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一.试题(共11小题)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ㅤㅤ曾有古国在大江大河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酿就四方众望、人心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历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bá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蹈蹚出一条不同于其他世界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创造出灿烂盛大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何以中国》解说词)(1)给加点字注音。(2)看拼音写汉字。bá涉(3)以下词语含义与画线词最接近的一项是A.曲折坎坷B.瞬息万变C.血雨腥风D.盛衰兴亡(4)有同学根据语段内容写了一副对联,请你补充空缺部分。上联:①铸辉煌成就东方道路下联:华夏经考验②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出门东向看,。(汉乐府《十五从军征》)(2),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3)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7)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3.参加图书馆楹联征集,你精心完成对联。(1)在横线上填空,完成图书馆大门的对联。上联:观书下联:展卷阔胸怀(2)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完成文学名著区的对联。上联:语言艺术演绎世上往事下联:供选词语:真情、人间、文学、丰富、体验、人生、家园、精神、充盈、王国4.参加校园辩论赛,你全心投入比赛。辩题:(正方)校园卫生应由学生打扫(反方)校园卫生不应由学生打扫根据反方一辩陈词的要点,作为正方二辩的你列出辩论要点。反方一辩正方二辩◎陈述本方观点:校园卫生不应由学生打扫。◎回答对方质疑:①◎阐述本方理由:①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打扫校园卫生会占用学习时间。②初中生劳动能力普遍较弱,打扫校园卫生难度太大。◎展开己方论辩:校园卫生应由学生打扫,因为②◎提出质疑问题:校园卫生由学生打扫,学生打扫不干净怎么办?◎提出质疑问题:③5.小文读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词,请你与他一同鉴赏。西江月•平山堂[宋]苏轼三过平山堂①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②。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③。【注释】①平山堂乃苏轼恩师欧阳修生前所建。苏轼曾三次游历,皆处于政治处境艰难时。第三次是作此词时,此时距苏轼和欧阳修末次见面已达九年。②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③此句改自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1)古诗词中的数词往往暗含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请结合注释①,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提及,末句较白诗“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结合内容和注释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苏轼见王安石①(北宋)邵伯温移汝州,过金陵,见介甫甚欢。子瞻曰:“某欲有言于公。”介甫色动,意子瞻辨前事也。子瞻曰:“某所言,天下事也。”介甫色定,曰:“姑言之。”子瞻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介甫举手两指,示子瞻曰:“二事皆惠卿②启之,某在外,安敢言?”子瞻曰:“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事上者,岂可以常礼乎?”介甫厉声曰:“某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盖介甫尝为惠卿发其“无使上知”私书,尚畏惠卿,恐子瞻泄其言也。介甫又语子瞻曰:“人须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子瞻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③,虽杀人,亦为之!”介甫笑而不言。(选自《邵氏闻见录》,三秦出版社,有删改)[注]①苏轼(字子瞻),被贬黄州五年后移官汝州途经金陵,和王安石(字介甫)相会的一段情况,此时王安石退居金陵。②惠卿:吕惠卿,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据传吕惠卿曾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私信“无使上知”向神宗高密。③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乙】次荆公韵①四绝(其一)(北宋)苏轼青李扶疏②禽自来,清真逸少③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鸩黄也斗开。次荆公韵四绝(其二)(北宋)苏轼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④。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注]①次荆公韵: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及用韵的次序和诗;荆公,即王安石。此组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作者贬迁期间,途经金陵,拜访已退居金陵“半山园”多年的王安石。②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③逸少:王羲之,东晋大臣,书法家。