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_第1页
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_第2页
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_第3页
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_第4页
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 溶液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9题溶液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题号/年份20212022202320224年三调2024年考向预测T29考点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稀释浓度的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现象晶体和结晶现象;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2024年武汉中考第29题继续考查溶液与溶解度问题,重点考查点是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现象;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的方法考点溶液的配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结晶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1.(2024•武汉三调29T)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图所示的耳鼻清洗液和浓碘酊都是医用消毒液,其中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温度/℃0204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碘0.0140.0200.039回答下列问题:(1)图1溶液中的溶质是。(2)在室温下,碘在(填“乙醇”或“水”)中溶解度更大。(3)配制一定量图1所示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有。(4)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欲使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列方法可行的是(填标号)。A.再加入18.0g氯化钠B.再加入20.0g氯化钠C.恒温蒸发40.0g水D.恒温蒸发60.0g水【答案】(1)氯化钠;(2)乙醇;(3)烧杯、量筒和玻璃棒;(4)ABD【解析】(1)由图可知,图1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2)由图可知,20℃时,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0g,20℃时碘的乙醇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够达到10%,大于20℃时碘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在室温下,碘在乙醇中溶解度更大;(3)配制一定量图1所示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有烧杯、量筒和玻璃棒,故填烧杯、量筒和玻璃棒;(4)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再加入18.0g氯化钠,溶解后溶于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正确;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如再加入18g氯化钠就能够形成饱和溶液,再加入20.0g氯化钠,能够溶解18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故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如形成饱和溶液,至少需要蒸发50g水,恒温蒸发40.0g水,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如形成饱和溶液,至少需要蒸发50g水,恒温蒸发60.0g水,溶液底部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2.(2023•武汉29T)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性时,查阅资料如下: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溶解度NaHCO36.98.29.611.1KCl27.631.034.037.0NaCl35.735.836.036.3NH4Cl29.433.337.241.4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回答下列问题:(1)10℃时,NaCl的溶解度为。(2)根据2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3)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4)20℃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C.若m≤0.36n,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答案】(1)35.8g;(2)NaHCO3;(3)NH4Cl;(4)ABC【解析】(1)由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2)由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20℃时溶解度在1~10g之间的为可溶物质,根据2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NaHCO3。(3)由溶解度表可知,四种物质中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NH4Cl。(4)20℃时,NaCl和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37.2g,即2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A、20℃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由于2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2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故说法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其饱和溶液中=,m=0.36n,若m≤0.36n,即形成的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铵也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相等,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故说法正确;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不能等于0.372n,否则该温度下氯化铵也为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3.(2022•武汉29T)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氢氧化钙、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氢氧化钙0.180.160.140.110.09硝酸钾13.331.663.9110169氯化钠35.736.036.637.338.4回答问题:(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20℃时,将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40℃时,向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质量变大B.60℃时,将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11g硝酸钾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比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大D.将80℃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g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最大【答案】(1)减小;(2)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或蒸发水;(3)89g;(4)ABC【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或蒸发水;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或蒸发水;(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将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1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36g÷16%=225g,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25g﹣136g=89g;(4)A.40℃时,向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溶液质量变大,说法正确;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将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11g硝酸钾,说法正确;C.没有指明温度,则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比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大,说法正确;D.将80℃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g分别降温至20℃,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减小,都会析出晶体,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最大,说法错误。4.(2021•武汉29T)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KNO313.320.931.645.863.985.5请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答案】(1)45.8g;(2)加溶剂(或“升温”“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3)18.5g;(4)ABD【解析】(1)由表格可以看出,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2)要使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或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由图像所示,a点溶液恰好饱和,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设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x=18.5g。(4)A.由表格可知,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正确;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错误;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由于两溶液质量未知,质量分数不等,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加入等量的水后溶液质量可能相等,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正确。5.(2020•武汉29T)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填字母编号)。(2)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编号)。