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_第1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_第2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_第3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_第4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常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些好的建议

恰恰出自“外行”之手。比如现在在不少城市都有野生动物园,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当年,

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献计献策。

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

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

“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1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变现”,本义为把非现金形式的资产换成现金。而在当下,变现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有人经过长期学习和探索后将知识、才艺变现,还有人能轻松将颜值、恶搞甚至爱国情怀以流量

的形式变现……但知识、才艺等存在着不能即时变现、甚至有时无法变现的尴尬,特别是某些人

无底线变现成功,使得有些青年学生对于该推崇怎样的“变现”产生了困惑,甚至对求学求知产

生了动摇。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青年学生的你对“变现”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

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对生活感到迷茫的人向甲、乙两位高僧请教:“什么是生活?”两位高僧异口同声:”砍

柴担水做饭。”这个人又问:“那怎样才能消除生活的迷茫把生活过好?”甲高僧道:”砍柴时想到

担水,担水时想到做饭。这样才不会迷茫,把生活过好。”乙高僧道:“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

做饭即做饭。这样才不会迷茫,把生活过好。”此人听后,恍然大悟。

请根据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调查,当被问到哪些是你感觉今生今世最不能错过的事的

时候,52.9%的受访青年认为是要趁年轻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49.3%的

受访青年觉得是完成高等教育,获得更高文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准备:48.4%的受访青年

认为是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早些安身立命,做到自立自强;40.4%的受访青年表示是趁年富力强,

自主创业,为社会增加更多财富。

在某校“青春不能错过什么”主题班会上,学生除了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

品卓厉奋发,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外,还有学生写了下列几条:

(1)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情趣。

(2)每年短时间旅行一次,隔年长时间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3)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4)适当培养一点艺术爱好,如音乐、舞蹈、绘画,可以自己参与或创作,也可以只是欣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4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脚踩着楼梯,右腿一提,便上了一个台阶。假如左脚一软,身便低了下去。用力踩着、踏

稳,人才立定,上到一个新台阶。一阶一阶,才能登临人生高处。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回望新时代的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

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留下了奋斗者的深深足迹。多少次闯关夺隘,让我国经济实

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多少回攻坚克难,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

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多少个日夜披荆斩棘,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

更绿、水更清……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每个人都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成

就中找到共鸣。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0日)

材料二: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范晔《后汉书》

上述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假如你所在的兴华中学正在举行以“中学生与当今时代”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6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纠结、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的精神、身体的损伤。

人陷入自我内耗,就会把精力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甚至影响到工作、

学习和生活。摆脱这种精神内耗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明星俞源明因烧伤毁容一度心如死灰,

后来尝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而重启演员事业;网络上大火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告诉我们“不要

太在意网络喷子的言论攻击”;作家苏子游,青年时期使用写作来排解家境带来的敏感自卑……

由此可知,走出自我内耗,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

名,请以化名代替。

7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在学校内,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

明、有创造。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

蔡元培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

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

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请仔细体味这三位先贤的话,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两点,给你最知心的同学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2024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喜欢“先思后行”,有人喜欢“边思边行”,有人喜欢“先行后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9

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每天,我们重复的是起床、漱洗、上学或者上班、吃饭、睡觉。这是每个人必须有

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一一林清玄

材料二,爱迪生经过长达13个月的实验,使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发明电灯

最后有了突破性进展。

时光如此,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事情也是在一种重复中不断向前,也需要在重复中前进。

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1.

【文题解析】

“沉锚效应”表明,人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第一信息和专业知识就像沉在水底的铁锚,会把当事人的思

维固定在某处。重大发明自然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但这并不代表要把“外行”们拒之门外。有时候,

“圈外人”的一句提醒,“门外汉”的一个灵感,很可能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研究,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起点。不仅科学研究,其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会因为身处其中而感到棘手,但“外行”

能轻松化解。

因此,学生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识得“庐山真面目”,需要走出“此山中”;

②隔行不隔山,兼听有裨益;

③内行人何妨听听“外行”话;等等。

2.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解说了“变现”的含义,接着对当下社会的若

干“变现”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进而提出话题“当代青年怎么看'变现"。从材料的表述来看,既有困惑,

