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17000字(论文)】_第1页
【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17000字(论文)】_第2页
【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17000字(论文)】_第3页
【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17000字(论文)】_第4页
【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3第1章绪论 51.1研究背景和意义 51.1.1研究的背景 51.2.1研究的意义 5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6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6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71.3.1研究内容 71.3.2研究方法 7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92.1装备制造业相关理论 92.1.1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92.1.2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92.2相关理论基础 92.2.1技术创新理论 92.2.2产业升级理论 102.2.3区域合作理论 10第3章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113.1企业总数及规模不断扩大 113.2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上升 123.3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133.4发展出现新特点 15第4章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64.1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164.2产业规模偏小,盈利水平相对较低 164.3产业层次较低,升级优化任重道远 174.4资源配置失衡,国有经济占比较高 18第5章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5.1构建指标体系 205.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05.1.2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205.2选择评估方法 215.2.1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225.2.2熵值法的基本步骤 225.3数据的获取与计算 235.3.1数据的获取 235.3.2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 235.3.3确定指标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权重系数 245.4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25第6章对策与建议 266.1加强研发投入 266.2加大人才引进 266.3扩大产业规模 266.4促进结构优化 276.5拉动外贸发展 27参考文献 28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以效率变革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时期,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在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下,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步伐持续加快。S省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领头羊,但如今存在诸如发展后劲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S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参考以往学者们的研究理论上,提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对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分类进行讲解,并指出本文所用理论,为下文打下理论基础。第三,对S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总结为四点现状。第四,对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出结论。第五,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通过产业规模实力、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盈利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S省装备制造业指标体系,选用熵值法作为评价方法,对S省装备制造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数据计算以及评价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S省装备制造业各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熵值法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装备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不断提高本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发展战略水平制定了对应的发展模式及发展路线,例如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发展“工业4.0”战略,英国推出“工业2050战略”,中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成为世界趋势。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在我国不断探索创新之下,2018年的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相关制造业比重为40.63%、占相关工业的比重为36.05%,对比2012年上升了5.2和5.34个百分点,取得了不菲的成绩。S省是相对侧重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大省,随着调整结构、促进改革、稳定增长等各项政策的不断实施,装备制造业取得较快发展,近些年在工业增长中发挥带动作用。由S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出,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17.05%提升到2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6%,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1.7%,均位居首位。然而,同发达省份相比,S省的装备制造业在总体生产规模、产业集群、以及龙头企业实力、高端产品数量和知名品牌竞争力等多方面,均有明显的差距。所以针对S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十分重要。1.2.1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如今装备制造业受到广大学者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结果,但对于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六个部分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丰富和完善,为S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现实意义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行业,它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有直接影响,所以对其发展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角度讲,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推动先进科技的研发,从而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国外的研究现状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明确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国外,与装备制造业相匹配的为资本货物制造业。因此,几乎找不到内容直接命名是“装备制造业”的国外文献,但是可以找到与国内装备制造业范畴内一些类似产业的研究结果。为了方便描述,我直接用装备制造业代替下文中的国外基础产业。MarkPageⅡ等人在1986年以“技工能力对制造业新兴技术的影响”为研究主题的课题中,将30家使用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些企业中,特定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得出,工人技术能力的强弱与先进制造设备的性能水平之间是无关的。