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2688-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_第1页
(高清版)GBT 22688-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_第2页
(高清版)GBT 22688-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_第3页
(高清版)GBT 22688-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_第4页
(高清版)GBT 22688-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2022-03-09发布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与命名 44.1按防触电保护分类 44.2按控温特性分类 54.3按自动动作特性分类 54.4型号命名 5 55.1一般要求 55.2性能要求 8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2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7.1通则 7.2环保测试 7.3出厂检验 7.4型式检验 8.1通则 8.2标志 8.3包装 8.5贮存 附录A(资料性)温度控制器控温特性分类表 3图2温度控制器型号编制规则 5图3支架优选形式 7图4调节轴优选形式及尺寸 7图5温度控制器测试简图 ⅡGB/T22688—2022表1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调整点动作温度(风门开距)最大允许偏差 表2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最大允许偏差 9表3电气强度试验参数 表4耐久次数 表5端子轴向力 表6耐久性试验的条件 表7额定电流和对应的冲击电流 表8检验项目 表9抽样方案 表10检验和样本分组数 表A.1温度控制器温度特性分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2688—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与GB/T2268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压力式温度控制器的定义(见3.1,2008年版的3.1.1);——更改了温度控制器“按温控特性分类”的内容(见附录A,2008年版的4.2);——更改了温度控制器使用环境温度要求(见5.1.2.1,2008年版的5.1.2.1);——增加了环保要求、环保测试及其检验规则相应内容(见5.2.2、6.2.2和7.2);——更改了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调整点动作温度、风门开距以及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最大允许偏差的要求(见表1、表2,2008年版的表1、表2);——删除了“泄漏电流”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08年版的5.2.6、6.2.6);——更改了绝缘电阻要求,由“50MΩ”提升到“100MΩ”(见5.2.5,2008年版的5.2.4);——更改了电气强度的分类和要求(见表3,2008年版的5.2.6);——更改了制热用温度控制器测试时感温管和毛细管浸没尺寸要求(见6.2.3.1,2008年版的6.2.2.1);——更改了检验规则中抽样数及检验项目相应的样本数量(见表9、表10,2008年版的表8、表9);——删除了检验项目表中“不合格类别”栏(见表8,2008年版的表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家用自动控制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中雁温控器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佛山通宝华通控制器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中创智家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杭州星帅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福兰德电器有限公司、佛山市九龙机器有限公司、宁波馨源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游锚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智菱科技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优盛康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卡特马克智能厨具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迪生电气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欧一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广州银冠温控器有限公司、德清县新城照明器材有限公司、佛山市利安达电器有限公司、宁波欧知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欣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旭迈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安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金华橙拓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广东益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智恒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雅音