(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③t2℃时,将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答案】(1)B;(2)20g;(3)AB;(4)③【解析】(1)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温度不同,溶剂质量为20g,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则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2)0℃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24g溶液,即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X,24g﹣20g=4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4g×=20g,即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g。(3)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A、B点形成的溶液质量均小于50g,说明固体X有剩余,为饱和溶液;C、D点对应的溶液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无法确定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无法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故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4)①t1℃时,20g水中能形成32g溶液,即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32g﹣20g=12gX,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g﹣12g=18g;要使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20g×=30g;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需将水分全部蒸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说法错误。③t2℃时,将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溶液中存在剩余不能继续溶解的固体,若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温度升高后,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加;或者是加入的是X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变大;故说法正确。知识必备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3.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一种溶液中至少有一种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构成:在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所以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速率较快,如果溶质在溶液中可被分散成离子,则溶液可以导电。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原溶质。(2)根据析出晶体情况判断: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无晶体析出的溶液,该温度下,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3.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一是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二是增加溶剂的质量。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一是使溶质的溶解度减小,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二是减少溶剂,三是增加溶质。(1)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2)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三、结晶方法1.蒸发结晶:又叫蒸发溶剂法,蒸发浓缩析出晶体。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从NaCl溶液中得到晶体、提纯含有少量KNO3的NaCl溶液。2.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温度降低析出晶体。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从饱和KNO3溶液中得到晶体、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四、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2)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3)溶解度曲线①定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②意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③应用: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计算公式:(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溶液稀释的计算(1)实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2)计算: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解题技巧】要解答好溶液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2024•武昌区模拟)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C.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答案】(1)40;(2)增大;(3)ab;(4)AD【解析】(1)由图像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0g,则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2)t1℃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小于t2℃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t2℃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a点时,继续加水,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点时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点时,40g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c、d两点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溶质质量相同,均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ab。(4)A、由图像可知,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40g,溶质质量相等,故A正确;B、c点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蒸发溶剂是否会析出溶质,故B不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为50g×,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不变,为50g+20g=70g,故C不正确;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t1℃和t2℃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ω(t1)<ω(t2),故D正确。2.(2024•武汉模拟)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硝酸钾13.331.663.9110169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2)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20℃时,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加水的质量为,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3)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标号)。A.若a是氯化钠,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若a是氯化钠,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C.若a是硝酸钾,则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若a是硝酸钾,则④中析出晶体质量为5.5g【答案】(1)硝酸钾;(2)96.6g;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3)AD【解析】(1)表中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因为0℃到80℃其溶解度的差值较大;(2)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0g×0.9%=(100.0g﹣x)××100%,则x=96.6g,稀释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氯化钠饱和溶液和水,烧杯和玻璃棒用于混匀操作,则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3)A、若a是氯化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即每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7.3g,则20g水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7.46g,故加入10g氯化钠时,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而不是不饱和溶液,故A说法错误;B、由A知,若a是氯化钠,③溶液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5g水后,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2%,故B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若a是硝酸钾,则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每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故60℃时,20g﹣5g=15g水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6.5g,故加入10g硝酸钾时,④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错误。故选:AD。3.(2024•蔡甸区模拟)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2)t2℃时,向100g饱和的甲溶液中加入50克乙,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t2℃时,取100g甲、乙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较少的是(填“甲”或“乙”);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质量比乙多g。(4)甲溶液状态发生改变时,操作正确的是。