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详细地分析了日本和美国的制造业的经济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二战之后,日本的中小型企业对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够使日本经济进行稳定的长期发展。不过,美国的经济却可以长期稳定发展。这个结果表明了制造业长期稳步向前需要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作为前提。曾经拥有装备制造业领先水平的美国,随着近20年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某些方面,美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落后。最近几年,为了保障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美国实施了一些应对措施和战略,并经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后,提出了最为适合美国发展的对策,特别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自动化的研究力度。1986年,《美国制造》畅销美国,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书中指出:“所有先进科技进步的根源全部是基础制造业的升级”,“国家安全部门的高级军用设备与基础的制造业一脉相连,假如一个国家连国防安全的设备都依赖于他国,那么其国家在国际地位一定没有话语权”。美国分别在1991和1996发布了关于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的两篇分析报告,对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义,并提出了名为“敏捷制造”和“虚拟工厂”两大观点,目的在于重现其装备制造业曾经的辉煌,为再次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努力。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各国对制造业的深入研究仅仅控制在本国的优势行业。例如,德国政府发动各界机构的专家对“新产品的制造与改进”、“21世纪的制造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最终出台了《制造业技术的2000条框架与方案》。为了迎接制造业方面的未知挑战,这些深入研究内容也只是关于德国相对优势的汽车行业。1.2.2国内的研究现状“装备制造业”是由赵国良、田亚东等人首次提出的。他们对我国西部地区当时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全面的研究,对遇到的发展约束条件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近10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推出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对于装备制造业的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陆辉(2008)主要研究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七十多年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付出了极大的成本,造成环境严重破坏、资源过度浪费等很难弥补的问题。而今,我国被称为“制造大国”却不是“质造大国”,是因为我国产品的创新能力较低。而决定一个产业能否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冯梅(2008)提出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够强大是受到我国特有经济体制的约束所导致的。国有企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性质的基本,其特殊的制度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并且相关的法规条例也不完整。面对如今的国际新形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还有较大差距。赵君(2013)在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开放性自主创新的新模式并对其进行验证之后,指出为了达到创新效用最大化,中国装备制造业可以选择在多主体下外生型的新型模式。商小虎(2013)提出提高管理者理念是装备制造业技术进行创新的根本。张华明等(2016)通过测度15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际竞争力,判断得出这个产业还处于积累成长阶段;姚晓芳等(2013)、王江等(2017)利用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国家整体以及国内不同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考察该产业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发展差异;杨晶(2018)、夏佳蕊(2019)通过对不同区域该产业七个细分行业竞争力水平的测度发现,各细分行业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梁洁、史安娜(2016)在“再工业化”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分析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尝试摸索出可以推进智能制造、高端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绿色低碳发展、培育领军企业等发展新方法,希望可以对和南京类似的特大型城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积累经验。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参考以往学者们的研究理论上,提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建立框架和构思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主要论述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及分类,以及。第三章为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通过查询S经济年鉴得出数据,简单介绍近几年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为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查阅文献、统计年鉴等多种途径,对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为S省装备制造业影响因素分析。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远侧。构建S省装备制造业指标体系,然后选择熵值法作为评价方法,对S省装备制造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数据计算以及评价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S省装备制造业各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第六章为对策与建议。为了推动S省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1.3.2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法本文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比较指标权重,得出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个因素。(2)规范分析法本文在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采用规范分析法,主观的、有针对性的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3)文献分析法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深入认识和归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装备制造业相关理论2.1.1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制造业的定义为机械工业时代利用某种资源,遵循市场规定,通过制造的过程,转化成可被人类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特有的称呼,最早提出在199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1】。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是工业的脊梁,发挥着为经济各部门提供其工作母机、带动相应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用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来称呼他,是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1.2装备制造业的分类关于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我国学者通常使用国民经济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22】。从国家统计局年鉴中看到,2012年之前装备制造业分为七大类,2012年之后装备制造业分为八大类,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类型。