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新高考九省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新高考九省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新高考九省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新高考九省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新高考九省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年高考考前信(新高考九省专用)03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这次“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呈现的

风向3、教考衔接的题型越来越多,考教结合趋势明朗。

此次“九省联考”语文卷中文言文11题就是教考结合,关联教材,考查与教材内文言实

词的对比辨析。4个选项均考加点词语的用法,突出和教材中已学该词语的词义的异同。这种

考查形式更体现教考融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作文命题也是直接对标大单元教学。此次“九省联考”卷有两道作文题来自统编教材:

一是新疆卷作文题,这道作文题材料的主题词是“报考大学”“专业选择”,直接

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中的第四项任务相关联:“高中时代,我们

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

二是安徽卷作文题,有三项写作任务: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这道作文题,与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2024年九省联考有两道作文题关联部编教材单元作文,释放出强烈的“教考融合”

信号。以考促教,回归教材,考教融合,高考作文备考提醒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学,应高

度重视部编教材中的单元作文教学。

教考衔接题型非常突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均选用教考

融合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J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一日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

向前推就叫作“揖”。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揖让之礼承载

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华'》)。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

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

之谓也”的说法。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

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

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

齐平再行礼之别。《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

左,凶事尚右”的观念。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如周代“宾礼”的“土相见礼”中就有

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

不同。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

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为了规

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和“民俗化”。宋代王说《唐语林

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祗揖者,古之肃拜也。”这里的“祗揖”即宋时流行的

揖礼,文人著作中多有记载。《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在民间乡里制定的由乡人共同遵守的成

文规约,书中曾载,晚辈拜见尊长有“揖而退”“揖而坐”“趋进揖”“揖而行”“下马前揖”

等详细的行使规范。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民间,揖礼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栗的礼仪之一。

国内推行揖礼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封建”标签难撕,刻板印象阻碍。揖礼主要借助手势以

及躯体上半部分的动作来完成,对尊卑贵贱的区分没有拜礼那么显著。整体而言,“揖拜之礼”

自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朝代更迭,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代,为了强化皇权及尊卑,揖拜

之礼中的拜礼得到强化。反之,汉族政权则致力于恢复传统,如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太祖

就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从而强化了揖礼。为了维护皇权和社会等级秩序,在清朝“跪拜之礼”

再次得到了强化,清政府甚至将其推广至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这导致了近代中西方的“礼仪之

争”。握手礼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流行。192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相

见礼》,规定朋友相见时彼此互行一鞠躬礼或握手礼,已不见揖礼。1949年建国以后,从官

方到民间,“揖礼”逐渐消失,握手礼取而代之。

握手礼虽然体现了西方的“平等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在于手

部的接触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流行性疾病爆发期间。相比之下,“非接触式问候”的揖礼

具有显著的优势。作家韩少功就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省时、优美和自主的优点。鸦片战争后,

西方礼俗文化的流入动摇了我国传统的礼俗体系,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传播场域里,传统文化与

外来文化本末倒置会危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知态度。重估并复兴传统揖礼更是重新

建构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赵世瑜教授所言:“中国传统社会的良性运转,正

在于礼俗互动的政治制度框架与弹性实践机制的设计:在社会理念上,国家讲究礼制而不至于

脱离俗情,民众以贴近国家正统为正途。在国家政治层面,倡导'为政必先究风俗''居官以

正风俗为先'等民俗原则,注重因俗制礼与以礼化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冀望通过礼仪教化达

到礼俗融合的社会理想状态。”礼乐文明理念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因俗制礼,以礼化俗”

是政治治理与社会教化的重要路径。

复兴中华传统揖礼,需要正视文化资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推广,实现现代转化和

国际传播价值。一方面,要师古不泥,简化身体姿势与手势,可参考清代流行的拱手礼甚至进

一步简化,以保留其谦让、友好和尊敬的含义为重。另一方面,应“以我为主”,从国内开始

推广普及,通过政治家发挥垂范引领作用、制定政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大众媒介优势打

造“中国名片”、拓宽深化国际交流渠道等路径,让中国揖礼走向世界。

(摘编自潘祥辉《“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揖让之礼是深受古人重视的传统交往礼仪,尽管其确切的发源时间无法考证,但在周代已

有文献记载。

B.古代揖礼类型繁多,手势不尽相同,根据场合吉凶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

三揖等形式。

C.广义揖礼的身体表达并不局限于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的动作,也包括了叉手、拱手、抱拳、

