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切追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萧红的名言“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引出本文将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其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语言的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作背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又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四、文题解读

“萧红墓畔”点明了诗歌创作的地点,表明这是一首悼念萧红的诗。“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表明这首诗是诗人即兴而作的。

五、人物介绍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六、全文分析

1、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赏析:诗人专程来萧红墓前凭吊,六小时的行程喻示一种“长度"(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在这种“长度”里,还包含着一种“重”,即寂寞给人带来的内心的沉郁和对生与死的沉重思考。

“走”“六小时"长途”从方式时间、空间上突出两人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诗人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的心境一一无比孤寂、悲凉。

2、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赏析:“到你头边放一来红山茶”这一动作的短促、轻逸与“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的“长”“重"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情感的转折,内心的克制。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表明诗人希望萧红仍然活着,幻想她是暂时安睡,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

“红山茶”红艳如火,暗含萧红之名,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赞美和激赏,隐喻和赞扬逝者生命之灿烂,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与沉重。

3、

等待着,长夜漫漫,

赏析:“我等待"的是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体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感。“长夜漫漫”,喻指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人生长路漫漫之意。

4、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赏析:与前面诗句构成对比,一个受着煎熬,焦急等待;一个却闲适淡然地卧听海涛闲话。“我"的“等待”与“你"的“卧听”,“我"的“长夜漫”与“你"的“海涛用话”两相对应。这是“生"与“死”的对话,“生"的我艰难的行走还要继续,而”死"则是永恒的安详。

七、合作探究

1、“等待着,长夜漫漫”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解析:“我"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2、结尾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包含着诗人对萧红怎样的感情?

解析:①伤悼萧红的不幸早逝;

②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不能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

③羡慕萧红已从现实中解脱,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

3、请简要分析《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表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长度”,又包含着一种“重”,这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动作的短促与轻逸形成了对比。

“我"与“你”也构成了对比:“我"生”,“你死";“我”“动”,“你”“静";“我”“寂寞”,“你”如红山茶般热烈:“我"等待”,“你"卧听”;“我"痛苦地面临“长夜漫漫”,你悠闲地“卧听着海涛闲话":“我还要继续艰难地行走,“你”永远安详地长眠地下。

八、本文主旨

《萧红墓畔口占》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所行所思,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九、文本特色

语言平实,言简义丰

这首诗语言平实,没有过多铺陈,没有华丽辞藻,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诗人到萧红墓前凭吊的事,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如“长夜漫漫”,既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指艰辛的人生之路;而“我等待着”则蕴含着“我"对民族解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课后训练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答案

答案:1、“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