④桤栽:一种落叶乔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东南数起大狱②公所以事上者(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三处。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须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双引号内的句子必须翻译)(4)下列对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对王安石谈论国家大事,认为大兴兵狱是灭亡的征兆,应以仁厚治理天下,希望王安石有所作为。B.诗中苏轼巧用动词和形容词,刻画出小院的主人养花种草、栽植竹木的生动场景,让人羡慕和欣赏。C.诗中苏轼直接描写王安石的神情和状态,称赞其雅致绝尘的情怀,从而感悟到人生需要达观随缘。D.苏轼和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在诗文中都胸怀天下,在远离政治中心后,惺惺相惜,成为朋友。(5)请结合诗文内容,分析王安石的形象。7.非连续文本阅读。【材料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是古诗词审美观范畴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朱东润先生曾把“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概括成阳刚之美,把“纤秾”“典雅”“绮丽”“飘逸”等概括成阴柔之美。清代姚鼐曾用十六个比喻对古诗文的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审美特征,做了具体描述: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选自《阴柔美与阳刚美》,有删改)【材料二】一般来说,“阳刚”指男人的气质,“阴柔”指女人的气质。可是,在现实中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阳刚气质的人,然而到被汉军围于垓下,与虞姬诀别之时,泪如雨下,露出儿女情长的阴柔气质。千年之后,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感叹国破家亡,怀念西楚霸王,写出了金刚怒目式的诗句,其阳刚之气令须眉折服。____(选自《“阳刚”与“阴柔”的辩证法》,有删改)【材料三】最美的境界当然是阳刚和阴柔的统一,崇高和优美的交融。生活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是最亮丽的风景线,艺术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更能焕发出一种跌宕起伏,回环流转的艺术魅力。(摘自赵士林《美学十讲》人民出版社2013年)【材料四】(1)班级文学社用以上材料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确定一个主题。(2)依据材料一,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②《蒹葭》(《诗经》)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④《满江红》(秋瑾)⑤《商山早行》(温庭筠)⑥《无题》(李商隐)A.①②④都表现了阳刚之美B.③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C.①④⑤都表现了阳刚之美D.②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3)从教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为材料二再补充一个事例。(4)材料四是当今一道亮丽的风景。结合材料三,说说你对这道风景的理解。8.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山里的青年梁晓声我已很久很久没到山里了。是的,太久了。早年间我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时,连队便在山里。营部在山里,团部也在山里。在我们连队那儿,想看到地平线也是不可能的。故我返城后成为北京人虽然四十五年了,却仅去过一次香山。但我却在四十五年后第二次进入了山里——那山叫云丘山,地处山西境内,离临汾市不远。我与王山同志受临汾市政府邀请,前去参加第三届“大河文化国际论坛”。会址在云丘山内,已打造成临汾的一处旅游景区。重入山里,最使我感慨万千的,是旅游带给中国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变化。而我眼前这个临汾的著名导游,全国金牌导游,就是曾经的山农的儿子。王山问他当导游的主要心得是什么?“也是金山银山呗。这句话使中国农民,特别是祖祖辈辈深居大山腹地的山民及儿女,深受旅游业方兴未艾福祉的泽慧,我们这里成了世外桃源了!”我们走到了一处有舞台的地方,台上正演出节目,演员以男女青年为主,或歌唱,或表演鼓舞,激荡人心。王山问请他们演出一场多少钱?导游笑着说:“不是外请的,台上个个是村里人。他们喜欢文艺,自发组成了演出队,演出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平时有基本工资,旅游旺季有奖金。”离开有舞台的景点后十点多了,导游问我和王山想不想吃碗豆花?王山正中下怀地说:“想。”卖豆花的小院干净整洁,出屋迎我们的是位姑娘。导游介绍说他俩是同学,姑娘说豆花一早就卖完了。我问她生意如何?她笑道:“反正我自己知足就是了。”看她样子,是真知足。导游便又请我和王山随其去见一个他所“羡佩”的朋友。一处山坡平场上有两间仿古砖房。先被门两旁的对联吸引了。其联是: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不由自主地说:“此处有高人,下联尤佳”。正说着,一儒雅青年自屋内出,眉舒目朗,气质沉稳。导游介绍对方是他学兄,曾是大学校友,对方高他一级。王山遂问对联可是“学兄”所写?那“学兄”坦言:“我可写不出来。毛笔字没有那么好,也没那等境界,正在修炼,是我俩的小学校长写的”。于是各自坐于门前石凳,听两个山农家庭出身的青年谈他俩的小学校长同时也是恩师。如今的山民家家有车,都将儿女送往县里的中小学做寄宿生了,山村小学再无存在必要。而他俩的恩师也已退休,发挥余热,承担起了彰显景区各处文化内涵的义务,被人尊为景区的“文化提升人”。学兄说:“恩师病了,我得接他班,也愿意接他班。我这里是儿童手工体验中心,旅游旺季,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我喜欢教孩子们做各种手工。