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云拓电器有限公司、广东黎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遥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双杰、孔睿迅、麦丰收、周立国、许蕴盈、易仲辉、杜华坚、杜立、朱洲阳、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2688—2008;——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简称温度控制器,俗称温控器)的特性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描述了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的试验方法;确立了家用和类似用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的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不大于690V、额定电流不大于63A制冷器用和制热器用等温度控制及类似用途通常带毛细管的温度控制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62标准电流等级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4207—201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11020—2005固体非金属材料暴露在火焰源时的燃烧性试验方法清单GB/T14536.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2685家用和类似用途控制器的包装和标志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NB/T10093压力式温控器及温度计用毛细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压力式温度控制器pressure-typetemperaturecontrol通过密闭的内充感温工质的感温包和毛细管,把被控温度的变化转变为密闭空间的压力或容积的2变化,经毛细管传导到弹性元件形成推力和位移,推动快速瞬动机构,达到温度设定值时,自动开闭触头或风门,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控制器。注:由感温部、温度设定主体部、执行开闭的微动开关或自动风门等三部分组成。对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进行校准的某一动作温度点。注:它可以是冷点、正常点或热点,通常作为产品温度特性主要考核点。非调整点non-calibrationpoint调整点以外的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设定的其余的动作温度点。风门全开位置fullopenposition风门盖板杠杆处于上限位的位置。风门全闭位置fullcloseposition风门盖板四边都接触指定基面的位置。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在设定温度的某一位置,开点与停点之间的温度差。注:开停温差也叫切换差或回差。风门最大开距maximumdistancedifferentialAmax温度控制器风门盖板轴心,从风门全闭位置到全开位置的垂直距离。注:示例见图1。3图1风门最大开距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设定的最低温度点。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设定的中间某一温度点。温度控制器调温机构设定的最高温度点。调温机构设定的特低温度点。调温机构设定的特高温度点。强制断开点forcedoff调温机构设定的触头强制断开的位置。强制接通点forcedon调温机构设定的触头强制接通的位置。4除霜温度defrosttemperature;DEF除霜结束,触头重新接通的温度。信号接通温度signalon;S.ON信号触头接通的温度。气体充入gaschargeG充入加注过热蒸汽作为感温工质的方式。液气充入liquid-gaschargeL-G充入加注能在交叉环境下工作的饱和蒸汽作为感温工质的方式。碳充入carbonchargeC充入借助活性炭吸附气体原理工作,加注活性炭作为感温工质的方式。借助液体膨胀原理工作,加注液体作为感温工质的方式。4分类与命名4.1按防触电保护分类4.1.1I类温度控制器没有特别说明,压力式温度控制器应按I类控制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温度控制器只具有工作绝缘和基本绝缘。温度控制器应加接地保护措施,应有接地符号(对于装入式控制器,符号标志可用相关文件代替)。4.1.2Ⅱ类温度控制器根据特殊需要,温度控制器可按Ⅱ类控制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温度控制器具有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4.1.3Ⅲ类温度控制器使用安全电压为AC36V以下或DC40V以下的温度控制器,只具有基本绝缘,不加接地保护。4.1.4非电控温度控制器执行元件为风门的温度控制器无须进行绝缘。按GB/T14536.1—2008中6.8进行分类的其他类别。54.2按控温特性分类具体见附录A。4.3按自动动作特性分类温度控制器属微断开或微切开操作2B或2C型。4.4型号命名温度控制器型号编制规则如图2所示。WW附加部分(由企业自定义)根据需要可设置1组到2组三位数字和/或字母代表安装形式、毛细管长短、端子尺寸、动作温度不同等规格政进设计号,以大写字母A,B,C……表示一对制冷器用温控器为冷点触头断开(风门全闭)温度,对制热器用温控器为热点触头断开温度一触头断开温度在0℃以下,用F表示;0℃以上不表示—产品特性系列型式类放,按4.2规定的代号表示—压力式温度控制器缩写—基本部分图2温度控制器型号编制规则示例1:“WPF29A”表示普通型温度控制器,冷点触头断开温度为一29℃,改进设计号为A。示例2:“WK17C”表示空调型温度控制器,冷点触头断开温度为17℃,改进设计号为C。示例3:“WY85A”表示体胀型温度控制器,热点触头断开温度为85℃,改进设计号为A。5要求5.1一般要求不大于690V。