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初研 教案大纲_第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初研 教案大纲_第2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初研 教案大纲_第3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初研 教案大纲_第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初研 教案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rincipleofPublicBuildingDesign开课单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210521101602学分2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建筑学专业导论、建筑设计基础(A)、建筑设计基础(B)授课语言中文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为建筑学入门阶段的重要理论课程。本课程通过讲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诸多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对多功能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各种建筑空间进行组织的能力以及综合处理建筑各要素互动关系的能力。(二)课程英文简介TheDesignPrincipleofPublicArchitectureisarequiredcourseforarchitecturemajoraswellasanimportantacademiccourseinprimarystageofArchitecture.Bymeansofillustratinggeneralprinciplesofpublicarchitecture,thecourseenablesstudentsnotonlymanagebasicmethodsofpublicarchitecturedesigningbutdeepcomprehendtheconceptandmutualrelationshipsofenvironment,art,technology,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furthermoreapplytheseachievementsintodesignpractice.Throughthiscourse,studentscanacquirecrucialabilitiesincludingtheabilityofanalyzingthedialecticalrelationshipofvastelementsinpublicarchitecturedesign,analyzingthefunctionofintegratedmuti-functionalpublicarchitecture,organizingallsortsofarchitecturespacesandhandlingtheinteractiverelationshipofnumerousarchitecturefactors.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建筑基本概念、性质和创作准则;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关系;掌握公共建筑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建筑经济技术要求。2、能力目标:掌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灵活运用。3、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公共建筑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公共建筑的分类和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公共建筑设计流程以及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若干概念和相互间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相互间的辩证关系难点: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相互间的辩证关系第一节

建筑概述一、建筑的概念1.《辞海》对建筑的定义2.《韦氏英文字典》对建筑的定义3.建筑的概念二、建筑的属性1.建筑是一门工程2.建筑是一门科学3.建筑是一门行业4.建筑是一项艺术三、建筑的本质1.建筑的狭义本质2.建筑的广义本质四、小结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与分级一、建筑的分类1.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2.按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分类3.按建筑的层数分类二、建筑的等级划分1.按建筑的耐久年限2.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3.按建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三、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创作准则一、国内外建筑创作准则1.西方的建筑创作准则2.我国建筑方针3.我国当代建筑方针二、当代公共建筑创作准则1.环境2.功能3.艺术4.技术5.经济6.绿色三、小结第四节

公共建筑设计流程一、建筑活动的阶段划分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1.接受任务,核实并熟悉设计任务的必要文件2.结合任务,学习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3.根据任务,做好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工作三、公共建筑设计的流程1.初步设计2.技术设计3.施工图设计四、小结第二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组成,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群体建筑空间组合的形式和特点;掌握公共建筑场地设计的要求并能够应用于设计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难点:将场地设计的思路和要求应用于公共建筑设计实践第一节

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一、总体环境布局与建筑1.总体环境布局的流程2.建筑的布局形式3.建筑布局总体要求二、总体环境布局与场地1.集散广场2.活动场地3.服务性院落4.停车场所三、总体环境布局与绿化1.绿化的布局2.绿化的形式3.植物4.建筑小品四、小结第二节

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策略一、建筑与环境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公共建筑设计的环境策略二、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1.“因”与“借”的辩证关系2.环境条件的利用要素3.环境条件的利用方式三、改造和创造环境1.北京故宫2.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3.苏州留园4.上海西郊公园的金鱼廊5.天津水上公园的茶室四、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群体环境的空间组合一、公共建筑群体环境空间组合概述二、公共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基本原则1.建筑日照2.自然通风3.环境保护与安全三、公共建筑环境空间组合类型1.分散布局形成的空间组合2.建筑群形成的组团和中心四、小结第四节

