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化学家认为石油、煤作为能源使用时,燃烧了“未来的原始材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大力提倡开发化石燃料作为能源B.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C.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影响可持续发展D.人类应尽可能开发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乙烷的结构式CH3CH3 B.乙烯的电子式C.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D.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H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具有相对应关系的是A.苯酚显弱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于中和胃酸C.KOH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油脂的皂化D.C2H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用于果实的催熟4、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A(g)+nB(g)pC(g)+qD(g),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A.3∶1∶2∶2 B.1∶3∶2∶2 C.1∶3∶2∶1 D.1∶1∶1∶15、已知金属钠的活泼性非常强,甚至在常温时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现将9.2克钠、7.2克镁、8.1克铝分别放入100克10.95%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A.1∶2∶3 B.4∶3∶3 C.8∶6∶9 D.1∶1∶16、某有机物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其含义是()A.自燃物品、易燃 B.腐蚀性、有毒C.爆炸性、腐蚀性 D.氧化剂、有毒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该试剂是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碘水 D.新制氢氧化铜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9、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C.容器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10、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B.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C.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1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在1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N2减少了1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O)=0.1mol/(L·min)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12、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减小的是A.水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13、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A.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利用睃性髙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1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r溶液为强电解质溶液,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氧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存在NH4+D.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或HCO3-16、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碱性强弱:KOH>NaOH>LiOH B.原子半径大小:Na>S>OC.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D.稳定性:HF>HCl>H2S1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分别向1LO.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C.△H1<△H2=△H3D.△H1=△H2<△H3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盐酸和氨水反应

H++OH−=H2O、 B.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OH−=Cl−+ClO−+H2O D.铜和稀硝酸反应

Cu+2NO3−+4H+=2Cu2++2NO2↑+2H2O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B.许多领域中用液氮制得低温环境C.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2D.正常雨水因溶有CO2,其pH约为1.6,而酸雨的pH小于1.62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Ba2+、K+、CO32-、Cl- B.Mg2+、NO3-、Ac-、H+C.Cu2+、Na+、Br-、SO42- D.NH4+、Fe3+、I-、OH-22、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推断下列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A.NaB.OC.AlD.S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气体C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I的溶液常用作漂白剂。气体H的水溶液显碱性。J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且与H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C的结构式是_____,I的化学式是_____。(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4、(12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是E的邻族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且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甲、乙、丙、丁是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其中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物质组成甲乙丙丁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A和C1:1B和A1:4D和E1:3B和E1:4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D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BC2、BC和乙的混合气体共mg,若加入足量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重mg,则BC2与乙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5)有200mLMgCl2和丙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25、(12分)某溶液中含有、、Cl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用一次该溶液(可以使用过滤操作),就能把三种离子依次检验出来:(1)应该先检验_____离子,加入的试剂是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再检验_____离子,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检验_____离子,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6、(10分)甘氨酸亚铁(NH2CH2COO)2Fe可广泛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某学习小组欲利用硫酸亚铁溶液与甘氨酸反应制备甘氨酸亚铁,实验过程如下:步骤1制备FeCO3:将100mL0.1mol·L-1FeSO4溶液与100mL0.2mol·L-1NH4HCO3溶液混合,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洗涤沉淀。步骤2制备(NH2CH2COO)2Fe:实验装置如图,将步骤1得到的沉淀装入仪器B,利用装置A产生的CO2,将装置中空气排净后,逐滴滴入甘氨酸溶液,直至沉淀全部溶解,并稍过量。步骤3提纯(NH2CH2COO)2Fe: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加入乙醇,过滤、干燥得到产品。⑴固体X是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⑵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⑶步骤1中,FeSO4溶液与NH4HCO3溶液混合时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⑷步骤1中,检验FeCO3沉淀已洗净的操作是______。⑸步骤2中当观察到现象是______时,可以开始滴加甘氨酸。27、(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一套实验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A中盛有乙醇、浓硫酸和醋酸的混合液,C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已知: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沸点(℃)34.778.5117.977.1(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球形管B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中所用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4)C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C中分离出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分离出__________,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28、(14分)Ⅰ.某研究性学习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溶液褪色时间V(mL)C(mol/L)V(mL)C(mol/L)V(mL)t(s)A293K20.0240.10t1BT120.0230.1V18C313K20.02V20.11t2(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T1=_____,通过实验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t1<8,则由实验A、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从反应开始到有结束,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3)该反应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锰被还原为Mn2+,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有可能是(填符号)_______。II.100kPa时,反应2NO(g)+O2(g)2NO2(g)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反应2NO2(g)N2O4(g)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①图1中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则________点对应的压强最大。②100kPa、25℃时,2NO2(g)N2O4(g)平衡体系中,列式计算平衡常数Kp=________。(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29、(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2)从①到③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3)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4)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结构式表示元素①与③形成的一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_________。(6)写出元素④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写出元素①的单质和元素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使用。详解: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所以开发新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A错误;研发新型催化剂,只能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速率,但不可提高燃烧热,B错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蕴藏量是有限的,大量使用会影响可持续发展,C错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应尽可能开发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D正确。故选D。点睛: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2、D【解析】