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比如,知识、才艺变现困难的状况怎么看,怎么办;也有褒贬,旨在引导学生辨析,比如,

变现和底线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变现做法。该作文题,希望能通过写作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立意】

①变现要有底线;

②不排斥流量变现,但更倡导劳动创造价值;

③有些精神生活不是非得变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④社会主流价值应反对急功近利的变现观。

3.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材料作文题。

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写好这样深含禅理的材料作文,必须首先要把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人

生联系起来比照印证,才可能领悟材料的深刻寓意,才能写出与当今现实相结合的好文。

材料中所说的“砍柴担水做饭”其实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要做的事。而结合“这样才不会迷茫,把生活过好”

可知“砍柴时惦记着担水,担水时惦记着做饭”是说人在做事时要想到下一步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这样才

会目的明确;有了方向,做事就会更有激情。而“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是说人在做事时要

专注,不能三心二意,要去掉浮躁、踏实净心等。

【参考立意】

1.用理想的灯塔指引当下。

2.大道至简,素心而行。

3.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4.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提到向社会调查“今生今世最不能错过的事”,有人认为是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力量;有人认为获得更高文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准备;有人认为是做到自立自强;有人表示是趁

年富力强,自主创业,为社会增加财富。可见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不能错过为国家做贡献、自立自强、增加社

会财富。从涉及的角度来看,包括对国家、对个人、对社会三个方面。

第二段提到在“青春不能错过什么”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阵厉奋发,

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同时也有感受日常生活情趣、增长见识、拓宽胸怀、享受孤独、培

综合看来,青春要胸怀大志、激扬青春,生逢盛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在激流中奋勇前进,在担当中锤炼意志,在尽责中成长成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同时人生是立体化的,具

有丰富性,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接地气的平凡生活,亲人的关切、友情的温馨、日常的

美好、爱好的情趣都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应该有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成为一个既能行走在各行

各业的弄潮人,又有多样生活色彩的领航人,既要有理想,还要有情趣,既要会奉献,还要会生活。因此我们

应该成为一个既有正能量,又有多样生活色彩的人!

行文思路上,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首先提出观点,既要有理想追求,还要有生活情趣。然后设

置分论点,一是当代青年要有崭新的精神追求,二是要有格调的生活情趣。二者应该是当代青年风采的两个方

面,没有追求担当,不足以胜任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若无生活情趣,则人生就会单调、枯燥、寡味!高格的

追求与生活情趣有机结合,既要会奉献,还要会生活,人生的青春才充满正能量并且色彩斑斓!最后归结全篇,

重申论点,强调时代青年应该以担当道义为底色,以生活情趣为补充,这便是青春最不能错过的状态!

【参考立意】

1.激扬青春与追求情趣相统一。

2.青春应将绰厉奋发与人生情趣相结合。

3.既要挺膺担当,亦须兼顾人生情趣。

4.青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有人生的烟火气。

5.青春应铁肩担道义,生活亦情趣。

6.大梦想建功立业,小情趣丰盈生活。

7.大志奉献家国,小志陶冶身心。

5.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生活现象类作文题。材料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反两个方面阐述登梯的行为,强调

双腿协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旨在分析登梯条件,需要用力踏稳方可登上新台阶。第三层次则是登梯经验拓展。

人想要到高处,须得一阶一阶登临。

登梯具有象征意义。“左脚踩着楼梯,右腿一提,便上了一个台阶。假如左脚一软,身便低了下去”寓指事

物或人生前行发展道路上协同要素,要学会和谐搭配,不可偏废。“用力踩着、踏稳”寓指要脚踏实地,行稳致

远。“一阶一阶”也寓指要循序渐进,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一步一步跨越,一脚一脚走好,切不可不切实际。

联想到人的学习、生活、事业、工作乃至社会、国家发展,同样适用。

综上分析,此材料存在一定的逻辑:双脚协同,是登梯的前提;踏稳,是登梯的条件。两者相结合,产生

重大意义:登临高处。

当然,台阶也可喻为人生的困难。面对困难,学会用登梯的方法,化解困难。

【参考立意】

1.脚踏实地,登临台阶。

2.双脚和谐,勇登高峰。

3.步步为营,行稳致远。

6.

