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高三语文2月调研模拟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
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
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
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
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
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
产生作用。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
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
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
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
社会责任、磨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
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
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古代文学家讨论“文以载道”时,大都强调以道为本体,文只是“载道”的工具。这样一来,“文以载
道”就让传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教化凌驾于审美判断之上,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新时代,扬弃“文以载道”思想要做到文与道的辩证统一,既要重视“文”的价值,也要重视其思想
意义;既要重内容,也要重形式。而只有打破文道关系的二元对立,文道并重,才能真正做到两者的辩
证统一。朱光潜曾将文艺的“道”比喻为盐,将“文”比喻为水,“文以载道”好比盐溶于水。这种理
解才是文道关系的最佳状态和最高追求。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
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
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蔡美云、张含、宗波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
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
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
必须找到一种既符合现代文学观念,又能涵盖与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研究方式。
事实上,中西方的文艺观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共性。比如说文学应该是审美的,应该是作者的精
妙构思与出众才华的体现,应该是用语言去进行形象与意象的创造等。但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构思与文采
的重视,并不是在任何朝代与任何作家、批评家那里都能被无保留地认可的。比如,汉代以前人们比较
重视文学的政教意义,而中唐以后古文运动的兴起就是以批判骈体文为前提,反对只讲究形式美,更强
调文学作品的政教功用,对其文学特征则有所忽视,从而减弱了文章的审美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可以确定中心,但又边界相当模糊的领域。它就像一棵树,人们能够看清其树干与
枝叶,却并不能轻易弄清其根须究竟伸向何处。根须不是整个树,但没有根须,却永远不可能长成真正
的树。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既要紧紧抓住其审美的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适合于世界的共同的文
学经验与文学理论;同时又要深入探讨各家思想学派对文学的不同看法与复杂影响,像儒家的诗教观念、
道家的解脱理论、禅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国所独有并且曾经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观念。
回归中国本体与建立中国话语,既需要照顾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又需要广阔的世界视野,需要现代
学者以更为弘通的视野与严密的思维能力去进行重新选择、深入研究与公允评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在面对各自的传统文艺观念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学现象时,都必须要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寻找出
文学据以成立的核心观念与发展推进的主要线索。
(摘编自左东岭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得益于众多古代文艺观念对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
B.《论语》中对学《诗》的解释证明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对文治目标的重视。
C.虽然中西方文艺观念的价值尺度有较大差异,但中西方文论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D.要找出文学成立的核心观念和发展的主线索,中西方都须选择各自的传统文艺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明打算写一篇有关先秦文艺观念的学术小论文,老师建议写作核心应该关注其中的治国方式和教化
方式。
B.学校筹备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动,你建议可以开展“古文运动”经典作品诵
读活动。
C.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可以推知在汉代到中唐之间的一段时期内,“文胜于质”的骈体文在文坛大
行其道。
D.文学文化学者应具备的共识是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就可以回归中国本体,建立中
国话语。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文治”观念的一项是(3分)
A.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
B.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毛诗序》)
D.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
4.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艺观念能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最后重申观点。
2
B.材料一中以盐喻“道”,以水喻“文”;材料二以“树”喻文学研究中心,以“根须”喻其边界,都
形象地论证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C.两则材料都把“中国古代文艺观念”作为论述内容的中心,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材料一侧重于文艺功用,
材料二则是侧重于文学研究。
D.两则材料在情感态度上都表现出一定倾向性,都提到了要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用扬弃的观念来发展新
时代中的中国传统文艺观念。
5.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文以载道”观念的具体体现。(6分)
①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
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
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
②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
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
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竟不许。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居正说民谣
熊召政
听说杨博乘轿来访,张居正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走到内阁门口迎接。杨博在内阁门口下轿,张居正快
走两步迎了上去,双手一揖说道:
“博老,天气酷热,您怎么来了?”
杨博拱手还了一礼,答道:“心里头窝的事情太多,想找你倾吐倾吐。”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张居正的值房。喝了几口茶后,杨博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问:
“叔大,皇上宣布京察已经几天了,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舆论?”
张居正答:“博老向来人缘好,且虚怀若谷,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博老的呢。”
杨博快人快语:“叔大,舆情对你可是不利啊!”
张居正眼角的鱼尾纹稍稍动了一下,笑一笑后平静答道:“是吗?仆愿闻其详。”
杨博皱一皱眉,径自说了下去:“老夫待罪官场,已经四十五个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銮、夏言、严
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辅的上台与下台。他们上台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笼络人心,这一点
几乎无一例外。像严嵩,谁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可是他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折俸
的比例,官越小获得本色俸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
“可是你叔大,刚入机衡之地,所有官员莫不引颈望之,侧耳听之。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
却等来了一个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波还未平息,紧接着又是一个圣意严厉的京察。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
惶惶寝食难安。谁都知道,胡椒苏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叔大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
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吗?”
