步牵引电动机负载特性曲线图18同步牵引电动机负载特性曲线11.3.2异步牵引电动机空载试验异步牵引电动机作空载电动机运行。绕线转子电动机应将转子绕组在滑环上短路。试验在温升试验或负载试验之后进行。在读取并记录试验数据之前,电机的输入功率应稳定,即相隔30min输入功率的相继两个读数之差不大于前一个读数的3%。被试电机施以电网频率或电机额定频率的可变电压,电压变化范围从125%的额定电压逐步降低电压到空载电流为最小或不稳定的最小电流为止。在125%和60%额定电压之间,其中包括额定电压,按均匀分布至少取5个电压点。在约50%额定电压和最低电压之间至少取4个电压点。在每个电压点测取输入功率、电压、电流、电机转速,并立即测量断电后的端电阻。在125%额定电压至最低电压范围内,作输入功率和电流对于电压的关系曲线,即空载特性曲线。空载特性曲线的损耗测定按GB/T1032规定的方法进行。将异步牵引电动机空载运行,施加一个在典型曲线上10%~100%转速之间电动机能产生最大磁通的电压,直接读取外施电压、电流。最初4台被试电机电流的平均值作为典型值。11.3.3异步牵引电动机堵转试验异步牵引电动机堵转试验在电机接近实际冷态下进行。试验时,应将转子堵住不转动。对绕线转子电动机应将转子绕组在滑环上短路。试验时,在电网频率或电机额定频率下,加上一个能产生接近保证定额电流的电压。直接测取电机外施电压、电流、输入功率和功率因数,并迅速测量定子绕组电阻值。电压值应在被试的第一台电机中确定,并在随后的所有电机试验中采用。试验通电持续时间应不超过10s,以免绕组过热。最初4台被试电机电流的平均值作为典型值。11.3.4同步牵引电动机开路试验同步牵引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试验时,将被试电机拖动到电网频率或电机额定频率对应转速,电枢绕组开路,在他励方式下进行。调节励磁电流,使开路电枢电压达到额定值的1.3倍或额定励磁电流所对应的电压值作为试验的起始点。然后单方向逐步减小励磁电流到零,一般应量取7点~9点(在额定电压值附近多测几点),每点应读取电压、励磁电流、频率(或转速)。作出开路电压对于励磁电流的关系曲线,即空载特性曲线。将同步牵引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施加一个在典型曲线上10%~100%转速之间发电机能产生最大磁通的励磁电流,直接读取开路电压、励磁电流。最初4台被试电机励磁电流的平均值作为典型值。11.3.5同步牵引电动机短路试验同步牵引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试验时,应用低阻抗导体在接近电枢绕组出线端处将线端可靠短接,在他励方式下进行。试验时,将被试电机拖动到电网频率或电机额定频率对应转速,调节励磁电流,使电机短路电流为保证定额的电流,测取该励磁电流值。最初4台被试电机励磁电流的平均值作为典型值。11.4主发电机11.4.1空载特性曲线被试电机被拖动到额定转速或某规定转速下运行,电枢绕组开路,励磁绕组他励。励磁电流从零开始,单方向调节励磁电流,使电枢空载电压达到额定值的1.2倍左右,然后单方向减少励磁电流到零,作出上升和下降两分支曲线,每分支应量取8点~9点(在额定电压值附近多测几点),每点同时读取电枢空载电压与励磁电流值,并绘制出空载特性曲线。11.4.2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11.4.2.1对于可调特性发电机,可通过试验获得典型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第一台被试发电机运行在额定转速或某规定转速下,在其输出的最高电压和最大电流范围内取若干不同的电枢电流值,适当调节相应的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的输出恒定不变。记下励磁电流和电枢电压。作出电枢电压对电枢电流的关系曲线,即恒功率电枢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对第二台至第四台电机,取与第一台相同的电枢电流,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机输出恒定不变,便获得3组相应的励磁电流和电枢电压。将电枢电压和电枢电流绘制可得3条恒功率电枢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连同第一台共4条曲线平均后得到典型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11.4.2.2对固有特性发电机,采用与11.4.2.1类似的方法,只是第一台特性的励磁电流采用额定励磁电流的实际值,其他完全相同。11.4.3恒功率调节特性曲线典型电压-电枢电流特性曲线上每个电流值都有一个相应的励磁电流值,作出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的关系曲线便是典型恒功率调节特性曲线。11.4.4效率-电流特性曲线用损耗分析法测定主发电机的效率。各部分损耗按以下方法得出。a)电枢电路绕组铜耗:绕组铜耗等于电枢电路所有绕组的电阻(换算至基准温度)之和与其电流平方的乘积。