也喜欢像我恩师那样,到处走走,观察,思考,看哪里还有扩大景区的空间,哪处景点还有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这些方法还能使大家的收入再多一些……”那么沉静的青年,那么年轻的青年,连说话的语调也很沉静,像思想者在口述思想。在下山路上,我仍品味那副对联,对王山悄语:“可惜横批俗套了,‘吉祥如意’四字破坏禅境了。”王山却说:“我觉连横批也好,对于当地人,岁岁平安即吉祥,此心安处即如意。”回到住处,一夜难眠。我曾想问两位学兄学弟毕业于哪所大学,因觉冒昧没问。还曾要问那沉静的青年处对象了否。也自觉唐突没问。对于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会爱上他,我心存极大的好奇,于是陷入想象——夜幕初降时分,“山静似太古”,有位姑娘出现在儿童体验中心那儿,伫立门外垂首凝思。她是去与他幽会呢,还是要向他表白分手的决心呢?觉那情形不但有画面感,且十分的《聊斋》。祝那山里的家家户户吉祥如意!祝那山里的青年们都有美好爱情!(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山里的生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改变。B.学长青年说他“正在修炼”是说自己毛笔字没有老师的好,还需要学习,体现他的谦逊。C.横批“吉祥如意”能够传达出学长青年对扎根山里、造福山里的生活选择的安然自足。D.两个青年扎根山里的选择是对恩师坚守山里、发挥余热、淡泊沉静的品德的传承。(2)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①我已很久很久没到山里了。是的,太久了。(品析这段话的作用)②那么沉静的青年,那么年轻的青年,连说话的语调也很沉静,像思想者在口述思想。(赏析加点词重复的妙处)(3)细读文本,你觉得云丘山里什么样的姑娘会爱上这个学长青年呢?(4)梁晓声散文集《活得明白》有四个专题,本文归入那个专题最合适,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①美得刚好;②何以年青;③生活真相;④浮世远观。我认为最适合归入专题理由是:9.班级组织读书分享会,你和同桌明轩积极参加。下面是明轩分享的内容梗概,你仿照她的形式,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进行分享。[明轩的分享]我读《红岩》,初读吸引自己的是:箱子里明明带着的是山里游击队急需的药品,江姐却主动打开箱子,用欲擒故纵的办法躲过警察搜查这类的情节;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江姐在狱中机智顽强、英勇无畏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特别想探究的是:是什么样的信念,使江姐和她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勇于牺牲?[你的分享]我读《》,初读吸引自己的是:①;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②;特别想探究的是:③。10.片段写作。ㅤㅤ临近中考,学校考虑到文化学科复习时间比较紧缺,将每周三节体育课减为一节,同学们有不同看法,你作为学生代表,给校长信箱留言。ㅤㅤ要求:(1)120字左右,署名“一位初三学生”;(2)观点明确,表达得体,言之有据。11.作文。请以“友情藏在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4年菁优南京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1小题)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ㅤㅤ曾有古国在大江大河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酿就四方众望、人心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历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bá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蹈蹚出一条不同于其他世界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创造出灿烂盛大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何以中国》解说词)(1)给加点字注音。(2)看拼音写汉字。bá跋涉(3)以下词语含义与画线词最接近的一项是DA.曲折坎坷B.瞬息万变C.血雨腥风D.盛衰兴亡(4)有同学根据语段内容写了一副对联,请你补充空缺部分。上联:①古国铸辉煌成就东方道路下联:华夏经考验②创造盛大文明【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根据字词积累,“铸”读作“zhù”。(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bá涉”写作“跋涉”。(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根据词语积累,“生死枯荣”指枯萎和茂盛,泛指生死、盛衰。故选:D。(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下联“华夏”为名词,结合语段内容,①处填“古国”,与之相对;“成就东方道路”为“动词+偏正短语”,结合语段内容,②处可填“创造盛大文明”,与之相对。【解答】答案:(1)zhù(2)跋(3)D(4)示例:①古国②创造盛大文明【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汉乐府《十五从军征》)(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泪落沾我衣(2)等闲识得东风面(3)愁云惨淡万里凝(4)满眼风光北固楼(重点字:固)(5)伤心秦汉经行处(6)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7)望其旗靡(重点字:靡)(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重点字:陟)【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参加图书馆楹联征集,你精心完成对联。(1)在横线上填空,完成图书馆大门的对联。上联:观书广视野下联:展卷阔胸怀(2)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完成文学名著区的对联。