按GB/T762的规定等级为(0.5)A,1A,2A,4A,5A,(6)A,8A,10A,(15)A,16A,20A,25A,(32)A,40A,50A,63A。50Hz或60Hz,或直流。65.1.2工作环境条件制冷器用:-35℃~55℃。高温体胀型:按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产品图样规定。如不声明环境温度,则默认环境温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5℃。如申明其他温度值,则最大值(Tx)不应小于65℃,最小值(Tmin)不应大于0℃。注:Tmx的首选值为65℃。在大气压为80kPa~105kPa范围内,温度控制器在101.32kPa条件下校准,在其他大气压下应进行动作温度修正,但体胀式除外。不应大于10m/s²。不应大于500m/s²。不应大于95%。无易燃易爆、强烈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存在。G充入方式温度控制器环境条件应满足温度控制器主体部所处的周围温度(T、)大于温度控制器感温部温包所在的周围温度(T,)。端子形式、尺寸应符合GB/T14536.1—2008中10.2.4规定。5.1.4支架优选形式支架优选形式、安装参考尺寸见图3。7单位为毫米图4给出了调节轴优选形式和典型尺寸。未注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单位为毫米图4调节轴优选形式及尺十85.1.6毛细管性能和长度毛细管性能应符合NB/T10093的规定。长度由制造厂与用户共同商定,其允差不超过士50mm,但G充入方式温度控制器毛细管长度不应小于150mm5.2性能要求不应有破裂、损伤、变形、凹坑。调节轴和端子牢固不松动,毛细管无影响泄漏的损伤,黏结剂无流毛细管长度;调节轴方向、角度和尺寸;端子尺寸和安装支架尺寸等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图样要求。应进行防锈处理,不锈钢除外。防锈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无明显斑点、针孔和气泡。外露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气泡、裂纹、温度控制器应符合GB/T26572的要求。5.2.3动作温度特性调整点动作温度或风门开距最大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表1所列数值。调整点可指定为正常点、冷点或热点。其非调整点动作温度最大允许偏差±2.5K。表1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调整点动作温度(风门开距)最大允许偏差最大允许偏差型式P、D、H、CSXKMKOFFK—9表1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调整点动作温度(风门开距)最大允许偏差(续)最大允许偏差型式P、D、H、CSXKMDIFFK———DEFK—— ——K——— 一——Amaxmm——5.2.3.2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最大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表2所列数值。表2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动作温度最大允许偏差K温度范围℃士3士3士6士8士7士12DIFF2~142~182~232~28温度控制器调整点动作温度连续测试后允许偏差:——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不应大于1K;——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不应大于表2所列调整点温度偏差的绝对值。其值不应小于100MΩ。按表3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时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表3电气强度试验参数控制器类型产品额定电压UV施加电压位置试验电压(历时1min)V短时试验电压(历时1s)VI类温度控制器U≤13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同极开路端子之间130<U≤25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220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250<U≤44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2000250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440<U≤69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2200270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温度控制器U≤13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266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130<U≤25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290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250<U≤44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4200温度控制器250<U≤44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440<U≤69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4600同极开路端子之间Ⅲ类温度控制器AC,≤36DC,≤40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同极开路端子之间其他分类按GB/T14536.1—2008中第13章的要求进行试验本试验后,开路端子之间,接线端子与支架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接线端子与支架之间应符合5.2.6的规定,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风门型温度控制器无此项要求。