本文含有2012年之前数据的部分,按照2012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局标准,分为七个类型加以研究;2012年之后数据的部分,按照八个类型加以研究。按照如表2-1所示。表2-1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及代码行业行业代码金属制品业C33通用设备制造业C34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C3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仪器仪表制造业C402.2相关理论基础2.2.1技术创新理论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理论,他提出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并对原有的生产体系产生震荡效应。一般包括制造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以及开辟新的市场等。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被后续的经济学家们纳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诞生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重要理论成果: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2.2.2产业升级理论产业升级通过改进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优化产业的结构、提升生产的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升级理论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其一,产业结构调整;其二,价值链升级。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可以改变劳动力、土地、资本及企业家才能的投入比例,优化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通过改变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调整产业内部配置,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升级换代,实现产业整体升级的目标。2.2.3区域合作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可以大致分为:要素禀赋理论、新要素学说、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各地区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是影响地区间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要素的区际间流动能够缓解甚至改变地区要素禀赋不足并提高生产效率。.新要素学说又可以细分为:人力资本学说、研究与开发学说及创新理论。其中,人力资本学说强调将高素质的劳动力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研究与开发学说将研究与开发视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而创新理论又包含国家创新理论与区域创新理论。区域发展相互依赖理论强调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彼此依存、紧密联系的,而非彼此孤立、互不来往。

第3章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S省位于华北平原,围绕京津,幅员辽阔,气候宜人,拥有通常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自然资源。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胜势下,S省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三大产业结构中,虽然近些年来第三产业有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但S省的主导产业仍是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以使用煤炭为主要代表的高耗能的传统产业和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代表的新兴产业最为亮眼。S省是相对侧重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大省,其中,钢铁行业一直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但自2009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扩大,2014年后,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出除钢铁行业以外的其他所有工业部门,成为S省制造业中的第二产业;2015年生产总值首次超过钢铁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脊梁。3.1企业总数及规模不断扩大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S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稳步上升,企业总数不断扩大,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S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有关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共有4957家,占据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总数的36.2%,比2012年增加了1202家。2018年共379家企业加入装备制造业的行业中。2019年上半年,有70家企业为新加入到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在这些新企业中,23家企业是关于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占新纳入比重的32.9%。尤其是蜂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规模是新纳入企业中最大的,对S省的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8%,起到了极强的拉动作用。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如图3-1所示。2009-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不断扩大,所占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S省装备制造业企业406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1.07%。2018年高达495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6.19%,装备制造业企业总量约为2009年的1.22倍。总体来看,2009-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得到巨大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变大,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占比不断上升,是S工业的脊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3.2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上升S省是相对侧重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大省,其中,钢铁行业一直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但自2009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扩大,2014年其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可以与钢铁行业比肩的支柱产业。2015-2018年间,S省工业的七大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3.5%、24.7%、23.8%、20.1%,仅仅次于长期处于行业第一的钢铁行业,稳居第二位。在S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行业的增加值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之和高达49.5%,占据半壁江山。从结构占比角度分析,钢铁行业增加值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此起彼伏。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前一年年的23.5%提升到了24.7%,而钢铁行业的占比由26.0%下降到了25.5%;2018年由于钢铁材料售价上升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占比由2016年的25.5%上升到29.4%,而装备制造业的比重由24.7%下降到了20.1%。从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看,如图3-2所示,2009-2018年间S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虽然在2018年由于钢材价格上升的影响导致主营业务下降,但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仍较为显著。