上联:语言艺术演绎世上往事下联:人间真情充盈精神家园供选词语:真情、人间、文学、丰富、体验、人生、家园、精神、充盈、王国【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及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解答】(1)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下联中“阔胸怀”是动宾短语,结合使用语境图书馆,可用“广视野”与“阔胸怀”相对。故上联可补写为:观书广视野。(2)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可用“人间”与“语言”相对,“真情”与“艺术”相对,“充盈”与“演绎”相对,“精神”与“世上”相对,“家园”与“往事”相对。故下联可拟写为:人间真情充盈精神家园。答案:(1)示例:广视野(2)示例:人间真情充盈精神家园【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4.参加校园辩论赛,你全心投入比赛。辩题:(正方)校园卫生应由学生打扫(反方)校园卫生不应由学生打扫根据反方一辩陈词的要点,作为正方二辩的你列出辩论要点。反方一辩正方二辩◎陈述本方观点:校园卫生不应由学生打扫。◎回答对方质疑:①我校卫生应该由学生打扫。◎阐述本方理由:①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打扫校园卫生会占用学习时间。②初中生劳动能力普遍较弱,打扫校园卫生难度太大。◎展开己方论辩:校园卫生应由学生打扫,因为②这是学生自己生活的地方。孩子天天自己生活在教室里,环境好坏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有义务和责任搞好自己的生活场所。搞卫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卫生,爱劳动的美德。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长大要成才就要学会有爱劳动、爱卫生的习惯。◎提出质疑问题:校园卫生由学生打扫,学生打扫不干净怎么办?◎提出质疑问题:③校园卫生不由学生打扫,学生没用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怎么办?【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反方的辩词,反着仿照来写正方辩词。理由可以有:①孩子有义务和责任搞好自己的生活场所。②搞卫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勤劳习惯。③搞卫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卫生,爱劳动的美德。【解答】答案:①我校卫生应该由学生打扫。②这是学生自己生活的地方。孩子天天自己生活在教室里,环境好坏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有义务和责任搞好自己的生活场所。搞卫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卫生,爱劳动的美德。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长大要成才就要学会有爱劳动、爱卫生的习惯。③校园卫生不由学生打扫,学生没用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怎么办?【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5.小文读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词,请你与他一同鉴赏。西江月•平山堂[宋]苏轼三过平山堂①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②。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③。【注释】①平山堂乃苏轼恩师欧阳修生前所建。苏轼曾三次游历,皆处于政治处境艰难时。第三次是作此词时,此时距苏轼和欧阳修末次见面已达九年。②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③此句改自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1)古诗词中的数词往往暗含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请结合注释①,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提及,末句较白诗“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结合内容和注释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三过平山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答案:(1)“三过”“半生”“十年”,说明作者遭遇坎坷,生涯动荡,且时间流逝之快。在抚今追昔中,作者缅怀恩师,因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2)在苏轼看来,万事不仅仅如白诗所言的转过头时是“空”,其实未转头时也是“梦”。现存的事物是梦,过去的事物也是梦。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作者并未因政治失意而否定人生,而是坦然面对,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在缅怀之外又多了一层自我反省之意,达到“唤醒痴愚”之效。译文我这大半辈子到过平山堂三次,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到欧公了,但他留在墙上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本想悼念恩师“文章太守”欧阳修,但还是为杨柳春风大好年华而歌。千万不要说回头一看,万事万物皆是一场空。因为不回头看,生活已是梦幻。【点评】诗词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苏轼见王安石①(北宋)邵伯温移汝州,过金陵,见介甫甚欢。子瞻曰:“某欲有言于公。”介甫色动,意子瞻辨前事也。子瞻曰:“某所言,天下事也。”介甫色定,曰:“姑言之。”子瞻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介甫举手两指,示子瞻曰:“二事皆惠卿②启之,某在外,安敢言?”