风门型温度控制器进行湿热试验,比较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不应大于1.5K,且不产生机械故障。其他各型式不做动作温度变化测试前后的比较。比较本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风门型不应大于1.5K;——高温型和体胀型不应大于5K;——其余各型不应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比较本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风门型不应大于1.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不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T;——其余各型不应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比较本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风门型不应大于1.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不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T;——其余各型不应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比较本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风门型不应大于1.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不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超过100℃的体胀型不应大于5%T;——其余各型不应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5.2.12接线端子强度试验后,接线端子应无损坏及影响使用的弯曲,且不应松动,绝缘物不应破坏。5.2.13调节轴终端强度调节轴终端承受1N·m的力矩,5s后,应无损伤。5.2.14调节轴操作力矩操作力矩不应大于0.55N·m。除霜轴轴向承受98N的力,5s后,应无影响使用的明显变形或弯曲。5.2.16除霜轴系统耐久性能经3000个试验周期后,比较本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不应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和电气故障。按温度控制器的使用要求,对温度控制器调整点主触头进行阻性电流或冲击电流(或堵转电流)和额定负载电流(或满负载电流)的耐久性试验,其电气和机械寿命次数不应小于宣称的要求或表4所列数值,比较试验前后调整点动作温度变化:——风门型不应大于1.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不超过100℃的体胀型应不大于5K;——高温型最高动作温度(T)超过100℃的体胀型应不大于5%T;——其余型应不大于3K,且不产生机械和电气故障。表4耐久次数级别标记ABCDEF开闭次数40×10¹触头温升值不应超出下列数值:a)银及其合金材料:65K;开关绝缘体最大温升不应超过20K,否则5.2.21a)的耐热试验温度应是在Tm条件下所测得的最高温度再加上20K。对铭牌进行耐磨性试验后,其表面应无明显字迹脱落,标志应保持清晰可见,但轻微脱色可忽略不对防锈零部件进行耐腐蚀试验,其表面应无生锈的痕迹,但在锐边上的锈迹和任何能够擦掉的淡黄色膜,可忽略不计。不锈钢和铜、银合金零件不进行此项试验。开关绝缘体(陶瓷绝缘体除外)应满足:a)耐热:125℃(高温型和体胀型应取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图样规定的主体部许用温度Tmx+40℃);或在Tmx条件下所测得的最高温度再加上20K(见5.2.18);取二者中较高者;b)耐燃:阻燃性达到GB/T11020—2005规定的FV-0等级;c)耐漏电起痕(PTI):175V、250V、400V、600V四档(根据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图样确定)。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C充入、L充入动作温度环境温度测试条件为(25±5)℃; G充入、L-G充入动作温度测试条件为T、-T≥5℃。型式试验不应低于0.5级,出厂试验不应低于1.0级。型式试验不应大于0.1℃,出厂试验不应大于0.2℃。——G充入:不大于1K/min;6.2试验方法以目视观察。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在6.1.1环境条件下,把温度控制器感温管(包括感温筒全部)浸入6.1.2.3规定的温度试验槽中,其中制冷器用温控器毛细管浸没150mm以上,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毛细管浸没50mm~100mm。对L-G充入式,感温管需水平放入槽中,浸入时间不少于30s(见图5)。标引序号说明:1——感温介质;2——测温计;3——搅拌器;4——感温管;5——温度控制器主体部。图5温度控制器测试简图6.2.3.2检查调整点温度特性置温度控制器于调整点位置,温度由达到触头断开或风门全闭位置时的低温开始上升(对高温型和体胀型为达到触头断开时的高温开始下降),按温度从低到高上升(或从高到低下降)到触头接通或风门全开位置,此后温度下降(或温度上升)到触头断开或风门全闭位置作为一次,记录各次开点和停点温度,连续测3次,取后两次算术平均值。风门型温度控制器温度特性测试时,令调节轴成水平,风门盖板成垂直向上状(或按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图样规定的状态)。风门盖板全闭位置时可有不大于1.5mm不平度。当大气压偏离标准值时,应按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安装接线图提供数据进行补偿。