A.a点→c点:加热B.b点→c点:恒温蒸发C.a点→b点:加水D.c点→a点:降温、过滤【答案】(1)降温结晶;(2)40%;(3)30;(4)BD【解析】(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2)t2℃时,甲的溶解度为100g,乙的溶解度为50g,100g饱和的甲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甲的质量为50g,向100g饱和的甲溶液中加入50克乙,可以溶解乙的质量为25g,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取100g甲、乙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乙需要水的质量是200g,所需水较少的是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甲物质100g水中溶解固体30g,析出70g,乙物质溶解60g,析出40g,所以甲析出晶体质量比乙多70g﹣40g=30g;(4)A、a点→c点:加热、增加溶质,故A错误;B.b点→c点,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恒温蒸发,故B正确;C.a点→b点:升高温度,故C错误;D.c点→a点:降温、过滤,故D正确。故选:BD。4.(2024•武汉一模)室温20℃时,将129.0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已知:NaOH、Ca(OH)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50NaOH溶解度/g42.051.0109.0119.0129.0Ca(OH)2溶解度/g0.180.170.160.150.13(1)20℃时NaOH的溶解度为g。(2)t1时刻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20℃时,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4)另称取11.55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含少量氢氧化钙)先将其全部溶于10g水中,再冷却到室温20℃时,析出固体0.5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aOH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B.t1时刻溶液的温度高于50℃,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30℃C.该实验能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D.11.55g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15g【答案】(1)109.0;(2)饱和;(3)20℃时,NaOH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a(OH)2的溶解度,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4)ACD。【解析】(1)由NaOH、Ca(OH)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0g;(2)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故t1时刻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3)20℃时,NaOH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a(OH)2的溶解度,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4)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之间的,属于微溶物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常温下NaOH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故A说法正确;B、5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29.0g,t1时129.0gNaOH固体完全溶解到100g水中,则溶解的温度等于50℃,t2时刻析出10g固体,溶质质量为119.0g,即t2为30℃,故B说法错误;C、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0g,将129.0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C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冷却到室温20℃时,析出的固体是氢氧化钠,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达到饱和,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0g,则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9g氢氧化钠固体,则11.55g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1.55g﹣0.5g﹣10.9g=0.15g,故D说法正确。故选:ACD。5.(2024•江岸区广雅二中模拟)60.0℃时,将硫酸铜固体加入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斜线。(1)60.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硫酸铜的质量为。(2)a点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依据如图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4)某实验员用硫酸铜固体配制55.0g12%的硫酸铜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其中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是(填字母序号)。(5)关于所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从b点溶液得到d点溶液,需增加硫酸铜2.0g②从a点溶液得到b点溶液,可以增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③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d=c>a>b【答案】(1)4.0g;(2)1:4;(3)无法确定;(4)AB;(5)①③【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60.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硫酸铜的质量为4.0g;(2)a点时未达到饱和状态,2.0g硫酸铜全部溶解到了8.0g水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2.0g:8.0g=1:4;(3)图中纵坐标为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横坐标是水的质量,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无法确定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4)A.在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左物右码”,图中放反了,会使测得的药品质量偏少,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B.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是仰视,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C、D、E操作正确,对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造成影响。(5)①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从b点溶液得到d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4g﹣2g=2g,选项正确;②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从a点溶液得到b点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了2g,说明是溶液的稀释不是浓缩,选项错误;③图中c、d两点表示60℃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b均表示不饱和溶液,且b点对应的溶液中水更多,因此b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因此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d=c>a>b,选项正确。6.(2024•汉阳区二桥中学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2)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或“不确定”)。(3)A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3℃时A、B、C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变为A=B>CB.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CC.将t3℃时A的饱和溶液稀释,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D.t2℃时,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B的溶液中加入60gB,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答案】(1)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2)饱和。(3)降温结晶。(4)CD【解答】解:(1)P点表示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2)t3℃时A的溶解度是8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够溶解40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3)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是降温结晶。(4)A.t3℃时A、B、C饱和溶液降温至t2℃,A、B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并且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因此质量分数相等,C变成不饱和溶液,C在t3℃时的溶解度小于A、B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C的质量分数小于A、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变为A=B>C,该选项正确。B.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析出固体质量大于B,C不能析出固体,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C,该选项正确。C.将t3℃时A的饱和溶液稀释,不需要托盘天平,该选项不正确。D.t2℃时B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B的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剂质量是80g),该温度下80g水中溶解32g恰好饱和,加入60gB,能够溶解12g,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0%≈24.2%,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D。7.(2024•武汉模拟)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答案】(1)是;(2)氯化钾;(3)50g;(4)AD【解析】(1)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上层的清液达到饱和状态;(2)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3)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50g;(4)A、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B、烧杯①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烧杯②中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温到t2时,两种物质都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液质量都相等,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D。