子瞻曰:“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事上者,岂可以常礼乎?”介甫厉声曰:“某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盖介甫尝为惠卿发其“无使上知”私书,尚畏惠卿,恐子瞻泄其言也。介甫又语子瞻曰:“人须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子瞻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③,虽杀人,亦为之!”介甫笑而不言。(选自《邵氏闻见录》,三秦出版社,有删改)[注]①苏轼(字子瞻),被贬黄州五年后移官汝州途经金陵,和王安石(字介甫)相会的一段情况,此时王安石退居金陵。②惠卿:吕惠卿,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据传吕惠卿曾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私信“无使上知”向神宗高密。③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乙】次荆公韵①四绝(其一)(北宋)苏轼青李扶疏②禽自来,清真逸少③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鸩黄也斗开。次荆公韵四绝(其二)(北宋)苏轼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④。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注]①次荆公韵: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及用韵的次序和诗;荆公,即王安石。此组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作者贬迁期间,途经金陵,拜访已退居金陵“半山园”多年的王安石。②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③逸少:王羲之,东晋大臣,书法家。④桤栽:一种落叶乔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东南数起大狱屡次。②公所以事上者用来……的。(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三处。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须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双引号内的句子必须翻译)(4)下列对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苏轼对王安石谈论国家大事,认为大兴兵狱是灭亡的征兆,应以仁厚治理天下,希望王安石有所作为。B.诗中苏轼巧用动词和形容词,刻画出小院的主人养花种草、栽植竹木的生动场景,让人羡慕和欣赏。C.诗中苏轼直接描写王安石的神情和状态,称赞其雅致绝尘的情怀,从而感悟到人生需要达观随缘。D.苏轼和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在诗文中都胸怀天下,在远离政治中心后,惺惺相惜,成为朋友。(5)请结合诗文内容,分析王安石的形象。【分析】译文:甲:苏轼贬官到汝州,经过金陵,拜见王安石,两人见面都很高兴。苏轼说:“我有话和丞相说。”王安石脸色顿时改变,心想苏轼大概要为以前的事辩解。苏轼却说:“我所要说的是国家大事。”王安石神色平静下来,说:“姑且说说看。”苏轼接着说道:“国家有重大军事动作,或者重大案件,这是从前汉朝、唐朝灭亡的先兆,我们宋朝(自开国以来)凭仁厚精神治理天下,就是要改变这一点。如今对西夏连年用兵,东南方也屡次发生大案,丞相难道不站出来说一句话来挽救这种局面吗?”王安石举起两只手指给苏轼看,(很无奈地)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挑起来的,我如今身在朝廷之外,哪敢说什么呢?”苏轼说:“当然。在朝中就言无不尽,在朝外就不便多言,这是侍奉君主的常礼罢了。但如今皇上用来对待丞相的是不同平常的礼遇,那么丞相用来侍奉皇上的,难道可以用一般规矩呢?”王安石严厉地回道:“我会说!”但又加上一句:“话从我口中出去,进入在你的耳朵。”原来是王安石曾经因为惠卿告发他“无使上知”私信,还害怕惠卿,又担心苏轼泄漏他的话。王安石又问苏轼:“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子瞻开玩笑说:“现在的读书人,为了减少半年的努力,就算杀人也会做!”王安石笑了笑没有回答。乙:次荆公韵四绝(其一)碧青的李树枝叶茂盛、高低错落,这些都是荆公亲手栽种,也吸引了很多禽鸟来此栖息。深红浅紫竞相开放,雪白鸩黄互相争着盛开。次荆公韵四绝(其二)削尖竹子,穿起花朵,清除绿苔,寻找桤树来栽种。来到江南后,并未看见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但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却竞相开放。【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东南方也屡次发生大案。数,屡次。②句意:那么丞相用来侍奉皇上的。所以,用来……的。(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句意:当然。在朝中就言无不尽,在朝外就不便多言,这是侍奉君主的常礼罢了。故可断为: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辜,无辜;乃,才。句意: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4)本题考查诗文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直接描写王安石的神情和状态”句没有体现。故选:C。(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甲文从“介甫厉声曰”“介甫又语子瞻曰”“介甫笑而不言”句可知,王安石小心谨慎。乙诗中“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句可以看到王安石细心呵护植物,用心照料的场景。可以感受到王安石醉心山水,超然物外的胸襟。答案:(1)①屡次。②用来……的。(2)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3)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4)C(5)王安石小心谨慎。