肃拜等姿势。

D.传统揖礼在历代政权更迭中经历过曲折反复的流变,是应被重估价值、合理取舍、着力复

兴的文化资产。

【答案】B

【解析】“根据场合吉凶”错。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都引自《周礼》,是后文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的例证。

故选B。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种礼仪在历朝历代常常搭配使用,这些搭配丰富着揖礼的运用范畴,深化着揖礼的积极

意义。

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礼俗体系受到西方礼俗文化冲击,揖礼自此逐渐从官方和民间视野中

淡出。

C.近代握手礼与揖拜之礼的斗争,隐含着社会文明场域内“平等观”与皇权等级秩序之间的

较量。

D.推广揖礼不但要发挥官方引导作用,还应拓宽渠道,鼓励在B站、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的

创作。

【答案】A

【解析】“积极作用”以偏概全,根据第三自然段清代的例证可知揖拜之礼不乏消极意义。

故选A。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代诗人汪缙以诗句“揖让看闾里,诗书慕措绅”表达了他在灾荒凶年后出门见到平民百

姓作揖礼让时的欣慰之情。

B.林语堂《论握手》一文曾言:“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

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C.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曾在“国际在线”网站《国际微访谈》栏目上写新春“福”

字,向全球网友作揖拜年。

D.浙江省衢州市致力于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文化IP,全体机关干部在市“两

会”等活动上改行作揖礼。

【答案】D

【解析】D项支撑了“通过政治家发挥率先垂范引领作用”观点。A项诗句说明揖让之礼

的民俗化有助社会稳定,B项言论佐证了拱手在医学上、卫生上的好处,C项行为体现的是揖

礼国际传播的成效。

故选D。

4.论证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虚拟论敌”,在对其驳论的过程中推出相关论点。根据本文的论

证逻辑,对下表中的虚拟论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3分)

虚拟本文论据本文分论点

论敌

A《唐语林》对宋代流行“祇揖”的记载;揖礼在古代也是民间乡里的日常

《吕氏乡约》对揖礼详细规范的记载礼仪

B明太祖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强化揖礼传统揖礼对尊卑贵贱的区分并不

显著

C手部接触容易传染疾病;握手礼存在局限性;

韩少功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等优点揖礼相比之下有显著优势

D赵世瑜教授的言论礼乐文明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A.揖礼在古代只用于贵族间交往。B.古代政权曾弱化揖礼传统。

C.握手礼比揖礼更有优越性。D.揖礼体现的礼文化在当代已过时。

【答案】B

【解析】B项偏离驳论重点,虚拟论敌应为“传统揖礼是‘封建'的写照”。

故选B。

5.不同的情境中,有人作揖向“清芬”,有人相逢“尽”叉手,亦有先生授揖礼。请运用本文

观点,参照示例,简要阐释下列材料中揖礼的意义。(6分)

[示例]材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赠孟浩然》)

阐释:李白用“揖清芬”表达了对孟浩然清雅品格的尊敬,揖礼是古代士人相见的交往礼节。

材料一: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

阐释一:

材料二:22年6月,我省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诗画浙江”友好使者,

在参观孔氏南宗家庙时,使者们跟着身着汉服的老师认真学习作揖礼。

阐释二:

【答案】阐释一:柳宗元“手尽叉”暗示了唐代叉手礼的流行化和民俗化,揖礼也是平民日常

交往的礼仪。(2分。写出“揖礼已成为民间日常礼仪”的意思即可得分)

阐释二:身着汉服的老师教海外使者学习揖礼说明了揖礼正成为“中国名片”之一,助力我国

的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3分。”成为中国名片”和“助力文化传播、国际交流”,写出1

个方面意思得2分,写出2个方面意思得3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

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①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

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

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

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

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

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

浑身发痒起来,说道:“暧,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

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

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

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

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

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材料二:

②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

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

那里拿的动?”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季

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

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

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暧哟”;宝玉

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

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

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

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

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

且抓得一个儿。”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

“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

“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栗夹,那里夹的起

来,③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

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材料三:

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

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

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

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

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

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

这里平儿恐刘姥姥话多,搅烦了凤姐,便拉了刘姥姥说:“你提起太太来,你还没有

过去呢。我出去叫人带了你去见见,也不枉来这一趟。”刘姥姥便要走。凤姐道:“忙什

么,你坐下,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么?”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说道:“我们若不仗着姑

