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力学重点实验(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 力学重点实验(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 力学重点实验(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 力学重点实验(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 力学重点实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力学重点实验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022•宜宾)如图是小净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1)实验前没挂钩码,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2)在杠杆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后,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各个力及其力臂,测得数据如表;由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3)进行3次实验的目的是(单项选择,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归纳出物理规律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4)如图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5)如图丙,用同一弹簧测力计两次挂在杠杆的同一位置用力拉(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的示数比第一次的示数(选填“大”或“小”);(6)如图丁,有一左粗右细的直木棒,悬挂使其水平平衡,仍利用钩码和刻度尺,使用该直木棒(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7)如图戊,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衡量工具,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杆秤的刻度应是的(选填“均匀”或“非均匀”)。【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如果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故选B;(4)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即4G×3L>2G×4L,故左端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靠近支点O一个格,则有:4G×2L=2G×4L,即可平衡;(5)如图丙所示,保持作用点不变,当测力计从第一次位置到第二次位置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的示数比第一次的示数大;(6)如下图所示:木棒处于平衡状态,可得到G1×L1=G2×L2,即杠杆平衡的条件。(7)如图,秤钩处不放物体时,杆秤平衡,则B点作为杆秤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0g;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时,秤砣M在C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物×OA=GM×BC,则G物=•BC,由于OA和GM是定值,所以G物与BC成正比,即杆秤的刻度是均匀。故答案为:(1)右;(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B;(4)左;靠近支点O一个格;(5)大;(6)能;(7)均匀。实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2022•鄂尔多斯)图甲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装置。(1)实验中水平拉动物块B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测出物块B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此运动过程中砝码(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2)“创新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压力F压/N接触面(粗糙程度)摩擦力Ff/N13木板1.224木板1.635木板2.045棉布2.555毛巾3.0①比较3、4、5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同时,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②该组又将木板A组装成斜面,如图乙所示,将物块B和砝码的总重力增加到10N,在用F=9.2N的拉力沿斜面匀速将物块B由底端拉到顶端的过程中,物块B克服摩擦力做功为J,物块B对斜面的压力为N。(木板的厚度忽略不计)(3)由于图甲实验中较难保持物块B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科技小组”改为用图丙进行实验后,发现在拉动木板A'运动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变化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物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从而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此运动过程中砝码相对于木块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也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2)①比较3、4、5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拉力做的总功:W总=Fs=9.2N×1m=9.2J;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N×0.6m=6J,则额外功为:W额=W总﹣W有用=9.2J﹣6J=3.2J,则摩擦力的大小为:f===3.2N;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为:f=0.4F压,则压力的大小为:F压===8N;(3)现在拉动木板A'运动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变化明显,这说明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发生了改变,原因可能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不受;(2)①压力;粗糙;②3.2;8;(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3.(2021•齐齐哈尔)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所用棉布比木板表面粗糙)。(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在这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选填“甲”、“乙”、“丙”或“丁”)。(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是否有关;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是否有关。(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5)小夏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戊所示,当他再进行实验时,发现效果更好。请你说出改进后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由题意可知,甲乙丁的接触面较光滑,并且丁的压力最小,故丁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小。(3)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故甲、乙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乙、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故乙、丙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4)甲、丁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即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无法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故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5)实验改进后,物体A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A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物体A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始终相等,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实验时不必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且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丁;(3)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5)不必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或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实验三: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2022•黔西南州)小明与同学一起利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金属块、水、浓盐水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正确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次数液体种类金属块的重力/N金属块浸入情况金属块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N金属块所受浮力/N1——2.7——————2水2.7部分2.00.73水2.7全部1.71.04浓盐水2.7全部1.5(1)根据以上实验,把表中数据填写完整:(2)分析实验②③可得:液体密度相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3)分析实验③④可得: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4)结论:浮力的大小与和有关。(5)用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测量的密度。(6)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后,找来合适的玻璃杯,倒入足够深的水,将挂在测力计上的金属块逐渐下降,但不接触容器底。绘制出了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物体下表面至水面深度h变化的F﹣h图像(图⑤)。分析图像可知:当金属块浸没水中后继续下降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这表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浸没的深度。【解答】解:(1)由图①、④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在浓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金属块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2.7N﹣1.5N=1.2N;(2)分析实验②③可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即液体密度相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分析实验③④可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浮力越大,即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4)由(2)、(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5)根据表中第三次实验数据得到金属块的重力和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根据G=mg求出金属块的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即是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或根据表中第四次实验数据得到金属块浸没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而排开浓盐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gV排求浓盐水的密度,故用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测量金属块(或浓盐水)的密度;(6)由F﹣h图像可知,当金属块浸没水中后继续下降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降过程中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浸没的深度无关。故答案为:(1)1.2;(2)大;(3)大;(4)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5)金属块(或浓盐水);(6)不变;无关。实验四:测量固体的密度5.(2021•宜宾)小刚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几根细线、两个水槽和足量的水,来测量某种液体和小石块的密度,不计小石块质量、体积的变化。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①将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分别倒入两个水槽中;②如图甲,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小石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1;③如图乙,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受到的拉力,记为F2;④如图丙,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受到的拉力,记为F3;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请用F1、F2、F3、g、ρ水这些量来表示)。