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谓“蜀道”?蜀道有狭义、广义之分。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指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

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交通网络,号称“北五南三”,大巴山、汉中盆地的金牛道、

米仓道与荔枝道。止匕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

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

周之际已通行,秦汉时期,人们在临江的石壁上开凿栈孔,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暴

发山洪时很容易被冲毁。大约从元代开始,一些路段改为“编道”。“编道”开挖土石,险峻

程度较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汉初期,朝廷诏令拓展褒斜道。史志记载,开凿了我国乃至

世界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

在古代,蜀道对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清时期,蜀道是内

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雍正十二年,即取道陕川蜀道,过川入藏,多次下诏维护蜀道交通,

以保证粮草军饷运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自陕西宝鸡

经甘肃陇山、天水、兰州;沿连云栈道经陕西汉中、广元进入云南,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

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蜀道文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朝乐府诗中即有

“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

之旅的著名诗文,杜甫的陇蜀羁旅诗,白居易的巴地诗,宋代苏轼父子、黄庭坚、陆游的蜀

道诗等。蜀道石刻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汉隶“汉三颂”一一甘肃天井山麓的《西

狭颂》、陕西灵崖寺的《郁阁颂》、陕西褒谷口的《石门颂》,北魏书法经典《石门铭》以及

两宋明清文人的大量石刻题记,反映了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

如今,蜀道还是一条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带。蜀地古史传说遗迹、三国文化古迹、

古代著名军事关隘如剑门关、白水关、天雄关、阳平关、大散关等,都是现代蜀道保护与文

旅开发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为何如此重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的蜀道,包括秦岭段和大巴山、汉中盆地的交通网络,也包括川藏古道等。

B.王国维认为,故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

C.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D.蜀道石刻能反映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其地位不可忽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蜀道及隧道的开凿、营建方式。

B.文章主要从蜀道的交通网络、开凿创建、历史作用、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提到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护送达赖喇嘛归藏,说明蜀道是明清交通要道。

D.文章认为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论述了文学、书法、旅游方面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的蜀道除了从长安至成都平原传统意义的路段外,还包括峡江、川滇、川黔、川

藏等古道。

B.秦岭段中的故道是通行最早的蜀道,大部分路段是商周时期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而

形成的。

C.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与南朝乐府诗中的“蜀道难”诗

完全不同。

D.栈道因近水架设,很容易被山洪冲毁,所以大约在元代,修建盘山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这一观点假定,在一些水生动物登上陆地后,

留在水里的动物就停止了演化。

今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几乎一半的鱼都属于妒形总目,它们在5000万年前经历了一

次狂欢式的物种进化,并在约1500万年前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当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

也正在进化。因此,这样一来,鱼类可以说是所有脊椎动物当中进化最为成熟的了。让人惊

讶的是,这足以证明鱼类与现代哺乳动物的诸多相似之处。只是在鱼身上,鱼鳍代替了手指

----毕竟在游动时

古老的生物体并不一定意味着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更复杂或体形更大。大型恐

龙的体形远大于现代的爬行动物,而且最新证据表明,它们有亲代抚育行为,其沟通模式至

少和现代爬行动物一样复杂。同样地,在哺乳动物多样性大繁荣的时期,最大的陆生哺乳动

物也未能免于灭绝。真正意义上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就此结束。虽然我们习惯于将过去的

6500万年视为哺乳动物的时代,甚至发展速度更快。

正如进化并不总是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一样,它也不是趋于完美的过程。虽然是

适者生存,但认为动物能够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也是一种谬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变化

这些不稳定因素外,大自然本身也会走一些弯路,人类身上就有很多例子,包括我们的阑尾、

智齿,呼吸时鲤盖必须一张一合,但这样也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如果鱼类想要保持静止一一

就像大部分鱼在休息时做的那样一一它就必须找到能够抵消鱼鲤推力的另一种力。这也解释

了为什么鱼在静止时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被误解的鱼》)

材料二:

鱼类的心智能力如何呢?鱼类真的会思考吗?