奶奶”,说着,指着青儿说:“他的老子娘都栗饿死了。如今虽说是庄家人苦,家里也挣

了好几亩地,又打了一眼井,种些菜蔬瓜果,一年卖的钱也不少,尽够他们嚼吃的了。这

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阿弥陀佛,前日他老子进城,

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唬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后来又听

见说这里老爷升了,我又喜欢,就要来道喜,为的是满地的庄家来不得。昨日又听说老太

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

了一大场。我和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栗进城瞧瞧去的。④我

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今儿天没亮就赶着我进城来了。我也不

认得一个人,没有地方打听,一径来到后门,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撞见一个小姑

娘,说周嫂子他得了不是了,撵了。我又等了好半天,遇见了熟人,才得进来。不打谅姑

奶奶也是这么病。”说着,又掉下泪来。

平儿着急,也不等他说完拉着就走,说:“你老人家说了半天,口干了,咱们喝碗茶

去罢。”拉着刘姥姥到下房坐着,青儿在巧姐儿那边,已与巧姐玩的熟了。刘姥姥道:“茶

倒不要。好姑娘,叫人带了我去请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罢。”平儿道:“你不用忙,

今儿也赶不出城的了。方才我是怕你说话不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

量。”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姑娘,这是多心,我知道。倒是奶奶的病怎么好呢?”平

儿道:“你瞧去妨碍不妨碍?”刘姥姥道:“说是罪过,我瞧着不好。”

(选自《红楼梦》第百十三回,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知有二十两银子的“馈赠”后,刘姥姥满心欢喜且流露出说话粗鄙的特点;王熙

凤对此笑而不睬,表现出难得的大度,为后文相关情节埋下伏笔。

B.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说完后“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使众人发怔继

而大笑,如此高超的喜剧天赋,岂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C.并非真心帮助刘姥姥的周瑞家的,为取悦贾母而捉弄刘姥姥的鸳鸯,不想惹凤姐伤

心两次故意打断刘姥姥的平儿都是丰富刘姥姥形象的有效载体。

D.以其人生阅历,刘姥姥既读不懂王熙凤的精明泼辣,也不能感受王熙凤的“英雄末

路”,实诚到在凤姐重病时还能看望她并真诚地为她祈福。

【答案】D

【解析】刘姥姥既能读懂王熙凤的精明泼辣,也能感受王熙凤的“英雄末路”。她是

左右逢源,不愿说出来。

故选D。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假设透露出温情,“原该不等”“就该”强化这种温情的特别,带给听者

几多真切感动。

B.句子②暗示下文逗乐场景必然发生,“沉甸甸”一词含义丰富,握箸之人的生活本

身就是沉重的。

C.句子③中的“闹”“撮”“伸”“滑”等动词,表现施事者吃鸽子蛋时滑稽可笑、

憨态可掬的神态。

D.句子④中两个“也”字,把自己、子女两代人“捆到”一起,表达出最大的人性闪

光点知恩图报。

【答案】A

【解析】这是王熙凤的虚假逢迎的话,读者听了感受到是王熙凤的八面玲珑。

故选A。

8.三则材料中凤姐三次与刘姥姥这门穷亲戚对话,其内心世界有什么变化?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第一次凤姐内心傲慢。面对来贾府打秋风的穷亲戚她说话圆滑、周到,一

番高高在上的说辞后,用二十两银子将刘姥姥打发走。②第二次凤姐内心欣喜。为博得贾

母开心,她与鸳鸯商定让刘姥姥配合逗乐,言语中多是催促、鼓励。③第三次凤姐内心真

诚。“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话语中满是欢喜、感动,同时也有信任。(每点2

分,答对3点5分)

【解析】凤姐三次与刘姥姥这门穷亲戚对话,情境不同,心情自然不同。第一次是刘

姥姥来讨生活,她看不起人家;第二次是她要讨好贾母,让刘姥姥配合;第三次是凤姐病

了,想感受温暖。

9.刘姥姥就是作者曹雪芹精心安插在贾府的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看到了

什么?请结合文本及《红楼梦》其他章节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看到了贾府日常生活的奢靡。“一两银子一个的鹑鹑蛋”“螃蟹宴”“各

