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与气候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巩固练习(复习必背)_第1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与气候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巩固练习(复习必背)_第2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与气候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巩固练习(复习必背)_第3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与气候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巩固练习(复习必背)_第4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与气候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巩固练习(复习必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环流与气候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知识清单(5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3个易错点)

第五部分知能拓展(5个考点)

第六部分好题训练营(模拟+真题)

第七部分答案解析

高考考情速递|「

part。]

知识点近3年高考考情

2023全国甲卷、2022北京卷、2022广东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卷、2022重庆卷、2021全国甲卷、2021

浙江统考、2021上海卷

季风环流22022浙江统考、2021山东卷

2023全国乙卷、2023海南卷、2023北京

气候卷、2022浙江统考、2022广东卷、2022

山东卷、2022江苏卷

1

;思维导图

.ertO

地球不自转,高低纬受热不均,赤道与极地之

间的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热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成因

动力因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大气环流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

副热带高压带(30。纬度附近)

气压带位置

副极地低压带(60。纬度附近)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

信风带

—气压带、风带风带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东亚季风

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

通过影响降水的季节性分配,形成多种多样的

水热组合,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影响景观地形雨

降水的类型对流雨

锋面雨

2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地球不自转,引发和引起大气环流的唯一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时所形成的

赤道和两极之间的简单的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形式。

2、二圈环流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无海陆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时,

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由于它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部分组成,所以称之为三圈环流,分为七

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

2)气压带

气压带名称纬度位置形成原因性质

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湿热

丑,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30。纬度附近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

副热带高气压带30。纬度附近干热

形成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在60。纬度附近

湿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60。纬度附近形成锋面,此处大气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低气

压带

热力原因: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冷干

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3)风带

风向

风带分布性质

北半球南半球

信风带低纬地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干燥

盛行西风带中纬地区西南风西北风暖湿

极地东风带高纬地区东北极风东南极风冷干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③移动范围:5〜10个纬度。

④移动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及地

中海气候的形成均与此有关。

4

知识点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11副极地低压带在海洋上保留

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压带u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

2、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带在海洋上保留

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压带i;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

切断1压中心

<J亚洲

副热带高4上亚速尔

压带低压高压

图例:

Q•风向

;而吊球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反]

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5

3、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蒙古、西伯利亚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印度洋

(亚欧大陆内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

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利南热同期

对农业生产

影响不

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6

知识点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名称气候类型或特征景观特征

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热带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雨林景观

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多出现热带荒漠景观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亚

副极地低气压带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的冰原或者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

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①一般: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

信风带多荒漠景观

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形成湿润的气候

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崖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域受海洋影响大,终年温暖湿润,

盛行西风带

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极地东风带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压区,性质干冷,主要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

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生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

南北纬10。〜25。地区

液;受信风影响时,干燥少雨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

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

地区叶林自然景观

和多雨

4、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是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

热量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

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有:

7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冰原气候。

2)受单一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知识点四气温和降水一

1、气温

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14时前后气温最高。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

3)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气温乙且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耳最高、2月最低。

4)气温年较差一般规律: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盆地)大于高原;一

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2、降水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冷凝(气温持续降低);有较大的凝结核。

2)降水的主要类型

对土雨、台风雨

地形前、锋面雨

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强度大,历时短,赤道及其附近地区,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

宜围小,常有风暴、中纬度大陆夏季的

对流雨膨胀上升

雷电(热雷雨)午后

暖湿空气移动时受降水强度较大,历

山地迎风坡

地形雨地形阻挡上升时较长

冷暖气团相遇,暖范围广,持续时间

中纬度地区

锋闻雨空气沿锋面上升长,强度小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星度很大,多暴雨,低纬度大陆东部沿

台风雨中心旋转上升伴有狂风、雷电海地区

8

知识点五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辐射温度带大气环流大洋东侧大陆西部大陆中部大陆东部大洋西侧大气环流

极地高压带冰原气候90°极地高压带

寒带

苔原气候

带针叶林气候

———

递副极地副极地

海洋性55°

减低压带温带温带低压带

温带4o气候

方大陆性季风气候

西风带「地中海

向7气候

—35°

粕3o气候亚热带

副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

热带沙漠气候25°

高压带i;2o

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信风带)1o风气候

J10°

O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0°赤道低压带

温度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压带、信风带交全年高温,干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替控制交替