【文题解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回顾了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进步;材料二告诉我们创建天地

那样大的功业,不可能仓促完成;艰难的事业应当逐日积累,才能成功。

[参考立意]

①当代中学生要胸怀报国之志,勤奋刻苦学习;

②当代中学生要自立自强,不负时代光荣使命;

③成功不是一时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④攻坚不畏难,我辈当自强;

⑤我们不只是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与立意。结合材料中的“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纠结、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

的精神、身体的损伤。人陷入自我内耗,就会把精力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甚至影响

到工作、学习和生活”可知,材料的关键词就是“自我内耗”。所谓的自我内耗,说明你目前的压力来源,其实

是来自于你自己。你内心中的压力,正在消耗着你的精神和体力。要“走出自我内耗,才能活出精彩人生二因

此结合材料例子可立意拒绝精神内耗,直面坎坷;不以精神内耗消解生活激情;走出精神内耗,走入人生繁华;

懦弱者内耗精神,坚强者直面人生等。

第二,选材与构思。可写成记叙文,写自己“走出自我内耗”的事例,如像俞源明一样,不能接受自己的

容貌或身体变化,或像苏子游,家境不好带来了敏感自卑……其他的不足之处,陷入自我内耗,但后来认识到

问题所在,与自己和解,接纳不完美的存在。或可写议论文,先确立中心论点: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有强大的

内心去直面自己的问题、困境或缺陷,并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然后进一步摆事实,讲道理,可结合材料中的

多个人物的做法,进行论证,如如“静”,冷静分析,如“定”,坚定目标,如“韧”,坚韧顽强;最后联系自身,

明确当代青年面对时代发展可能带来的“精神内耗”该有的态度,并发出呼吁,拒绝精神内耗,勇敢面对人生。

8.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第一句话是从学生求学的角度来讲的,这句话论述了“活泼进取”和“坚实耐烦”这两种精神的关系。活

泼进取可以引导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开发,但在这之前的基础,确实要踏踏实实、专心致志地去积累,只有

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句,是一则道理型材料,李大钊先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不鹫于虚声,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一番

事业。其中的重点,就是脚踏实地、求真踏实。

第三句胡适先生的话的意思是人生的意义都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你若整日耽于空想,那么生命

便无意义,你若去奋斗,去实践,决心去寻求、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生命便有意义。总的来说,这句

话的重点在于“实践大于空想

由此可见,三则名言的重点其实就在于“脚踏实地”上。对此,写作时,除了阐述清楚脚踏实地的精神内

涵之外,还要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到脚踏实地。如,我们在求学时要坚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脚踏实地,

我们在做事时要秉承“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脚踏实地。甚至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

祖国发展发光发热时,也要树立“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够更加奋发有为,不断为社会

和国家建功立业,续写华章。写作时注意写信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2.脚踏实地,胜过临渊羡鱼。

3.平凡的积累亦可收获不平凡的喜悦。

9.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关于思与行的状态,一种是“先思后行”,第二种是“边思边行”,第三种是“先行后思”。

三种状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选择你的认识,或者由此引发的思考等。

“先思后行”,指的是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

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可以做让人做出错事,古往

今来,因为不思而先行的错误有很多,甚至有很多人因为不动脑思考而犯罪甚至失去性命。而有些人因为“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功名之下,是三思而后行,

将潜在危险,退路,应变之法都想全再行事的足智多谋。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思想负担重,往往在行动

时会畏首畏脚。

样可以避免犯更多的错误,因此说,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错的,既可以快速行动,又可以及时调整,很多人

在做事的时候采取的都是这样的做法。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感觉成绩提高不快时,可以思考自己在

学习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看思考出来的方法是否合适。但

是,这样在行动的时候会有些拖泥带水,行动时放不开手脚等。

“先行后思”,就是先行动后思考,能这样做的往往是行动派,自己先行动,行动之后再思考,下一步是否

还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