8.(2023•江汉区模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1)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办法为。(3)t3℃时。将4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甲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B.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乙>甲>丙C.t3℃时,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为:丙>乙>甲D.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答案】(1)t2;(2)增加溶剂;(3)110g;(4)BCD【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所以可以增加溶剂;(3)t3℃时,4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40g×=15g,将4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甲溶液,溶质不变,稀释后溶液总质量为:=150g,所以需加水的质量为:150g﹣40g=110g;(4)A、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是否相等,不能判断含有溶质质量多少,故A错;B、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乙>甲>丙,故B正确;C、t3℃时,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所需水的质量大小为:丙>乙>甲,故C正确;D、t3℃时,丙的溶解度是25g,所以该温度下,125g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g溶质,含有100g水,降温至t1℃,溶解度变为40g,所以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应再加入丙的质量是:40g﹣25g=15g,故D正确。9.(2024•武汉模拟)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填字母)A.医用酒精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C.蒸馏水D.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①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t2℃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需水的质量相比,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降温至t1℃时,甲析出晶体质量为(精确到0.1g)。【答案】(1)AD。(2)①t1℃。②小于;22.2g【解析】(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医用酒精、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2)①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需水的质量相比,甲小于乙。设降温至t1℃时,甲析出晶体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100g+80g):(80g﹣40g)=100g:x,x≈22.2g。10.(2024·武汉区模拟)将30g固体X(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固定的),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不同温度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1)0℃时,X的溶解度为g。(2)比较溶质质量分数NP(填>、<或=)。(3)图中各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从P点对应的溶液中提取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C.将Q点对应的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6g固体X【答案】(1)8;(2)<;(3)M,N;(4)A【解析】(1)在0℃时溶液的质量为54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50g,则溶质的质量为4g,故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4g×=8g;(2)N点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点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故溶质质量分数N<P;(3)30g固体溶于50g水中,在M点溶液质量为54g,则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所以溶液为饱和溶液,在N点溶液的质量为62g,固体也没有完全溶解,所以N点溶液也是饱和溶液,PQ两点溶液的质量都为80g,固体完全溶解,因没有溶解度对比,无法判断是否达到饱和,故M、N一定是饱和溶液;(4)A、根据图像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在水中溶解的量也随之增大,则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B、P点溶液中提取固体X适合蒸发溶液中的水分,用蒸发结晶,故错误;C、Q点因没有溶解度信息,无法计算出数据,故错误。故选A。11.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温度(℃)2040506080溶解度(g/100g水)NH4Cl37.245.850.455.265.6NaCl36.036.637.037.338.4KNO331.663.985.5110169(1)50℃时,上表中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NH4Cl溶于水,温度降低,说明该溶解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g。(3)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①A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下列对以上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改变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答案】(1)氯化钠;吸收;(2)18.0;(3)不饱和;c【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氯化钠,其溶解度为37.0g;氯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说明该溶解过程吸收热量;(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0g,50g水中溶解18.0g食盐达到饱和;(3)①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操作,C溶液有晶体析出为20℃时饱和溶液,其中水的质量为100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溶液中存在硝酸钾31.6g,最后得到102gKNO3固体,所以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1.6g+102g=133.6g,溶剂质量是120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所以A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②a.A中含有120g水,蒸发20g水后,B中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无晶体析出,溶质不变,溶剂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a错误;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67:125,故b错误;c.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169g>133.6g>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c正确;d.A溶液的质量等于133.6g+120g=253.6g,故d错误。故选c。12.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坐标图中两直线相交于P点)。回答下列问题:(1)蒸发溶剂前,(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t℃时,(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B.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相同的温度,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C.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溶剂,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D.用固体乙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乙溶液,主要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混匀E.P点表示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答案】(1)甲;(2)饱和溶液;(3)乙;(4)×100%;(5)ABDE【解析】(1)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因为蒸发溶剂既有甲固体析出;(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有固体析出;(3)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因为蒸发相同的溶剂,乙析出的溶质多;(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5)A、由图示无法判断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判断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乙所采用的方法,说法错误;B、由图示无法判断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因此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相同温度,无法判断析出甲、乙的质量大小,说法错误;C、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溶剂,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说法正确;D、用固体乙配制50g6%的乙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说法错误;E、由图示可知,P点不是表示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而是表示此刻析出甲物质与乙物质的质量相等,说法错误。13.(2024•江汉区模拟)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在℃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A.加适量硒酸镉B.加适量水C.恒温蒸发溶剂D.升温E.降温(3)t2℃时,30g硒酸镉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t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4)t3℃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A.三种溶液都有晶体析出B.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C.溶液质量关系:硒酸镉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D.溶剂质量关系是:硒酸镉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答案】(1)t1;(2)ACD;(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