当环境温度偏离标准值时,对C充入式和L充入式产品应按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图样提供数据进行补偿。6.2.3.3检查非调整点温度特性置温度控制器于非调整点位置,按6.2.3.2同法测3次,取后两次算术平均值。6.2.3.4对化霜复合型温度控制器应测定除霜温度。每次测定开点和停点温度之后进行。温度由低温开始上升,当接近和低于摄氏零度时,立即按下除霜按钮,继续升温即可测得相应点的除霜温度。6.2.3.5对信号复合型温度控制器测定信号接通温度,应在测定主触点开点温度之后进行。6.2.3.6对和动型和差动型置两个感温管于两个不同温度的温度试验槽中,在试验条件下按6.2.3方法,或按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和图样要求进行测试。在6.2.3动作温度特性测试后进行,置温度控制器于调整点位置,按6.2.3方法连续测试10次,舍去第一次值,比较动作温度前后最大变化值。6.2.5绝缘电阻测试按GB/T14536.1—2008中绝缘电阻测试方法,对温度控制器开路端子之间,接线端子与支架之间,用DC500V兆欧表进行测量。按GB/T14536.1—2008中13.2的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对温度控制器接线端子与支架之间,同极开路端子之间施加规定电压。按GB/T2423.3规定的程序,置温度控制器于恒温恒湿箱中,预热4h后,将温度调到(40±2)℃,相对湿度设定到90%~96%,经过48h试验后(此过程温度控制器不应出现凝露),按6.2.5和6.2.6方法在箱内进行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试验。对于风门型温度控制器,试验后置其于试验环境条件中,放置不少于60min,再进行动作温度测试,求取试验前后变化。按GB/T2423.1规定的程序,置温度控制器于(-30±3)℃,持续16h,然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中放置不少于60min,再进行调整点动作温度测试,求取试验前后变化。按GB/T2423.2规定的程序和制造商提供的图样要求,对用于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置温度控制器于主体最高允许温度士2℃的恒温箱中,持续16h,然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中放置不少于60min,再进行调整点动作温度测试,求取试验前后变化。用于制冷器用温度控制器,置温度控制器于(60±2)℃的恒温箱中,持续16h,按上法进行测试500m/s²加速度冲击,再进行调整点动作温度测试,求取试验前后变化。为避免感温管和气室部分共振,应对温度控制器主体和感温管、风门等在适当位置加以固定。6.2.11振动试验按GB/T2423.10规定的程序,对温度控制器施以可变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1mm,往复取试验前后变化。同样,应对温度控制器各部分加以适当固定以防共振。6.2.12接线端子强度试验把主体固定,分别施加于接线端子4个方向与端子垂直的力10N,5s。沿接线端子轴向施以表5所列轴向力5s检查端子是否松动,绝缘物是否破坏。表5端子轴向力接线端子尺寸4.8×0.54.8×0.86.3×0.8轴向推力N轴向拉力N6.2.13调节轴终端强度试验把温度控制器主体固定,将调节轴朝规定方向旋转到终端位置,对调节轴施以规定值的扭矩一次。6.2.14调节轴操作力矩试验在6.1.1条件下,使调节轴左右回转,在调节范围内取3点~5点,通过转矩计测定其转矩,最大不得超过规定值。6.2.15除霜轴强度试验沿除霜轴轴向施加一次规定的力,在规定时间内除霜轴不应产生机械故障。6.2.16除霜轴系统耐久试验将温度控制器调到调整点,不带负荷,以周期性气压改变法强制触头通断,当每次触头断开时,立即按下除霜轴,气压回升到触头接通为一次,此后气压下降进行第二次循环。操作频率不应大于20次/min,试验次数为规定次数,比较试验前后动作压力特性的变化值,再加以动作温度换算求取试验前后动作温度变化值。在试验条件下,将温度控制器置于调整点,按各类温度控制器的要求,施以50Hz或60Hz正弦波交流额定电压值和施以电感性负载电流(制冷器用,包括热泵)或电阻性负载电流(制热器用)作冲击电流(或堵转电流)和/或额定电流(或满负载电流)的开闭试验,并且可以用周期性气压交变法强制触头通断。其功率因数大小、开闭次数、开闭速率见表6,冲击电流大小见表7,求出试验前后变化值。或按GR/T14536.1—2008中第17章进行试验。表6耐久性试验的条件分类动作电流负载功率因数开闭次数开闭速率'次/min动作时间”S制冷器用冲击电流表4次数或按宣称值61额定电流9制热器用额定电流表4次数或按宣称值619直流用(阻性负载)额定电流—表4次数或按宣称值619直流用(电感性负载)冲击电流—表4次数或按宣称值61额定电流(或按规定) 9冲击电流在ON动作后0.1s~0.3s内切换到额定电流。”速率和动作时间是采用周期性气压交变法的值;采用加热和冷却感温包法时,速率和动作时间不应高于表中值。表7额定电流和对应的冲击电流单位为安培额定电流12458冲击电流交流电路制冷器用36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2.5Ix、101m(或按规定)注:“Ix”非电机电感性负载额定电流,“Im”电动机负载额定电流。更大的额定电流和对应冲击电流由供需双方商定。使用直流电压的温度控制器,则施以额定电压值和表7所列冲击电流和额定电流作开闭试验,其开闭次数、开闭速率见表6。周期性气压交变法,是把温度控制器感温管末端切开,放掉感温工质,充以变化的压缩空气压力,以模拟温度的变化而达到推动开关通断的目的。触头接通所需的压缩空气压力按公式(1)计算:pon=pom.c+0.05 (1)式中:pon——触头接通所需的压缩空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on.e——感温工质在调整点触头接通时饱和蒸汽相对压力计算值,由供方提供所有工质,从制冷手触点断开所需要的压缩空气压力,按公式(2)计算: (2)式中:pot——触点断开所需要的压缩空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sf.e——感温工质在调整点触头断开时饱和蒸汽相对压力计算值,单位为兆帕(MPa)。在试验过程中,触头可有多次轻粘接,但不应有一次重粘接。所谓轻粘接,就是通过切断电源开关可恢复触头的分断的粘接。重粘接就是通过切断电源开关不能恢复的分断的粘接,应检查波纹管或膜盒,不应因疲劳破坏而造成泄漏。