深虾虎鱼有着突出的眼睛,两颊微微鼓起,嘴往外吸着,7厘米长的鱼雷形身体上布满

了灰褐色污点状的花斑,这种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但从各

个角度来看,而这些地方在退潮后就会形成水洼。它们能在这里找到不少美味的食物,但章

鱼、苍鹭之类的捕食者也可能来海滩觅食,它们能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跳到旁边的

水洼里。用大脑绘制地图的能力让深虾虎鱼能够在水洼之间精准地跳来跳去,指的是‘能像

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我猜,要是深虾虎鱼给智力下个定义

记忆和学习的关系错综复杂,因为要记住一件事,必须首先了解它。你能在YouTube

网站上看到用响片训练金鱼穿过圆圈、把小球推进微型球门的视频。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或联

想式学习获得的技能。你可以在金鱼做目标行为的同时给它一个刺激,紧接着给它食物奖赏o

这样鱼类很快就能学会将穿过圆圈和闪光奖赏联系在一起。最终,它们也能在闪光单独出现

时穿过圆圈,也会满怀希望地执行任务。

在针对软骨鱼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生物学家把难以获得的食物放到一种生活在南美

洲的淡水鱼卡氏江面前。在野外环境中,这些卡氏江以泥沙中的蛤蚌、蠕虫等小动物为食,

5只年幼的卡氏江很快就明白了一截20厘米长的塑料管里有一块食物,并且学会了利用水

形成吸力使食物块朝自己移动,从而让食物朝自己移动。三条雄性卡氏江有时候用这种方法,

但更多时候会把自己的碟状身体当成吸盘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智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约1500万年前,地球的鱼类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

样的高峰。

B.生物的进化并不总是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也会有妥协,人类身上仍保留着阑尾和智齿

就体现了这一点。

C.深虾虎鱼能记住低洼地势的分布,并能精准跳跃,躲避危险

D.卡氏江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吃到塑料管中的食物,且使用方法单一,这说明它不具备解

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古老的生物不一定简单,进化也

并非不懈地趋于复杂或体形更大。

B.材料一中,那些认为动物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作者认为这是一种

谬论。

C.材料二第二段解说深虎虾鱼的智力,其语言通俗易懂,捅绘生动

D.“智力”通常指的是人类的思考能力,迪内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狭隘的智

慧观。

(3)“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其中“原始”的含义是什么?读了两

则材料,你对鱼类有了哪些新认识?请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奚同发

飞奔到医院时,一眼瞧见窦文贵躺在急救室眼望天花板一动不动,杜继宏“哇”地哭了

出来。退休后九年,撒手人寰。杜继宏最清楚师父不瞑之目的内涵,心说,我会让您安心地

闭上双眼。

窦文贵的讣告,不仅发布于晚报、日报,许多手机朋友圈也转发,这次可谓轰轰烈烈。

都能理解,毕竟人生最后一回,徒弟、同事、亲朋一干在操作。退休后的八年多时间,窦文

贵带着老伴儿辗转安吉、五指山、侯马、农安、莒县、江津、常熟……只为图个清静,最后

一年,突发脑梗,说话和下肢都不方便了,两人不得不回到他工作多年的城市。

送行那天,来了不少同事、领导,统一穿便装,摆了一张小桌,与他人以往在此签名送

礼不同,此系从警一生的窦文贵,留下的一个别样要求。追悼仪式后,但逝者为大,人们也

纷纷照办。也有人至此表示,转身即去。

杜继宏发现,老班没来。窦文贵去年回来不久,便把他叫到家,其中第一局,虽然不少

在逃案犯落网

当年窦文贵已把老班堵在他家院里。面对两名警察,老班还是要硬交手,很快被摔趴下。

上手铐时,谁在院儿里?”

老班咬着牙低声说:“让我再见老娘一眼,这辈子肯定没机会了,求你了。”他的泪僻里

啪啦滚了一脸。

窦文贵有些犹豫,老班老娘守寡多年且一只腿痛,因邻里打伤她养的狗,没想到老班当

夜杀了人家九口。

“你可想好,如果逃跑,别怪我开枪。”窦文贵说。

“你尽可放心,我一命换九命,值了。我不会跑了

等老班进屋,窦文贵与队友分头,一个守前门一个守后窗。他听到老班喊娘,问他是否

杀了人。他说没有的事。娘说前些日公安都找上门啦。他说那是查户口。然后听老班说:“娘,

你渴了吧,娘不渴,你倒水自个儿喝吧!”娘又哭起来。

老人的哭声断断续续,有时还边哭边说。直到没了动静,窦文贵觉得不对劲儿,才发现

门从里面顶住了。

他急喊:“开门,开门!老班,老班……”

没回声。

他大喝:“再不开门,就开枪了!”