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4112.21亿元,2014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为12058.3亿元。2018年S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为8499.71亿元,达到2009年的2.1倍。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从装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角度来看,如图3-3所示,从2009年的17.05%到2018年的21.70%,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2016年占比25.58%,首次超过钢铁行业所占25.5%,成为S省工业的龙头老大。这些数据反映了S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说明近些年装备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且明显快于工业增长。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3.3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是七大分支共同进步的结果,从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趋势来看,如图3-4,2009年到2018年七大行业大多数都有所的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规模最大,增长幅度最大,大幅拉动了S工业的发展。虽然2018年收到钢铁价格的影响,大部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各行业所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还是高于2009年。总体来说,2009-2016年所有行业处于上升水平,虽然2017年后有所下降,但相较于2009年,除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他所有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仍很大提升。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从产业的内部构成来看,优势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如图3-5,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八大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行业分别是汽车制造业的30.62%和金属制品业的25.18%。其次依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分别为15.08%、10.45%、8.15%。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占比相对较少,仅占4.82%、4.12%和1.52%。近年来,S省装备制造业的内部八大行业产业规模都有所扩大,一半子行业占比超过10%,其中金属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发展最为迅猛,已经初步显示出了优势产业的特征。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9)》数据整理所得3.4发展出现新特点“十三五”以来,S省的新产业、新动能发展速度加快,装备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均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8年分别增长了13.3%、26.8%和10.6%,对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08.3%,同比提高71%,是拉到装备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制造业需求相对较高,增速达到历史新高,同比2017年加快19.6%,比2015年提高17.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8%,拉动作用位居首位。从盈利角度观测,2018年S省的装备制造业八大行业利润增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四增四降”。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为“四增”,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43.5%、10.7%、27.4%以及9%;而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四降”,利润总额同比分别降低了17.8%、17.2%、48.1%以及50.2%。表3-12015-201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情况行业名称2018年增速(%)2015年增速(%)增减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3.59.9-13.4通用设备制造业4.64.7-0.1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0.610.6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66.1-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113.2-13.1仪器仪表制造业-3.42.4-5.8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5-2018)》数据整理所得从新型产品角度观测,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加速,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到重大机遇。在统计的133种规模以上工业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产量中,有超过一半的产品在2018年保持增长。其中,液晶显示屏产量增长30.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增长26.3个百分点,动车组增长34.3个百分点,民用无人机增长6.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增长183.5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增长3.7个百分点

第4章S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S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的约束,且与发达省份的装备制造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S省该产业还有以下几点问题急需解决。4.1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与发达省份相比,如江苏省,S省装备制造业除了部分企业产品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如表4-1所示,2018年全省内部装备制造业R&D经费支出为135.25亿元,比江苏省的1178.86亿元少了1043.61亿元。S省的装备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R&D经费支出的35.41%,比同年国家占比低21.61%,比江苏省低22.82%。对比发现,S省的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导致自身产品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大量关键零件、先进技术、核心设备太过依赖进口,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表4-1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R&D经费占比比较地区工业R&D经费(亿元)装备制造业R&D经费(亿元)占比(%)全国12954.837386.9557.02%S382.00135.2535.41%江苏2024.521178.8658.23%数据来源:由2019年《中国经济年鉴》、《S经济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S省的装备制造业目前处于中低端水平,在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过于依赖从国外进口设备。因此,由于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使得S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中难以得到优势。2016年S省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仅占其工业销售总产值的4.52%,比全国水平低14.28%,比江苏水平低18.75%。由此可见,S省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低、占工业销售总产值的比例小,说明在国际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能力,没有打开市场。4.2产业规模偏小,盈利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499.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1.70%。对比全国的36.05%,S省低了14.35个百分点。