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 ) (解析版)_第1页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 ) (解析版)_第2页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 ) (解析版)_第3页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 ) (解析版)_第4页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 )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甲卷)黄金卷0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从全社会彻底消失”错误。原文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并没有说彻底消失。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未引述《诗》《春秋》。原文语句“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可能会干扰选择,需要注意。故选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B.诗教与礼制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错误。结合“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分析,“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错误。C项,“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错误。结合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于文无据。D项,“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错误。结合文本倒数第二段内容分析,推断错误,于文无据。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杨酸的双重身份房裕东如果你没听说过水杨酸,那你一定听说过阿司匹林,它其实是水杨酸的另一个身份。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提到,咀嚼柳树皮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可以得到有效减轻。我国汉朝时也有喝柳树皮汤能退烧止痛的记载。15世纪时,印第安人通过捣碎柳树皮并将其敷在伤者的皮肤表面以缓解疼痛。可以说,在现代制药技术普及之前,柳树皮几乎是世界很多地方最常用的止痛药和退烧药。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医学实验室竞相开展从柳树皮中分离药用成分的工作。1828年,德国科学家约翰·毕希纳成功地从柳树皮提取液中分离出少量具有活性的镇痛成分,并将其命名为水杨苷(Salicin)。1838年,意大利化学家拉法里·皮利亚将水杨苷水解后得到了水杨醇,他又将水杨醇氧化,得到了水杨酸。这是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虽然水杨酸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效果,但它味道难闻,患者直接服用的话,不仅会恶心呕吐,还会刺激消化黏膜,甚至造成消化道溃疡。为了减少副作用,提高镇痛效果,德国一家公司一直试图对水杨酸的结构进行修饰。该公司的有机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他在服用水杨酸钠(由水杨酸用碱中和结晶而得)后胃疼不止,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霍夫曼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水杨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精心改进,终于在1898年8月10日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实验表明,乙酰水杨酸可以明显减轻水杨酸的酸性所造成的“烧心”症状。后来,根据水杨酸可以从绣线菊中提取出来的特性,霍夫曼把绣线菊的拉丁名“spiraea”中的“spir”放在中间,以“乙酰化”的英文名“acetylation”的首字母“a”打头,词尾加上“药物”的英文后缀“in”,组成了乙酰水杨酸的英文名“Aspirin”。之后,该公司通过了乙酰水杨酸对疼痛、炎症及发热的临床疗效测试,并将其商品名注册为“阿司匹林”。从此,阿司匹林畅销全球,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其实,不只是柳树皮,在很多植物体内,水杨酸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水杨酸就像植物的“警卫员”,肩负着为植物“报告敌情”的使命。当植物的某个部位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水杨酸就会迅速出动,向植物的各个部位发送警戒信息,全方位调动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准备迎接战斗。水杨酸增强了植物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花卉和果蔬的保鲜期。早在1975年,科学家们就发现,用水杨酸浸泡马铃薯的块茎,可以抑制其腐烂和发芽的速度,使马铃薯的保鲜期延长到8个月之久。用水杨酸处理苹果、雪梨、香蕉、桃子等水果,也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保鲜期。同理,将阿司匹林加在鲜花培养液里,可使鲜花体内的水杨酸含量迅速升高,既可抑制鲜花的呼吸作用,又可抑制鲜花切口处的细菌繁殖,使美丽的鲜花能维持更长时间的娇艳。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尝试用水杨酸治疗痤疮。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水杨酸的祛痘效果获得了无数人的肯定,无论在临床应用还是日常护肤品中,它都是“香饽饽”,是祛痘的明星成分之一。除了祛痘,水杨酸还有哪些强大的护肤功效呢?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能渗透到富含脂质的毛孔内;因此,除了可以用来对抗油脂分泌过多形成的痤疮,还可以去除皮肤多余的角质,使皮肤光滑度得到临时性改善。更神奇的是,去除角质的同时,水杨酸还能使黑色素脱落,达到淡斑、美白的效果。另外,水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这是因为对皮肤施以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并配合使用其他护肤成分后,可以有效消除一些皮肤细纹。水杨酸居然有这么多美容护肤功效,难怪护肤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添加一些水杨酸。水杨酸不像果酸等其他酸性物质具有强刺激性。这是因为,人体角质含有丰富的脂质,水杨酸的脂溶性特性可以与角质的脂质融合,渗透进角质层及毛孔深处,却不会对真皮组织造成刺激,作用锁定在浅层角质中;同时不影响活性表皮细胞,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低刺激性。水杨酸虽然护肤效果显著且刺激性低,但仍需控制好添加使用的浓度。