仍然没有回声。大冬天,窦文责冒一头汗,全身便撞去一一农村的两扇对开门,哪儿撞

得开。守后窗的队友赶来,两人喊着一二共同发力撞了两下,老人迎门而立,窦文贵绕过她

“人呢?人呢?快说!”队友催问。

老人一痫一拐坐回床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说:“跳窗……了……”

两人先后跳窗去追,哪儿追得到。增援警力赶到,仔细搜查才发现,通往院里的柴草棚。

二人进屋后,老班才借机外逃,南北不同。从此,这个人似乎人间蒸发。

直到窦文贵退休,交回枪那一刻,脑海中闪现的仍是老班的一脸泪。

窦文贵逝后不到半年,老伴儿也随他而去,二人就合葬在一片山清水秀的公墓。这里仅

有一个守墓人不时清扫墓园落叶或道路。

窦文贵逝世周年的次日,晚霞已挂天边,一对男女抱着孩子来打听窦文贵的墓,男的上

酒摆果品祭拜一番,十多分钟后,男子递给女人一个信封说:“钱一分不少你的。”女人说声

“谢谢”,抱起孩子坐上停在路边的小车走了。

男子双手插兜,回望一眼墓园,轻轻一叹,不料其间一棵树后走出守墓人,还有一个黑

洞洞的枪口。

“老班,终于等着你了。”

“你搞错了,我不姓班。”

此时,男子身后嘟嘟嘟响着摩托,停下,真有你的,跑了这么多年

回到窦文贵墓前,杜继宏深鞠一躬说:“师父,依您安排,您可以瞑目了。只是第三局

您老不曾明示,也不知能否如愿。”

“小杜,祝贺你,成功告破多年的命案,李副局长又说,“还是谢你师父吧!守墓,很

看好你。可你这脾气急、太毛躁,蹲守总沉不住气,结果打草惊蛇。跟踪时,常被各种外界

因素干扰。街头一对恋人吵架或遇扒手,这一年守基,应该如你师父所愿

杜继宏的泪憋在眼眶,硬没让掉下来。他心底明白,师父墓地周围一孔孔隐藏的摄像头,

蹲守精神固然可取,但与师父时代的手段各不相同,其实无高下之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窦文贵退休后一直带妻子辗转各地,反映了警察职业可能给从业者在退休后带

来各种困扰的现实。

B.小说中老班娘守寡多年且身体残疾,在警察抓捕老班时,她协助老班逃脱

C.小说中面对杀人嫌犯老班满脸的泪水和再见母亲最后一面的请求,窦文贵的犹豫表现

了他柔情的一面。

D.小说结尾的议论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进步,案件侦查可以更多凭借科技力量

(2)这篇小说的标题“环”堪称“好题”,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理由。

(3)小说中窦文贵去世前将徒弟杜继宏叫到家中安排后事,进行布“局”,请结合小说

内容简要说明窦文贵所布之“局”的内容及实施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

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臣无职焉。”公

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公说之,婴子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

不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修法治,广政教今君一诸侯无能

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则公

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

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傩之道也。“公曰:“善。”

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材料二: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晏子以俭名于世,

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

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

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

能具其事节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

(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且贤良废A灭孤寡B不振C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D与民为雕之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说,高兴,喜悦,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

B.归,使之归,黜退

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

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即《晏子春秋》。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

给了他优厚的俸禄。

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

责景公。

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

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

感,跟这个原因有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②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抒发浓重的离情,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凄迷低回的色调。“才”“遥”两字两相呼应,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颔联中“风退欲归潮”形象地描绘出雨晴风起以及风吹潮涌的景观,而雨后风起,又

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江火明沙岸”句,诗人想象入夜之后,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也照亮了沙岸。

D.尾联从自己感受写起,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

入肌骨,不胜其寒。

(2)“林藏初霁雨”的“藏”一直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时动作的熟练,用

“”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相互的。你要求人家事事跟着你,A,让人家为了

你的利益而不怕牺牲,哪怕是一时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必须有为了人家的利益而不惜

得罪你不想得罪的人的思想准备。你不能承担的义务,你不想做的牺牲,最好不要动辄让别

人为你做出。B,像一些自作聪明而又极不正派的人那样,最最感兴趣的就是让别人为

自己冲杀,为自己与对手缠住、不松手,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的鬼算盘,最后赔了夫人又折

兵的仍然是自己。

①人际关系又永远是可变、不羁的。②今天蜜里调油,明天也可能出现裂缝;③今天配

合默契,⑤出现了裂痕,出现了困惑,⑥也不必拍手称快,⑦大可付之一笑,没有不散的筵

席,⑨好聚好散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

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近来好像害怕我,连话也不肯跟我多说,究竟是为什么?”他半正经半开玩笑地说

“哪个害怕你?“鸣凤噗嗤笑道,“人家二天丛呈忙到晚,(A)哪儿还有工夫说闲话!”