与其他省份对比发现,S省装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上海、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市,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体规模有待提高。效益指标反映了该产业的盈利能力,从该指标来看,如图4-1所示,S省装备制造业总体利润成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316.87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72.78亿元,其中在2016年到达顶峰,为841.63亿元,是2009年的2.66倍。但与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S省装备制造业总体利润仍有很大差距。2018年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总体利润达到3993.34亿元,是S省的10.71倍。总体来看,S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偏小,盈利能力有待提升。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江苏统计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4.3产业层次较低,升级优化任重道远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入发展,如图4-2所示,从总体的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传统制造业在产业内部中仍占比较高,其中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的金属制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较大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其他六大制造行业中,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总体占比有所上升,超过了金属制品业,但其他五大行业的占比变化不明显,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数据来源:由《S经济年鉴(2010-2019)》数据整理所得与全国整体水平对比,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金属制品业占比远高于全国的9.09%,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占比较低,比全国同期水平低了24.27个百分点。如图4-3所示,S省装备制造业的内部产业构成结构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成分倒置,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端技术产业占比较低,产业升级优化任重道远。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2019》、《S经济年鉴2019》、《江苏统计年鉴2019》数据整理所得4.4资源配置失衡,国有经济占比较高近年来,S省国有企业在装备制造业的比重逐步下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市场的贡献率渐渐提高。如图4-4所示,从国有企业的企业数量占比的角度来看,2009年国有企业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72%,之后波动下降,在2018年降为3.09%;从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的角度分析,2009年为19.09%,之后逐年下降,在2016年达到最低值的10.76%,虽然2017和2018年有所回升,达到17.32%,但与2009年相比还是有所下降。数据来源:由2010年-2019年《S经济年鉴》数据整理所得近些年来,由于国有制企业改革政策的不断出台,国有制企业的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如表4-2所示,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都高于装备制造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体现出更大的竞争力。对比2018年和2009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交通运输设备业和金属制品业两个子行业的国有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远远高过平均水准,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反而有所降低,行业的竞争力有待提升。表4-22009年和2018年S省装备制造业国企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对比单位:亿元/个20092018全部国企全部国企金属0.9033.2191.38612.267通用0.6381.0050.8052.729专用0.8062.7141.1812.82交通1.6267.8084.03825.661电气1.6009.6701.6655.149电子1.4271.4821.8066.704仪器0.5760.7341.3030.733

第5章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5.1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有价值的,能够客观、公正、有效、全面、科学地评价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在选择指标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选取指标,按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筛选指标,分析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5.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目前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数学方法和经验确认法。由于数学方法搜集数据不容易,所以研究方法更多时候为经验确认法。普遍的评估方法有许多,好比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以及熵值法。不同的评估方法由于分析的始末有差异,导致评估的终局也有不同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构建最终的指标体系时,必须按照相应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筛选。在进行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研究指标体系选择时,应当理论与现实相联系,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同时,也要符合现实生活,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评估指标要必须能够客观的、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指标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终极目的是完成科学研究。指标的选择是在简便精准的前提下,全方面提供目标信息,并且需要在研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力中具备典型性。简便精确的指标可以减少评估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评估的进行。(2)可比性。评估指标要在评估的范围中适合每一个评估目标。可以在空间上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在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比较,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S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说,让所有指标数据都包括一样的计量范围、统计口径和指标含义。(3)可测性。评估指标的意义要明朗,适合于现实生活。同时,指标的统计口径必须相同。只有维持相同的统计口径,得出的数据才有可比性。所有指标都具有寻找简便、可以量化分析的特征,保证能够收集到确切的数据信息。(4)有效性。要想能够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进行更优质的客观地、综合地分析,评估指标必须使用真实的统计数据,将所获的评估结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5.1.2指标体系指标选取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在产业规模实力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产业盈利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须包含产业规模实力、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盈利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才能较全面的对目标层进行评价分析。因此,本文参考刘敏(2011)做构建的指标体系,从产业规模实力、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盈利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水平构建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产业规模实力产业本身的规模大小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竞争来说是基础,规模太小的产业在募集资金、吸引人才和享受政策优惠等方面都存在困难,产业发展力很难强大。