一般护肤品中添加的水杨酸浓度为0.5%-2%,如果浓度超过2%,就会对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性。对于有些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初次使用如果感觉刺痛,可以先用水乳,再使用含水杨酸的产品,虽然效果会减弱,但可以降低直接接触皮肤的刺激。水杨酸,分子虽小,作用却大。它负担着植物抵御外界侵害的重任,是植物体内的“超级英雄”。对于人类来说,不论是贮存花卉果蔬、解热镇痛还是美容护肤,水杨酸也都发挥着神奇的功效,可谓难得一见的“宝藏神药”。(有删改)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3分)A.B.C.D.答案B【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二者都是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错误。由原文“意大利化学家拉法里·皮利亚将水杨苷水解后得到了水杨醇,他又将水杨醇氧化,得到了水杨酸。这是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可知,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是皮利亚得到水杨酸。C.“查找大量医学资料,找到研究方向”错误。原文中是“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霍夫曼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水杨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精心改进”。D.“增强药物在解热镇痛上的疗效”错误,文中只说“实验表明,乙酰水杨酸可以明显减轻水杨酸的酸性所造成的‘烧心’症状”,选项于文无据。故选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A.“如果你没听说过……那你一定听说过……”,使用假设复句,先否定再肯定,明确阿司匹林在当代人生活中的常见和使用的广泛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详细介绍了乙酰水杨酸的英文名“Aspirin”的由来,侧面介绍了霍夫曼提取水杨酸的原材料可能是绣线菊,也证明了水杨酸在自然界广泛的存在。C.“报告敌情”使用比拟手法,“报告”体现其积极主动,“敌情”指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情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的反应。D.文章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水杨酸的相关内容,语言上使用较多的如“脂溶性”等科学术语和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得文章的科学性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侧面介绍了霍夫曼提取水杨酸的原材料可能是绣线菊”错误。原文是“水杨酸可以从绣线菊中提取出来”,并没有证据证明霍夫曼提取水杨酸的原材料可能是绣线菊。6.科普文大多会通过全方位介绍科普对象的相关内容让读者获得有关知识。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水杨酸的有关知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作为解热镇痛药物使用的历史悠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在现代制药技术没有普及时,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的广泛使用。②发明阿司匹林药物的过程。以时间为序,从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介绍由水杨酸到阿司匹林的实验过程。③水杨酸镇痛退烧之外的作用。文章后半部分详细介绍了水杨酸在植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护肤品的重要配料具有的特点等。解析: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提到,咀嚼柳树皮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可以得到有效减轻。我国汉朝时也有喝柳树皮汤能退烧止痛的记载。15世纪时,印第安人通过捣碎柳树皮并将其敷在伤者的皮肤表面以缓解疼痛”可概括出,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作为解热镇痛药物使用的历史悠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在现代制药技术没有普及时,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的广泛使用。结合“1828年,德国科学家约翰·毕希纳成功地从柳树皮提取液中分离出少量具有活性的镇痛成分,并将其命名为水杨苷……1838年,意大利化学家拉法里·皮利亚将水杨苷水解后得到了水杨醇,他又将水杨醇氧化,得到了水杨酸。这是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霍夫曼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水杨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精心改进,终于在1898年8月10日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之后,该公司通过了乙酰水杨酸对疼痛、炎症及发热的临床疗效测试,并将其商品名注册为“阿司匹林”。从此,阿司匹林畅销全球,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可概括出,发明阿司匹林药物的过程。以时间为序,从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介绍由水杨酸到阿司匹林的实验过程。结合“在很多植物体内,水杨酸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水杨酸增强了植物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尝试用水杨酸治疗痤疮。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水杨酸的祛痘效果获得了无数人的肯定,无论在临床应用还是日常护肤品中,它都是……祛痘的明星成分之一”可概括出,水杨酸镇痛退烧之外的作用。文章后半部分详细介绍了水杨酸在植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护肤品的重要配料具有的特点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曝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而且还有病。”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怎么好?”少女不懂。“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原来在,”男人说,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是瞎子。”“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C.