她说了又要走。

觉慧连忙做了势止住她,一面说:“我晓得你真的害怕我。你说没有工夫,怎么你又跟

倩儿两个在那边玩呢?”

“你是少爷,我是丫头,我怎么敢跟你多说话?”她做出冷淡的样子说。

“那么从前你为什么又常常同我在一处玩?(B)那时候还不是跟现在一样!”他往下

追问。

她的明亮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了一下。她勉强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用忧郁的调子解释

道:“现在不同了,我们都长大了。”

“大了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的心就变坏了?”觉慧惊讶地问。

“不是的,长大了,常常在一起,你总该当心点,不要忘了少爷的身份。”她依旧低下

头说话

“你不要就走,我们到那边去,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

他沿着梅林外靠湖滨的一条小路走去,她默然地在后面跟着。他有时候掉过头来问她一

两句话,她很简短地答复了,或者只是微微地一笑。

(摘编自巴金《家》)

U)若将文中加点的“默默”改为“默然”,“微微地一笑”改为“微笑”,语意上各有

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不用问号,而用感

叹号,分析其中的感叹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I和n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人家”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①你要求人零事事跟着你。

②人穿一天从早忙到晚。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如今,说起屏幕,人们已太过熟悉:无论是随身携带的手机等“小屏”,还是户外共

享的影院银幕、展示投影等“大屏”……屏幕无处不在。人们进入了屏幕媒介时代。“屏幕

媒介”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与显示技术,为实现视像传载、信息交互等目的,人们在

感受到便利的同时,又不免产生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谓“蜀道”?蜀道有狭义、广义之分。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指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

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交通网络,号称“北五南三”,大巴山、汉中盆地的金牛道、

米仓道与荔枝道。此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

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

周之际已通行,秦汉时期,人们在临江的石壁上开凿栈孔,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暴

发山洪时很容易被冲毁。大约从元代开始,一些路段改为“编道”。“编道”开挖土石,险峻

程度较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汉初期,朝廷诏令拓展褒斜道。史志记载,开凿了我国乃至

世界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

在古代,蜀道对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清时期,蜀道是内

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雍正十二年,即取道陕川蜀道,过川入藏,多次下诏维护蜀道交通,

以保证粮草军饷运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自陕西宝鸡

经甘肃陇山、天水、兰州;沿连云栈道经陕西汉中、广元进入云南,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

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蜀道文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朝乐府诗中即有

“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

之旅的著名诗文,杜甫的陇蜀羁旅诗,白居易的巴地诗,宋代苏轼父子、黄庭坚、陆游的蜀

道诗等。蜀道石刻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汉隶“汉三颂”一一甘肃天井山麓的《西

狭颂》、陕西灵崖寺的《郁阁颂》、陕西褒谷口的《石门颂》,北魏书法经典《石门铭》以及

两宋明清文人的大量石刻题记,反映了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

如今,蜀道还是一条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带。蜀地古史传说遗迹、三国文化古迹、

古代著名军事关隘如剑门关、白水关、天雄关、阳平关、大散关等,都是现代蜀道保护与文

旅开发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为何如此重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传统意义的蜀道,包括秦岭段和大巴山、汉中盆地的交通网络,也包括川藏古道等。

B.王国维认为,故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

C.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D.蜀道石刻能反映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其地位不可忽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蜀道及隧道的开凿、营建方式。

B.文章主要从蜀道的交通网络、开凿创建、历史作用、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提到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护送达赖喇嘛归藏,说明蜀道是明清交通要道。

D.文章认为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论述了文学、书法、旅游方面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C

A.广义的蜀道除了从长安至成都平原传统意义的路段外,还包括峡江、川滇、川黔、川

藏等古道。

B.秦岭段中的故道是通行最早的蜀道,大部分路段是商周时期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而

形成的。

C.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与南朝乐府诗中的“蜀道难”诗

完全不同。

D.栈道因近水架设,很容易被山洪冲毁,所以大约在元代,修建盘山道。

【解答】(1)A.”也包括川藏古道等”错,依据“此外、川滇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