细心呵护植物,用心照料的场景。可以感受到王安石醉心山水,超然物外的胸襟。【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7.非连续文本阅读。【材料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是古诗词审美观范畴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朱东润先生曾把“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概括成阳刚之美,把“纤秾”“典雅”“绮丽”“飘逸”等概括成阴柔之美。清代姚鼐曾用十六个比喻对古诗文的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审美特征,做了具体描述: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选自《阴柔美与阳刚美》,有删改)【材料二】一般来说,“阳刚”指男人的气质,“阴柔”指女人的气质。可是,在现实中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阳刚气质的人,然而到被汉军围于垓下,与虞姬诀别之时,泪如雨下,露出儿女情长的阴柔气质。千年之后,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感叹国破家亡,怀念西楚霸王,写出了金刚怒目式的诗句,其阳刚之气令须眉折服。____(选自《“阳刚”与“阴柔”的辩证法》,有删改)【材料三】最美的境界当然是阳刚和阴柔的统一,崇高和优美的交融。生活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是最亮丽的风景线,艺术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更能焕发出一种跌宕起伏,回环流转的艺术魅力。(摘自赵士林《美学十讲》人民出版社2013年)【材料四】(1)班级文学社用以上材料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确定一个主题。(2)依据材料一,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D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②《蒹葭》(《诗经》)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④《满江红》(秋瑾)⑤《商山早行》(温庭筠)⑥《无题》(李商隐)A.①②④都表现了阳刚之美B.③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C.①④⑤都表现了阳刚之美D.②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3)从教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为材料二再补充一个事例。(4)材料四是当今一道亮丽的风景。结合材料三,说说你对这道风景的理解。【分析】这是一组关于阳刚与阴柔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第二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第三题考查论据的补写;第四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1)根据材料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是古诗词审美观范畴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可知,是谈艺术表现中的阳刚与阴柔;根据材料二“在现实中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可知,是谈这两种美在生活和诗歌艺术中的统一;根据材料三“最美的境界当然是阳刚和阴柔的统一”可知,这是谈阳刚与阴柔的统一;根据材料四的图片来看,军人阳刚的外表与其真挚的情感流露,又形成了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所以这期板报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阳刚与阴柔的统一。(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收复旧山河的壮烈情怀。可以归入阳刚之美;②《蒹葭》(《诗经》)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可以归入阴柔之美;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谪到巴山楚水的荒凉地,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的怀念和乐观。可以归入阳刚之美。④《满江红》(秋瑾)这首词表达了她匡国济世的志向和对家庭的反抗。可以归入阳刚之美;⑤《商山早行》(温庭筠)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可以归入阴柔之美;⑥《无题》(李商隐)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可以归入阴柔之美。故选:D。(3)围绕“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统一”举例即可。示例:毛泽东的诗词中,既有表现阳刚之美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也有怀念早逝的爱人杨开慧的,展现阴柔之美的浪漫诗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4)图中的士兵,左边的那个哭得不能自已,表现出材料三中提到的阴柔美,而右边的那个士兵,手握钢枪,一脸坚毅的表情,表现了材料三中提到的阳刚之美;再结合图片上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分别,他哭的像个孩子,满腔深情,尽显阴柔之美;而下面的“若有战,召必回”等铿锵有力的誓言,则彰显了军人的铮铮铁骨,体现了他们的阳刚之美。答案:(1)示例:阳刚与阴柔的统一(2)D(3)示例:鲁迅面对反动派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尽显阳刚之美,面对人民群众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展现了阴柔之美。