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1(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1(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1(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1(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1(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

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文字版I含答案)

一、非选择类

1.古今异义

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生未卜此生休(―)

如何四纪为天子(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的两句是“,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雄姿英发、少年成名

的周瑜充满仰慕之情,其中“,”从侧面表现了

周瑜出众的才华。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

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o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

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而李商隐《锦瑟》

中“,”两句,说明“锦瑟”的弦数还有另一种

可能。

(2)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

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是第一段中“,”内容

的具体化。

(3)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复习古诗词背诵,组织用意象联想诗句

的游戏,现在老师给出“子规(杜鹃)"“猿”"空山"三个意象,要

求答出两句诗,含有其中的两个意象,你的答案是:“,

三、句子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

瑟》)

(2)斜阳草树,,_o(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2)此中有真意,o(陶渊明《饮酒》)

(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落霞与孤鹫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5),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四、小阅读-课内

6.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A.首联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是借锦瑟的弦

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充满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诗句,诗人认为“沧海月明”“蓝田日暖”虽然境界不同,

但是怅恨之情是相同的。

D.尾联明确: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即在当时,已令人不

胜怅惘。说明怅惘痛苦之情。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

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

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

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

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

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

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

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

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

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

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

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

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

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

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

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

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

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

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

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

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

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

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

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

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

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

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

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

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

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

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

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

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

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

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

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

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

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

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

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

行者不囊粮。"(郑集《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

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

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

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

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

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

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

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

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

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

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需《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气象歌唱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人民力量的高涨,

它属于人民,因而盛唐气象具有思想性。

B.盛唐气象之所以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特点,这与当时国家统一

安定、社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C.盛唐气象在于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也就是说形

象夸大且充沛饱满的作品才算是盛唐气象。

D.唐朝时期一大批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的中下层庶族文人

登上政治舞台,这批新人催生了盛唐气象。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都谈到了盛唐气象与盛唐诗歌的关系,不过二者

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评价一部作品是否有思想性,不应只看是否揭露黑暗,更应

该看其是否属于人民。

C.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其他时期的诗歌都无

法与盛唐诗歌相匹敌。

D.文化的融合交流,对盛唐气象形成起了积极作用,这为当下

文化发展提供了思路。

9.下列选项,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A.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D.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洗兵马》)

10.材料一的议论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

11.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盛唐时代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湖诗韵

肖复兴

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来昆明,今年是第六次,眼见着昆明的

变化,越来越大都市化,人和楼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少了点儿老昆

明味儿。如今,硕果仅存的,大概就是翠湖一带,包括讲武堂、云南

大学和云南师大校园内老西南联大旧址,多少还能让人回忆起老昆明

的样子。

车子沿着云南大学校门和云南文联(那里原来是西南联大的教工

宿舍)下坡不远,就看见一池碧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的眼睛一

样;眨动着的睫毛,就是湖边风中轻摇的杨柳。再近些,清晰地看见

了红嘴鸥飞翔,驮着透明的云霭霞影,衔着湿润的湖光山色。

翠湖到了。如果没有了翠湖,还能找到老昆明的影子吗?