A.乙烷的结构式为,CH3CH3是乙烷的结构简式,A错误;B.乙烯的电子式为,B错误;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C错误;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D。【点睛】要注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区别。分子式就是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组成。结构简式一般以物质的碳骨架为主体,表示出物质的碳链结构以及官能团的位置,一般不用写出化学键,而结构式需要把每一个化学键都表示出来。3、C【解析】

A选项,苯酚显弱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两者都正确但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错误;B选项,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于中和胃酸,两者都正确但它们之间没有应关系,故B错误;C选项,KOH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油脂的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叫皂化,故C正确;D选项,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用于果实的催熟,这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注重关系,知识点本身都没有错,但它们没有关联,不能强拉因果关系,这是中学常考知识,4、A【解析】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减少了a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mol∙L-1∙min-1,c增加了2a/3mol∙L-1;所以参与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2amol,参与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a/15mol∙L-1∙min-1×5min×2L=mol,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2a/3mol∙L-1×2L=mol,所以m:n:p=3:1:2;又因为增加系统压强时,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所以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m+n=p+q,所以m:n:p:q=3:1:2:2,故A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B【解析】

分别算出n(HCl)、n(Na)、n(Mg)、n(Al),钠不仅和盐酸反应还和水反应,Mg、Al和水不反应,0.3molMg、Al完全反应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6mol、0.9mol,都大于0.1mol,所以Mg、Al有剩余,以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Mg、Al生成氢气体积之比。【详解】n(HCl)==0.3mol,n(Na)==0.4mol,n(Mg)==0.3mol,n(Al)==0.3mol,钠不仅和盐酸反应还和水反应,金属钠全部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Mg、Al和水不反应,根据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知,0.3molMg、Al完全反应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6mol、0.9mol,都大于0.1mol,所以Mg、Al有剩余,以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Mg、A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都是0.15mol,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5mol:0.15mol=4:3:3,故B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明确钠与水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过量计算,为易错题。6、B【解析】

为腐蚀性标识,为有毒物质的标识,说明苯酚是有毒的腐蚀性液体,故选B。【点睛】认识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平时学习时注意常见标识的记忆和理解,解答本题也可以直接根据苯酚的性质判断。7、D【解析】

A.NaOH溶液只能与乙酸发生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因此不能鉴别,A错误;B.Na2CO3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C.碘水与淀粉溶液混合会变为蓝色溶液,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物质,C错误;D.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酸混合,发生反应,变为蓝色溶液,将另外两个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无明显现象的是淀粉溶液。三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D正确。答案选D。8、D【解析】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结合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判断。详解:A.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因此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A正确;B.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正确;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等,C正确;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例如氨气溶于水导电,氨气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D。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氨气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9、A【解析】A、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正确;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可能为l:2:2,也可能不是l:2: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B错误;C、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随时间变化,不说明达平衡状态,C错误;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都体现的正反应速率,未反映正与逆的关系,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10、C【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则W为H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则Y为Al;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原子序数大于Al,位于第三周期,故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S元素,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Al,Z为S,则A.Y为Al,金属Al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都可以产生氢气,A正确;B.元素X的一种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B正确;C.W、X分别为H、C,其氢化物分别为HCl、CCl4,四氯化碳分子中C、Cl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而HCl分子中的H最外层电子数为2,C错误;D.Z为S、X为C元素,C可与元素S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知识,侧重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方面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11、B【解析】