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答案C解析:“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有误,“没有画完”这一说法,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这应是运用心理描写。8.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9.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②伦理道德意蕴: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这位从容安详地看落日,乐观平和待生活的老人能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材料二: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合【答案】10.GKR【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是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其议论伟然”是主谓短语,做“见”的宾语,“然”后断开,选G;“益以为奇”是“益以(之)为奇”的省略,是“更加认为他是奇才”的意思,“奇”是形容词做名词,“奇才”,是“为”的宾语,结构完整固定,所以在“奇”后停顿,选K;“引与计议天下事”中,“与”连接“引”和“计议”两个动词,“天下事”作“计议”的宾语,整句话结构完整紧凑,在“事”后停顿,选R。故选GKR。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顾大臣问治道”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苏武传》)两句中的“顾”意思相同。B.“其陈用兵之略”与“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陈”意思不同。C.“诚可谓能矣”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诚”意思相同。D.“小而坚者为难”与“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而”用法与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两句中的“顾”意义不同,顾:看望;/顾念,顾及。句意: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B.正确。陈:陈述;/表示有秩序的站列。句意:他上奏陈述的用兵方略。/那些侍卫们拿着兵器,都整齐的站在殿下。C.正确。两个“诚”都是确实的意思。句意:确实可以说是非常贤能了。/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D.正确。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句意:小但是团结坚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故选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C.王朴拜访前任宰相李谷,恰逢疾病发作,来不及回去就死在了李谷的府第。世宗听闻噩耗,悲恸地把玉钺摔到地上。D.世宗和王朴君臣相知,世宗锐意征伐,王朴为其积极谋划,世宗知人善用,让王朴发挥能臣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来不及回去就死在了李谷的府第”错误,由原文“舁归而卒”可知,是抬回家后就死了。故选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2)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答案】(1)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2)臣子接受国君诏命,天下越礼不轨的国家按照顺序被平定,都依照他的谋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见……于”,表被动;“难”,责备;“莫”,没有谁;“加”,超过。(2)“受命”,接受诏命;“僭伪”,越礼非正统的政权或国家;“次第”,依照顺序;“如”,按照;“策”,谋略。参考译文:材料一: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邡。杨邡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邡作为大臣,和将相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邡回到家乡。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等人说用兵之策,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又升枢密使。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布局,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没有更改。他上奏陈述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钺敲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啊!王朴的才能,确实可以说是非常贤能了。如果没有遇到世宗,如何能施展出来?世宗在位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制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文章,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这只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罢了。材料二:秦观:我读五代史,看到王朴为周世宗拿定《平边策》的主意,这样之后知道王朴是能够平定天下的真正人才啊!……王朴曾经替世宗谋划平边的策略,……因此王朴把大但是容易支离破碎的国家作为容易攻取的对象,小但是团结坚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容易攻取的对象应当先平定,难以攻取的对象应当后平定,这就是先灭吴最后才灭并州的原因啊。臣子接受国君诏命,天下越礼不轨的国家按照顺序被平定,都依照他的谋略。如果不是所说的天下的真正的人才,那么谁又能够在那个时代和王朴相比呢?(二)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说法错误,颔联末句典出《晋书·王导传》,作者借此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故选B。15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