对风门型温度控制器,同样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把感温筒切除,将温度控制器置于调整点,用周期性气压交换法进行试验,使温度控制器风门从全闭和打开到最大开距Amx进行往复动作。动作速率不大于20次/min,动作次数为制造商提供的图样规定值。加压范围:——全闭工作压力应取小于或等于调整点全闭动作温度所对应的动作压力减去0.02MPa;——全开工作压力应取大于或等于调整点全开动作温度所对应的动作压力加上0.02MPa。制热器用温度控制器,可用加热和冷却感温包办法,使温度控制器触头分断和接通,其试验方法同前且符合表6和表7。在试验开始时,1万次、5万次、10万次……各取数点,测量温度控制器调整点触头接通(或风门全开位置)和触头断开(或风门全闭位置)的动作压力,每点测量三次,求出各次平均值。求取动作压力时,应调整充气和排气空气压力的速率小于0.01MPa/min。求取试验前后动作压力的变化值,再换算成动作温度变化值。在6.2.17耐久性试验之后进行。按GB/T14536.1—2008第14章温升试验方法,在试验环境条件下,令感温部处于OFF温度相差(5±1)℃的温度下(或对应的压力条件下)而触头仍处于闭合位置,给主触头接线端子之间通以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图样中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持续通电,待各部分温度大致稳定时,用热电偶法测定触头温升。若直接测量触头温升有困难,可测量端子温升代替,测量点在端子上尽量靠近触头位置,端子温升不应超过55K。其他有可能过热的部件和表面温度的测量,按GB/T14536.1—2008第14章进行。6.2.19标志耐磨性试验按GB/T14536.1—2008中7.4.1的标志的耐磨性试验、A.1和A.2进行试验检查。6.2.20耐腐蚀性试验应按GB/T2423.17的规定的程序进行,对防锈处理件连续雾化16h,然后在纯水中漂洗,在常温下放置1h再按5.2.20进行判定。应按GB/T14536.1—2008的规定对温度控制器微动开关绝缘体进行耐热、耐燃、耐漏电起痕的试验,陶瓷材料的开关绝缘体不必做上述试验。a)耐热试验:按GB/T14536.1—2008中21.2.5和21.2.6规定的球压试验方法进行试验。b)耐燃试验:取被试温度控制器开关盒试样,按GB/T2408的规定进行垂直燃烧试验或按GB/T14536.1—2008中21.2.3规定的D类进行灼热丝试验。c)耐漏电起痕试验:取被试温度控制器开关盒,按GB/T4207—2012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溶液采用溶液A,将两电极置于开关盒表面相距(4.0±0.1)mm,电极压力(1.0±0.05)N,电极两端接50Hz或60Hz正弦波交流电压,从零开始施加氯化铵水溶液,从表面上空30mm~40mm高处,从两电极中间滴落,水滴容量20mm³,两滴间隔(30±5)s。调整回路电流为(1.0±0.1)A,cosp为0.9~1,电路中应放置释放时间至少为0.5s的过流继电器。边滴边检查绝缘件表面,直到滴完50滴,应无击穿和燃烧产生。7检验规则7.1通则温度控制器按本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温度控制器应设计和工艺评审、样机和小批试制鉴定合格后,才能批量投产。温度控制器应出厂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并附有质量合格证。7.2环保测试按6.2.2的规定不定期(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年)对产品进行环保测试。7.3出厂检验7.3.1抽样方案按GB/T2828.1—2012一般检验水平Ⅱ,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执行。7.3.2样本来源及检验项目在生产车间提交的经测试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样本数,检验项目按表8展开。表8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备注结构外观安装尺寸符合制造商提供的图样金属件塑料件性能动作温度符合制造商提供的图样绝缘电阻常态电气强度常态需方按出厂检验验收,若对产品质量有争议时,需方可向供方在出厂检验项目中提出重点和重复检验项目,可按GB/T2828.1—2012中有关规定抽样检验。检验批的批量和抽样方案,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7.4型式检验7.4.1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作为新产品投产前;——连续生产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间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型式试验主检标准更新换版且内容有重大变化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采用GB/T2829—2002规定:判别水平为I;不合格质量水平为RQL=5.0。采用二次抽样方案(见表9)。表9抽样方案抽样次序抽样数合格判定数Ac不合格判定数Re一次抽样02二次抽样12按表10逐项分类分组进行,并按产品的品种不同,有所区别。风门型WM,20、21、22不进行试验;序号14、15仅适用于化霜复合型WS进行试验;制热型,序号14、15不进行根据供需双方议定可增减检验项目。表10检验和样本分组数序号检验项目样本数样本分组要求试验方法7~9分组检验顺序外观111112动作温度222223重复性333334绝缘电阻444445电气强度555556湿热试验367低温试验368高温试验379冲击试验36振动试验37接线端子强度36调节轴终端强度37调节轴转矩38除霜轴强度39表10检验和样本分组数(续)序号检验项目样本数样本分组要求试验方法分组检验顺序除霜系统耐久试验35.2.166.2.16耐久试验365.2.176.2.17温升试验375.2.186.2.18耐磨性试验385.2.196.2.19耐腐蚀性试验防锈件各3件5.2.206.2.20耐热试验取开关盒或试样3只5.2.21a)6.2.21a)耐燃试验取开关盒或试样3只5.2.21b)6.2.21b)耐漏电起痕试验取开关盒或试样5只5.221c)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