广义上的蜀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蜀道”。

B.”王国维认为”错,依据“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可知原文说

的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

‘周道

C.“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错,强加因果,蜀道是内地通往川

藏的交通要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故选:D。

(2)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错,依据第二段“大约从元代……东汉初期”等内容。

故选:Ao

(3)C.“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错,依据“南朝乐府诗中即有‘蜀道难’这

一诗题。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之旅的著名诗文,可知描写了旅人的悲伤的是

“南朝乐府诗”,没有描写“旅人的悲伤”。

故选:Co

答案:

(1)D

(2)A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这一观点假定,在一些水生动物登上陆地后,

留在水里的动物就停止了演化。

今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几乎一半的鱼都属于妒形总目,它们在5000万年前经历了一

次狂欢式的物种进化,并在约1500万年前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当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

也正在进化。因此,这样一来,鱼类可以说是所有脊椎动物当中进化最为成熟的了。让人惊

讶的是,这足以证明鱼类与现代哺乳动物的诸多相似之处。只是在鱼身上,鱼鳍代替了手指

----毕竟在游动时

古老的生物体并不一定意味着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更复杂或体形更大。大型恐

龙的体形远大于现代的爬行动物,而且最新证据表明,它们有亲代抚育行为,其沟通模式至

少和现代爬行动物一样复杂。同样地,在哺乳动物多样性大繁荣的时期,最大的陆生哺乳动

物也未能免于灭绝。真正意义上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就此结束。虽然我们习惯于将过去的

6500万年视为哺乳动物的时代,甚至发展速度更快。

正如进化并不总是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一样,它也不是趋于完美的过程。虽然是

适者生存,但认为动物能够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也是一种谬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变化

这些不稳定因素外,大自然本身也会走一些弯路,人类身上就有很多例子,包括我们的阑尾、

智齿,呼吸时蛆盖必须一张一合,但这样也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如果鱼类想要保持静止一一

就像大部分鱼在休息时做的那样一一它就必须找到能够抵消鱼鲤推力的另一种力。这也解释

了为什么鱼在静止时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被误解的鱼》)

材料二:

鱼类的心智能力如何呢?鱼类真的会思考吗?

深虾虎鱼有着突出的眼睛,两颊微微鼓起,嘴往外吸着,7厘米长的鱼雷形身体上布满

了灰褐色污点状的花斑,这种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但从各

个角度来看,而这些地方在退潮后就会形成水洼。它们能在这里找到不少美味的食物,但章

鱼、苍鹭之类的捕食者也可能来海滩觅食,它们能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跳到旁边的

水洼里。用大脑绘制地图的能力让深虾虎鱼能够在水洼之间精准地跳来跳去,指的是‘能像

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我猜,要是深虾虎鱼给智力下个定义

记忆和学习的关系错综复杂,因为要记住一件事,必须首先了解它。你能在YouTube

网站上看到用响片训练金鱼穿过圆圈、把小球推进微型球门的视频。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或联

想式学习获得的技能。你可以在金鱼做目标行为的同时给它一个刺激,紧接着给它食物奖赏。

这样鱼类很快就能学会将穿过圆圈和闪光奖赏联系在一起。最终,它们也能在闪光单独出现

时穿过圆圈,也会满怀希望地执行任务。

在针对软骨鱼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生物学家把难以获得的食物放到一种生活在南美

洲的淡水鱼卡氏江面前。在野外环境中,这些卡氏江以泥沙中的蛤蚌、蠕虫等小动物为食,

5只年幼的卡氏江很快就明白了一截20厘米长的塑料管里有一块食物,并且学会了利用水

形成吸力使食物块朝自己移动,从而让食物朝自己移动。三条雄性卡氏江有时候用这种方法,

但更多时候会把自己的碟状身体当成吸盘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智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在约1500万年前,地球的鱼类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

样的高峰。

B.生物的进化并不总是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也会有妥协,人类身上仍保留着阑尾和智齿

就体现了这一点。

C.深虾虎鱼能记住低洼地势的分布,并能精准跳跃,躲避危险

D.卡氏江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吃到塑料管中的食物,且使用方法单一,这说明它不具备解

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材料一中,作者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古老的生物不一定简单,进化也