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因此反应N2+O2=2NO的反应热△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依据A计算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C、在1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N2减少了1mol,则生成NO是2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2mol/(L·min),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B。12、D【解析】试题分析:A、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水中后不反应,故铜片质量增加,A错误;B、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乙醇中,生成乙醛,和Cu,质量不变,故B错误;C、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石灰水中,铜片质量增加,故C错误;D、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盐酸中,CuO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溶于水,故铜片质量减少,故D正确,此题选D。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13、C【解析】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果蔬菜具有催熟的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应除掉乙烯,乙烯含有不饱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将浸泡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除去乙烯,故选C。14、C【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元素;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r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A.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H)<Y(O)<X(C),故A错误;B.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O)>Z(Cl)>X(C),故B错误;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或双氧水,常温下均为液态,故C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氯气及氯气性质。本题的难点为B中O和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5、C【解析】

A、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C、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A项、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则不可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A错误;B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为硫酸钡,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故B错误;C项、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的气体为氨气,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H4+,故C正确;D项、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O3-或SO32-或HSO3-,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离子的性质分析,明确离子检验的方法是解答关键。16、B【解析】

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氯气为黄绿色,故该无色气体中不含二氧化氮和氯气,气体通过品红后,品红褪色,说明含有二氧化硫气体,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所以原气体不含氧气。则肯定含有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不含氯气、二氧化氮、氧气。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的气体的颜色,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溴蒸气:红棕色。氟气:浅黄绿色。掌握一氧化氮和氧气不能共存,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17、C【解析】

A、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金属性K>Na>Li,碱性:KOH>NaOH>LiOH,故A说法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即原子半径:Na>S>O,故B说法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非金属性:Cl>Br>I,即酸性:HClO4>HBrO4>HIO4,故C说法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非金属性F>Cl>S,即稳定性:HF>HCl>H2S,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微粒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等,原子序数相同,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8、C【解析】分析: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为57.3kJ,而浓硫酸稀释放热.详解:②稀硫酸、③稀盐酸分别与1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同,放出热量相同,则焓变相同,即△H2=△H3;①浓硫酸与1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与上述相同,但浓硫酸稀释放热,且焓变为负,则△H1<△H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解题关键: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浓硫酸的稀释,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难点:中和反应的焓变为负,比较大小时易忽略。19、C【解析】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盐酸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H++=NH4++H2O,故A错误;B.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故C正确;D.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故D错误。20、C【解析】A.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所以为作物提供了所需要的N元素,属于氮肥,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故A正确;B.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能制造低温环境,故B正确;C.氮的氧化物为有毒气体,为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D.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从而使雨水的pH约为1.6,酸雨的pH小于1.6故D正确;故选C。21、C【解析】

A.Ba2+和CO32-生成BaCO3沉淀,故A不选;B.Ac-、H+生成醋酸是弱酸分子,故B不选;C.Cu2+、Na+、Br-、SO42-四种离子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故C选;D.NH4+和OH-生成NH3·H2O是弱碱分子、Fe3+和OH-生成Fe(OH)3沉淀,Fe3+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C。22、A【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钠和铝是金属,位于同一周期,氧和硫是非金属,位于同一主族,金属性Na>Al。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NNaClO2Cl-+2H2OCl2↑+H2↑+2OH-NaClO+2NH3=NaCl+N2H4+H2O【解析】