b)机械损耗:被试发电机由电动机拖动至额定转速空转运行,此时拖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减去拖动电动机本身的损耗即得被试发电机的机械损耗。c)铁耗:被试发电机由电动机拖动至额定转速空载运行,调节励磁电流,作出发电机电压对拖动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关系曲线。拖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减去其本身的损耗即得被试发电机的输入功率。将发电机的输入功率减去发电机的机械损耗即得发电机在某电压时的铁耗。d)励磁损耗:励磁损耗包括励磁绕组的铜耗,对同步主发电机还应包括滑环上的电刷接触损耗。电刷接触压降按11.2.3.1.2中的规定。e)附加负载损耗:1)直流主发电机的附加负载损耗:对带补偿绕组的电机用短路法测出。对无补偿绕组的电机短路法测出的损耗还要乘以修正因数K、,K、按图14取值。2)交流主发电机的附加负载损耗:用短路法测定。交流主发电机由电动机拖动至额定转速,调节励磁电流,使电枢三相稳态短路电流为所需电流值。此时拖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减去发电机的机械损耗、铜耗和拖动电动机本身的损耗即得该电流时的附加负载损耗。试验后应立即测量电枢绕组的直流电阻,计算铜耗。主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2.加上该功率下的各项损耗之和即得输入功率Pi,效率η.按式(16)计算:11.4.5交流主发电机稳态短路特性曲线发电机被拖动至额定转速运行,电枢用低阻抗导体在接近电枢绕组出线端处将线端可靠短接。调节励磁电流,使电枢电流在1.2倍额定电流左右,同时读取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逐步减少励磁电流至零为止,共读取5点~7点,绘制出稳态短路特性曲线。11.5辅助电动机11.5.1转速-电流特性曲线被试电机应在额定电压和规定的励磁条件及转向下进行,测出的转速特性要换算至基准温度。曲线在0.8~1.2倍额定电流间均匀作5点~7点。最初4台换算至基准温度曲线的平均值作为典型转速-电流特性曲线,详见11.2.2。效率测定方法同11.2.3,如有条件可用转矩转速测量仪或测功机直接测定。试验应紧接在温升试验后进行,读数换算至基准温度。转矩测定除用11.2.4的方法外,如有条件可用转矩转速测量仪或测功机直接测定。试验应紧接在温升试验后进行,读数换算至基准温度。见11.2.5。11.6辅助发电机被试电机拖动至额定转速,在规定的励磁条件(不带整流器输出的交流发电机还应在规定的功率因数)下,测取发电机端电压与电枢电流的关系曲线,曲线的范围在0~1.25倍额定电流之间,均匀作5点~7点。最初4台换算至基准温度曲线的平均值作为典型外特性曲线。11.6.2输出功率-电枢电流特性曲线将外特性曲线的数据换算便可得输出功率对电枢电流的关系曲线。见11.4.1。11.6.4保证定额时效率测定11.6.5辅助交流发电机稳态短路特性曲线见11.4.5。11.7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机组分别在电动机额定电压、最高电压及最低电压运行时,测取输出电压、输出功率、输入电流和机组转速与发电机输出电流的函数关系。对交流发电机的特性曲线还应在规定的功率因数下进行。发电机的输出电流从0~1.0倍额定电流之间均匀取5点~7点作出其输出特性。同时应绘制转速-电流特性曲线。最初4台机组的输出电压特性的平均值作为典型输出电压-电流特性曲线。测量保证定额时的输出、输入功率之比即得机组效率。12无火花换向区的测定无火花换向区测定适用于带换向极绕组的电机。试验前应确保电刷和换向器接触良好。试验时,电机先以额定工况运行一段时间,使其接近正常工作温度。改变电枢电流,相应改变馈入换向极绕组的附加电流,以获得无火花换向时所馈入正反两个方向附加电流的限值。改变馈入换向极绕组附加电流的线路(串励电动机)见图19。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G₁——附加电源发电机;S——升压机。图19改变馈入换向极绕组附加电流线路图(串励电动机)对串励电动机,试验应在最高工作转速与最大电流间均匀测取5点~7点。对并励或复励电动机,约每隔0.25倍额定电流测取一点数据,直到电枢电流约为1.25倍额定电流值为止。以试验结果绘制出附加电流为纵坐标,电枢电流为横坐标的关系曲线。13瞬态试验13.1断开和接上电源试验13.1.1牵引电动机和主电动发电机组中的电动机当电动机在保证定额的电流下工作时,用快速开关断开电源约1s后,再重新接上。每隔3min~5min断开和接上一次。若电动机磁场是单一方法可调节的,则应在最大磁场级和最深削弱磁场级下各进行3次。若电动机磁场是采用不同方法调节的,则应在最大磁场级和每种磁场削弱方法所达到的最深削弱磁场级下各进行3次。选择适当容量的电源,在电源断开期间,电动机的转速保持不变;在重新接上前的瞬间供电电压至少等于系统的最高电压;在接上后的瞬间应不低于0.9倍额定电压。试验时,用波形记录仪摄取断开和接上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试验线路见图20。