并非不懈地趋于复杂或体形更大。

B.材料一中,那些认为动物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作者认为这是一种

谬论。

C.材料二第二段解说深虎虾鱼的智力,其语言通俗易懂,捅绘生动

D.“智力”通常指的是人类的思考能力,迪内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狭隘的智

慧观。

(3)“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其中“原始”的含义是什么?读了两

则材料,你对鱼类有了哪些新认识?请简要概括。

【解答】(1)A.“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峰”于文无据。

B.正确。

C.“智力比章鱼,苍鹭低”判断无据。

D.“主要利用外部条件”“方法单一”不符合文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也不

正确。

故选B。

(2)D.“迪内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狭隘的智慧观”错误。根据原文,指的是

“能像我一样思考前面是引用迪内兹的话。

故选D。

(3)“原始”的含义:结合“但早期鱼类的后代拥有更长的进化时间,这样一来,进化

也并非不懈地趋于更复杂或体形更大”“正如进化并不总是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一

样,古老,愚笨。

新认识:①结合“但早期鱼类的后代拥有更长的进化时间,这样一来,鱼类拥有较长的

进化时间,进化较为成熟。②结合“我猜,它一定会把能在脑子里绘制并记忆地图囊括

其中”等可知、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B

(2)D

(3)“原始”的含义:古老,简单,进化不成熟等。

新认识:①鱼类拥有较长的进化时间。物种丰富多样,能比较好地适应环境、学习能力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奚同发

飞奔到医院时,一眼瞧见窦文贵躺在急救室眼望天花板一动不动,杜继宏“哇”地哭了

出来。退休后九年,撒手人寰。杜继宏最清楚师父不瞑之目的内涵,心说,我会让您安心地

闭上双眼。

窦文贵的讣告,不仅发布于晚报、日报,许多手机朋友圈也转发,这次可谓轰轰烈烈。

都能理解,毕竟人生最后一回,徒弟、同事、亲朋一干在操作。退休后的八年多时间,窦文

贵带着老伴儿辗转安吉、五指山、侯马、农安、莒县、江津、常熟……只为图个清静,最后

一年,突发脑梗,说话和下肢都不方便了,两人不得不回到他工作多年的城市。

送行那天,来了不少同事、领导,统一穿便装,摆了一张小桌,与他人以往在此签名送

礼不同,此系从警一生的窦文贵,留下的一个别样要求。追悼仪式后,但逝者为大,人们也

纷纷照办。也有人至此表示,转身即去。

杜继宏发现,老班没来。窦文贵去年回来不久,便把他叫到家,其中第一局,虽然不少

在逃案犯落网

当年窦文贵已把老班堵在他家院里。面对两名警察,老班还是要硬交手,很快被摔趴下。

上手铐时,谁在院儿里?”

老班咬着牙低声说:“让我再见老娘一眼,这辈子肯定没机会了,求你了。”他的泪僻里

啪啦滚了一脸。

窦文贵有些犹豫,老班老娘守寡多年且一只腿痛,因邻里打伤她养的狗,没想到老班当

夜杀了人家九口。

“你可想好,如果逃跑,别怪我开枪。”窦文贵说。

“你尽可放心,我一命换九命,值了。我不会跑了

等老班进屋,窦文贵与队友分头,一个守前门一个守后窗。他听到老班喊娘,问他是否

杀了人。他说没有的事。娘说前些日公安都找上门啦。他说那是查户口。然后听老班说:“娘,

你渴了吧,娘不渴,你倒水自个儿喝吧!”娘又哭起来。

老人的哭声断断续续,有时还边哭边说。直到没了动静,窦文贵觉得不对劲儿,才发现

门从里面顶住了。

他急喊:“开门,开门!老班,老班……”

没回声。

他大喝:“再不开门,就开枪了!”

仍然没有回声。大冬天,窦文责冒一头汗,全身便撞去一一农村的两扇对开门,哪儿撞

得开。守后窗的队友赶来,两人喊着一二共同发力撞了两下,老人迎门而立,窦文贵绕过她

“人呢?人呢?快说!”队友催问。

老人一痫一拐坐回床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说:“跳窗……了……”

两人先后跳窗去追,哪儿追得到。增援警力赶到,仔细搜查才发现,通往院里的柴草棚。

二人进屋后,老班才借机外逃,南北不同。从此,这个人似乎人间蒸发。

直到窦文贵退休,交回枪那一刻,脑海中闪现的仍是老班的一脸泪。

窦文贵逝后不到半年,老伴儿也随他而去,二人就合葬在一片山清水秀的公墓。这里仅

有一个守墓人不时清扫墓园落叶或道路。

窦文贵逝世周年的次日,晚霞已挂天边,一对男女抱着孩子来打听窦文贵的墓,男的上

酒摆果品祭拜一番,十多分钟后,男子递给女人一个信封说:“钱一分不少你的。”女人说声

“谢谢”,抱起孩子坐上停在路边的小车走了。

男子双手插兜,回望一眼墓园,轻轻一叹,不料其间一棵树后走出守墓人,还有一个黑

洞洞的枪口。

“老班,终于等着你了。”

