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

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

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

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横跨1亿多年的恐

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A.陕西B.浙江C.山东D.云南

2.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

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选项

与日记中的“他们”不相符的是()

A.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C.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D.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

3.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尧发明了文字

4.《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诸侯”一词最早出现于(

A.夏朝B.春秋C.秦朝D.西周

5.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

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引发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青铜农具的广泛适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诸侯间的争霸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天子依附于诸侯

7.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B.楚C.赵D.齐

8.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

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

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

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郑国渠

9.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

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

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10.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

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1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与这首诗反映的史实

相关的是()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

C.秦统一六国D.巨鹿之战

1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

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秦统一后,最高统治者称为()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皇帝

14.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

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

15.东汉初年,他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光武中兴”。“他”是指()

A.刘秀B.项羽C.孙权D.曹操

1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7.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古代丝绸之路的

出发点是()

A.长安B.中亚C.欧洲D.河西走廊

18.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黄巾起义——直接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B.郡县制创立一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C.张骞通西域一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D.秦统一全国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9.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20.420一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在(

)

A.镉京B.洛邑C.北京D.建康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23.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A.东汉末年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晋末年D.三国时期

24.在某中学历史知识竞赛“朝代竞猜”环节中,主持人先后给出了“定都洛阳”“短暂统一”“八王之乱”

等信息,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2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B.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

C.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26.《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

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27.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西周

②东周

③秦朝

④西汉

⑤东汉

⑥西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⑤⑥

28.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孔子B.司马迁C.班固D.司马炎

29.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

30.如图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第二十窟),它是我国古代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

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的具有新的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位于()

A.陕西西安B.山西大同C.河南洛阳D.江苏南京

材料题(共40分)

31.(15分)改革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

材料二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

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

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哪位历史人物?其辅佐齐桓公打出什么旗号号令诸侯,一举成为春秋首

霸?

(2)材料二中促成秦国成为东方霸主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写

出两点该事件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起到

了什么作用?

32.(25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

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

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如图

东汉末年以太,北方家真宗时,北宋

和西方的夕敕民族陆纭内与辽之间爆充了;宣物

if.......他们同汉族长期之战.后来辽束议和.

杂居.相互影响.民族月“立了if”!之制

偿日#缩小----改箱自人技

搞白人栽破历史版历史七年la/F研

七年城h•尉

葛月出家北至时期穿汉族腋装

的少.敢民族贵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只填选项代号)

①世袭制的推行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③统治阶级的改革④设立管理机构⑤实行“和亲”

政策⑥少数民族的内迁⑦海外贸易频繁⑧确立“册封”制度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⑩社

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新中国

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联邦合唱-美国篇】

材料三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

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