种各样极其考究的服饰和器物”等等,让读者大开眼界。②看到了贾府真实而复杂的人际

关系。刘姥姥把众人逗得失态大笑,呈现了各色人等的身份、性情以及地位等,另有黛玉

与宝钗的地位,鸳鸯、平儿、袭人与主人的关系都通过刘姥姥的介入而被读者感知。③看

到了大观园的全貌。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在众人搬进去不久,借刘姥姥的眼睛,随着贾母等

人的脚步,读者对大观园熟悉起来。④看到了贾府整体的盛衰变化。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就

是现实层面贾府不断没落的见证。(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解析】解题时,注意可以结合《红楼梦》其他章节。这与整本书阅读相衔接。刘姥

姥是《红楼梦中》的线索人物,她见证了大观园的人物关系、奢侈、以及大观园的盛衰变

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子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土

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僧。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

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

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

太史馆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储即老子,

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世之学老

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

材料二: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方,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修身》,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老莱子国亦楚人也已著书©十五篇回言回道家回之用©与孔子团同时云。

【答案】BD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与孔子同时云。

n.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和“名”是有某种联系的,古人自称主要用“名”,称呼他人常用“字”。

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

C.“强为我著书”与“自胜者强”(《(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强”词义不同。

D.“政善治”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治”词义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两句中的“治”词义不同,前者为“治理”,

后者为“国家安定”。

故选D。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向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老子问礼,老子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还斥责了孔子。孔子说

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一条龙。

B.老子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喜请求老子为他写一本书,于是老子写

了一本讲述道德的含意的书。

C.老子修道养身,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周太史僧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

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D.《老子•修身》中说,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

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还斥责了孔子”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去子

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可知,应是“劝诫”。

故选A。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4分)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分)

【答案】(1)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已经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子”“朽”“独”

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接近于道。(“争”“所

恶”“几”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

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子,尊称,您;朽,腐烂,这里可以理解为死;

独,唯独,只有。第(2)句:争,争夺;所恶,厌恶的地方,指低洼之地;几,近,接近。

14.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认识的

看法。(3分)

【答案】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②材料一中老子说君子遇到时

机就出仕,告诉孔子要去掉过多的欲望和过高的志向。材料二中说上善的人说话遵守信用,行

动把握时机等。③可见“无为”不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形

势,尊重规律。(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相关内容并分析评价的能力。根据原文“且君子得其时则驾”“去子之

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到了周都,向老子问礼。老子

说:“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已经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而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出仕,赶

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君子德行

很高,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愚钝。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去掉您高贵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

这些对您自己都没什么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

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罩住它,会游的可以

用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老

子,他就像一条龙吧!”老子研究道德的学问,他的学说把隐秘不求名声作为主旨。老子在周

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落,就要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

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讲述道德的含意,共五千多字,然后

才离开,没人知道他的下落。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讲道家的作用,他与

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他因为修道养身,

所以长寿。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上记载周太史倍见秦献公时说:“当初秦国与周朝

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五百年就分开了,分开后七十年就会出现霸王。”有人说储就是老子,有

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隐居的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

魏国的将军,被封在段干。世人学老子学说的就排斥儒家学说,学儒家学说的也排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量事情”,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李耳认为清静无为,百姓就

能自己变得正直守义。

材料二: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身置之度外,却能保存自

己。因为他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

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接近于道。他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结交善良之人,说

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没有过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①坟上土。

【注】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有“品酒第一人”美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晓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此诗通过大胆诡异的想象力,

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B.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

烈的感官刺激。

C.作者写花瓣随风如雨而落,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

的。何等奢侈的美丽。

D.诗歌结尾笔锋突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用人间乐事极

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答案】A

【解析】A项中“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错,此诗借助场面描写(酒宴)、景物描

写(桃花)、历史典故(刘伶)来抒发感情,而非直抒胸臆。

故选Ao

16.比较此诗与李白《将进酒》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之处。(6分)

【答案】①李白的《将进酒》雄壮有力理,达观自信、洒脱不羁。开始以比兴手法展现的是

黄河由天而降,东奔大海的景象,使人震荡不安,而席间的饮者,不以散尽千金为可惜,不以

富贵圣贤为羡,痛饮狂歌。②李贺《将进酒》悲伤无奈,是郁闷和压抑。诗中描绘的是一个花

天酒地的宴席……让人更加颓废,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沉闷窒塞,精神的软弱内倾。(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李白的诗歌,一开始以比兴手法展现的是黄河由天而降,东奔大海的景象,使人震荡不安,