由A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知,A是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氢气与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氮气反应生成水溶液显碱性的氨气,则D是氢气、C是氮气、H是氨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由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I的溶液常用作漂白剂可知,B是水、I是次氯酸钠;由J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且与氨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可知,J是肼(N2H4),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详解】(1)C为氮气,氮气为含有氮氮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结构式为N≡N;I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故答案为N≡N;NaClO;(2)反应①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故答案为2Cl-+2H2OCl2↑+H2↑+2OH-;(3)反应②为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aCl+N2H4+H2O,故答案为NaClO+2NH3=NaCl+N2H4+H2O。【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注意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结合转化关系推断是解答关键。24、第三周期第VIIA族2Al+2NaOH+2H2O=2NaAlO2+3H2↑1:180mL【解析】

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则B碳元素,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B,同D为铝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则E为氯元素,C是E的邻族元素,即为第Ⅵ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B、D之间,则C为氧元素,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根据表格中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可知,甲为双氧水,乙为甲烷,丙为氯化铝,丁为四氯化碳,据此进行答题。【详解】(1)E为氯元素,原子序数为17,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VI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IIA族;(2)把铝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3)甲为双氧水,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答案为:;(4)由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固体增重为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由2Na2O2+2H2O=4NaOH+O2,可知固体增重为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CO、CH4的混合气体共mg,若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g,则系列反应后CO2、CO、CH4混合气体中所有元素均被吸收,故原混合物中CO2与CH4相对于CO、H2混合,则CO2与CH4的体积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5)有200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1,则c(Al3+)=0.3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此时Al3+要生成AlO2-,需要NaOH

物质的量为0.3×0.2×4+0.2×0.2×2mol=0.32mol,所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0.32mol4mol/L=0.08L=80

mL,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元素为解题的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本题的难点为(4),要注意根据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出固体质量的变化本质。25、CO32-CO32-+2H+=CO2↑+H2OSO42-硝酸钡溶液SO42-+Ba2+=BaSO4↓Cl-硝酸银溶液Cl-+Ag+=AgCl↓【解析】

只取用一次该溶液(可以使用过滤操作),就能把三种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则(1)先检验CO32-,加入硝酸发生CO32-+2H+=CO2↑+H2O;(2)再加硝酸钡溶液检验SO4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42-+Ba2+=BaSO4↓;(3)最后加硝酸银溶液检验Cl-,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Ag+=AgCl↓。【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把握信息中依次鉴别出离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检验中不能对原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侧重常见离子检验的考查。26、CaCO3(碳酸钙)分液漏斗除去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取最后的洗涤滤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沉淀已洗净澄清石灰水中有较多沉淀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

(1)装置A用于产生CO2,长颈漏斗中盛有盐酸,则试管内多孔隔板的上方应放置碳酸盐,为能够控制装置A中的反应,该碳酸盐应难溶于水,因此X为CaCO3(碳酸钙),仪器C为分液漏斗。答案为:CaCO3(碳酸钙);分液漏斗。⑵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从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为保证不妨碍实验,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氯化氢气体;答案为:除去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⑶步骤1中,FeSO4溶液与NH4HCO3溶液混合时,亚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答案为: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⑷取最后的洗涤滤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沉淀已洗净;答案为:取最后的洗涤滤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沉淀已洗净。⑸实验过程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是为了防止装置中含有的空气将二价铁氧化,当尾部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较多的沉淀时,说明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可以滴加甘氨酸与碳酸亚铁反应;答案为:澄清石灰水中有较多沉淀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7、催化剂吸水剂防止倒吸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增大醋酸的利用率)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分液漏斗乙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乙酸乙酯的制备,难度较小,掌握实验的关键问题。。详解:(1)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2)球形干燥管的体积较大,可以防止倒吸;(3)因为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醇的量可以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也能增大醋酸的利用率;(4)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出现分层现象,所以用分液漏斗即可分离;根据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分析,所以加入氯化钙可以分离乙醇。28、浓度1293KBC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8.3×10-4mol/(L·s)2MnO42-+5H2C2O4+6H+=2Mn2++10CO2↑+8H2O作催化剂Mn2+B0.06【解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根据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快慢程度不同,得出合理的结论,故实验中的草酸必须是足量的。【详解】Ⅰ.某研究性学习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实验A、B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