电源电源波形记录仪探头波形记录仪探头附加电阻波形记录仪探头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图20电动机断开和接上电源试验线路图13.1.2辅助电动机、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试验应在电动机装有模拟正常运行条件的控制和保护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对电动发电机组和旋转变流机在装有电压和频率调整器情况下进行,可单台电机进行,也可整套辅助机组进行。试验时前者为额定电流,后者为带有正常负载时的电流。试验应在电动机的最高电压和使用中的最深削弱磁场级下稳定运行后开始。试验时用快速开关断开和重新接上电动机的电源,连续进行4次。断开和重新接上电源的时间间隔,两次约为1s,另两次应稍小于保护设备的动作时间。13.2电压跳变试验试验要求电动机端电压在最高和最低值之间跳变情况下运行,试验用并有短路开关的电阻和电动机串联来进行,当电阻短接时,电动机端电压为最高电压。试验连续进行5次,在逐次电压跳变期间,电动机端电压应复原至最低电压状态。试验时可用一台瞬态记录仪,确认在电阻短路后瞬间电源电压不会降到低于系统相对应的额定电压值。试验期间,电动机和被拖动机械的控制设备不作其他调整,在电路中应有电机的正常控制和保护装置(包括发电机电压调整器)。对于辅助电动机,试验应在电动机运行在最低电压和磁场下带有正常负载时进行。对于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试验应在发电机输出保证定额的功率下进行。13.3复励电动机的附加试验试验线路如图21所示,电动机M应在最高电压下供电,而被拖动机械应在空载或低负载下运转。当达到稳定状态时,迅速打开开关S,以断开供电电源,然后立即合上开关S,使电动机短路。试验进行2次,每次短路持续5s,时间间隔为5min。标引序号说明:M——被试电动机;G——负载发电机。图21复励电动机附加试验线路图14主、辅助交流发电机的短路试验主、辅助交流发电机的短路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a)供整流输出的交流发电机:一次作全部整流桥短路,另一次作整流桥的任一个桥臂短路;b)直接供交流负载的交流发电机:一次作各相一起短路,另一次作两相短路;对有固定接地中性线的交流发电机,一次作各相一起短路,另一次作任一相对中性线短路。试验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励磁电流下进行,在电机空载运行时将发电机突然短路,短路应持续5s。15起动试验15.1单相交流换向器电动机试验应在电动机两个旋转方向上进行。电动机热态时,在最大电流下进行1min。试验时,电源频率为额定值,其电压为使电动机转速约为最高工作转速5%的电压值。通风与实际运行时等效。15.2主电动发电机组试验前,调整供电电压为电机最低电压值,合上电源起动电机,每两次起动的间隔时间为5min,连续做2次。然后调整供电电压为电机最高电压值,用同样的方法做2次,此时,电机电压不应降到低于0.9倍最高电压。试验时,应带有正常的起动和保护装置,对交流电动机,频率应为额定值。用于脉流或由脉冲控制的电机,试验应在接近实际运行情况的供电条件下进行。试验中电动机的负载产生的制动转矩应接近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起动转矩。15.3辅助电动机、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辅助旋转变流机试验前,调整供电电压为电机最低电压值,合上电源起动电机,每两次起动的间隔时间为2min,连续做5次。然后调整供电电压为电机最高电压值,用同样的方法做5次,此时,电机电压不应降到低于0.9倍最高电压。试验时,应带有正常的起动和保护装置,对交流电动机,频率应为额定值。用于脉流或由脉冲控制的电机,试验应在接近实际运行情况的供电条件下进行。试验中电动机的负载产生的制动转矩应接近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起动转矩。为此,辅助电动机最好与实际负载配套进行。16超速试验超速试验应在电机热态(温升试验后)下进行。试验时,将电机的转速提高到1.2倍最高工作转速或规定的最高转速,对两台或两台以上永久串联且无机械耦合的串励电动机,超速倍数应提高到超速可选用下列方法实现:a)对直流电机,可逐步提高被试电机供电电压(不应超过1.3倍额定电压)或逐步减少励磁电流;b)对交流电机,可提高供电电源频率或用原动机直接驱动或通过变速驱动被试电机。超速试验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试验前应仔细检查电机的装配质量,防止转速升高时有杂物或零件飞出,保持远距离测量转速。17匝间绝缘试验(匝间冲击耐电压试验)GB/T22719.1、GB/T22719.2规定的方法进行。18绝缘试验(绕组对地耐压试验)试验采用频率为工频,波形接近正弦波的交流电,电机为静止状态。试验前,应先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试验应在各项出厂检验完成后,且电机处于热态时立即进行。试验时,电压应施加于绕组与机壳之间,此时其他不参与试验的绕组均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