(4)示例:这道风景体现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统一。阳刚之美在于手握钢枪,报效祖国;阴柔之美在于泪洒衣襟,难舍军营,难别战友。【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8.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山里的青年梁晓声我已很久很久没到山里了。是的,太久了。早年间我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时,连队便在山里。营部在山里,团部也在山里。在我们连队那儿,想看到地平线也是不可能的。故我返城后成为北京人虽然四十五年了,却仅去过一次香山。但我却在四十五年后第二次进入了山里——那山叫云丘山,地处山西境内,离临汾市不远。我与王山同志受临汾市政府邀请,前去参加第三届“大河文化国际论坛”。会址在云丘山内,已打造成临汾的一处旅游景区。重入山里,最使我感慨万千的,是旅游带给中国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变化。而我眼前这个临汾的著名导游,全国金牌导游,就是曾经的山农的儿子。王山问他当导游的主要心得是什么?“也是金山银山呗。这句话使中国农民,特别是祖祖辈辈深居大山腹地的山民及儿女,深受旅游业方兴未艾福祉的泽慧,我们这里成了世外桃源了!”我们走到了一处有舞台的地方,台上正演出节目,演员以男女青年为主,或歌唱,或表演鼓舞,激荡人心。王山问请他们演出一场多少钱?导游笑着说:“不是外请的,台上个个是村里人。他们喜欢文艺,自发组成了演出队,演出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平时有基本工资,旅游旺季有奖金。”离开有舞台的景点后十点多了,导游问我和王山想不想吃碗豆花?王山正中下怀地说:“想。”卖豆花的小院干净整洁,出屋迎我们的是位姑娘。导游介绍说他俩是同学,姑娘说豆花一早就卖完了。我问她生意如何?她笑道:“反正我自己知足就是了。”看她样子,是真知足。导游便又请我和王山随其去见一个他所“羡佩”的朋友。一处山坡平场上有两间仿古砖房。先被门两旁的对联吸引了。其联是: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不由自主地说:“此处有高人,下联尤佳”。正说着,一儒雅青年自屋内出,眉舒目朗,气质沉稳。导游介绍对方是他学兄,曾是大学校友,对方高他一级。王山遂问对联可是“学兄”所写?那“学兄”坦言:“我可写不出来。毛笔字没有那么好,也没那等境界,正在修炼,是我俩的小学校长写的”。于是各自坐于门前石凳,听两个山农家庭出身的青年谈他俩的小学校长同时也是恩师。如今的山民家家有车,都将儿女送往县里的中小学做寄宿生了,山村小学再无存在必要。而他俩的恩师也已退休,发挥余热,承担起了彰显景区各处文化内涵的义务,被人尊为景区的“文化提升人”。学兄说:“恩师病了,我得接他班,也愿意接他班。我这里是儿童手工体验中心,旅游旺季,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我喜欢教孩子们做各种手工。也喜欢像我恩师那样,到处走走,观察,思考,看哪里还有扩大景区的空间,哪处景点还有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这些方法还能使大家的收入再多一些……”那么沉静的青年,那么年轻的青年,连说话的语调也很沉静,像思想者在口述思想。在下山路上,我仍品味那副对联,对王山悄语:“可惜横批俗套了,‘吉祥如意’四字破坏禅境了。”王山却说:“我觉连横批也好,对于当地人,岁岁平安即吉祥,此心安处即如意。”回到住处,一夜难眠。我曾想问两位学兄学弟毕业于哪所大学,因觉冒昧没问。还曾要问那沉静的青年处对象了否。也自觉唐突没问。对于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会爱上他,我心存极大的好奇,于是陷入想象——夜幕初降时分,“山静似太古”,有位姑娘出现在儿童体验中心那儿,伫立门外垂首凝思。她是去与他幽会呢,还是要向他表白分手的决心呢?觉那情形不但有画面感,且十分的《聊斋》。祝那山里的家家户户吉祥如意!祝那山里的青年们都有美好爱情!(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山里的生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改变。B.学长青年说他“正在修炼”是说自己毛笔字没有老师的好,还需要学习,体现他的谦逊。C.横批“吉祥如意”能够传达出学长青年对扎根山里、造福山里的生活选择的安然自足。D.两个青年扎根山里的选择是对恩师坚守山里、发挥余热、淡泊沉静的品德的传承。(2)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①我已很久很久没到山里了。是的,太久了。(品析这段话的作用)②那么沉静的青年,那么年轻的青年,连说话的语调也很沉静,像思想者在口述思想。(赏析加点词重复的妙处)(3)细读文本,你觉得云丘山里什么样的姑娘会爱上这个学长青年呢?(4)梁晓声散文集《活得明白》有四个专题,本文归入那个专题最合适,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①美得刚好;②何以年青;③生活真相;④浮世远观。我认为最适合归入专题②理由是:选文通过对山里青年的生活和奋斗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精神风貌。这与专题“何以年青”不谋而合,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分析】《山里的青年》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通过对山里青年的生活和奋斗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精神风貌。【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传达出学长青年对扎根山里、造福山里的生活选择的安然自足”句表述有误,原文“王山却说:‘我觉连横批也好,对于当地人,岁岁平安即吉祥,此心安处即如意’”句解释了“吉祥如意”的含义。故选:C。(2)①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我已很久很久没到山里了。是的,太久了”句点题“山里的青年”,同时与结尾处“在下山路上……”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阅读文章,本文描写了众多青年,他们是:导游青年、青年演员们、卖豆花的姑娘和山里的青年,从导游青年的“也是金山银山呗。这句话使中国农民,特别是祖祖辈辈深居大山腹地的山民及儿女,深受旅游业方兴未艾福祉的泽慧,我们这里成了世外桃源了”,青年演员们“不是外请的,台上个个是村里人。