公共建筑场地设计一、场地设计的概念与内容1.场地设计的概念2.场地设计的内容二、场地设计的条件与要求1.城市规划的要求2.相关建筑规范的要求3.设计任务书的要求4.基地条件分析三、场地的平面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建筑布置与流线组织3.场地内的图底关系四、场地的竖向设计1.场地竖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2.场地的竖向设计的主要任务五、场地的道路设计六、小结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和空间组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理解公共建筑的人流的聚集与疏散,掌握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能够应用于公共建筑设计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难点:公共建筑的人流的聚集与疏散第一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一、公共建筑空间组成概述1.教学楼2.加油站3.幼儿园4.餐饮建筑5.宾馆建筑6.电影院7.图书馆二、主要使用空间设计1.房间的面积2.房间的平面形状3.房间的平面尺寸4.门窗设置三、辅助使用空间设计1.辅助空间的概念和设计原则2.厕所3.贮藏室4.设备用房四、交通联系空间设计1.交通联系空间概述2.水平交通3.垂直交通4.交通枢纽五、小结第二节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一、功能分区概述二、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1.主次分区的一般规律2.主次分区的辩证关系三、功能分区的内外关系四、功能分区的“闹”与“静”的关系五、功能分区的“洁”与“污”的关系六、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交通流线组织一、交通流线的类型1.人流交通线2.内部工作流线3.辅助供应交通流线二、交通流线组织原则三、交通流线组织方式1.平面式组织2.立体式组织3.综合式组织四、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1.阶梯教室的人流疏散2.影剧院、会堂的人流疏散3.体育建筑的人流疏散五、小结第四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建筑与艺术、形体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公共建筑造型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并能够应用于设计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与艺术、形体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美学原理和设计原则难点: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概述一、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基本原则1.物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2.建筑形式美的准则3.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多样性二、建筑艺术的特点与形式美的内涵1.建筑语言的特殊性2.建筑的空间性3.建筑构图原理4.空间与实体的关系三、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2.社会条件3.技术条件4.建筑个性与性格特征四、公共建筑空间造型艺术变迁1.从时间上看2.从类型上看五、小结第二节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一、空间的形状与比例1.空间的形状2.空间的比例二、空间的体量与尺度三、空间的围透与分隔1.空间的围透2.空间的分隔四、空间的层次与渗透五、空间的引导与暗示1.以弯曲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2.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特意设置的踏步3.利用天花、地面处理4.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5.利用光线的明暗六、空间的序列与节奏七、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外部形体造型艺术一、简单的几何形状二、主从与重点三、均衡与稳定1.均衡2.稳定四、对比与微差1.对比2.微差五、韵律与节奏1.连续的韵律2.渐变的韵律3.起伏的韵律4.交错的韵律六、比例与尺度1.比例2.尺度七、建筑的光感、质感和色感八、建筑的灯光造型与亮化九、小结第五章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建筑结构体系的空间形式与种类及适用的空间类型,了解公共建筑采暖与空气调节的方式和选择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的定义及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构的空间形式与种类;公共建筑采暖与空气调节的方式及原则难点: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一、建筑结构与公共建筑设计的关系二、墙承重结构体系1.墙承重结构体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2.墙承重结构体系的材料和施工三、框架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体系2.半框架结构体系四、大跨度结构体系1.悬索结构2.空间薄壁结构3.空间网架结构4.充气结构五、悬挑结构体系六、其它结构体系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2.剪力墙结构体系3.筒体结构体系4.帐篷结构七、小结第二节

公共建筑设计与设备技术一、建筑设备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二、室内给水与排水系统1.给水系统2.排水系统3.建筑设计与给排水系统的关系三、电力电气系统1.强电系统2.弱电系统3.灯具照明四、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1.采暖系统2.通风系统3.空气调节系统4.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与公共建筑设计五、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经济技术分析一、公共建筑与经济分析1.建筑技术经济指标2.长期经济效益3.结构形式与建筑材料4.建筑工业化5.适用、经济、技术和美观的统一二、公共建筑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建筑面积2.每平方米造价3.建筑系数4.容量控制指标5.高度控制指标6.绿化控制指标7.用地控制指标及有关规定三、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1.建筑物平面形状与建筑物平面尺寸的影响2.建筑层数与层高的影响3.建筑结构的影响4.门、窗设置的影响5.建筑用地的影响四、小结第六章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的内容和设计要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要求难点:无障碍设计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与无障碍设计一、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概述三、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范围1.室外空间的无障碍设计2.室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3.其它部分的无障碍设计四、小结第二节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一、缘石坡道二、盲道三、无障碍出入口四、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五、小结第三节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一、交通空间的无障碍设计1.无障碍通道2.无障碍楼梯与台阶3.无障碍电梯二、卫生设施的无障碍设计1.卫生间2.公共浴室三、轮椅席位的无障碍设计四、家具的无障碍设计1.触摸式平面图2.服务台3.桌子4.饮水机5.控制按钮五、小结第四节