热带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大全年高温,分旱雨

热带季风气候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陆东岸两季

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大陆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内部、西岸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夏季高温多雨,冬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候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冬季温和多雨,夏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带交替控制季炎热干燥

冬寒冷干燥,夏高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降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水均匀

冬寒夏热,干旱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深居内陆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季寒冷漫长,夏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大陆北部影响季温暖短暂

9

art。/易混易错;

易错易混0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1、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从赤道源源不断来的空

气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

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便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

环流圈。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

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

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

成中纬和高纬环流。

易错易混02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

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

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易混0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10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

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副热空高压带-30。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道低压带-0°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副热带高压带30°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一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

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11

bartO5知能拓展

考点oi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主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1)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

1)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

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

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1)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考点0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①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②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

西部);③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

以形定位气温变化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

最冷月均温N15℃热带气候

最冷(热)月

以温定带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均温最冷月均温在0。(2〜15。(2之间

12

最冷月均温在一15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C寒带气候

年雨型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

(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降水量1500—2000nun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的季节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

以水定型分配(降水(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800—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考点0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

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

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

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

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考点04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①气温的高低;

终年高温或严寒;夏季高温或温和;气温年(日)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

气温②气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

冷月气温高(低);气温空间变化大(小),自XX向XX气温升高(降低)

③气温空间分布

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大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同期;有明显的旱、南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稀少);降

降水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水空间差异大,(沿海或迎风坡多,内陆少,自XX向XX降水增多或减少)

④降水的空间变化降水分布均匀

13

①光照的强弱;

光照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光照充足(不足)

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考点05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

1、第一步:定半球

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上图中等温线向北递减,故为北半球。

2、第二步:看走向

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图1中22。(2、23℃,24°C等温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线与纬线平行)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温线走向)

山峰或山地(中心低温)、盆地(中心高温)、城市热岛效应

等温线闭合

(高温),符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14

3、第三步:看弯曲

陆海

1月7月

1)整体规律:“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2)因素分析

因素弯曲特点

北半球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

海陆与季节

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即一陆南,七陆北。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

地形

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

洋流

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好题训练营|广

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

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

(2023•河北沧州•泊头市第一中学统考二模)非洲大陆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有非洲中部、几内亚沿岸地区。

15

非洲季风强度在不同年份会相差40%,而印度洋季风强度只有10%的变化。近40年来,非洲季风强度大为

减弱,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下图为非洲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非洲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大的可能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B.几内亚湾上升流强弱多变

C.大气悬浮颗粒季节变率大D.热力环流势力年际变化小

3.近40年来,非洲季风强度大为减弱,受其影响非洲西部()

A.旱涝灾害频发B.谷物种植面积增大C.河湖水量增加D.沙漠化面积扩大

(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图甲、图乙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收集绘制的南京和北京风频,其中虚

线,实线表示1月份或7月份,但因图例去失,城市和月份均没有标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可知()

A.甲为北京,实线表示1月份B.甲为南京,实线表示1月份

C.乙为北京,虚线表示7月份D.乙为南京,实线表示7月份

5.虚线所示月份南京和北京风频差异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②纬度位置③植被覆盖率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与①风频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16

A.西南季风B.湖陆风C.副热带高压D.台风频繁登陆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

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气压/hpa气压/hpa

10301015

10251010

1020

10151005

10101000

1005995

1000

995990

123456789101112月份

甲乙

丙T

7.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8.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陕西安康•校联考二模)美国西海岸经常受到源自太平洋大气河流的影响,1月是发生这种现象

的常见月份。在过去的40年,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强降水和超过80%的洪水

都是由大气河流造成的。大气河流是位于对流层下层的,天气尺度的狭长水汽输送路径,即“密集水汽输送

的狭长走廊”大气河流是全球现象,出现在南北半球,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延伸到中纬度地区。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0.大气河流可能为()

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季风环流的一部分D.盛行西风的一部分

11.大气河流给美国西海岸带来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气河流水汽充足

17

②大气河流主要源于海洋

③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山脉南北纵列,直逼西海岸

④冬季加利福尼亚寒流势力减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大气河流也会影响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其影响强度较大的月份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2023年3月22日,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州)遭遇新一轮“大气河”风暴,洪水预警,数万人断电。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

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锋线

等风速线(m/s)

相对湿度(g/kg)

水汽输送量(l(Pkg/s)

13.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A.低压槽处B.高压脊处C.气旋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