“你搞错了,我不姓班。”

此时,男子身后嘟嘟嘟响着摩托,停下,真有你的,跑了这么多年

回到窦文贵墓前,杜继宏深鞠一躬说:“师父,依您安排,您可以瞑目了。只是第三局

您老不曾明示,也不知能否如愿。”

“小杜,祝贺你,成功告破多年的命案,李副局长又说,“还是谢你师父吧!守墓,很

看好你。可你这脾气急、太毛躁,蹲守总沉不住气,结果打草惊蛇。跟踪时,常被各种外界

因素干扰。街头一对恋人吵架或遇扒手,这一年守基,应该如你师父所愿

杜继宏的泪憋在眼眶,硬没让掉下来。他心底明白,师父墓地周围一孔孔隐藏的摄像头,

蹲守精神固然可取,但与师父时代的手段各不相同,其实无高下之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说中窦文贵退休后一直带妻子辗转各地,反映了警察职业可能给从业者在退休后带

来各种困扰的现实。

B.小说中老班娘守寡多年且身体残疾,在警察抓捕老班时,她协助老班逃脱

C.小说中面对杀人嫌犯老班满脸的泪水和再见母亲最后一面的请求,窦文贵的犹豫表现

了他柔情的一面。

D.小说结尾的议论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进步,案件侦查可以更多凭借科技力量

(2)这篇小说的标题“环”堪称“好题”,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理由。

(3)小说中窦文贵去世前将徒弟杜继宏叫到家中安排后事,进行布“局”,请结合小说

内容简要说明窦文贵所布之“局”的内容及实施结果。

【解答】(1)D.“‘蹲守精神’不再重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年代不同了,但与师父

时代的手段各不相同,其实无高下之分”。

故选D。

(2)首先,小说以单个“环”字为标题,产生探究“环”是何意的阅读冲动。

此外,“环”象征“圆满”“完美”,内蕴丰富

小说中写“回到窦文贵墓前,杜继宏深鞠一躬说‘师父,两局己结,说明是窦文贵生前

设“局”、让自己死不瞑目的逃犯老班;

“窦文贵有些犹豫,老班老娘守寡多年且一只腿痫,两家争执。‘你可想好,别怪我开枪'

窦文贵说”“三人来到墓前,依您安排,您可以瞑目了”“还是谢你师父吧,也是他的建

议,很看好你、大毛躁,有几次一点儿动静就出击。跟踪时,街头一对恋人吵架或遇扒

手,我想,应该如你师父所愿!”,作为一名警察,既勇猛顽强又富有人性,还设法培养

出高徒。

(3)依据“送行那天,来了不少同事,统一穿便装。殡仪馆吊唁厅门前过道,与他人以

往在此签名送礼不同。据解释,留下的一个别样要求,手指印册将随遗体一同火化”“杜

继宏发现。窦文贵去年回来不久,安排了后事,虽然不少在逃案犯落网,第一局是让徒

弟杜继宏在自己去世后,以期抓捕混迹其中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老班没来。

依据“师父,依您安排,您可以瞑目了”“还是谢你师父吧,也是他的建议”可见,他会

向局里建议:在他去世后安排杜继宏到他所在墓园当守墓人;结果抓住了化装前来祭奠

他的老班。

依据“还是谢你师父吧!守墓,他把你从警校里挑出来。可你这脾气急,蹲守总沉不住

气,结果打草惊蛇,常被各种外界因素干扰,你都可能跟丢目标,这一年守墓,磨成了

一把好刀,第三局是针对徒弟杜继宏“脾气急……沉不住气”的弱点;结果杜继宏被''磨

成了一把好刀”。

答案:

(1)D

(2)巧设悬念,利于激趣,无论实指的器物,以“环”为题,产生一读为快的冲动。

“环”象征心性周圆,追求完美,内蕴丰富,窦文贵生前设“局”、让自己死不瞑目的逃

犯老班。②作为一名警察,既勇猛顽强又富有人性,还设法培养出高徒。

(3)①第一局,让徒弟杜继宏在自己去世后,以期抓捕混迹其中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老

班没来,告诉徒弟杜继宏,蹲守老班。③第三局,建议局里安排杜继宏到他所在公墓当

守墓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

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臣无职焉。”公

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公说之,婴子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