诗人于坚曾经为翠湖写过这样的诗句:“大隐隐于市/旧公园/

一盆老掉牙的古玩/居然在市中心逍遥法外。"他说得很对,因为他

是老昆明。翠湖,作为街心公园,其特点就在于:一、特别地老;二、

位于市中心。这两点都很重要,如果它不在市中心,像滇池一样在城

外,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它不古老,不是老得当年和滇池连成一体,

它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一座古城,具有这样两个特点相结合的地方,

这个地方便成为这座城市一个醒目的节点,连接历史和现实,疏通情

感与思绪。可以就地徜徉,也可以虚蹈怀旧;可以集体到这里跳广场

舞,也可以一个人借这里抒怀写诗。

因为这次来昆明住在翠湖宾馆,出门便是翠湖,翠湖一览无余,

感觉翠湖和昆明别处一样,到处是人,天天都显得像过节一样热闹。

即便到了晚上,翠湖依然弦歌四起,人声鼎沸;特别是环湖大道两侧

鳞次栉比的饭馆灯红酒绿,让翠湖成为不夜之湖。翠湖,有些过于热

闹了。拥挤的城市,把它挤压得像一只气球,膨胀得鼓鼓的,随时都

有可能脱手腾空而飞,也随时都可能爆破似的。

起码我第一次来这里时不是这样。

猜想,当年陈寅恪来这里时,就更不一样。

扯起陈寅恪,是因为到翠湖,不能不想起他那首有名的诗《昆明

翠湖书所见》:“照影桥边驻小车,新妆依约想京华。短围貂褶称腰细,

密卷螺云映额斜。赤县[注]尘昏人换世,翠湖春好燕移家。昆明残劫

灰飞尽,聊与胡僧话落花。”那是他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首重

要的诗,这首诗的手迹,后来在《浦薛凤家族收藏师友书简》一书中

曾经见过。那上面还有一题跋:“庾子山哀江南赋云,谈劫之飞灰,

辨常星之夜落,今日必有南京明星流落昆明矣。一笑。"诗和题跋意

思互现,清晰说明这首诗是战时的离乱弦歌。那时候,陈寅恪来西南

联大教书,妻子和女儿在香港,托付给许地山照顾。而且,那时候,

他的眼睛已经不好,视力急剧下降。正所谓国难家恨,离愁别绪,以

及病魔的折磨,都在心间,便也都在诗间,其中“赤县尘昏人换世,

翠湖春好燕移家”一联,最让人心动。

那时候,他家住青云街,离翠湖很近,便常到这里散步。和他一

起到翠湖散步的,还有他的挚友吴宓。这一池碧水,多少可以慰藉离

乱之人不平静的心。猜想,那时的翠湖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人多如

蚁。即使战乱之际,如果不是空袭,在平常的日子里,翠湖也应该是

适于散步的地方。一座城市,哪怕建设得再堂皇,再繁华,再国际大

都市化,也应该留下一两处可以让人安静散步的地方。更何况,翠湖

因有陈寅恪等这样的文化人留下的身影和诗篇,而让人们到这里散步

时呼吸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悠长之气息。这个地方,便越发显得对

昆明人也同时对外来游人的重要,散步时会多涌出一份遐想和几丝诗

思情意。

心里暗想,如果把陈寅恪的诗,把于坚的诗,把很多诗人写翠湖

的诗,镌刻在翠湖边的石头上,翠湖会多一番色彩,成为一泓诗湖呢。

便忍不住把陈寅恪的诗重新找出,敬步原韵,也写了一首,不求

石头镌刻,只求自己铭记翠湖和先生:

此地当年驻小车,而今碧池映秋华。

翠湖锦瑟红鱼出,黄叶佳人白雀斜。

江北梦消羞有国,云南路断耻余家。

战云七十五年过,风动满园金菊花。

陈寅恪当年有诗:“黄鹤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余家。"记住先

生和翠湖,就是记住那段历史,便会分外珍惜翠湖,力求让翠湖保持

原韵。

2014年11月22日昆明归来

【注】赤县:指华夏、中国。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六次”来到昆明,旧地重游,欣喜地发现如今的翠

湖弦歌四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于坚有关翠湖的诗句,突出了翠湖古老又位于市中心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翠湖的独特情感。

C.陈寅恪曾在翠湖边生活过,留下了足迹,写下了诗篇,所以

作者漫步翠湖,自然就想起了他。

D.篇末作者应和陈寅恪一诗,既表达对先生的缅怀追思,也抒

发了作者对翠湖复杂深沉的情感。

1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修辞,运用了对偶、比喻等,如“驮着透明的云霭

霞影,衔着湿润的湖光山色”一句运用对偶,句式工整匀称。

B.本文与《赤壁赋》有相似之处,都由自然之景而生发感悟,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深沉的哲思。

C.本文将翠湖置于现实与历史的维度进行观照,对比中展现了

翠湖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城市发展和遗迹存留的思考。

D.本文由昆明的变化起笔,然后写到翠湖周边景致,再聚焦翠

湖,点面结合,各具风韵,思路清晰,层次丰富,重点突出。

14.文章多次引用陈寅恪的诗,在谋篇布局上有何作用?请结合

文本简要说明。

15.文章结尾写到“力求让翠湖保持原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对“原韵”的理解。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这年诗人应博学鸿词科不第,从长安回到泾原。②“前溪”句:前溪

村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歌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

牡丹花之飘零。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写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迟而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

在春天怒放,却过早地凋落而更使人愁。

B.颔联和颈联,诗人写环境与牡丹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

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于地,一年的

美好生机,已付与污泥流尘。

C.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展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

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

人,言外之意是诗人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

D.本诗借牡丹感慨身世,把诗人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

一体。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中,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

形象,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

17.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中“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8.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

指美人离去。

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

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

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荷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

长着杜蒲(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19.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

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

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

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

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20.请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时光;年岁古

义:伤春之心。今义:思慕异性的心情古义:迷惘,茫然。今

义: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