而席间的饮者,不以散尽千金为可惜,不以富贵圣贤为羡,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其间用典抒

情,直抒胸臆,要学曹植宴客,纵情欢虐;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要卖掉五花马、千金裘

换取美酒,销尽万古愁,这种诗境气势磅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对自己的高材和价值有充分的估计,充满自信。

李贺之作倾向于描写,描绘的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宴席……但它的描写所带来的效应不是使

人精神越发外向,通向广阔的天地,而是让人更加颓废,外界的景象又以春天日暮、花落如雨

和荒冢古墓为标志,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沉闷窒塞,精神的软弱内倾。诗人以极为新艳的词语,

描写了槽滴朱红的美酒,烹龙硝凤的佳肴的宴饮场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在物欲驱使下心灵的追

求,而在兴致似乎是最高最浓的当儿,诗人心底上的浓厚阴影,暴露出李贺追求“终日酩酊醉”

的思想逻辑,这与李白相比,心灵是悲伤孱弱和灰暗的。李贺有无穷无尽徘徊与生和死之间的

忧虑和悲伤,与李白悲中见壮,虽然怀着万古愁,而仍对未来抱有充分信心是很不相同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被毁谤,怎能没

有怨言?作者进而指出“,”。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运用“鲸人泣泪”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出一种优美

意境的两句诗是“,”。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金钱的轻视和高度自信的两句诗是“,

【答案】(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6分,每句1分,若有错字、漏字、掉字,则该句

不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沧、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说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们不由得想起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照片中,焦裕禄肩披

外套、双手叉腰、纵目远望,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这棵泡桐,是1963年他亲手栽下的,被

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桐”。这张照片,也是焦裕禄在困难期间与兰考人民的一个

缩影。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②,走在人民前面,带领兰考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三

害”抗争、广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哪怕身患癌症,他

也笑笑说:“病是个③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

如今的“焦桐”挺拔伟岸,亭亭如盖。兰考人民沿着当年焦书记开辟的道路,种下一株株

泡桐。如今,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精美的一件件器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

重栗产业。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稗,鼓舞我们艰苦查土、,执政为民,激豌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

取,.成为工伍互人们9中一座丞丕縻灭的丰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同舟共济/同甘共苦②身先士卒③欺软怕硬(每处正确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焦裕禄困难时期与人民的交往,可用“同舟共济”(本义是坐一条船,

共同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渡过困难。也形容利害相同)、“同甘共苦”(共同享

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第二空,根据“走在人民前面”可知,可用“身先士卒”(指

作战时将领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第三空,根据后面的“你压

住他,他就不敢欺侮你了”可知,本空应填“欺软怕硬”(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

人;畏惧凶狠的人)。此句来自课文原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

分)

【答案】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的泡桐树/泡桐树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

器具,这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①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在“大地上”后加“的泡桐树”;②语

序不当,“精美的”应放在“器具”前;③偷换主语,前文主语为“泡桐树”,不能“成为产

业”,而是泡桐树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这件事“成为产业”,因此要

加一个“这”指代前文的主体内容。

20.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比喻。把“焦裕禄的精神”比喻成“丰碑”,表现了焦裕禄的高尚的品德受人敬仰,

崇高精神永垂不朽。②对偶。“鼓舞”对“激励”,“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对“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形式整齐、有节奏感,体现出焦裕禄伟大的功绩及对人们的引领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成为了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焦裕禄的精神”比喻成“丰碑”,表现了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受人敬仰,崇高的精神永垂不

朽。“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运用对偶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伟大的功绩及其对人们的引领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①,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

重人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

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

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②,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

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

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

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

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

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21.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②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③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

(每空2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逻辑分析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要求学生注意逻辑关联词,并联系前后文

答题。恰当组织语言。

2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

也就够了。

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葛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

的佳肴。

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

咳嗽。

【答案】B

【解析】原文表不强调。A项表示引用,B项表不强调,C项表不表不否定或讽刺,D项表

示特定称谓。

故选B。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李爱华很喜欢读书,但是升入高中后,阅读时间有限,他准备列个阅读书单。爷爷推荐

他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他说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是经典最值得读;爸爸推荐他

读金庸作品,他说这些作品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他们那一代人,让他们受益匪浅;爱华自己很喜

欢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同学们都在看;爱华向语文老师请教,老师说要深入思考流行与

经典的关系问题……

爱华认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请你帮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