他们喜欢文艺,自发组成了演出队,演出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平时有基本工资,旅游旺季有奖金”,买豆花的姑娘“反正我自己知足就是了”,山里青年的“我得接他班,也愿意接他班。我这里是儿童手工体验中心,旅游旺季,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我喜欢教孩子们做各种手工。也喜欢像我恩师那样,到处走走,观察,思考,看哪里还有扩大景区的空间,哪处景点还有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这些方法还能使大家的收入再多一些”语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家乡、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爱的精神风貌,而第一段说自己很久没到山里了,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精神风貌了,表达了作者对山里青年的赞美之情。②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沉静”的意思是性格举止沉稳,文静。第一个“思想”是动词,思量,考虑;第二个“思想”是名词,指的是青年的想法。结合“恩师病了,我得接他班,也愿意接他班。我这里是儿童手工体验中心,旅游旺季,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我喜欢教孩子们做各种手工。也喜欢像我恩师那样,到处走走,观察,思考,看哪里还有扩大景区的空间,哪处景点还有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这些方法还能使大家的收入再多一些”句可知,这句话通过对青年的描写,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深刻、内心丰富。(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恩师病了,我得接他班,也愿意接他班。我这里是儿童手工体验中心,旅游旺季,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我喜欢教孩子们做各种手工。也喜欢像我恩师那样,到处走走,观察,思考,看哪里还有扩大景区的空间,哪处景点还有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这些方法还能使大家的收入再多一些”句青年的语言和“那么沉静的青年,那么年轻的青年,连说话的语调也很,像沉静思想者在口述思想”句青年的特点来分析,能和青年志同道合,热爱家乡,热爱这片土地,愿意为这片土地奉献的姑娘会爱上学长青年。(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山里的青年》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通过对山里青年的生活和奋斗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精神风貌。这与专题“何以年青”不谋而合,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文章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也符合本期校刊的风格。因此,我认为将《山里的青年》编入本期校刊“何以年青”。答案:(1)C(2)①点题“山里的青年”,同时与结尾处“在下山路上……”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说明自己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精神风貌了,表达了作者对山里青年的赞美之情。②“沉静”的意思是性格举止沉稳,文静。第一个“思想”是动词,思量,考虑;第二个“思想”是名词,指的是青年的想法。通过对青年的描写,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深刻、内心丰富。(3)能和青年志同道合,热爱家乡,热爱这片土地,愿意为这片土地奉献的姑娘会爱上学长青年。(4)②选文通过对山里青年的生活和奋斗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精神风貌。这与专题“何以年青”不谋而合,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9.班级组织读书分享会,你和同桌明轩积极参加。下面是明轩分享的内容梗概,你仿照她的形式,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进行分享。[明轩的分享]我读《红岩》,初读吸引自己的是:箱子里明明带着的是山里游击队急需的药品,江姐却主动打开箱子,用欲擒故纵的办法躲过警察搜查这类的情节;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江姐在狱中机智顽强、英勇无畏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特别想探究的是:是什么样的信念,使江姐和她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勇于牺牲?[你的分享]我读《西游记》,初读吸引自己的是:①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知道受骗,回花果山称“齐天大圣”。李天王率领天兵天将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逃回天庭的情节;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②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的故事;特别想探究的是:③是什么力量支撑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还要去西天取经。【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例子可在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如《西游记》,写出吸引自己、让自己沉迷的情节及想探究的内容即可。答案:西游记①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知道受骗,回花果山称“齐天大圣”。李天王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