在代表展业规模的指标中,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数同时体现了产业的生产能力。装备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产总值和人均年工资是对其发展力评价的重要因素。(2)产业市场竞争力这一指标是产业发展力的直接显现,一个地区某产业的产业市场占有率大,说明其产业的发展力强。主营业务收入又是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体现。(3)产业盈利能力某种产业是否能持续盈利是其能否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产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发展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产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技术创新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力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从目前S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R&D投入、产业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开发新产品用款以及申请专利数量等方面。综合以上几点,建立指标体系如表5-1。表5-1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A1装备制造业发展力B1产业规模实力C1工业增加值亿元C2企业数个C3资产总值亿元C4人均年工资万元B2产业市场竞争力C5主营业务收入亿元C6市场占有率%B3产业盈利能力C7利润总额亿元C8销售利润率%B4产业技术创新能力C9开发新产品率%C10R&D项目数个相关指标解释:(1)市场占有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产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与同期同类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的总销售额之比。计算公式:市场占有率=地区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同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2)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00%(3)开发新产品率:开发新产品所用的资金。计算公式:开发新产品率=开发新产品用款/主营业务收入*100%5.2选择评估方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法,是运用各指标的熵值所带来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熵值法可以合理有效地规避指标权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使指标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另外,它运用原始信息量开展计算,可以评判出各指标自身所反映出的象征创新能力的大小。5.2.1熵值法的基本原理“熵”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50年代,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克劳斯创造出来的一种用来表示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而被用于信息学中,最早是申农在1948年引入的。熵作为对无序度的一种测量,那么在信息学中信息量的大小就与熵值的大小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指标的信息量越大,对应的不确定性就越小,熵值也就越小(因为它更加的有序),随之消息的效用值就越大,指标权重也相应越大,反之亦然。依据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能够计算出各个指标的熵值,利用计算所得熵值就可以拿来判断这一系统的不确定性(即无序度),另外还能够获得各个指标的离散程度,从而依据各个指标呈现出的相对变化程度对该系统总体的影响来确定这一指标的所含权重。总的来说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熵值越大,就代表着相匹配的该指标的权重就越小,离散程度也就越大,因而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5.2.2熵值法的基本步骤熵值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各个指标的概率值Pij=Xij式(1)中,P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该指标的特征比重;Xij为第i个样本中第j项指标的数值;i=1nXij为第j项指标的全部数据之和(i=1,……(2)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ki=1nP其中,k=1/lnn>0,满足(3)计算信息熵冗余度(各指标的差异系数)dj=1−ej,j=1,……在本文中,差异系数指的是标信息熵与1之间的差值,熵值越大,意味着系统的不确定性(无序度)越小,差异系数也就越小。具体来讲,针对第j项指标,指标值计算出的差异系数越大,表明第j项指标对方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指标计算出的熵值越小,该指标就越应当引起重视。(4)计算各指标的熵权wj=djj=1mdj式(4)中,wj5.3数据的获取与计算5.3.1数据的获取本节中所有数据均源于2014年—2019年《S经济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整理,数据详情见表5-2.表5-2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描述指标2013-2018年数据年份C1C2C3C4C520131335.881657589.234.179930.7620141087.99478010034.64.6810395.22015503.7132723817.15.1310898.9120161159.39511310280.25.3812058.62017-1589.66546611784.75.8410468.522018-1968.91495710614.486.618499.71续表:年份C6C7C8C9C1020132.82653.27.000.88297120142.85682.46.570.96367820152.87425.53.901.09353520162.95841.636.981.08432720172.57600.785.741.32521120182.25372.784.391.5947335.3.2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一致,详细单位可以见表5-1,所以,在进行指标计算之前,本文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各项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从而处理了各项不同质的指标的同质化问题。另外,考虑到指标具有负向、正向之分,即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不同项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方式不同。对于负向指标,让该列指标数据同时加上该列指标数据最小的值的绝对值加0.01,以便所有指标全部为正向指标,方便进行归一化处理。指标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C计算结果见表5-3表5-3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描述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结果年份C1C2C3C4C520131.0000.0000.4730.0000.40220140.9250.8710.7800.2090.53320150.7480.5860.0000.3930.67420160.9470.9330.8110.4961.00020170.1151.0001.0000.6840.55320180.0000.9040.8531.0000.000续表:年份C6C7C8C9C1020130.8140.5981.0000.0001.00020140.8570.6600.8610.1130.31620150.8860.1120.0000.2960.25220161.0001.0000.9940.2820.60520170.4570.4860.5940.6201.00020180.0000.0000.1581.0000.7875.3.3确定指标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权重系数根据5.2.1章节中的计算公式,代入表5-3中的数据归一化处理结果,可以算出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指标的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权重系数。经过对其进行整理,得出表5-4.