杨博虽住了口,两道吐剑的毫眉却还在一耸一耸地显示内心的激动。张居正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很不是
滋味。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尚且听得出微词来,一般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张居正沉吟有时,
3
缓缓说道:“博老一席话振聋发聘,仆铭记于心,当深思之。但身居宰辅,唯务从命,一应国家大政,
总以得体为是,岂敢为保禄位而怀私罔上。昔范文正公当国之时,深患诸路监司所得非人,便拿来选簿
一一审视,凡有不合格者,便拿笔勾去,他的友人规劝道:'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请公笔下留
情。'范公答道:'一家哭,比之一路哭一郡哭,哪一个更令人痛心?呜呼,我既身居宰相,当以天下
为公,岂能怀妇人之仁,为一家哭而滥发慈悲。'范公此等正气,足以震慑千古。仆以为,唯其如此,
才是宰相的襟抱,才能担负起宰相的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责任。盖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
气顺。然而欲使民心顺者,官也。如果百官一个个怙势立威,挟权纵欲,恶人异己,谄佞是亲,其直接
后果,就是皇上的爱民之心得不到贯彻,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导吁救。上下阻隔,人心不畅,出现了
这种局面,身为宰辅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是如范公讥刺的那样为博一个虚伪的官心,而尽力推行
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
张居正话音刚落,杨博就温和地反驳道:
“叔大,君恩浩荡无远弗届,民有福祉官亦应有福祉。身为宰辅在便利场合下为百官谋点利益,怎么能
说是妇人之仁呢?”
“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节气,做官首先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喝
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如果你顿顿吃肉,老百姓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你依然是一个好官。”
张居正知道这样争论下去,纵然十天半月也绝无结果。他遂起身走进里间案房里,打开桌上的卷宗抽出
两张纸来,又回到会客室递给杨博说:
“博老,您看看这两首打油诗。”
杨博接过,只见这两张纸都是五城兵马司衙门的文笺。每张笺上都光头光脑地抄了四句韵文。杨博先看
第一张,上面写着:
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
再看第二张:
漫道小民度命难,只怪当官都姓贪。
而今君看长安道,不见青天只见官。
就这么两首顺口溜,杨博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读过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宰辅的案头上,怎会放着
这样的东西?接下来第二个念头是:五城兵马司的堂官巡城御史王篆,众所周知是张居正的夹袋人物,这
两张纸十有八九是王篆送过来的。此人最了解张居正的心思,他送这个来,肯定是投其所好,也就是说,
刻下张居正“好”的就是这个。
“叔大,这是王篆送来的?”杨博直言问道。
“正是。”
“王篆从哪儿弄来这样的顺口溜?”
“这是民谣!”张居正笑着纠正,“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头相传的
歌谣,也就是您所说的顺口溜中看得出来。赏其歌而知其民,诵其谣而知其俗。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
一个采诗官,让他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为其治国纲领的制定提供依据,这实
在是一个好的传统啊!”
经这么一点破,杨博明白张居正为什么好此一道了。他叽咕着说:“王篆也是个鬼精,他居然能弄到首
辅想要的歌谣。”
4
“博老,这两首歌谣不是王篆弄到,而是仆亲耳听到的!”
“哦,你在哪里听到的?”
张居正呵呵一笑,便讲了前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节选自《张居正》第十二回“探虚实天官来内阁,斥官蠹宰辅说民谣",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人见面时的迎步行礼及对话,可见张居正对杨博尊敬有加,同时张居正也做好了听取不利于己的舆
论的心理准备。
B.很多官员对张居正实行的胡椒苏木折俸、京察极为不满,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可以说也是出于私
利为那些官员代言。
C.杨博看了民谣,猜想这十有八九是王篆为讨好张居正送来的。杨博的猜想,可看出官场存在下属官员
“投其所好”的弊病。
D.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他拿出两首打油诗。在此后的情节发展中,张居正逐渐
转变到主动地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侧面表现出两京官员怠政乃至贪腐之重,也传递出张居正推
行京察制的强大威慑力。
B.小说善于通过神态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波动,关于“两道吐剑的毫眉”的描写可谓“外神动心语”,
写出了人物内心激动与不满。
C.顺口溜可使官员赏其歌知其民俗,作为施政参考,这是对周代传统的继承。文中所写周文王设采诗官
的史实反映了《国风》的来历。
D.小说语言简约典雅含蓄、生动又朴实。主要表现在叙述语言简洁且生动,不太注重修饰;人物对话语
言文言与口语交织。
8.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说民谣”部分的作用。(5分)
9.请结合史料①②和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史料与文学的不同。(6分)
①《明史•张居正传》载:“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
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②《明史•志第五十八》载:“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
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
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
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有删改)
5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
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
谩骂,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薮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
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
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
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
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
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
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
S:"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禄山A反B首C举回义兵E及F被害G诟H骂I不绝J于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中的
“伐”含义均不同。
B.区区,与“秦以区区之地”(《过秦论》)和“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区区”
含义均不同。
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也就是坑。与成语“坎井之蛙”及“凿地为坎”(《苏武传》)中的“坎”
含义均相同。
D,无状,包含无功绩,无善状、不肖,无礼,无事实和根据等意。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
辞。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真卿预计安禄山会造反,早作了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对大唐中兴有重要
意义。
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
真卿。
C.颜真卿根据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亦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
自己。
D.表达方式上,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
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6
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
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
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
光的珍珠。
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
美。
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
出新。
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两句写出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刘克庄在《贺
新郎》中回忆了“”的军旅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
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
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
来的。
7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
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
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
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
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
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
壳入口,香甜无比。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
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18.下列句子中的“是”与文中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可忍,孰不可忍。
B.《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C.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
D.是谁告诉你的?
