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汉书·朱云传》专项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汉书·朱云传》专项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汉书·朱云传》专项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汉书·朱云传》专项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汉书·朱云传》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书--朱云传》专练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

变节丛博士自子友里《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

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

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

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

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

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日:“安昌侯张禹。”上大

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

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

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日:“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日:“勿易!因而辑之,

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鄂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

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

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

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B.朱云直言谏铮,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

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

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承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

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4分)

(2)及后当治槛,上且:“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4分)

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3分)

1.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排除A、B两项;“年四

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排除C项。故选D。)

2.A(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项,“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

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3.A(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A项,“忠正而有智谋”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

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接任命。)

4.(1)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相”“举”“有司”“案”各1分,共4分。)

(2)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治”“易”“辑”“旌”各1分,共4分。)

5.①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②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

该宽容。③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每答出1点给1分,共3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

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

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

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

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

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

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

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

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

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

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

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

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

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

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

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

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

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

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鄂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

车出行,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

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

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

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

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速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

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

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

召入,踝嘤①登堂,抗著画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

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日:

“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

患失之,亡所不至'②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

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

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

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鄂田。时出,乘牛车,丛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

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学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九江严望及望兄

子元,字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病不呼医饮药,终于家。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

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

[注]①踝躅,音di6xi©,小步走的样子,形容步态从容。②见《论语》:“鄙夫可与事君

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③龙逢,夏桀

时臣;比干,商纣时臣。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等/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少时博轻侠,借客报仇/正六律,和五声,以厚八风(《察传》)

C.时出,乘牛车,丛诸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丛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D.充宗黍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勿易!印而葺之/口之以饥馍(《四子侍坐》)

B.抗著画请,音动左右/君子博学画日参省乎己(《劝学》)

C.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逍遥游》)

D.云日:“小生乃欲相吏邪?”/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原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朱云“学识渊博”和“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A.既论难,连拄五鹿君/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B.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C.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小生乃欲相吏邪

D.能传云学,皆为博士/鄙夫不可与事君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写朱云辩赢五鹿充宗,想象新奇,比喻生动成趣,夸赞了朱

云的学问与辩才。

B.九江郡官至泰山太守的严望,还有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都是朱云的高徒,能够继承朱

云的学问衣钵。

C.朱云直谏震怒了汉成帝,成帝本有口谕杀他。只因为辛庆忌当场叩头流血地“死争”,

成帝才免其一死。

D.宋祁《咏汉史》:“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歌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

云的殡葬风光。

10.本文第一、二、三段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性?请概括朱云的相关生平事迹,对此做简

要说明。

【答案】

6.A

7.D

8.A

9.D

10.第一段为二三段做铺垫。第一段,介绍朱云生平,交代了朱云的有侠义之风、博学多才。

第二段,叙述朱云舌战贵幸充宗,受到诸儒赞扬。第三段,叙述朱云抗言直谏,以求诛杀佞

臣。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

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

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

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

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都是动词,治罪,归罪。

B项,交结;调和。

C项,使动用法,使诸生跟从;听从。

D项,凭借,依仗;顺随。

故选Ao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介词,按照;动词,继续,接着。

B项,表修饰;表递进。

C项,代词,这;副词,就。

D项,副词,表反问。

故选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A项,前句写与充宗论《易》,连胜对方,后句写指斥佞臣,义正辞严,合乎题意。

B项,前句写诸儒怕充宗,对朱云博学只是侧面烘托;

C项,后句写朱云自嘲和对丞相薛宣的调侃;

D项,前句写弟子严望等人的学识不凡,不是直接表现朱云。

故选A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

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

D项,“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错误,“殿槛不修旌直谏”是指文中:

等到后来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只是说明汉成帝的做法,并不能就说“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再根据“遗言以身服殓,棺周

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可知,并没有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

故选D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需要首先仔细阅读并翻译相关段落,概括主

人公的相关生平事迹,然后结合事迹进行分析。

第一段为二三段做铺垫。第一段,介绍朱云生平,“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好倜傥大节,

当世以是高之”交代了朱云的有侠义之风,倜傥洒脱,“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

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写其博学多才。第二段,“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

抗,皆称疾不敢会”“既论难,连拄五鹿君”叙述朱云不惧权贵,舌战充宗,受到诸儒赞扬。

第三段,“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

朝何如耳”等句叙述朱云抗言直谏,以求诛杀佞臣。因此,第一段写朱云的性格和博学多才

是为下文写他不惧权贵、直言进谏做铺垫。

【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

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

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

能力。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治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

帮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

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

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治学《梁丘易》。元帝很喜好其解说,想考

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命令五鹿充宗和《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

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没有谁能和(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

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

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从此朱云担

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原来的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破格提拔,很被尊重。朱云上书

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