(1)小石块的重力大小为;(2)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3)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4)小石块的体积为(选填“A”、“B”或“C”);A.B.C.(5)小石块的密度为(选填“A”、“B”或“C”);A.•ρ水B.•ρ水C.•ρ水(6)待测液体的密度为(选填“A”、“B”或“C”);A.•ρ水B.•ρ水C.•ρ水(7)本实验中要对液体和小石块的密度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选填“A”或“B”)。A.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B.求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解答】解:(1)由图甲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F1=2.6N,小石块的重力:G=F1=2.6N;(2)由图乙知,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1.8N,所以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水=F1﹣F2=2.6N﹣1.8N=0.8N;(3)由图丙知,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1.4N,所以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液=F1﹣F3=2.6N﹣1.4N=1.2N;(4)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水=F1﹣F2,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小石块的体积;V=V排==,故选B;(5)小石块的密度:ρ====•ρ水,故选A;(6)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液=F1﹣F3,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ρ液===•ρ水,故选C;(7)实验中要对液体和小石块的密度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故选B。故答案为:(1)2.6N;(2)0.8N;(3)1.2N;(4)B;(5)A;(6)C;(7)B。实验五:测量液体的密度6.(2022•资阳)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小明、小刚和小强组成实验小组,小组进行了分工:小明负责天平的操作,小刚负责量筒的测量,小强负责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他们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如图所示,为实验过程的主要操作示意图。实验的主要步骤:A.实验准备阶段,小明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如图甲的方式对天平进行调平;B.如图乙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测得烧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之和M';C.小刚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三人按照图丙所示的方式各自读出所测盐水的体积V;D.如图丁所示,小明将所测盐水倒入烧杯,并用托盘天平测出二者质量之和M。(1)步骤A中,小强发现小明有一处不当的操作是;(2)改正不当操作后,继续按照正常的实验流程操作,后面三个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该是(用步骤前的字母代号表示);(3)小刚倒入量筒的盐水质量m=g;(4)步骤C中,三人对盐水体积的读数方式正确的是(选填“小刚”、“小明”或“小强”),测出的盐水体积V=mL;(5)小强根据实验数据和密度公式,求得盐水密度ρ=kg/m3。【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再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可知,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游码未归零;(2)实验准备阶段,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如图甲的方式对天平进行调平;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盐水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食用奶的体积,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则倒出的盐水质量可求,盐水的密度可用倒出的盐水质量和倒出的盐水的体积求出,这样就可以减小误差的产生,所以实验顺序应是ADCB。(3)如图丁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50g+1.4g=51.4g,如图乙所示,烧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M'=20g+5g+3.4g=28.4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M′=51.4g﹣28.4g=23.0g;(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小明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由图知,量筒分度值1L,盐水的体积:V=20.0mL=20.0cm3;(5)盐水的密度:ρ===1.15g/cm3=1.15×103kg/m3。故答案为:(1)游码未归零;(2)DCB;(3)23.0;(4)小明,20.0;(5)1.15×103。实验六: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7.(2022•张家界)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选填字母)。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2)实验时,小王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8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3)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4)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5)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ρ水表示)。【解答】解:(1)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B正确;故选B;(2)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8cm=0.08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8m=800Pa;(3)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5)实验时,橡皮膜两侧受到的压强容易观察,所以需要利用水和液体在橡皮膜处的压强相等来计算液体压强,因此需要测量待测液体和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如图⑤,橡皮膜相平,所以橡皮膜左侧和右侧的压强相等,即p左=p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ρ水gh4=pgh2,解得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故答案为:(1)不漏气;B;(2)800;(3)增加;(4)密度;(5)。实验七: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8.(2022•阜新)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甲、乙、丙所示,将A、B、C三个钢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1、h2、h3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mA=mB<mC,h1=h3>h2),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后停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是(填“木块”或“钢球”)的动能。(2)实验通过观察木块被钢球撞出的长短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4)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此探究过程中两球刚好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填“相等”或“不相等”)。(5)由此实验联想到某段道路限速牌上标明“100”和“80”字样,(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80km/h。【解答】解:(1)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钢球,研究的是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2)该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体现的,木块被撞的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被撞的越近,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小,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3)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应多次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上静止滚下,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改变钢球的速度,故选甲、乙两图;质量相同,速度越大,钢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动能越大;(4)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多次让不同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上静止滚下,控制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改变钢球的质量,故选甲、丙两图;速度相同,质量越大,钢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动能越大;(5)因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越多,越不容易刹车,因大客车的质量更大,故限制的速度要越小,大客车的限速应该是80km/h。故答案为:(1)钢球;(2)距离;转换法;(3)甲、乙;(4)甲、丙;相等;(5)大客车。实验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9.(2022•枣庄)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物重G/N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浮力F浮/N空桶重G0/N桶与排开水的总重G1/N排开水重G排/Na1.20.70.50.61.10.5b21.40.60.61.20.6c2.41.70.70.61.20.6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Δ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Δ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ΔFAΔFB(选填“>”、“=”或“<”);(5)针对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填答案标号)。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G=F1,由图丁可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3,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F1﹣F3;(2)由表中可知,物体a、b的实验数据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因此可得结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在实验中,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或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4)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重物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薄塑料袋内水的重力越大,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越大,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相等,即ΔFA=ΔFB;(5)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可知,改进后: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B正确;故答案为:(1)F1﹣F3;(2)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将物体c浸入水中之前,溢水杯中没有加满水(或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4)变小;变大;=;(5)B。实验九: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0.(2021•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AB段距离sAB=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m/s。(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则AB间的长度:sAB=40cm;AC间的长度:sAC=90cm;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AC段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