19.星球高中邀请你给学生讲解出自高中语文课文的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对“火中
取栗”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3分)
示例:“火中取栗”出自西方寓言《猴子和猫》。原意是说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结果取出后被猴子
吃了,猫却因此被烧掉了脚上的毛。后用“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
了苦头,却没有得到好处。
缘木求鱼
目无全牛
朝闻夕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下面对“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时间节点1994—20082008—20162016—
技术特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
联结主体电脑互联人与人互联物与物互联
代表性应用门户(邮件、搜索、新闻)博客、微博、微信云、短视频、VR、AI
普及率0—20%20%—50%50%—
中外比较追随阶段部分自主阶段部分引领阶段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物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微信、短视频、抖音等。
8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22.请根据图表信息分条概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i人”(内向内倾)和“e人”(外向外倾)来自一款名为MBTI的火爆性格测试。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人,有着不同的理念、价值观和处事方式等。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挖掘自己的优势与天赋,帮
助自己更好地生活与发展。那么,你是i人,还是e人呢?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1.C(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中西方文论的基本理念并非一致,只是存在一定的共性。)
2.D(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得知,”回归中国本体,建立中国话语”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选项中“就
可以“太过绝对。)
3.A(A项,意为: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这是“文
以载道”的观念,符合“文治观念”。B项,意为:语言没有文采,不会流传久远。C项,意为:情感在
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D项,意为:
写作诗词、风俗歌谣,抒发流泪哭泣的悲哀情思的,才叫做有文采。BCD三项主要讲求抒情和文采,不
符合“文治观念”。)
4.B(朱光潜以盐喻“道”,以水喻“文”,“文以载道”好比盐溶于水,不是论证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5.①材料一强调“文以载道”要矫正“文胜于质”的弊病,摆脱对技巧、文辞的偏执。(1分)唐太宗
认为扬雄、司马相如和班固的汉大赋,文体浮华,起不到劝诫作用,不应该载入史册。(2分)
②材料一提出“文以载道”的观念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1分)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
德行比文章要重要得多。如果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否决了
臣下想把他的文章汇编成集的提议。(2分)
。
6.D(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并未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7.D(“含蓄”错误。)
8.①两首民谣揶揄嘲讽贪官污吏,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切齿痛恨。(1分)
②张居正亲自听到民谣且非常重视,可见他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为民着想、报效朝廷的忠臣。(2分)
③关于两首民谣的具体来由,呼应题目,与文本最后两句形成情节上的照应。最后内容意味着将会为读
者揭开谜底。(2分)
9.①史料是平实的概括,高度概括了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和为政方面的作为;文本是形象的
描绘,通过大量语言描写来具体表现张居正的这一特点,形象丰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史料重在记史实,“胡椒苏木折俸”是明朝的“旧例”;文本重在写入,将“胡椒苏木折俸”作为张
居正的“发明专利”一整肃吏治的一种手段,凸显了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吏治改革的决心,展现了人物
的精神风貌。
9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一)
10、BEG
II.B
(“含义均不同”错误,文中“区区”为小、少的意思,与“秦以区区之地”中的“区区”含义相同,
与“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区区”含义不同。)
12.D(“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错误,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
对国家的忠诚,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
13.(1)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
(评分标准:信,信服;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晓谕,告谕;使之谕,省略句;劳,劳烦,使
劳烦,动用武力。)
(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
待他。
(评分标准:遽,急忙;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或保护;麾,挥手,指挥;馆,安置在馆舍,
安排住宿;礼,礼貌地对待,以礼相待。)
14.①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
②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
③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
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
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
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果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
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
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
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
“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渝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皇上同意了。颜真卿
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
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
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
“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整理衣裳起身离席。当时叛变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
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太师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岂
非上天封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
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
10
我现年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真石漆工程双包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分销风险控制与合规协议3篇
- 2025年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承包协议2篇
- 2024年粮油市场购销合同
- 2024年艺术品购销合同
-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运输安全责任协议
- 2025年度特色肉类食品代加工及市场拓展合作合同3篇
- 定制服装设计制作合同及免责声明
- 2025年度有机蔬菜生产与销售合作合同3篇
- GB/T 42437-2023南红鉴定
- 购房屋贷款合同协议书
- 洛栾高速公路薄壁空心墩施工方案爬模施工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政审表
- GB/T 35199-2017土方机械轮胎式装载机技术条件
- GB/T 28591-2012风力等级
- 思博安根测仪热凝牙胶尖-说明书
- 出院小结模板
- HITACHI (日立)存储操作说明书
- (新版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61850基础技术介绍0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