表5-4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指标的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权重系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权重系数排序A1装备制造业发展力B1产业规模实力C1工业增加值0.83420.165812.15%3C2企业数0.89710.10297.54%9C3资产总值0.89160.10847.94%8C4人均年工资0.84470.155311.38%5B2产业市场竞争力C5主营业务收入0.88100.11908.72%6C6市场占有率0.88990.11018.07%7B3产业盈利能力C7利润总额0.82910.170912.52%2C8销售利润率0.84030.159711.70%4B4产业创新技术能力C9开发新产品率0.78940.210615.43%1C10R&D项目数0.93780.06224.56%10图5-1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指标权重5.4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由5.3.3章节可知,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力影响因素的指标评价结果依次是C9开发新产品率、C7利润总额、C1工业增加值、C8销售利润率、C4人均年工资、C5主营业务收入、C6市场占有率、C3资产总值、C2企业数、C10R&D项目数。可以看出,在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对发展力有关键影响的指标主要有C9开发新产品率、C7利润总额、C1工业增加值、C8销售利润率、C4人均年工资。而C5主营业务收入、C6市场占有率、C3资产总值、C2企业数、C10R&D项目数对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第6章对策与建议6.1加强研发投入在本文的第五章中用熵值法进行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开发新产品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新产品开发率。符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研发资金投入是推动生产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的巨大动力。与装备制造业大省相比,S省的R&D投入相对较少,整个产业和子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冗余,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要改善这一问题,必须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帮助装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完善信用担保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征信制度,构建以政府为主体,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民间融资组织与企业互助,增强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信心;另一方面,发展间接融资,推荐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推进知识产权融资的新模式,解决掉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创新体制建设,注重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证结果还表明,S省R&D投入并没有很明显提高实际生产效率。所以,S省应出台相关政策,确立装备制造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起到优势企业的带头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法律法规,加强侵权惩治力度,使侵权行为处罚更加严重。6.2加大人才引进缺乏高精尖端人才,是限制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其高质量发展,因此理应加快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建立健全人才网络体系,为其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一方面应该加快人才引进的速度,抓住雄安新区发展的契机,抓紧落实S省工资福利政策,以落户制度、上学医疗、住房补贴等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入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加深学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合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京津高校在S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品牌是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促进产业发展、应对市场风险、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虽然S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但知名品牌的竞争力还较弱。优化品牌意识就是指将品牌特点与S省地方特色相结合,做大做强交通运输装备、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形成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品牌产品。各企业应增强针对品牌文化的建设,组建完整的经营团队,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政府应加强品牌保护制度的法律保护,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营氛围,打造具有良好信誉、鲜明特色的区域品牌和龙头品牌。6.3扩大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扩大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工业产值,进而帮助企业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S省环抱京津,与装备制造业大省河南、山东、辽宁相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装备制造业也应发挥地理优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借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经验,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技术转移,加快自身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以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为契机,推进秦皇岛等船舶基地、唐山等动车基地、保定等汽车基地,拓宽石家庄、邯郸等新能源汽车基地产业链,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对不同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提高特色产业集聚的规模和水平,提升各个企业的工业产值以及盈利能力。此对策可以体现出区域合作理论的内涵。6.4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落后是制约S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化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业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是促进产业由生产型向生产型、服务型转变的重要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理论相吻合。首先,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低碳产业示范群,加强绿色清洁能源研发,实施绿色发展,实现产业与生态平衡发展;第二,努力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加强产业合作,引领汽车、工程机械等工业企业,延伸相关服务链,实现产品生产向产品与服务并存的转变;三是推进企业智能化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S省产业基础工程的实施,推动“互联网+”,全面推进产业经营链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公司创建,推动智能器件制造发展。股权结构影响着市场资源的配置。S省国有装备工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证结果还表明,国有企业占比的提高对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继续通过并购、股权转让、完善治理结构等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滦等国有企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融入新时期产业结构改革新形势,辐射国有装备企业创新动力,对民营企业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推进多种所有制的融合,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6.5拉动外贸发展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重新成为国际焦点,制造业的回流对国内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问题使得开放市场的风险远远超过其可能带来的机遇。目前对外开放程度对于S省装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