其他无障碍设计一、低位服务设施二、无障碍标识系统和信息无障碍三、小结第七章公共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了解和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原理、原则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掌握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方法。难点:绿色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一、绿色建筑概述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1.资源利用的3R原则2.环境友好原则3.地域性原则三、小结第二节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一、太阳能应用1.被动式太阳能利用2.太阳能光热利用3.太阳能光伏利用二、建筑自然通风1.室外自然通风2.室内自然通风3.自然通风的被动节能途径三、建筑遮阳设计1.遮阳的作用2.遮阳的分类3.遮阳材料与技术4.遮阳技术未来发展四、小结第三节

绿色建筑评估一、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2.绿色建筑评价关注的内容3.可持续绿色建筑评价原则4.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分类二、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三、评价得分与星级四、评价流程和标识五、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应用和发展六、小结第四节

绿色建筑管理与维护一、建筑管理1.室内环境参数管理2.建筑门窗管理3.建筑设备管理二、物业管理三、建筑合同能源管理1.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概述2.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四、小结四、课程思政元素1、课程思政目标点:目标1: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目标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建筑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目标3:培育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增强建筑设计的实践创新能力;目标4:坚持理论自信,用科学的唯物史观理解和评价建筑现象;目标5:坚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章节授课要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式(包括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预期教学成效第一章广义的建筑本质通过“广义的建筑本质就是环境”这一知识点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建筑观,了解建筑师的职业使命。案例教学: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一系列建筑实例;理论建构:通过这些实例阐明广义的建筑本质是环境。目标2:学生对建筑师的职业要求有了基本了解;目标5: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建筑观。第二章根据设计意图创造环境通过北京故宫的空间序列组织讲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宫殿建筑群中的应用和体现以及故宫在建造过程中体现出的对环境的创造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案例教学:图片和视频;理论讲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创造环境的创作模式;网络资源:纪录片中对北京故宫的讲解。目标1:通过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北京故宫,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民族自信得到加强;目标3:通过理解前人在北京故宫建筑群的设计中创新性的创造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得到增强。第三章建筑的功能问题通过讲解建筑的功能问题的含义和目的,指出建筑功能的核心和初衷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理论讲解:讲解建筑功能的定义和内容,指出功能问题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的内涵;二者的内在关系;课后作业:每人找一个功能不合理的公共建筑,指出不合理的地方。目标2:通过理解建筑功能的要求,学生对于建筑师的职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目标4:通过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的判断建筑的功能问题,评价建筑,增强了理论自信。第四章空间与实体的关系空间与实体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的一对核心关系。通过援引老子《道德经》中的论述来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关系。指出现代建筑奉为圭臬的核心理论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已进行了阐述,且成为论述此关系时最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讲解:空间与实体的关系的内涵;《道德经》对这一对关系的论述的含义;案例教学:《道德经》的此段论述镌刻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入口处。目标1:通过了解最早对空间与实体关系进行论述的著作是我国传统经典名著,学生增加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目标4:通过阅读《道德经》体会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利”与“用”的关系,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内涵,增强理论自信,能够将对建筑的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第五章双曲悬索结构以清华大学设计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为例讲解双曲悬索结构在当代会展建筑中的应用。分析建筑师如何将结构技术与传统建筑形式结合,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译。课前预习:网上搜集石家庄会展中心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信息;理论讲解:双曲悬索结构的形式、特征和适用范围;案例教学:图片和新闻报道。目标1:石家庄会展中心的双坡屋顶和中国传统建筑细部充分说明当代会展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在建筑设计中自觉传承和转译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目标3:建筑师将双曲悬索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双坡屋面巧妙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创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启发性。第六章公共建筑物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讲解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程说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理论讲解:无障碍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无障碍设计?目标2:通过了解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建筑观目标3:通过学习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七章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方法通过讲解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方法指出其本质在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提问:什么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首先讲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以及我国的“双碳”目标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而后引出要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公共建筑需采用的空气调节技术。目标2:通过了解“双碳”目标在建筑中的要求,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得到加强;目标4:通过可持续发展建筑观的演进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理论在历史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强化了唯物史观。目标5:通过学习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对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学生对于我国的“双碳”目标的认识更加深入,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五、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课堂授课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其他1第一章公共建筑基本知识442第二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663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和空间组合664第四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665第五章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分析666第六章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227第七章公共建筑与可持续发展22合计3232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授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演示课件为主并结合板书。作业(1)根据某建筑各房间的名称画出该建筑的气泡图。考察学生对建筑功能分区的理解以及划分功能分区的能力。(2)对某一现代建筑的形式进行美学分析。考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