不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修法治,广政教今君一诸侯无能

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则公

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

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傩之道也。”公曰:“善。”

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材料二: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晏子以俭名于世,

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

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

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

能具其事节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

(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且贤良废A灭孤寡B不振C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D与民为雕之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A.说,高兴,喜悦,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

B.归,使之归,黜退

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

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即《晏子春秋》。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

给了他优厚的俸禄。

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

责景公。

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

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

感,跟这个原因有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②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解答】(1)“贤良废灭”与“孤寡不振”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与民为隹堆之道也”,单

独成句。句意: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这是与人民

为敌的行为。

故BDF三处需要断句。

(2)A.错误。说:通“悦。喜悦,解脱;男人陷入对爱情的沉迷里。

故选:Ao

(3)A.“都喜欢”错误,原文有“婴子说之!‘公许诺”,而是因为婴子喜欢才给他的俸

禄。

故选:Ao

(4)①“亲”,亲附,年成不好,随处可见,年成不好。

②“道。学说;“称”、夺赞,明显地证明,这些就更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答案:

(1)BDF

(2)A

⑶A

(4)①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

②又经常地提到墨子听说了晏子的学说夺奖他的事情,这些就更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瞿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很不高兴,景公说:”等晏子有

病卧床不起的时候,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景公答应了,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

让他驾给你看看吗,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想要给他万钟俸禄?”晏子回答说:“过去卫

国人姓东野的驾车,可是婴子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您不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

您就答应了,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却喜欢调理马匹,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他整顿法

纪,因而称霸诸侯,年成不好。您不以此为忧,却只顾贪图享乐,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

您不关心百姓疾苦。您如果以此为美的以此为乐,您没有淳厚的道德,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

啼他们还不是爱民如子、使远人归附。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

俸禄,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而且疏远了婴子。

材料二:

司马迁读了《晏子春秋》,却不知道它成书的原因,由后人续接它。(这两种观点我认为)

都是错误的。墨家提倡节俭,所以墨子的信徒根据他的行事方式。况且《晏子春秋》的很多

内容都在讲“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都是出自墨子的学说,喜欢谈论鬼事,

也都是出自墨子的学说,这已经是十分明显的了、歆,班彪,都将《晏子春秋》收录到儒家

的著作中,错的实在太离谱了,如果不是墨子的信徒这话也不会说到这种地步,应当将《晏

子春秋》列在墨家(的著作),而是因为写书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抒发浓重的离情,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凄迷低回的色调。“才”“遥”两字两相呼应,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颔联中“风退欲归潮”形象地描绘出雨晴风起以及风吹潮涌的景观,而雨后风起,又

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江火明沙岸”句,诗人想象入夜之后,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也照亮了沙岸。

D.尾联从自己感受写起,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

入肌骨,不胜其寒。

(2)“林藏初霁雨”的“藏”■直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解答】(1)C.“想象”错误,本句是写实,本句是说周围的景物已模糊不清,照亮了

沙岸。

故选C。

(2)“藏”,隐藏,雨珠都挂在浓密的树叶树枝当中。

以“藏”字写雨珠,赋予其人的特点,描写雨后初晴,难以寻觅;

且“藏”为动词,诗句化静为动,诗人并非在近处来看单棵树木,雨后初晴,远远望去,

一片苍翠、雾濠濠。

答案:

(1)C

(2)①一个“藏”字,意思是雨后初晴,难以寻觅,化静为动,苍翠迷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故不积踪步,无以至千里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时动作的熟练,

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

上明月共潮生

【解答】故答案为:

(1)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畦)

(2)轻拢慢捻抹复挑东船西舫悄无言(重点字:舫)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重点字:潮)

或:竹外桃花三两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相互的。你要求人家事事跟着你,A,让人家为了

你的利益而不怕牺牲,哪怕是一时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必须有为了人家的利益而不惜

得罪你不想得罪的人的思想准备。你不能承担的义务,你不想做的牺牲,最好不要动辄让别

人为你做出。B,像■些自作聪明而又极不正派的人那样,最最感兴趣的就是让别人为

自己冲杀,为自己与对手缠住、不松手,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的鬼算盘,最后赔了夫人又折

兵的仍然是自己。

①人际关系又永远是可变、不羁的。②今天蜜里调油,明天也可能出现裂缝;③今天配

合默契,⑤出现了裂痕,出现了困惑,⑥也不必拍手称快,⑦大可付之一笑,没有不散的筵

席,⑨好聚好散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

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解答】(1)A处,结合前后文内容“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哪怕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