不同:《夜泊水村》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中的颈联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志向落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相同:《夜泊水村》颈联中“双鬓向人无再青”,意思是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诗人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书愤》颈联中“镜中衰鬓已先斑”承接上句壮志落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所以两联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但年华已逝、壮志难酬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指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双鬓无再青”指岁月逝去,年华不再。所以此联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诗人借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万里长城”的典故自许,以“空”字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为学习能使自己高兴,所以也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其他人。(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苏轼用到处都是上天赏赐的清风明月,最适合二人一起享用的道理劝慰客人。(3)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好在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还不算太远,所以需要赶快调转方向回头。【答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奉、藏、适、朕、复、迷。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那个灿烂辉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词大家,他们留下的诗词哪怕时隔千年,那种()的韵律、优美的意境,依然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诸如李白、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杜甫等名字,至今仍然是()的级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还被人们传诵。可以说唐朝是一个全民爱诗,全民写诗,我们现在所熟习的唐诗,有的出自或许帝王将相,有的或许出自贩夫走卒,有的或许出自渔夫樵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阶层的作者,我们所看到的唐诗才具有极大的()性和创造性,他们从各自的生活出发,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不同“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17.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家辈出独特家喻户晓包容B.前仆后继独特家常便饭容忍C.名家辈出奇特家喻户晓包容D.前仆后继奇特家常便饭容忍【答案】A名家辈出独特家喻户晓包容18.文中画线句有三处语病,请任选两处进行修改。(4分)①②③【答案】①成分残缺,缺少宾语“时代”“时期”或者“朝代”等同义词语②用词不当,“熟习”改为“熟悉”(“熟习”所指对象为某项技艺或学问。)③语序不当,“有的出自或许帝王将相”,改为“有的或许出自帝王将相”。1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答案】D【解析】A、比喻;B.借代;C.对偶。(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大脑,①,相当于脑部的87%左右,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外层由灰色的神经元构成,大概有3毫米厚,叫做“大脑灰质”。因为大脑灰质承担着思考的功能。它是人脑中最复杂的部分,所有由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收集来的信息都是由它接收、筛选。它管理控制着你所有有意识的活动,让你能够思考、推理、记忆,甚至做梦,它也赋予你个性和情感。大脑的内层包含的是神经纤维,它们把灰质和脑的其他部分,以及身体连在一起。神经纤维外面保护性的神经鞘让它们看起来有点发白,所以,②。小脑位于人脑的后部,颈部的上方,它从肌肉和内耳那儿接收信息,用于保持身体的直立和平衡。小脑也协调习惯性的、重复化的动作,③,所以你想都不用想就能走路和骑车。①②③【答案】①占了整个脑部的绝大部分②人们把这一层叫做“大脑白质”③比如走路或骑车21.参照下列例句,按照要求,任选例①或者例②进行仿写。(4分)例①: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阿Q”,像一幅漫画,用他的“精神胜利法”让读者印象深刻。参考内容:作者鲁迅沈从文孙犁契诃夫施耐庵海明威曹雪芹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荷花淀》《老人与海》(节选)《边城》(节选)《复活》(节选)《红楼梦》人物林黛玉别里科夫水生嫂翠翠祥林嫂圣地亚哥聂赫留朵夫林冲要求:将作者、作品、人物正确对应;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出人物的一个特点。例②:李白《将进酒》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名句,诗风豪迈飘逸,读来让人仿佛饮下美酒般酣畅淋漓。参考内容:作者李煜苏轼李清照陆游李商隐辛弃疾曹操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短歌行》《书愤》《锦瑟》要求:将作者与作品正确对应,并写出其中至少一联名句或完整的上下句;表现出作品或作者的风格特点;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例①: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圣地亚哥,像一头雄狮,用他的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享誉世界。例②:陆游《书愤》中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名句,诗风雄放豪迈,读来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般豪气顿生。【解析】①按照课标要求,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掌握情况,并可延伸至课外知识的了解。按照要求,作者作品正确对应,人物与诗词名句无误,并能合理表达与分析特点即可。本题也起到适当拉开分值的作用,体现不同层级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本题并无特别说明是否课内还是课外,题目中表述为“参考内容”,即并非必选内容。学生如能理解并正确列举课外内容,就是对他们拓展延伸学习能力的良好检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物的特点及诗词人的特点要描述准确,例1中别里科夫的“套子”,林黛玉的“眼泪”,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等,例2苏轼的旷达洒脱、李清照的哀婉缠绵、辛弃疾的豪放激昂等。③本题分值设置为4分,即每个例句有3个分句,能够按照要求写出1个分句给1分,表述完整分为1分,即总分4分。照抄例句不给分,两个句子都选做,不累计加分,考虑到学情,由阅卷教师酌情任选一句进行批阅。(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